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美银行暴雷之后能否翻篇?存款出逃或是序曲

元宇宙里的橘子 财经早餐 2023-06-17
继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之后,欧美多家银行接连倒闭,引发了民众对于银行的偿付能力的担忧。尽管危机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这场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却并未结束。
随着事件的发酵,资本市场上担忧情绪正在弥漫,不少业内机构投资者表示,欧美部分银行,将银行存款保持在25万美元的保险上限以上,而超出上限的部分可能将获得不到更多补偿。
不仅如此,银行固定存款过低的利率,也使得投资者们正积极寻找其他理财产品。据外媒报道,自上月银行危机爆发以来,银行间存款流出,更安全收益更大的理财产品才是他们所中意的,人们热衷投资国库券和回购协议。当前几乎没有信用风险的证券以及纯政府货币基金已经疯涨。

银行存款外流的情况已经发生,在欧美小型银行中尤为普遍。不少业内人士甚至表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似乎已经不能看了,然而现实究竟如何?
第二波银行存款外逃

银行危机,带来的不仅是金融危机,更是经济的震荡。值得注意的是,高盛集团在3月16日表示,由于近期美国小型银行压力给经济带来影响的不确定性,决定把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提高10个百分点至35%。

而对于当前美国的投资者来说,除了担心在硅谷银行和另外两家地区性银行倒闭后出现进一步的挤兑,还要因为这些利率的上升落后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从存款账户中撤出资金,转而投向其他理财产品。

其实笔者觉得这也是必然的,毕竟储户们选择银行理财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安全性,而随着欧美银行接连暴雷,银行显然已经不安全了,债券、基金等其他风险较低的产品自然受到关注。

虽然,银行为了吸收更多存款,也会开始提高利率,以争夺更多存款,但即便如此,不少证据表明美国银行存款利率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相比正在越差越大。提高存款利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显然不够。

根据巴克莱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正处于历史常态范围的最大值,并在本轮周期内迅速扩大。而伴随着这种现象的是,储户选择基金的可能性会逐步加大,毕竟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永远是投资的根本目标。

那么,相对来说能够带来更高收益率的货币基金和债券自然就吸引人们的注意。而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数据表示,美国货币基金的现金储备在三周内增加了约3040亿美元,截至3月29日,总资产达到5.2万亿美元。
笔者认为接下来美国货币基金的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强。而除了货币基金,国债作为另一种安全且稳定收益的资产同样值得关注。

而谈回到近期银行存款外逃的现象,笔者发现一个现象,美国银行倒闭风潮发生之后,和大银行相比小银行面临超出以往的大规模的存款外流压力。这一点,也很好理解,笔者认为对于民众来说,大银行安全性更高更能够保证资产安全。

且大银行抗风险性比小银行强,所以不少人在银行业暴雷之后,或选择把存款从小银行转到大银行。 
尽管,当前美国财政部可能继续动用外汇稳定基金为储户的所有存款提供更加有力的“隐性担保”,但目前来看成效不明显。

而除了流动性风险外,小银行也面临着信用风险问题。目前来看,小银行的业务较为单一,其贷款占存款的比重更高,信用风险敞口更大。

由于小银行商业贷款的占比很大,而当前美国商业地产贷款的拖欠率正在缓慢上升中,这就导致了违约问题时有发生。对于小银行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流动风险叠加信用风险,美国小银行接下来可能会步履维艰。

而依笔者来看,接下来小银行的资产质量、收入、盈利都有可能出现进一步问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