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Costco!“不买就吃亏”的极致体验!Costco开店次日仍火爆:凌晨2点排队,手撕猪肉,代购蓬勃……还能火多久?

叶国富 互联网思想 2021-02-21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深夜发文:致敬Costco!

文/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兼CEO  叶国富

8月27日,“零售之神”Costco中国大陆首家门店在万众期待中于上海市闵行区正式开门迎客。

过去几年中,在任何公开场合,无论是论坛、沙龙、颁奖礼、新闻采访,只要有发声的机会,我都不遗余力地替Costco打Call。

因为在我看来,做零售一定要学习两个企业,一个是苹果,一个就是Costco。前者把一个桌子都摆不满的产品卖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后者用8%的毛利、3000个SKU、1.3万美元的坪效,把沃尔玛打得落花流水。

很多人觉得Costco的成功是因为它的会员制、供应链、选品、定价……,当然没错,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它读懂了人性的本质,抓住了零售的本质。


2014年秋,我带着团队拜访Costco美国总部


“不买就吃亏”的极致体验在过去六年时间里,我每去到一个国家,只要听说当地有Costco,无论自己的行程有多满,都会抽出时间去逛一逛。

Costco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如此着迷?

以消费者的身份来讲,Costco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整只烤鸡只卖4.99美元,一条热狗只卖1.5美元,一支冰激凌只卖1美元,而且30多年保持价格不变。


Costco的热狗只卖1.5美元且30多年未涨价

“最便宜”是Costco最大的吸引力,比如百货类商品它会比市场平均价格便宜30%至60%,食品类至少也有10%至20%的价差。因为如果比别家贵,第二年就没人续会员费了。

原则上,Costco所有商品只赚取1-14%的毛利,如果要超过14%,必须上报给董事长签字审批。

为了给顾客搜罗世界各地的“尖货”,Costco派人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进行采购,只为争取到最好的价格。Costco的商品普遍以“量贩装”出售,是为最大程度地提升产品的性价比,给消费“不买就吃亏”的极致体验。

消费者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阶层,人人都有“花得更少买得更好”的心理,Costco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不遗余力地诱导它,满足它,就是它对人性的洞察。


无理由退货的“疯狂”承诺Costco跟消费者约定,除了电子产品、数码产品需要在购买后90天内进行退换外,其它商品没有退货期限。顾客在买完单后,随时都可以拿着商品去到门店无理由退换,而且不需要提供购物收据。

因此有人成功地退掉了吃了一半的西瓜、孩子玩腻的玩具、吃得只剩骨头的牛排……只需Costco会员卡里有消费记录,哪怕买了好几年的商品,都可以无理由退掉。

上述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退货行为在社交上发酵并被很多人模仿,甚至有人调侃,只要有一张Costco会员卡,靠着免费退货的政策就能养活自己。

当很多零售企业还在为“退货率”“损耗率”斤斤计较的时候,Costco制定这样的规则简直就像给自己挖了一个无底洞。

但在Costco看来,这是他们“与消费者站在一起”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且实际上,因为这种 “无原则”的政策,最后反而Costco的退货率特别低。

归根到底,这还是Costco对人性的洞察——人性的本质都有“贪”的一面,就是对名、利、物、财的追求、占有的欲望,但是人的教养教育、社会属性又约束着人“贪”的行为表现。


Costco是名创优品的导师2013年,我以二次创业者的身份第一次拜访了Costco,惊讶于Costco极致的供应链效率、极致的选品、极致的定价策略,以及在消费者中极致的口碑。

后来我专门带着团队前往Costco美国总部拜访,与Costco的高层以及基层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

美国零售业平均sku约为1.4万个,沃尔玛的sku数量超过10万个,Costco的sku只有3700个左右。比如薯片这个商品,沃尔玛的货架上琳琅满目,各个品牌应有尽有;Costco一般只有2-3个品牌,而且都是直接向厂家定制的大包装。

sku少,价格带窄,既节约了顾客挑选比价的时间,也便于库存管理,再加上大规模采购可以压缩进货价,最后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

沃尔玛的毛利润大约在25%,Costco不到它的一半,库存周期也只有它的三分之二。Costco与沃尔玛门店面积相当,它的坪效约为1.3万美元,相当于沃尔玛的2倍。沃尔玛每一千平方米大约用到20-24名员工,而costco只需要12-14人,Costco的人效是沃尔玛的六倍。

用更少的人手,更快的周转,更低的毛利,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商品,这就是Costco的效率。

Costco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而这些启发也成为我下定决心创办名创优品的动因。

“高品质、高颜值、高效率,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三高三低原则,是我从Costco身上学到,融入过往做实体零售的经验,为名创优品确定下来的经营理念。


“新零售”Costco玩了43年在国内的零售业者、学者们还在为“新零售”的概念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Costco这家创办于1976年的零售企业,已经把“新零售”实践了整整43年。

