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五年创作不息,青年导演集结,再燃北京青戏节!

9月9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幕式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举办。自2008年创办以来,青戏节的15年见证了中国戏剧一代创作者的成长。从青戏节舞台上走出的李建军、王翀、陈明昊、邵泽辉、杨婷、李凝、孙晓星、丁一滕等导演,已成为中国当下戏剧创作的主力军。作为新生代青年导演领袖,他们持续推出代表中国戏剧前沿视野和审美高地的佳作,引领后继者不断激起当代思维新浪潮。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和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戏节以培养青年戏剧创作人才、推出优秀青年戏剧作品为宗旨,并以“推动中国戏剧繁荣发展,促进国际青年戏剧文化交流”为目标,业已成为国际青年戏剧人的盛会。



本届开幕式上,到场嘉宾、媒体、观众通过开幕短片回顾了青戏节15年的历程。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到,我们的生活正在面临变化,其中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艺术家们正在经历比以往更具挑战性的语境。“但是,我们的青年创作者并不惧怕变化,他们的思维依然活跃,在新的命题和时代之思中发现灵感,保持创造。”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钦则指出,青戏节是北京市文联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创办至今已累积推出世界各地青年戏剧艺术家的作品493部,包括英、法、德、意、俄、美、日等20个国家的91部优秀作品。同时,中国优秀戏剧作品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舞台,有32部优秀青年戏剧作品在亚、欧、美、非、澳的各大国际戏剧节参加展演,演出场次600余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实践,北京国际青戏节已经从中国第一个戏剧节成长为目前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戏剧盛会之一,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孟京辉在开幕式致辞 

摄影|石榴

吕钦在开幕式致辞

摄影|石榴


今年的青戏节将从9月初持续至11月底,未来三个月时间里,19位青年导演的最新创作将在线下、线上亮相。“戏剧在读”“戏剧在谈”“戏剧在听”“戏剧在嗨”“戏剧在案”等更多更丰富的单元板块也将陆续揭晓。此外,青戏节与上海YOUNG剧场展开合作,共同发起“GOAT青年剧展”,今后将以此平台为依托,促进青年戏剧交流。


历届青年创作者合影

摄影|李晏


48小时V戏剧竞赛全面升级

野生艺术家灵感爆棚 挑战极限

48小时V戏剧创建于2014年,参赛创作者要在青戏节组委会指定的空间,用有限的48小时完成一个命题创作任务,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作为青戏节最具挑战性和刺激性的版块,9年来,48小时V戏剧让一批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青年导演迸发能量,刘正、廖书艺、丁一滕、蔡艺芸、李鲁卡、陈然、肖竞、洪天贻等,都在这里让观众看到非凡才华。

今年的“48小时”全面升级,六位入围导演各自率领剧组,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后,于开幕式当晚,在现场大众评审和云端直播线上观众的目光下进行集中展演,竞逐两项大奖。此外,本届还开放了线上投票通道,观看直播的观众参与实时投票,得票最高的一个剧组获得“观众选择奖”,这也是48小时V戏剧竞赛开办9年来首次设置这一奖项。


拿大顶剧社《素食马戏团》从命题中布莱希特的小诗出发,借助一系列自制的微缩景观和即时影像,讲述马戏团演员双头姜和粉丝蒜的爱情故事。王梓、武六七、潘越的喜剧表演妙趣横生,为竞赛打响了头炮。NO22《我们真的能听见伊卡洛斯的坠落吗》带领观众走近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他们发现画作中一个不易察觉的“bug”,不断对其解构又建构,具有极强的荒诞色彩。磁福中年剧团将密室逃脱和短视频的创作路径带到剧场,他们的作品《胆小慎入!夜访老剧场!》打破媒介边界,以出其不意的叙事方式令观众眼前一亮。其妙哉表演实验室抽到的命题旨在致敬今年逝世的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他们在限制之下的创作《但是有萝卜》在体现布鲁克的精神之外,也让观众看到当代中国剧场的活力。实验狂响戏剧工作室《路灯理论》根据命题,以“开盲盒”为主要动作,讲述一个过去的杀手和一个未来的包裹之间的故事,剧中演唱的歌曲均为此次新创。大山猫剧团直接将命题《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作为剧名,戏仿勇敢者专属的电子游戏,打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2022年48小时V戏剧比赛现场

