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坊 | AI幽灵与图像创作

RAM 上海外滩美术馆RAM 2023-09-28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预约




PART-01

关于工作坊



COMPUTER



计算机是有如希腊海神普罗透斯那样的万能机器。它的本质是它的普遍性,以及它的模拟能力。它可以呈现出千百种形态,服务于千百种目的,迎合千百种口味。

——西摩尔•佩珀特 (Seymour Papert)


现代文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意识到要赋予词语所有社会或者个人意识没有说出的东西,这是文学始终在发起的挑战。我们的家里越是明亮与欣欣向荣,房子的墙壁里就越是充满了幽灵,进步与理性的梦境中会有噩梦造访”

—— 卡尔维诺,《控制论与幽灵》,1986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兴起于约半个世纪以前,它致力于探索如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制作图形和图像。在当时,创作者若要用计算机完成一个两分钟的计算机动画创作,可能需要花上一整年的时间。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在影视创作中。而在千禧年之后,计算机动画更是成为了动画电影的主流。AI 生成绘画、动画等形式的历史亦可追溯至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在今天,各类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使用电脑进行影视创作的各种新的可能性,有越来越多的AI工具可以辅助我们讲故事,例如,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一段精确的文字描述,电脑即可生成一段影像。




▲ 由 Peter Foldes 导演的动画电影《饥饿》(1974),用差值法实现了一系列动画效果,其制作用了一整年的时间


在上海外滩美术馆正在展览的“王水:生生”(WangShui: poiesis)中,艺术家王水的创作过程涉及与AI合作生成图像,艺术家呈现了一系列使用AI生成的画作和一系列不使用AI生成的画作,并平等地调入其它多样元素。本次展览试图将观众的注意力向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更大时空范围内的进程倾斜,试图引入一种无法被可视的“结果”所直接引导的感知方式,并向自我发问:我们如何突破自身关于AI、语言、图像的认识框架,并将这些元素置于艺术家的工作台呢?


Martin Newell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者 Martin Newell 手绘的茶壶,包含了各部件的准确数字。他是第一个用贝塞尔曲线在电脑上画出这个茶壶的,于是乎茶壶也被戏称为计算机图形学的吉祥物。

在4月15日(周六),我们请到了二十面体的三位导师为大家带来“AI幽灵与图像创作工作坊”。在这一次的分享与工作坊中,导师将从计算机图形学的历史出发,为大家介绍各类 AI 技术给影像创作带来的可能性,并带大家一起动手制作AI动画,亲自体验与AI合作生成内容的过程,参与者需自带可科学上网的笔记本电脑。

PART-01

关于导师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而展开,并且邀请读者共同参与的杂志。它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动手而获得知识以及理解,不只是通过文字和图像。同时,二十面体编辑部也会时不时举办工作坊,让读者有机会参与到意外发现的过程。

在2023年农历新年期间,二十面体发起了一个为期三周的“机器之心”主题工作坊,鼓励大家使用AI进行影视创作。绝大多数的工作坊参与者都是初次接触机器生成图像或影像的技术,虽不一定是第一次听说,却是第一次真正去使用如midjourney, stable diffusion, dall-e等工具。在本次工作坊结束后,二十面体制作了《机器生成时代的影视》——一本工具介绍的手册,介绍了一些在影视创作领域被应用到的工具,包括从前期的剧本构思,到后期的视觉效果处理。“机器之心”的发起人,也是二十面体的主编何珊在此次工作坊中创作的短片《I want 1000 rabbits》入围了 AI Film Festival 终选。



▲ 二十面体出版物:

《机器生成时代的影视:个人创作小指南》

二十面体的Tony Yet,何珊,张天琦将带领本次“AI幽灵与图像创作工作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