零售是一个弯腰捡钢镚的行业,这个行业存在了几千年,发展到今天已经高度透明,早已没什么秘密可言,大家都争夺薄如刀片的利润,比拼到最后,无非是看谁的效率更高。

更高的效率、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品质、更深入地洞察人性,就是“新零售”。

早前Costco即将进驻上海的消息传开后,有来自消费者欢呼的声音,也有来自新闻媒体质疑的声音,其中一个观点是“中美家庭人口结构和人均居住面积不同,小家庭场景能否支撑食品和生活用品仓储式、批发式采购模式,要打个问号”。

今天,Costco上海店开业第一天,相关的消息不断从社交媒体传来:购物者的汽车在门口排出两公里、车场门口要排队轮候放行、由于客流量过大,政府部门与商场决定暂时采取限流措施、新店开业会员卡已卖出16万张……


Costco上海门店火爆场景(图片来源:新浪上海)

洞察人性、克制贪婪、控制毛利、聚焦产品……Costco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零售最朴素的本质,并把购物热潮从美国成功蔓延到国内。

而Costco火爆的背后其实是商品,高性价比且差异化的商品是关键!这值得热衷于流量与模式的中国商界反思!(叶国富)

Costco开店次日仍火爆:凌晨2点排队,手撕猪肉,代购蓬勃……还能火多久?

上海Costco开店第二日仍大排长队


8月27日,全球第二大零售超市Costco内地首家门店在上海正式开业。因人太多,商场仅营业3.5个小时就暂停营业。


28日,Costco开业第二天依然火爆,甚至有人凌晨2点来排队……因为超市28日开始限流2000人。



很多顾客早起排长队,有人因为难忍高温中途放弃。



从楼内退出来的顾客表示,从室外进入楼上的车库后还需排队。



Costco新商机:代跑腿、代抢货……


开业仅一天,二手平台闲鱼上已经有几十条Costco代购信息,收取8%-10%左右的费用,运费由消费者承担。



很会算账的上海人:半日盈利12000



会员卡租赁



抢!疯抢!


中国开业第一天的Costco有多疯狂?


抢!




抢抢抢!



刚出来便一扫而空的烤鸡



“手撕猪肉”




这里还有完整视频!真的很佩服大爷大妈们得战斗力。



“秒杀”茅台



MCM、Burberry、爱马仕之类的奢侈品也全被扫光。这还是工作日!


场面的火热程度接近失控。据悉,开业前的预开卡和当天的办卡数加起来,好市多会员数达到了16万。



为何火爆?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曾经说过:“Costco只是没有来到中国(大陆),如果它来了,中国现在的零售业全部会死光。”话虽耸人听闻,但也侧面印证了Costco在零售业从业者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一些互联网公司,如网易严选、拼多多都曾拿它对标。雷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Costco是对其启发最大的商业模式之一。


这家超市到底有何神奇秘诀?


1、卖货不赚钱


不同于普通商超,Costco 采取了“会员制”的方式——只有成为会员,你才有资格进入超市采购商品。会员全球通用,一人办卡,三五好友七大姑八大姨都能一起使用。


在上海,会员费为299元。


由于收取了额外的会员费,Costco可以将商品的毛利率压得非常低。据悉,Costco门店整体毛利率低于14%,大部分商品的毛利率仅为10%—11%左右。国内同行永辉的综合毛利率在2018年为22.15%,高鑫零售为24.79%,远高于Costco。


毛利率这么低怎么办?


其实,为Costco的利润贡献最大的,是消费者预先支付的会员费。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2019财年前三季度,Costco会员费收入23.02亿美元,净利润为25.62亿美元。也就是说,Costco的利润不来自卖货,而是几乎全来自会员费。


而且,购买了会员的消费者就会倾向于尽可能多地在Costco购物,这种模式下的会员客单价更高,忠诚度也更高。


至今,好市多全球会员数超过9430万人,其中付费会员超过5100万。2018年其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付费会员续卡率更是高达90%,全球范围内也达到88%。


2、超市很大,东西很少。


消费者进入Costco门店,看到的不是普通超市那种不同商品琳琅满目的景象,而是成箱的同种商品以仓储形式堆放。商品品类追求少而精,每种商品只精选两到三个品牌,而且销量绝对不小。


这样做的理念是:同一品类中精选高质量的商品,减少消费者挑选商品的时间。


3、不想多赚钱,也不惜赔钱。


有公开资料显示,成立至今三十多年,美国的通胀翻了几倍,但好市多有一款超便宜的热狗契税套餐价格一直没变过,还是1.99美元;超好吃的美味烤鸡只卖4.99美元,每年要卖出超过5000万个,每年要倒贴3千万到4千万美元。


Costco的CFO曾经说过:“只要你们想要,我们愿意每年在利润中拿出3000万到4000万美元,让烤鸡不涨价。”而为了这只烤鸡,Costco专门斥资2.75亿美元在内布拉斯加建鸡肉处理厂。


如果把通胀率考虑进去,好市多的会员费在这几十年里其实相当于没怎么变化。



4、不满意随时退,随便退


在Costco,除了电子产品之外所有商品无理由不限时退换,不管是吃剩下的还是用坏了的,都能退。


曾经有人在美国做过测试,吃过的西瓜,以不甜为理由,成功退货退款。



过完圣诞节,把圣诞树拿去退了,理由是树死了。



有人买个帐篷出去露营,完事儿后把帐篷退了;新买的牛仔裤穿半个月,一不小心把膊了盖儿卡破俩洞,退……还有把用过的电动牙刷头退了的。


5、绝对价格控制。



Costco对价格有掌握绝对话语权,谁的面子都不给。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要求好市多涨价,但创始人完全不理;


星巴克的咖啡豆没有给它折扣,Costco就威胁要把星巴克下架;


苹果公司曾要求只能在线下店里卖苹果产品,价格必须自己定,不准在网上卖,Costco一度直接封杀了苹果;


可口可乐也曾拒绝降价,Costco直接把可口可乐换成了百事可乐……


Costco能火多久?


