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袁:女人都有一把鱼肠剑│百花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回顾

2016-12-15 阿袁 小说月报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评选即将拉开帷幕。本届评选办法、选票与《小说月报》2015—2016年候选篇目,已刊载于《小说月报》2016年第12期。月报君也将陆续与您共同回顾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今晚分享的是第十四届百花奖获奖中篇《鱼肠剑》精彩片段与阿袁创作谈。



作家阿袁



女人都有一把鱼肠剑



文│阿袁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用“口蜜腹剑”来形容李林甫,打那儿以后,李林甫的名声坏了,口蜜腹剑的名声也坏了。


其实,口蜜腹剑是生物的掩饰和修辞本能。不单李林甫,别人也这样。从人的外形上看,身体上最具修饰性的,是嘴,几乎长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而女人,还嫌修饰得不够彻底,干脆涂上了口红,这一下,女人的嘴唇真不是嘴唇,而是红艳艳的花瓣了。


从这点来看,女人比男人更爱掩饰。


我以前在《灯下绣花记》里说,女人犹如百褶裙,一褶之后,又是一褶。面上是一种颜色,暗里又一种颜色。明里暗里的东西,不一样。有些复杂的百褶裙,里面还会描红贴绿镶花绣朵。于是一移一动之间,一摇一摆之间,那乍一现的姹紫嫣红,让人蓦然惊艳。


那乍一现的姹紫嫣红,也让我神魂颠倒。


所以我最爱写女人。写一个女人,是一枝梨花春带雨,写一群女人呢,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世界上最迷人的关系,于我而言,不是男女关系,而是女人与女人的关系。鲁迅当年评《红楼梦》时曾这样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一般读者呢,看到的是宝哥哥和林妹妹肝肠寸断的爱情。可我看《红楼梦》,看到的和他们都不一样,我看到的,是一群女人的衣香鬓影,不,是刀光剑影。薛宝钗温柔敦厚,至少看上去温柔敦厚,如果没有金钏儿跳井之后她对王夫人说的那段混账话,没有扑蝶之后她在丫环小红面前对黛玉的陷害,还真会被她骗过去了。她是以花为剑的女人,剑隐藏得极深,差不多和专诸一样,把剑藏到了鱼腹内。因为这把鱼肠剑,薛宝钗时常要服冷香丸,来压制体内的剑气邪气。王熙凤也一样,初见尤二姐,笑靥如花。可婆娑花叶之下呢,是秋桐那把寒光逼人的夺命剑。还有夏金桂,以美人宝蟾为剑,暗杀香菱——这手法,和王熙凤如出一辙了,只可惜,夏金桂功力不如王熙凤,最后以失败告终。


我以为,《红楼梦》的好看,全好看在这些地方。我基本把它当金庸的武打小说看。女人即使身在闺阁,心也在江湖。看上去个个弱不禁风,其实身手都了得。


我的小说《鱼肠剑》就是这样思想下的一个东西。女人都有自己的鱼肠剑,都是学者,也都是剑客。孟繁藏了剑要刺吕蓓卡,吕蓓卡藏了剑要刺孟繁——当然这个女人的剑舞得更花哨一些,不仅要刺孟繁,也刺其他人,小说中的每个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中了她的温柔一剑,甚至几剑。而且她的剑也更邪恶,花红叶绿,却毒如蛇蝎。不仅书呆子齐鲁躲不过,即使高手孟繁也躲不过。齐鲁的剑术是最差的,所以,她的鱼肠剑几乎是用来自戳的——虽然在意念里,她也他戳,但意念总归只是意念,在现实里,别人毫毛未伤,而她却遍体鳞伤。这个人物总让我想起一首叫《鱼肠剑》的诗,作者不知是谁,我把它引用到这里,用来注解齐鲁这个人物,也用来注解我这篇小说:


夕阳衔山/一骑如飞/问那没入烟尘的背影是谁/有星自天穹跌落/灯已朦胧入睡/我在前世佩剑独行/趁午夜时分梦回/像一尾历尽艰辛的鱼/追逐天河之水/沿途无数的吊钩使我遍体鳞伤/唯青铜剑的月光相随/点一路清辉


欧冶子的锤声叮当的远/一剑如箫横吹/请拿我做剑石磨砺/淬火的龙泉是千年陈酿/我已深醉/甘愿那削铁如泥的寒光/一节节潜入腹内


从前世走到今生/独行剑客感觉已累/灯下一支饮空的酒瓶/一本线装的龙泉方志/人已安详如鱼肠剑 /却以锋刃试生命之美


谨以此文,向女人们致敬!向《小说月报》和读者致敬!



