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亘建筑新作:一庭亭

有方空间 2022-10-24

△ 外庭院景象  ©陈颢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  亘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  浙江,桐庐
设计时间  2018.05-2019.01
建筑面积  98平方米

△ 项目视频  ©亘建筑

项目位于浙江桐庐,作为一个乡村酒店的独立会客厅和餐厅使用。建筑用地在整个建筑群边缘的台地上,拆除原址上一栋两层的夯土建筑,新建筑需要与原建筑的体量大致相当。

△ 场地图  ©亘建筑


用地南边是竹林山坡,西边和北边被其他建筑包围,只有东边开敞,原是一块菜地,业主希望把它变成一个小小的花园。一庭亭就在这块袋状用地的尽头,访客需要从东边的台阶上来,经过花园小路,方能到达。为了使用者不被打扰,采取了预约的形式。

△ 现状民房北立面  ©亘建筑


△ 现状民房拆除后的场地  ©亘建筑


建筑红线范围很小,每层只能容下一个房间。总高度也要与原来的民房差不多,这限制了层高。一开始我们讨论了结构、材料、开洞方式等等,只是空间太小了,能做的很有限,最后似乎变成了单纯的风格和品位问题。后来我们意识到,院墙的范围才是建筑的实际边界。

△ 概念模型一  ©亘建筑


△ 概念模型二  ©亘建筑


在一层,建筑被弱化了,地面上的所有东西都被视为平等的要素:楼梯、卫生间、送餐电梯、洗手池、家具、篱笆、植物、土.......包括地面和门,都是作为独立物品来考虑,没有一个统一的秩序规定它们的位置和形式。地面层的设计,就是在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 一层会客厅入口  ©陈颢


△ 一层会客厅局部  ©陈颢


△ 夜晚的一层会客厅  ©亘建筑


天气好的时候,南北的移门可以拉开,或留下一道纱门阻挡蚊虫。纱门有2.6米宽,超出金属纱的强度和宽幅极限。最后,我们用一道微微倾斜的金属弧线拼合两块纱窗,并提供一定刚度,这根拼接线像是一根细细的芦苇,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中。一层的天花不高,吊灯离人很近,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产品,于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反射式的灯盏。白天,它有金属的锋利;在夜晚,它发出柔和的光。

△ 一层会客厅看向内庭院  ©陈颢


△ 一层会客厅入口及楼梯  ©亘建筑


△ 构造详图  ©亘建筑


地面层的客厅是一种零零落落的感觉。上到二层,就像进了阁楼,立刻被确定的形体包裹起来,光线很暗,人们围坐吃饭,只有餐桌被打亮。窗口只裁切出竹林的片段,无头无尾,变得抽象。

△ 二层餐厅面对竹林  ©亘建筑


△ 二层阳台  ©亘建筑


这座建筑没有充分地享用周围的风景,没有远眺的开口和纵深的景观,好像把自己蜷缩在了花园一角,人们进到这里,会觉得与外部世界有些隔绝。回想起来,这一选择也不是某种经过比较后的决策,它似乎只是源于一个略显偏执的形象——在一个僻静的花园尽端,有一个单层的房子,人们看不到篱笆背后发生了什么,尽管它高高耸起,却不会东张西望。


△ 内庭院一角  ©陈颢


△ 外庭院景象  ©陈颢


设计图纸 ▽


△ 总平面图  ©亘建筑


△ 庭院植栽配置  ©亘建筑


△ 一层平面图  ©亘建筑


△ 二层平面图  ©亘建筑


△ 场地剖面图  ©亘建筑


△ 构造剖面图  ©亘建筑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一庭亭
项目类型:建筑、室内、景观
项目地点:浙江桐庐
设计单位:亘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薛喆、范蓓蕾、孔锐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冼浩辉、王诗羽、钱佳、陈希、唐翱、李兰若、郭正浩、黄钒郎、李墨君、杨天雨、曹苾茹
业主: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8.05-2019.01
建设时间:2018.11-2019.12
用地面积:430平方米
建筑面积:98平方米
结构:张准 / 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施工:素造建筑
材料:OIKOS涂料 / 上海蕴澄;定制家具 / 体物之作
门窗系统:上海日朗门窗
摄影师:陈颢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原源
本文由亘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喜欢这个项目?以“在看”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