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作 | 中国土家泛博物馆系列建筑:木构的多样表达 /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有方空间 2022-10-24

△ 游客中心外部空间  摄影:赵奕龙

△ 游客中心室内实景  摄影:赵奕龙


建筑方案设计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负责  李保峰

建成时间  2021年7月(一期)

项目地点  湖北恩施

建筑面积  约400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建筑方案设计单位提供。

 

彭家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宣恩县,是国务院重点文保单位,得益于文保法的保护,该寨保存良好,但其周边的其它土家族村寨则遭到了严重的建设性破坏。

△ 鸟瞰游客中心  摄影:赵奕龙


△ 岸边远观墨客桥  摄影:赵奕龙


我们提出乡村“活化”的概念,并规划设计了中国土家泛博物馆,意在整合龙潭河畔的9个土家村寨,使得土家族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农业景观均成为博物馆的活态展示内容。设计将旅游与有机观光农业相整合,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挽救当地衰落的农业及传统文化,重建良性的农村社会及自然生态。

 

△ 游客中心主入口  摄影:赵奕龙


△ 游客中心室内实景  摄影:赵奕龙


△ 换乘中心主入口  摄影:李保峰


△ 换乘中心室内实景  摄影:李保峰


在山“吃”山,传统土家村民熟知木构建造,尤其擅长处理坡地关系,常年的积累形成了精彩绝伦的吊脚楼传统建筑。但若从当代眼光审视,我们发现传统吊脚楼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存在着诸多不利:

 

首先是建筑的尺度受制于材料的自然尺寸;其次是在结构强度要求最高处,因使用榫卯而不得不减小构件的截面;第三是缺乏斜撑,穿斗结构抗震好,但稳定性却不好,还有物理上的缺陷。

 

△ 从村落看摩宵楼  摄影:赵奕龙

点击图片可查看摩宵楼更多介绍


△ 远望摩宵楼  摄影:赵奕龙


△ 摩宵楼立面细部  摄影:赵奕龙


△ 摩宵楼内部  摄影:赵奕龙


从经济角度来看,混凝土廉价、高效,但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则不可取。我们决定使用当代胶合木结构,并使用“三角形桁架+张弦”的结构体系,以此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建筑的当代性,同时也以与传统建筑同构的材料向传统建筑致意,并以新旧对比提供时空的张力。

 

△ 墨客桥内部透视  摄影:赵奕龙


△ 墨客桥内嬉戏的孩童  摄影:赵奕龙


△ 墨客桥结构细部  摄影:赵奕龙


目前已竣工的项目有游客中心、摩宵楼、换乘中心、地仙桥和墨客桥。这些新建筑一经建成,便立即成为乡村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吸引了大量村民与游客。

 

△ 岸边看向地仙桥  摄影:李保峰



△ 地仙桥上休息的村民  摄影:李保峰


△ 远眺地仙桥  摄影:李保峰



设计图纸 ▽

 

△ 游客中心总平面图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 游客中心一层平面图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 游客中心剖、立面图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 游客中心钢节点分解图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 摩霄楼总平面图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 摩霄楼平面图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 摩霄楼剖、立面图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国土家泛博物馆系列建筑
项目类型:建筑/景观/室内
项目地点:湖北恩施
设计单位: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方案)/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施工图)/湖北美术学院(室内设计)/林榔木建筑+满木科技(木结构专项)/中创环亚建筑景观设计公司(景观)
总负责:李保峰
设计团队名单
建筑设计:李保峰、朱薛景、羊青元、万顺、朱发文、杨鹏鹏、张瑞芳、黄晶、何炼、申发亮、张效房等
木结构专项设计:林朗木建筑+满目科技、黄晶
给排水设计:王尚文、李大林
机电设计:王俊,范三敏、吴襄军
暖通设计:冯加坤
景观设计:王通、于志光
室内设计:湖北美术学院、尹传垠、张贲、万嘉兴
农业景观规划:姚崇怀
业主:湖北省宣恩旅投有限公司
施工:湖北工建+武汉林榔木建筑
造价:第一期含基础设施约5亿
建成状态:所列建筑已完工,第二期正在施工
设计时间:2017年12月—2018年12月
建设时间:2019年初至今
用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一期,含水面)
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
摄影:赵奕龙、李保峰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点“在看”,为好设计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