查看原文
其他

BIG+CRA新作:新加坡凯源中心,被“扯开”的立面表皮

有方空间 2022-10-27

△ ©Finbarr Fallon

设计单位  BIG建筑事务所、Carlo Ratti Associati(CRA)

项目地点  新加坡

建成时间  2022年

建筑面积  93000平方米


由BIG和CRA联合为凯德集团设计,位于新加坡的凯源中心(CapitaSpring)已正式完工。


项目位于新加坡金融区的中心,原是一个公共停车场和小吃集市,设计团队将这里打造成了一座280米高的一体式办公综合体,面积达93,000平方米,将都市密度和自然生命力、当代办公与城市文脉交织融合,重新定义且提升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体验。


△ ©Finbarr Fallon


项目拥有多样化的社区,除了从地面一直延伸至屋顶的各式花园,还包括餐厅、办公空间、馨乐庭服务式公寓等空间。截至目前,超过99%的办公和零售空间已投入使用。

同时,项目还增强了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的声誉,种植了超过8万棵植物,绿色容积率超过1:14 .4(转换成总景观面积超过8300平方米,相当于其场地面积的140%)。


△ ©Finbarr Fallon


建筑立面肌理采用具有动感的垂直线条,在不同位置,垂直的线条元素被“扯开”,展示出建筑内部繁茂的“绿洲”。从外部看,这座建筑就像是垂直形态与有机线条、刚硬与柔软之间的对话。

BIG创始合伙人Bjarke Ingels表示:“我们旨在在项目中延续新加坡开创性的垂直都市主义。由于新加坡城市的独特特征,即极度密集和绿化率高,我们决定在垂直方向上探索热带城市的设计。该项目如同一个未来的愿景,城市和乡村、文化和自然在此共存,城市景观可以无限制地扩展到垂直维度。”

△ 设计分析图 ©BIG

△ ©Finbarr Fallon


在街道层面,项目通过步行道的设置,将具有历史意义的市场街部分归还给公众,并扩大景观区域以形成城市绿洲,为邻近的租户和路人在高密度的CBD创造新的绿色呼吸空间。

蜿蜒的花园小径创造了一个自然入口,这是个18米高的宽敞、开放的空间,位于建筑底部,可以提供遮阳和防雨,为不同人群进入建筑内部不同区域创造空间。


△ ©Finbarr Fallon


建筑一层至八层是馨乐庭服务式公寓,包含丰富的功能设施,例如泳池、按摩浴缸、慢跑跑道、健身房、公共厨房、住客休息室和BBQ区域。其中,场地曾经标志性的小吃集市在建筑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重建,有56个摊位,还原了场地曾经作为市场街美食市集的集体记忆和味觉体验,并巩固了美食与市集在新加坡本地文化的重要角色。上部29层的办公空间,则坐拥新加坡河与滨海湾的壮观全景。

△ 设计分析图 ©BIG

△ ©Finbarr Fallon


在办公空间和公寓的硬景观之间,是四层连接的有机软景观,一个35米高的被称为“绿洲”的露天花园,可用于工作、休闲散步、放松、锻炼和活动。该空间将自然元素垂直编织到建筑中,在满足当地空间限制的同时,将绿色空间向员工与居民打开,为人们带来放松和疗愈的庇护所。

△ 设计分析图 ©BIG

△ ©Finbarr Fallon


绿洲的整体垂直软景观设计从热带雨林的多样性中汲取灵感,并考虑到不同动植物所适宜栖居的不同环境;直射光最少的森林地被层生长着大叶片的耐荫植物,逐渐到自然光直射充足的露生层,这里的植物叶片都相对较小。


△ ©Finbarr Fallon


在屋顶花园,超过150种水果、蔬菜、草本植物和花卉种植在五个主题地块上,为建筑内的餐厅提供新鲜的绿色蔬菜。

BIG合伙人和项目负责人Brian Yang补充道:“作为有新加坡血统的人,我很荣幸可以为这里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该项目中,我们将花园和城市无缝过渡,采用了特别的立面元素、连接各种功能的螺旋花园,以及其中设置的满足不同用途的便利设施,以融合当代生活与当地热带自然环境。”


△ 设计分析图 ©BIG

△ ©Finbarr Fallon


该项目还拥有支持“新加坡2030年绿色规划”中可持续交通愿景的设施,包括165个自行车场、设备齐全的站点设施和一条600米长的自行车道,沿着建筑周边的马六甲街和菲利普街,形成了连接新加坡更大的自行车网络的中央区域自行车网络的一部分。

△ ©Finbarr Fallon



完整项目信息
上下滑动预览

Name: CAPITASPRING

Code: SING

Date: 27/09/2022

Program: Commercial

Status: Completed

Size in m²: 93000

Project typ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lient: CapitaLand

Collaborators: Carlo Ratti Associati, RSP 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 (Pte) Ltd, ARUP Singapore Pte Ltd, Beca Carter Hollings & Ferner (S.E.Asia) Pte Ltd, Arcadis Singapore Pte Ltd, COEN Design International Pte Ltd, Takenouchi Webb Pte Ltd, Nipek Pte Ltd, Asylum Creative Ptd Ltd, Jacobs International Consultants Pte Ltd, Ignesis Consultants Pte Ltd, PH Consulting Pte Ltd, TSM Consultancy Pte Ltd, Dragages Singapore Pte Ltd, Meinhardt Singapore Pte Ltd, Squire Mech Pte Ltd.

Location Text: Singapore

Location: (1.34021,103.887)


PROJECT TEAM

Partners-in-Charge: Bjarke Ingels, Brian Yang

Project Leader: Gorka Calzada Medina, Martino Hutz, Song He

Project Manager: Eric Li, Günther Weber

BIG Sustainability: Tore Banke, Anders Holden Deleuran

BIG Landscape: Dina Brændstrup, Kirsty Badenoch, Ulla HornsyldTeam: Aime Desert, Aleksander Wadas, Aleksandra Domian, Alessandro Zanini, Anke Kristina Schramm, Augusto Lavieri Zamperlini, Dalma Ujvari, David Schwarzman, David Vega y Rojo, Davide Tarditi, Dimitrie Grigorescu, Dominika Trybe, Elise Cauchard, Eriko Maekawa, Espen Vik, Ewa Szajda, Federica Locati, Filippo Lorenzi, Francisco Castellanos, Frederik Skou Jensen, Gabrielé Ubareviciute, Guoyu Liu, Helen Chen, Jacek Baczkowski, Jakub Wlodarczyk, Jonas Käckenmester, Julieta Muzzillo, Luca Pileri, Luis Torsten Wagenführer, Lukas Kerner, Malgorzata Mutkowska, Maria Teresa Fernandez Rojo, Matilde Tavanti, Moa Carlsson, Nataly Timotheou, Niu Jing, Orges Guga, Patrycja Lyszczyk, Pedro Savio jobim Pinheiro, Philip Rufus Knauf, Praewa Samachai, Qamelliah Nassir, Rahul Girish, Ramon Julio Muros Cortes, Rebecca Carrai, Roberto Fabbri, Samuel Rubio Sanchez, Shuhei Kamiya, Sofiia Rokmaniko, Sorcha Burke, Steen Kortbæk Svendsen, Szymon Kolecki, Teodor Fratila Cristian, Viktoria Millentrup, Vilius Linge, Vinish Sethi, Weijia Lu, Xin Su, Xinying Zhang, Zari van de Merwe, Zhen Tong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彭紫琦

本文由BIG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分享设计,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