Costco还能提供多少1499元一瓶的飞天茅台?还能持续提供和首个促销日一样便宜有吸引力的商品吗?它能真的看懂中国市场吗?


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惯于美国不同,美国典型的用户是一次性买大量的产品,中国超市购物的时候更强调方便和新鲜。所以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直接低价相比Costco的会员制更是其关注的因素。”Celtic House Venture Partners合伙人陈洁更是直接表示,Costco要面临的不只是中国现有的国内外品牌大卖场,更要面对来自盒马鲜生、美菜网、无人商店等新零售的冲击。


诸多评论人士都认为,“持续几年的大卖场消退不可能因为Costco的到来而逆转。”


正如上文所述,Costco最大武器是其会员制模式。但据《深网》,陈洁表示,在中国,单纯的会员制并不会成为维持爆点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以及优酷等知识付费的普及,会员制在中国年轻的消费群体里面已经越来越普遍,我相信未来会员制会成为一种主流。很多超市当年在开业的时候客流都非常多,其实Costco中国现在的会员数量是可以看的出来的,在未来还要像开业那样火热肯定是难以为继的。”


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张璐表示,Costco在会员制的执行上要考虑中国的国情,“现在Costco的做法就是把美国的条款复制到国内,包括长时间都可以退货、会员费随时返还等。就像当初Uber在中国水土不服一样,Uber没有想到在它发行了补贴政策之后,会有司机间刷单等情况严重、甚至淘宝上出现专营刷单业务等本地的情况,Uber因此损失严重。”


在中国,Costco面对的是最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国的线下线上零售企业都拥有超强的战斗能力。


例如华润万家、大润发、华联、人人乐、苏果……等本土卖场的强力狙击。据市场研究机构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19年二季度“中国城市现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场份额”排名中,高鑫零售以8.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的市场份额为7%,之后依次为:华润万家6.5%、沃尔玛4.8%、永辉4.1%、家乐福2.8%。


一群在腥风血雨中厮杀出来的战斗者,一群在一片废墟中成长为世界领先的零售业态,智慧门店、人脸支付、无人机配送等新技术运用让中国早已成为全球零售业的学习范本。



另一个制约Costco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问题是供应链。


支撑Costco维持高性价比、保证自有品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商品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招商证券零售组的研究报告中提到,Costco对供应商的要求极高。


以肉类供应商为例,他们必须要满足Costco对价格、数量、质量等无数要求才能与之合作:首先,Costco对食品安全要求极高,他们拥有自己的认证实验室,配备了科学家并进行独立抽样检查;其次,Costco对商品的需求量极大,因此合作商必须具备大量生产的能力;另外,Costco对于成本控制也十分严格,供应商可能还必须改善自己的物流以达到要求。


Costco也很难将其在欧洲或美国的优势商品搬到中国,光是进口的税率就将大大冲抵掉价格优势。


零售业资深观察人士、“灵兽”创始人陈岳峰认为,中国的一线城市消费虽然有力,但更广阔的空间仍然在下沉市场。Costco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突破下沉至更低线的城市这一难题。


那些“死去”的先行者


1992年之后,一个个海外强势渠道商们推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开启了一个辉煌时期。


家乐福是仅次于沃尔玛的世界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1995年将大卖场模式引进中国,其火爆程度和今天的Costco完全类似。2008年,家乐福中国营业收入接近300亿元,位居2008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超市、便利店)连锁百强前十。


黄金时期的最后余晖被电商击碎:2009年,阿里巴巴推出双十一;2010年,京东开始正式大规模推广618。疯狂的节日,疯狂的电商,传统零售业的日子开始变得难过。


2009年起,家乐福在中国业绩开始下滑,此后每一年,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都在大幅倒退,且始终不见好转。财报显示,2017年家乐福中国亏损接近11亿元,2018年营业利润亏4.12亿元,净利润亏5.78亿元。


6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将以现金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


2014年,Tesco(特易购)在华业务被华润集团收购,门店改名“华润万家”;


2015年,泰国零售巨头尚泰百货关闭了最后一家百货店;


2016年,英国马莎百货关闭了中国内地市场的实体商铺;


2017年,乐天玛特宣布旗下93家门店出售给利群股份和物美集团。


Costco会走上家乐福这条先扬后抑的老路吗?


来源:21财闻汇综合自:新浪微博、广西日报、金错刀(ijincuodao)、悉尼印象(xiniyx)、财经十一人(ID:caijingEleven)、腾讯深网(qqshenwang)




相关文章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