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盟君的咖啡时间|关于“鲲鹏科研基金那些事”

绿盟君 绿盟科技 2024-03-31


CCF-绿盟科技“鲲鹏”科研基金于2017年成立,由CCF与绿盟科技共同发起,旨在以小微课题的方式支持科研人员的研究与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也促进科研机构优秀的研究能力与绿盟科技产品价值的深度融合。2023年9月,自第六期鲲鹏基金正式征集以来,再次吸引科研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为让各位关注鲲鹏基金的朋友进一步了解基金情况,本期《绿盟君的咖啡时间》有幸邀请到两位参加科研基金的老师,他们分别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的罗森林主任(2017年、2023年“鲲鹏”科研基金项目获得者)、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姜宇(2023年“鲲鹏”科研基金项目获得者),在CCF理事、绿盟科技首席创新官刘文懋博士的主持下,一起聊一聊“鲲鹏科研基金的那些事”。


| 以下为部分对话摘要 |


鲲鹏基金的课题方向聚焦安全领域前沿技术,紧扣全场景、实战化,研究视角新颖,可以说是“专精新 ”,这种“专精新 ”对于科研成果转化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罗森林:这几个词总结得很到位,从专精新来讲,体现我们的专业化和专门化,从精准上说,我们既要精准又要精细,新就是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引入。专精新可以促使我们在科研方向上,能够有超前的思维,能够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实际中,能够在国内外引领这些技术产品的快速发展,能促使信息安全能力有一个整体上的提升,专精新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考点。


姜宇:对于科研成果转化,强调专精新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要聚焦在一个方向上,去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像这次和绿盟科技开展的课题,主要就是针对数据库软件的安全漏洞挖掘,针对这个题目,其实是很符合这三个字,又专又新,而且必须都很精进。在绿盟的场景下,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的数据库,真实的漏洞挖掘需求,对于我们这种专精新的方法,这种落地也好,打磨也好,迭代也好,都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鲲鹏基金促进了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生态圈”的构建,这种“生态圈”对于科研及企业的发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罗森林:有一句话说,创新的主体在企业,高校跟企业的这种结合,其实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但真正落地的速度,相对来讲,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快,鲲鹏基金可以促使企业跟高校真正的结合。


现在各高校里面,研究的理论或技术进展,很显然是创新,这种创新很多,但如果不把它落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无用的内容、无用的成果,同时,很多时候是未考虑它的约束条件,而落地实施的时候,在实际应用中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样和那样的约束条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科研和企业的结合,对教师对学校有促进作用,对咱们企业技术的引领,也能够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它是一种创新、发展的生态圈,希望不仅在绿盟科技,在更多的企业,都应该能够让它变成一个生态、一种持续。


姜宇:理论和实践应该结合,我觉得这种生态圈,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因为现在都强调,产学研用结合,要顶天要立地,这些其实对科研人员来说,那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我们可以走进核心产业,核心行业里面,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其实科研它来源于企业,也应该高于企业的现实需求,就像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那么有了企业一线的这种需求,可以避免让我们做很多闭门造车的事情,对我们科研来说,也是起到比较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创新发展生态圈”的构建少不了各类专业人才的深度参与,老师您是否认为鲲鹏基金助推了安全人才的培养?

罗森林:创新发展生态圈的构建,少不了各类专业人才的深度参与,鲲鹏基金是不是能够帮助(安全)人才的培养,答案是显然的。当然,对于鲲鹏基金来说,我们来自于问题驱动也好,或需求驱动也好,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少研究生参与了科研项目,是能够起到积极培养的。


同时,把这种合作拓展到多个方面,包括本科生的培养。近年来,我们跟绿盟开设了校企合作课程,关于人工智能与网络空间安全,我们从2004年开始举办第一届的信息安全与对抗竞赛,在这方面,绿盟给予了比较大的支持。还有我们在学校里面的各种活动中,有时候经常也邀请绿盟的技术人员,包括我们的实习、实训也来到绿盟,与我们在技术领域内的知名人物进行交流,他们回去以后,是有感慨的,包括我们看完绿盟展厅后,对信息安全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说鲲鹏基金促进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的。


姜宇:对人才的培养肯定有非常大的帮助,虽然我是第一次受绿盟基金的资助,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在这种安全企业里,我们是怎样做网络安全的,我们是怎么去做安全分析、安全测试的,这对于夯实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够像罗老师他们那样,在后续的一些课程中,可以引入绿盟的讲师,去给我们开展一些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普及,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会很有帮助。


随着鲲鹏基金影响力的扩大,咨询和申报人数逐年增加,罗老师您作为最早参与鲲鹏基金科研项目的老师,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与产出、与企业合作等方面,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吗?

罗森林:我做了鲲鹏基金两期的项目,其实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从学校或老师来讲,第一是敢为人先,第二是开拓进取,我们要充分考虑国际上的一些前沿技术,不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拓进取就是我们现在有些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一块我们先是敢于人先,我们出了成果,在我们的企业、在很多单位,肯定是需要的,必然要跟上来的,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等等。


所以在项目申报时,要紧扣国际前沿技术,从企业来讲,就是问题和需求驱动,无论是问题和需求,只要你走到前面,就自然而然有合作的火花,在项目申报这块,你可以有目标的看看绿盟科技在哪方面前沿的技术上,或是哪个方面在发展,当然现在来讲,它是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一个发展。


另外,在项目实施和产出方面,真正的把我们理论和技术层面的东西能够落地,也就是说形成产品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走在前面,把时间赶在前面,另外我们要把东西做到可靠性,具有可维护性,按照产品的要求去做,这是产出方面的一个建议。


企业合作方面其实很简单,以诚相待,然后踏实落地,我们的所有东西,所有说出的话,所有做出的事,能够落地实施,在这里面有责任心的去做每件事,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长时间合作下去,长时间把我们的技术做到引领的位置上。


通过鲲鹏基金,绿盟科技与国内的诸多高校老师,开展了深入的合作,绿盟科技相信,通过鲲鹏基金的连接,学校与企业的认识能够逐步的增强。在未来的合作中,期待与各位老师共同深化学术研究,推动关键技术融合,共同构筑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引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