中篇小说《鱼肠剑》,作者阿袁,原刊《中国作家》2009年第12期,《小说月报》2010年第1期选载,获《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


作品与创作谈收入《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阿袁《鱼肠剑》(精彩摘录)


 

* * *



三个人的关系,是最具张力的关系。


如果三个人当中有两种性别,那张力就会到达无以复加的程度:有明争有暗斗,有爱情有阴谋,有背叛有嫉妒,绝对精彩跌宕如马丁·斯科西斯的《纯真年代》,或者周迅、赵薇、陈坤的《画皮》。


如果是一种性别,且是阴性,那依然会是紧张的戏剧性的关系,只是这戏剧性,不是好莱坞的路线,而是更曲折、更隐秘、外弛内张、外静内动。机关都藏在暗里,在姹紫嫣红的戏装下,在甩来甩去的水袖里,这意思,又有些是昆曲了。


孟繁觉得,吕蓓卡唱昆曲绝对是个旦角儿,刀马旦。


因为不动声色中算计了人家齐鲁,也因为谈笑风生中把孙东坡叫做了姐夫,孟繁以管窥豹见微知著。


所以她有些远着吕蓓卡,是心理意义的远,面上大家的关系还是一样的,或者说,她和吕蓓卡的关系看上去更亲密些。这亲密完全是吕蓓卡单方面造成的。吕蓓卡最喜欢有事没事到孟繁的房间里来串门,或者晚饭后约孟繁去散步——所谓散步,其实是出去拈花惹草。吕蓓卡对校园里所有的植物,都抱有空前的占有热情。她沙发边上的那个巨大无比的深褐色圆坛子,里面也因此总是插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她甚至会让孟繁掩护她,拿个玻璃瓶去偷博士楼前的桂花,回来用蜂蜜腌了,做桂花糖吃。


应该说,如果没有齐鲁那件事,和吕蓓卡这个女人的交往其实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她不仅喜欢搞点女人的小情趣,而且还无比热爱飞短流长。不过个把月,整个楼里的男博女博,和整个文学院里的博导们,吕蓓卡似乎都认识了,虽然他们未必认识吕蓓卡,但吕蓓卡却对他们有了提纲挈领的了解,谁是书痴,谁是花痴,谁是论文痴——“痴”是吕蓓卡的口头禅,但凡谁在哪方面有点过了,在吕蓓卡这儿就成了某某痴。有时她和孟繁走在路上,会突然捅捅孟繁的胳膊,黑眼珠一时变得十分流转。孟繁知道,她们一定又遇到某痴了。果然,等那人过去,吕蓓卡会说,她就是某某某耶。可某某某孟繁不认识。吕蓓卡说,花痴呀,201的花痴。


博士楼里,花痴有好几个,为避免混淆,吕蓓卡给每个花痴都加了定冠词。定冠词一般是房间号,也有的是地域,比如隔壁的女博,就被吕蓓卡叫做洛阳花痴。每个花痴的背后当然有许多典故,这些典故吕蓓卡能如数家珍。吕蓓卡的口才很好,而一旦说到与风月相关的话题,那更是眉飞色舞妙语如珠。孟繁其实也爱听这样的流言,哪个女人不爱流言呢?流言是暗夜里的璀璨烟火,是连天衰草中的斑斓蝴蝶,那缤纷秀色岂是枯燥的学问枯燥的论文能比的?


