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乡,各镇街名字的由来!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4-04-22

大家都知道

桐乡有3个街道、8个镇

但你了解自己成长的

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吗?

今天,带你一起走进桐乡的地名故事。

 

开发区(高桥街道)

 

开发区(高桥街道),是2017年由桐乡经济开发区与高桥街道“区街合一”而来,所以在这里我们只探寻高桥街道之名。



高桥俗称“高桥头”,因古时称“沙渚高桥”而得名。沙渚高桥跨中沙渚塘,南北走向,清嘉庆十四年重建。相传很早以前,就以高桥为中心,一间间水阁沿河而筑,绵延数里,曾是一个手工业和商业相当发达的繁华集市,有“小长安”之称。


 

高桥街道以桥为名,这里的许多古桥也很有历史文化。例如建于清代的盐官桥,位于高桥村盐官桥港上,桥两边的石柱上有联,南侧为“跨虹联地脉,积石补天工”;北侧为“南北通沙渚,东西接语溪”。有趣的是,高桥街道村名取名也偏爱桥。据不完全统计,在336个村民组中有88个以桥为名,约占四分之一,其中名为“木桥”的有25个。

 

梧桐街道

 

梧桐街道的名字由来,很多人都能猜到——与梧桐树有关。这里在宋代时遍植梧桐树,故地名叫法多与梧桐相关,如清代时曾称“梧桐泾”、“梧桐乡”。1933年,设梧桐镇。1949年解放后,设城关区辖梧桐乡(含梧桐镇)。2001年,撤梧桐镇,设梧桐街道。

 


梧桐街道最具代表性的,大约就是那条承载着一代代桐乡人回忆的梧桐大街了,这条路亦是因南方佳木梧桐得名。记忆中,小时候每逢节假日,总喜欢拉着父母去梧桐大街逛一逛,看看哪家店又上新了新衣服、新玩具。如今,梧桐大街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它即将迎来一次新生。但两排上了年纪的梧桐树,依然挺立在路旁,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下来,依然灿烂美好。

 


凤鸣街道

 

“梧桐之乡,有凤来仪”。有了梧桐,怎能没有凤凰?清光绪《桐乡县志》卷一记载:“梧桐乡,古称凤鸣市。”相传五代时,桐乡曾有凤凰来栖,宛转鸣叫,百鸟飞来,围绕唱和。所以在桐乡,许多桥、路、学校等皆以“凤鸣”命名,故纳入主城区的街道也随梧桐古名而称,凤鸣街道由此而生,有吉祥如意、事业腾飞之意。

 


凤鸣街道地处桐乡中部,如凤凰之一翼,伸展于主城区西南,承载着悠悠岁月和历史沧桑。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凤鸣街道还有过很多称呼,千乘、灵安、同福……如今一些年长的桐乡人依旧习惯称这里为“同福”“草庵头”。

 


濮院镇

 

而濮院之名,却是因一人而得——濮斗南。大家可能不熟悉濮斗南,但应该都听说过濮凤的大名。濮凤,字云翔,入仕在宋靖康初,官著作郎,兼羽林中尉、护圣军右骑尉,南宋时期,他来到语溪梧桐乡幽湖(也就是今濮院镇)定居。濮斗南就是濮凤的六世孙,他拥立宋理宗有功,擢升吏部侍郎,赐其宅第曰“濮院”,镇名因此始得。

 


因姓氏得名,足以见得当年濮氏家族的兴盛。宋末元初,经营丝绸的濮氏家族,“轻纨素锦,日工日盛”。元至大年间,濮氏第十代传人濮鉴构居开街,形成了棋盘街,设立四大牙行,在苏、杭、嘉、湖四郡中间形成了一个万商云集的丝绸交易中,奠定了濮院“嘉禾一巨镇”的坚实基础。而今,“日出万匹绸”的濮院,重新交出了时尚的新名片,濮绸也正不断焕发新生。

 


屠甸镇


 关于屠甸镇名的由来,有多种不同版本。一种说法是,屠甸之名与屠姓有关。清光绪《桐乡县志》载:“有谓为屠岸贾故里者,说殊不经,然有屠庵及屠家桥,则地名固以姓传。”屠岸贾乃战国时赵国一大臣。但这种说法,并无史料可证。


 

据屠甸一些老人所说,“屠甸”中的“甸”原意是郊外平坦低洼的田地,当地方言“大”亦叫“屠”。因此,屠甸之名也有可能是“大甸子”的谐音,即一大块田地的意思。而桐乡民间故事又有一种说法,称屠甸是因屠甸寺庙得名,也就是现在的寂照寺。传说该寺是一名高僧用一枚铜钱开始化缘建造,被传为佳话。

