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乃庆 郑智勇:建党百年来思政教育发展的样态与路向 ​

宋乃庆 郑智勇 中国高等教育 2022-04-24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中国高等教育”关注我们

建党百年来思政教育发展的样态与路向宋乃庆  郑智勇 [摘  要]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历经五种实践样态,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来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图景,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逻辑路向主要包括注重原创性、元问题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增强方法论自觉意识,廓清学科方法论系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等。[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样态;逻辑路向 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依附到独立、从弱小到强大、从模仿借鉴到理论自信的转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梳理总结百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为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样态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学术成果等发展轨迹的回溯,探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整体概貌,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样态。 1. 思想政治教育初步探索(1921-1948年)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制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初步提出青年“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934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等机构培养各类干部和技术人才;创办报纸杂志、成立和发展各根据地的新闻出版机构,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教育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2.思想政治教育摸索前进(1949-1965年)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成为新中国首个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在此期间,我国教育自觉探索意识有所增强,学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讨论越来越多。一方面,教育部组织委托个人、学校、研究机构自编教学大纲;另一方面,翻译苏联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以解决教材不足的问题。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开始从照搬苏联模式逐步走向独立。 3.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独立(1966-1984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初步建立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体系逐渐瓦解,直到改革开放前,思想政治教育都没再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更未实现理论化、体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后,对教育工作进行彻底拨乱反正,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被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此后,教育部在关于政工专业论证会上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将专业命名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4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正式创立。这一时期,得益于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从工作形态、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科学高度,从而向专业化、科学化、学科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4.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本土化繁荣(1985-2011年)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标识与学科特征愈发明显,学科培养体系逐渐丰富。1996年5月,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正式获批,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自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有了专门支撑。这一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走向本土化繁荣,形成了由务实活动、专门知识、学科人才、专业设置等构成的总体布局。 5.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中国特色,实现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加自信,开始以宽广的视觉、更长远的眼光,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中审视自身。一方面,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土性和实践性逐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更多依靠本土的实践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灿烂文明成果融入自身发展的视野,博采众长,既促进思想的发展,也生成更厚重的现实感和历史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基,更加有效地推进了创新发展。 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回顾 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丰硕,对成果的梳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检视,也是未来研究的立足之本。为此,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向度来描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图景。 1.本体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陈出新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存在形态探寻走向多样划分。建党百年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探讨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探讨是否要将哲学范畴的主体、客体等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第二阶段,学界达成将主客体范畴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共识。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由实体论走向实践论。建党百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与争论持续不断,大致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十种理论,分别是:灌输论、人学目的论、意识形态论、价值主导论、社会治理论、人的社会化论、掌握群众论、相对本质论、二重本质论和多重本质论。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从各自视角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丰富内涵,并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追问,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也就是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规范,即实践论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提前预设到应用生成。经过长期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在师生交互作用下动态生成的素材和信息,包括教材内容、教师的引导、价值判断、方法论指导以及学生行为。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实需要在确定性、阶段性、时效性和现实性上下功夫,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源”与“流”相结合,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由社会本位走向社会本位、个人本位并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两个基本要求是塑造个体认知结构与构建社会的协作关系,因此要从向内构建个体认知结构和向外构建个体社会关系出发,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理想发展。至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为社会培养功能性人才的社会本位,逐渐转向受教育者主体性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并重。 2.认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丰富完善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分化出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最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通过合规律性的不断细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始以更加专业化和交叉融合的角度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予以学术回应,进而指导现实实践,拓宽学科的视野,并在交叉融合中衍生出新的知识体系和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成果,如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形成如政治学取向、教育学取向、系统工程取向、行为管理学取向等不同特色流派,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体发展。 对于学科性质形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学科特征。它既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具有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依循实践性品格,着力创新教育方式和途径,探索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理论与实践融合共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立足我国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发展,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才能真正做到“顶天”与“立地”,在历史回溯与规律把握中不断破解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3.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演进 研究方法由经验概括走向多元规范。进入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呈现出多种研究方法互补的趋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内容抽象层次提高,逐步由经验型、故事型、案例型向理论型、研究型、学科型转变。诸多成果不仅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而且对方法的生成要素、类型特征、功能定位、结构层次等进行了深入剖析;理论研究著述从相对不完善走向相对完善,日益走向科学化和学科化,理论研究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研究范式由多元探索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学界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论等为目标,以“范式”为基本逻辑,以认识论哲学为思维路径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和方法论,较为直接深切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基础问题。相关学科理论如伦理学、生态学知识的转化运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提供知识借鉴,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指引。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逻辑路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坚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注重原创性、元问题研究。一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理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综合运用与操作技巧的研究,衍生出更多原创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乃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自主发展,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创造性研究,彰显自身的学科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自己特殊的科学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要以学科的自主研究探索为根基,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科的借鉴、交叉与综合。 提升学术交流的有效性,助推协同攻关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优化学术生态,强化多元研究主体的协同攻关,提高学术交流的有效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组织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交流的功能。努力培养学术自主意识,支持并鼓励学术批判。 增强方法论自觉意识,廓清学科方法论系统。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要勾勒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轮廓、轨迹和线索,最终将理论的、抽象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的、实证的研究相结合;要主动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所涉及的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科方法论体系。可尝试大胆采用试验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开展文理渗透的研究,大胆吸取思维科学、智慧学、动态决策理论的新成果,应用模糊数学、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寻求学科发展的新突破。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史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空间与维度,是学科探索的基础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不仅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构成,也是理论实现创新发展的推进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须以历史维度为基点,深入探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发展进程与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观,在研究中不断增强学科的历史自觉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发展研究”(2019ZDJY09),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大疫情中的教育应对”(20SKZX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宋乃庆  郑智勇,单位:西南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
 原载2021年第5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策划:唐景莉

监制:李石纯

制作:王惠英

编辑:李石纯

王弘扬

核校:黄   蔚

杨   婧

实习:张国强


思想,从这里启程!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欢迎订阅《中国高等教育》杂志请长按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