可孟繁偏做出不爱听的样子。这是故意怠慢了,借怠慢流言,来怠慢吕蓓卡。


当然也不是很明显的怠慢,而是有些含蓄的消极的。女人之间的飞短流长原是要相互激励的,要你来我往的。要同舟共济,要相濡以沫。高尚的行为不需要同志,千里走单骑,才能成就孤胆英雄。但堕落不一样——背后说人是非,这差不多就算堕落了。她们受儒家教育多年,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但明知,也要故犯,因为堕落是更快乐更容易的事情。往上总是更吃力,而往下则轻而易举,这是力学规律。大多数人不能逃脱于规律之外。女人更不能,因为体力不支。体力不支也会造成精神不支,而不支的结果就是需要堕落的共犯。一个人堕落让人不安,而两个人,或者更多,那不安的意味就会减弱甚至化为乌有。


但孟繁却不成人之美。无论吕蓓卡说什么,孟繁从来不插嘴,只是笑吟吟地听,间或嗯嗯哦哦几声。那嗯哦,只是礼貌上的,既不是推波助澜,也不是添枝加叶。这样一来,吕蓓卡的流言,就有些表演的意味了,且是自编自演自吟自唱的表演。


这是孟繁的刻薄处。


只是,孟繁的刻薄,是李商隐的《锦瑟》诗,很朦胧的。吕蓓卡或者没有看懂这《锦瑟》,或者对流言过于沉迷欲罢不能,每次一有新的八卦,仍然会急不可待地往孟繁的房间跑。偶尔也会让孟繁到她房间去。一般是她买了新衣服,要孟繁帮忙赏析赏析——当然主要是赏,析其实无关紧要。因为吕蓓卡在服饰方面的理论,远比孟繁更为丰富。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兴头上吕蓓卡会这样说。这是客气话,孟繁不上当。吕蓓卡不是需要他山之石的人。然而孤芳自赏毕竟寂寞,所以还是需要孟繁。虽然孟繁和她,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


孟繁这个时候通常不做声,但偶尔,也会美言几句。这是礼貌,也是特定语境下的本然反应。因为吕蓓卡这个女人,穿衣服确实很好看的。她个子虽然不算高,却极玲珑窈窕,什么衣服往她身上一穿,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正因为这样,吕蓓卡在周末最热爱的娱乐和运动便是逛时代广场,或襄阳路和七浦路的服装店,一个人逛。因为孟繁不太爱逛街,孟繁最喜欢逛的是书店和宜家家居,或者学校门口的小菜市场。孟繁有个小电磁炉,有时孙东坡周末过来,他们会煎几块牛排,或者蒸上一些基围虾或大闸蟹打牙祭。他们平日在食堂,基本上还是以素食为主,倒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而是他们觉得不合算。学校里的大荤,不仅价贵,而且看上去身世和品质十分可疑,所以孟繁更愿意自己去菜市场,亲自验证那些虾们蟹们的来历及新鲜活泼的程度。吕蓓卡对此十分鄙夷,认为孟繁已经是标准的女博加家庭妇女。


女博在吕蓓卡那儿,基本是贬义词,经常用来嘲弄人的。她虽然也是女博,可她是个看上去不像女博的女博,这很关键。做女博可以,但不能做成齐鲁那样从形式到内容高度统一的女博。


吕蓓卡最看不上齐鲁,并且在孟繁那儿,从不掩饰这种看不上。她在背后总是把齐鲁叫做书痴,后来干脆叫书蠹了。吕蓓卡说,一个女人,把学问做到了昆虫那样纯粹执著的境界,简直太恐怖了。


关于这一点,孟繁也有同感。她也不是很爱学问的人,之所以读博士,是身不由己。谁叫她有一个孙东坡那样的老公呢?只好嫁鸡随鸡了。吕蓓卡呢,读博的原因倒不是嫁鸡随鸡——她的鸡不在上海,在美国,而且还没嫁呢。她沦落为博士,完全是学校逼良为娼。吕蓓卡说,她那个学校,超变态的,竟然明文规定,1969年以后出生的老师,没有博士学位,取消评教授的资格。此文件一出,简直是平地惊雷,那些四十岁以下的老师们,一时间抱头鼠窜,纷纷往各个学校钻。不出去混个博士学位回来,怎么对自己的人生做交代呢?总不能一辈子当副教授吧?好说不好听呀,而且工资还差那么一大截呢。即便吕蓓卡这种平日以不求上进自诩的老师,也扛不住,挣扎了半年,最后也还是鼠窜上海了。有什么法子呢,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但齐鲁不一样,齐鲁看上去对学问,显然是甘之如饴的。