 


崇福镇

 

崇福镇历史悠久,拥有御儿、语儿、语溪等古称。而“崇福”两字,则来源镇上的崇福寺。崇福寺原址位于崇福镇崇德中路,因其位置在旧时县衙门的西面,又俗称西寺。崇福寺原名常乐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建造,是桐乡历史上最早的寺院之一。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常乐寺改名“崇福寺”。

 


在历史上,崇福寺曾是崇福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崇福的代表性建筑。2022年,崇福镇启动千年古城复兴建设一期项目,崇福寺重建也正式拉开了序幕。这是一次唤醒记忆的过程,也是一次文化的传承,走好这条承古拓新的复兴之路,未来值得期待。


 

洲泉镇

 

想不到吧,洲泉原来叫“洲钱”。这里地势低洼,古有“四周皆水,其中一地如钱”之说,故名洲钱。《嘉兴府图记》亦谓:“洲钱市,在积善乡,地形如钱,周遭皆水。”为什么会从“钱”变成了“泉”呢?在吴方言中,“泉”与“钱”同音,“泉”,古代又是钱币的名称。《周礼·地官·泉府》贾公彦疏:“泉与钱,今古异名。”后便渐渐地将“洲钱”写作“洲泉”,例如清康熙时朱紘就撰有《洲泉积善录》。


 

关于湘溪这个雅称,也是有说法的。南宋一代名相赵汝愚出生于洲泉,因此这里又多了一个别名——相洲。从而才衍生出了湘洲、湘溪等雅称。

 


大麻镇

 

关于大麻镇名字的来源,也有两种说法。在大麻,有一条河流“大麻渎”横贯中市而过,大麻镇因此得名。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大麻之名与其旧时盛产黄麻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大麻镇的古称“麻溪”,也是以河流命名的。从前,麻溪源于从天目山而来的苕溪,流到这里,有麻姑仙子在麻姑墩炼丹的传说,所以有了“麻溪”之名。



细细想来,一个地方以河流命名,这在江南水乡比较常见。大麻及其周边地区,河、浜、港、漾纵横交叉,小地名以河浜命名者并不鲜见,这似乎让大麻镇名源于河流这一说法更有说服力一些。


 

河山镇

 

据《桐乡市地名词典》记载,河山镇区位于含山东南侧,四周水道环绕,因河中可见含山倒影而得名。但关于河山,亦有一个民间故事。

 


据老人们回忆,1943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踩上了含山,在山上修工事,筑造碉堡,把枪口对准了含山周围的村庄。乡里大泗浜有个“秀才”,人称“陆先生”,对日寇的侵略行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从民族英雄岳飞“还我河山”的壮语中得到了启迪,就找本乡的庄乡长,建议将乡名改为河山乡,以示抗日的决心。


 

乌镇镇

 

乌镇镇现域在秦朝会稽郡治下时分域而治,西属乌程(今湖州),当时称乌镇;东属由拳(今嘉兴),称青镇。民国时仍为乌、青两镇,分属吴兴、桐乡两县。1950年乌镇划入桐乡县,两镇始和唯一,定名乌镇。

 


但也有传说,乌镇之名是为了纪念唐朝一位英勇的乌赞将军。乌将军是甘肃省张掖人,为人忠厚、武功高强,公元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举兵叛乱,乌将军同副将吴起率兵讨伐。不料在乌镇车溪河畔,乌将军身中埋伏,壮烈殉国。副将吴起赶来,奋力拼杀,最终消灭了叛军,乌镇百姓重新得以安居乐业。百姓感念将军功德,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乌将军也逐渐演化成了乌镇的地方“保护神”。

 


石门镇

 

对于石门镇名之起源,也许大多人都不陌生。石门为浙北古镇,亦称石门湾、石湾。据清《石门乡土历史》载:春秋时吴越争霸,两国于此接壤,“昔越勾践垒石为门,以为屏蔽。吴亦筑城于其地,以绝越兵,洵险要之地。”故始称石门,可见其历史悠久。

 


石门镇是一个积淀着千年农耕文明,被一带运河水深情环绕的江南古镇。这里有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的罗家角遗址;有一望无际、茫茫遍地的田野菊海……在经年累月运河水浪的丝丝浸润下,石门古镇历久弥新。



许多地名来源都各有说法,亦有各种不同的古称。你还听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本文由桐乡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记者|李滢瑕

编辑|沈惠娟

责编|宋佳


最新动态:


桐乡电动自行车,开始整治!

23℃!明天,桐乡气温冲顶!

超时髦!“桐乡产”大衣,火了!

桐乡这个千亿产业,拼下多个世界第一!

推送及时收到 先关注后星标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桐乡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