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作 | 长漾里乡邻中心:建筑自治与环境回应 / 个别设计

有方空间 2022-10-24

△ 南入口傍晚实景  摄影:个别设计

△ 一楼展厅空间贯通处  摄影:个别设计


设计单位  苏州个别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  江苏苏州
建成时间  2019年10月
建筑面积  451平方米


江南广袤的田野在眼前无限伸展,一切都似乎与地平线发生着精密的关系。上千年精耕细作形成的农耕文明使得江南有了独特的精神性,也赋予了这块土地的名字——平望。长漾里乡邻中心以其静默的姿态,矗立在平望镇后港村的北部入口,一边守护着北侧的稻田,另一侧则与南侧村口的大树对话。特定的景观信息则把建筑导向了一种对于特定环境的回应。

△ 建筑西北侧鸟瞰  摄影:个别设计


△ 南入口室外实景  摄影:个别设计


乡邻中心的原址是一处被年久失修的彩钢瓦和阳光板覆盖的废弃螺丝厂,拆除这些窝棚以后,呈现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地块,形成了基地的主要特征。


如此场地也促成建筑的特殊形体:建筑首先被分解成两个平面中对称的三角形体量,在面向稻田的北侧屋檐被尽量压低,而面向大树的南侧则被尽量拉高,使得横向的景观(稻田)和纵向的景观(大树)能被精确地引入建筑内部。然后,在入口处面向道路的西侧,两个横向拉开的窗口又使得功能和地形关系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雕塑般的体量感让建筑跳出了传统乡村图景,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抵抗现代化对于乡村的冲击。


△ 建筑与稻田  摄影:个别设计


△ 建筑与室外树木  摄影:个别设计


在精确回应景观条件的同时,建筑保持着清晰的结构和空间组织。建筑主体主要依靠位于三角形边界上的混凝土剪力墙支撑,而屋顶裸露的三角形网状结构则顺应了这种结构形式。由于坡屋顶的原因,屋顶的结构事实上是一种倾斜的网状屋面,在视觉上产生出一种反透视的空间效果。


△ 二楼空间与南入口贯通处  摄影:个别设计


在两个三角形体量的连接处,一个精确的贯通空间让天光可以直射到建筑最暗的部分,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三角形的平面、倾斜的屋面、三角形的贯通空间和三角形的天窗,使得自治的建筑本体获得了陌生的感知体验。



△ 一楼面向道路西侧的窗户  摄影:个别设计


△ 两层贯通处天窗光影  摄影:个别设计


早晨,阳光通过十米高的入口窗户照进门厅,提示出建筑内部的昏暗。然后,主要空间被巨大的南向高侧窗照亮,但同时高侧窗也取消了视线方向的地面景观,仅仅留着一根电线杆如十字架般在窗外耸立,与之对话的是另一边毫无遮挡的稻田。


△ 一楼展厅面向稻田实景  摄影:个别设计


△ 一楼展厅窗户光影与稻田实景  摄影:个别设计



△ 二楼会议室南侧窗户  摄影:个别设计


△ 开窗分析  ©个别设计


正午的阳光从三角形的天窗走进室内,穿过三角形的贯通空间,直达最暗的建筑角落,留下三角形的光斑在地上和墙上移动,与三角形的屋顶结构形成动与静的对话。在光线照到墙体转折的那个刹那,光斑突然被拉长,然后迅速上移,直至消失不见。不久后,夕阳透过西北的长窗穿透到建筑内部,烘托出日落前金黄的氛围,礼赞一天的结束和另一个循环的开始。


△ 二楼走道天窗光影实景  摄影:个别设计



△ 二楼走道空间连通处  摄影:个别设计


△ 二楼走道连通空间的光影  摄影:个别设计


△ 楼梯天窗的光影  摄影:个别设计


我们只是不经意间,在不同的时间路过或进入空间,再意识到身体的感知。而建筑本身,不证自明。


△ 展厅与稻田的傍晚  摄影:个别设计


滑动查看>>  轴测示意图  ©个别设计



设计图纸 ▽

 

△ 总平面图  ©个别设计


△ 一层平面图  ©个别设计


△ 二层平面图  ©个别设计


△ 屋顶平面图  ©个别设计


△ 屋顶结构平面图  ©个别设计





△ 剖面图  ©个别设计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村上长漾里乡邻中心

项目类型:接待建筑

项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后港村

设计单位:苏州个别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创建筑师:王斌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刘凯强、谢选集

业主:村上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造价:200万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8年6月

建设时间:2019年10月

用地面积:745平方米

建筑面积:451平方米

结构设计:李烽清

电气设计:张道光

排水设计:张成富

暖通设计:余九一

摄影:个别设计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苏州个别建筑设计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点“在看”,为好设计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