* * *



三个女人当中,齐鲁是最年轻的。她比吕蓓卡小三岁,比孟繁小两个三岁。她们年龄的数字关系,正好是一个等差数列。


这只是实际的年龄关系,如果按视觉年龄来排,齐鲁和吕蓓卡,要颠倒过来。


所以吕蓓卡一有机会就会让男人做猜谜游戏。谜面是:猜一猜我们的年龄关系?谜底应该答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小。猜中了有奖,奖品有时是吕蓓卡手里的一个话梅,有时是一个法式拥抱。


男人们很踊跃。吕蓓卡的法式拥抱,确实是很激动人心的奖品。


然而没有谁得到过这种奖品。因为百分之百的男人,都把老二和老三搞颠倒了。还有一些眼神不好的男人,甚至把老大看成了老二,而老三成了老大。


这个时候,吕蓓卡总是笑得花枝乱颤。


一边的孟繁都有些看不过去,可齐鲁,却是没事人一样的。


偶尔吕蓓卡不在宿舍的时候,孟繁会挑几句,说吕蓓卡那个房间的阳台,阳台外夜晚的上海灯火,以及飘浮在阳台上的隐约的桂花香,还有男人对女人年龄的鲁钝。孟繁的言语,完全是李商隐的风格,意在言外的,曲折幽微的,而且还蜻蜓点水。也不知道齐鲁听不听得懂。


也可能听不懂吧,因为齐鲁从来没有接过茬,总是很安静地听孟繁讲,那姿态仿佛在课堂上听课一样。这也是齐鲁的本事,齐鲁总能把任何一种关系变成师生关系,把任何形式的言谈,变成上课与听课。有时孟繁觉得齐鲁这个女人真是个当学生当出了瘾的,吕蓓卡与其叫她书蠹,不如叫她学生蠹。可学生也不能当一辈子呀,博士毕业之后,怎么办呢?再去读另一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这种情况也有的,孟繁听说,在国外,有一些留学生就这样,博士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又去读另一个博士,最后把学校所有的博士学位都读了个遍。反正国外的奖学金高,干脆把读博职业化了。


或者齐鲁应该去国外,既可以把学位无休止地读下去,又可以摆脱类似于吕蓓卡这样的女人的欺负。外国人又不讲阴阳,又不讲太极,终归没有中国人复杂和厉害。吕蓓卡的男朋友就让吕蓓卡毕业后赶快去美国,他说,美国人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超单纯,超好对付。


这当然是玩笑,却也是有几分当真的玩笑。如果那样,吕蓓卡去美国岂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对付美国人,让吕蓓卡这样高段位的人去,不是杀鸡用牛刀?


而齐鲁,估计和美国人,是旗鼓相当的。


研究了那么多年的先秦文学,一天到晚琢磨几千年前的人,还能不把自己琢磨得更朴素和更单纯,不把自己琢磨成美国人的样子?


孟繁觉得挺有意思,或许一个人的研究真会影响到她的性格和思维。不然,她研究李商隐,就有李商隐的缜密和曲折;吕蓓卡研究明清戏剧,就有戏剧中小旦的长袖善舞;而齐鲁整日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上耶,我欲与君相知”这样的古朴诗文,不知不觉亦变得古朴了。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然而也可能是另一种结论,那就是一个人的性格与思维决定了她的研究对象。或者她本来身体里就有李商隐,所以研究李商隐。吕蓓卡本来就是个小旦,所以研究戏剧。而齐鲁本来就是简单朴素的,所以她干脆返璞归真,回到几千年前的先秦文学里面去。


孟繁突然间有了一种灵感,她或许可以就这个问题写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就叫做《略论文学研究者的性格和思维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 * *



齐鲁其实懂,懂吕蓓卡的偷梁换柱和反衬,也懂孟繁言此意彼的挑拨离间。


然而齐鲁不在意。房间朝南朝北有什么关系呢?比起南面明晃晃的房间,她更喜欢北面的阴暗。她向来忌惮明亮的东西,白天、太阳、玻璃,以及别人尖锐的注视,她都不喜欢,那些东西让人没有遮挡无处藏身。她喜欢更暗的感觉,至少要半明半暗。像鱼一样,有水的遮蔽;像藕一样,有荷和泥的遮蔽。小时候,她的那些小朋友们都渴望成为一只鸟,在天空飞,或者成为祖国美丽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开放。可她想做的,却是一只蚯蚓,同学几乎不能理解她。为什么做蚯蚓呢?那种黑不溜秋的东西,过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老师可能也是疑惑的,也问她为什么,她不说——她那时也确实说不清楚。老师后来替她说了,老师说,齐鲁同学之所以想做一只蚯蚓,是因为蚯蚓能松土,让花儿茁壮成长。同学们恍然大悟,都热烈地为她鼓掌。她面红耳赤,十分羞愧。如果只是因为花儿的话,她为什么不做蜜蜂、不做蝴蝶呢?她想这样反问老师,然而没有。她打小就是个不喜欢反驳别人的人。不,应该说,她打小就是个不喜欢用言语反驳别人的人,她的反驳都在暗中完成,也就是在她的意念中完成。她面上对谁都百依百顺,暗里呢,却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所以,对齐鲁来说,和南相比,她更喜欢北;和东相比,她更喜欢西。总之和飞蛾相反,飞蛾趋光,她趋暗。她是飞蛾的史前,是居蛹者。


至于阳台,她亦无所谓。阳台到底有什么好?也值得孟繁用那么诗意、那么垂涎的语言来描述它?说白了,不过是半个戏台而已。卞之琳不是说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齐鲁可从来不想成为别人的风景。吕蓓卡看上去却是很风景的女人,既如此,换个房间,不是各得其所吗?


虽然吕蓓卡换房间的手段,有些不太磊落。


她也知道孟繁是好意,是好意的挑拨离间,是为她打抱不平。可她能做什么呢?莫说她本来喜欢北面的房间,即便不喜欢,她其实也没能力进行实际的反抗。所有的反抗,都只能是她的一篇意识流小说。在虚构的小说里,她像泼妇一样骂过街,也像鲁提辖一样,一拳把人的脸打成了颜料铺。她甚至还杀过人,不是用砒霜,而是用鱼肠剑,欧冶子铸的名剑,专诛杀王僚的那把,杀了一个十分英俊的男人,男人叫北,沈北,是齐鲁高一届的师兄。她在研二那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沈北,但沈北却没有爱上她,不仅没有爱上她,竟然还十分残忍地在她眼皮底下爱上了外语系的一个女生。她十分痛苦,然而还心存指望,指望那个外语系的女生会水性杨花,或者沈北水性杨花——男人不都容易朝三暮四移情别恋的吗?可沈北对那个外语系的女生却死心塌地,研究生一毕业,他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有妇之夫。她简直绝望,他怎么可以一点机会都不留给她呢?她本来是个在道德上极自律的人,为了他,已经有些破戒了,难不成还要她越走越远,和一个有妇之夫弄鸡鸣狗吠之事?挣扎了许久,她终于起了杀心,在一个花好月圆之夜,她用那把削铁如泥的鱼肠剑,结果了那个男人。


那以后,再看到那个男人和那个女人在学校里把袂而行,她就只当见了鬼。


但她不会杀吕蓓卡的,虽然她的反衬手法有些恶劣。可吕蓓卡的恶劣,不是主观故意的恶劣,而是客观后果的恶劣。也就是说,吕蓓卡的真正目的,不在贬低齐鲁,而在抬高自己。她无非随手借来齐鲁这面镜子,在男人面前,搔首弄姿一番。拉康不是说过,人和人的关系,其实是人和镜子的关系。这镜子理论,齐鲁以为,完全是为吕蓓卡这个女人量身打造的,吕蓓卡根本就是个镜痴。只是齐鲁不明白,那位1901年在巴黎出生的男人,怎么知道1975年才出生的东方吕蓓卡呢?


这有些荒诞了。齐鲁几乎笑出了声。齐鲁常常这样自娱自乐,这一点她和吕蓓卡截然不同。吕蓓卡是个事事依赖别人的女人,大事小事都一样,早点总是让齐鲁捎,作业总是让她的师兄师弟帮着做,窗户插销坏了,只要动动小指头就能张罗好的事,她会煞有介事地打电话找物管。甚至于她的快乐,也是寄生的,寄生于男人或者齐鲁这样的女人那里。男人谄媚几句,或挑逗几句,她立马激动得面若桃花眼若秋水身若飞燕口若悬河——真是身若飞燕口若悬河,即使男人走了,她还会在305飞来飞去飞半天,且喋喋不休半天,不,不止半天,应该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但齐鲁却不是这样的女人,齐鲁极自立,尤其是精神层面,她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想吃鱼了就养鱼,想穿绫罗绸缎了就种桑养蚕,偶尔想抽几口了,就种植。


当然,也有些东西是种不了养不了的,比如男人。


如果和《山海经》里的“类”一样,就好了,因为能自为牝牡。


或者干脆做南瓜、玉米、小麦,也行。


这是齐鲁在调侃自己了。偶尔齐鲁的思想或情感陷入困境时,会用这一招,给自己解围。


然而这一次的困境,齐鲁亦无可奈何了……


(节选)






中篇小说


把灯光调亮__张抗抗

(选自《上海文学》2016年第10期)

秋莲__陶 纯

(选自《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10期)

天蝎__南飞雁

(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9期)

眼球__任珏方

(选自《福建文学》2016年第9期)


短篇小说


相亲相爱__宋 尾

(选自《青年作家》2016年第5期)

蔡屋围__吴 君

(选自《北京文学》2016年第10期)

尖叫__付秀莹

(选自《广西文学》2016年第7期)

月城春__刘鹏艳

(选自《红豆》2016年第9期)

音乐教育__沈诞琦

(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9期)


开放叙事


落雁岛__曹军庆

(选自《十月》2016年第5期)

小说就是在用沙子做房子(创作谈)__曹军庆


预告


为你做一本新刊物


《小说月报》2016年第11期,2016年11月1日出刊,总第443期







中篇小说


麦子熟了__许春樵

(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10期)

必须学会唱歌__姚鄂梅

(选自《芒种》2016年第11期)

珞珈路__黄蓓佳

(选自《中国作家》2016年第11期)

浮生__胡雪梅

(选自《长江文艺》2016年第11期)


短篇小说


像没发生太多的记忆__旧海棠

(选自《十月》2016年第5期)

大宴__鲁 敏

(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10期)

杨红旗__刘照如

(选自《山东文学》2016年第10期)

我略知她一二__吕 魁

(选自《芙蓉》2016年第6期)


开放叙事


无据之夜__王威廉

(选自《天涯》2016年第6期)

是什么在揪人心扉(创作谈)__王威廉


封二专题


作家现在时:路 内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评奖启事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候选篇目

(含2016年总目录)


《小说月报》2016年第12期,2016年12月1日出刊,总第444期






小说月报2017 小说可以更好看


创刊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进步皆得益于广大读者的关爱。为了向资深读者提供更优质的阅读体验,2017年1月起《小说月报》推出“大字版”,将原版精华内容加大字号,重新编排,目前全国邮局均可订阅。您对刊物有何意见与建议,欢迎联系编辑部邮箱xsybtj@126.com或通过微博、微信号留言。期待您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说月报》邮发代号6-38,每月1日出刊,定价10元;

《小说月报》大字版邮发代号6-37,每月16日出刊,定价10元;

《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邮发代号6-139,每年4期,定价15元。


《小说月报》在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销售。订阅可咨询所在地邮局(所),网上订阅可至邮政报刊订阅网(http://bk.11185.cn)、杂志铺或百花文艺出版社淘宝店(http://baihuawenyi.taobao.com)、微店(http://weidian.com/?userid=837492713)。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小说月报微信


小说,就是小声地说
小说月报微信 刊物最新动态,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创作感言,读者阅读心得,文坛潮流脉动,随时随地向您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