摄影|石榴

48小时V戏剧后,孟京辉戏剧工作室“蝴蝶组”还为观众带来了极为独特的先锋现场《自我控诉》,为竞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自我控诉》

摄影|石榴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由现场观众及线上线下专家评审投票产生了本年度48小时V戏剧的最终竞赛结果。大山猫剧团的作品《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赢得“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则由磁福中年剧团的《胆小慎入!夜访老剧场!》摘得。

最佳创意奖得主大山猫剧团

摄影|李晏

最佳剧目奖得主磁福中年剧团

摄影|李晏

青年创作激情奔涌

突破边界 任性表达 回应当下

新冠疫情行至第三年,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让创作显得格外奢侈与脆弱。为什么还需要艺术?创作能为生活提供什么?未来艺术家仍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当创作的限制与灵感同时存在,青年导演们正厚积薄发,以锐利的思考和表达直面当下。

 

本届青戏节“戏剧在场”单元将在三个月间点燃北京7大剧场。14位导演的13部作品中,有4部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对后疫情时代做出了直接或间接的有力回应。

李凝导演的肢体剧场、材料剧场作品《宽恕尾椎》由“尾椎”这一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身体特征生发,通过其衍生出的符号与意向系统,叩问今日的“成就社会(The achievement society)”,在疫情语境下审视自我鞭策后的虚空。洪天贻导演的《花园》构思源自2022年以来我们共同经历的一系列极端生存体验。创作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活下去?这是她尝试以艺术家身份与观众进行的一次深层沟通。杨志晓导演的肢体与物件剧场《破晓·每日居家》“小而隆重”,以后疫情时代的生活出发,在舞台上创造“家”的空间,营造一个关于“家”又飞越“家”的概念。面对后疫情时代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安全危机、金融危机、气候危机等现象,导演温琦《无处可逃No Way Out》戏仿迪伦马特的《物理学家》,发出“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质问。

《宽恕尾椎》彩排照

个人身份与精神关照是当下青年创作者极为关注的命题,观众在私密纤细的表达中触达创作者丰盈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振。


潘晓楠导演的舞蹈剧场作品《日记帮助构成》以第三人称贯穿,看似是对个体的塑造,实则借用对城市观察后的记录,完成对群像的捕捉。孙铭池导演的肢体剧场作品《铭铭》灵感源自其自2013年起记录的328个梦境。那些私人絮语跟随艺术家的成长变作巨大的力量,成为伟大、私密、光怪陆离的记忆。戴露导演的《奻》汇集了她对于女性气质与身份的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担忧,是一次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与理解。留俄导演李瑜赵婕宇让作品《醉夜游神》的故事发生在混沌之夜、一群酩酊大醉的人之间,是一次对当代青年精神状态的关照,夹杂着挥之不去的乡愁。顾雷编剧及导演新作《长翅膀的杜若》是其前作《水流下来》的姊妹篇,导演摒弃了对母子、母女关系的书写,而是描摹主人公的颓年欲望与生命回溯。

《铭铭》剧照

我们正身处彼此联结又割裂的社会之中,对社会现象与各种议题的探讨强有力地展现出青年创作者的思辨力与创作力。

 

曲媛媛导演敏锐地捕捉到当代诸多房地产广告将“园林”作为核心卖点的社会现象。在重构江南私家园林想象的作品《天堂没有最佳赏味期》中,她试图将园林放在与当代房地产的对照中去重新发现叠山理水的审美化之外的空间。“九月是对狗来说最残忍的月份。”陈老巨编剧及导演的《狗的荒原》用三段故事书写寓言,探索与想象人类的终极归宿。继去年青戏节《她见过天堂最美丽的样子》后,白尚武导演新作《所以眼泪总在破晓前毫无征兆地掉落》再度聚焦女性题材,藉由卡珊德拉的故事反思当代社会中的父权压迫。独立舞者扎西旺加的舞台剧场作品《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聆听城市游牧人的心理现状,艺术家认为,“值得用一生去做的作品它会提醒我需要为什么活着”。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剧照

“戏剧在线”单元的5部作品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的5位导演,他们将在云端以个性化的媒介表达与全球观众会面。

 

张哲川导演的《致命文档》认为共享文档就是一种人们既可以“注视”,也可以交互的赛博空间,一桩疑案的真相正随着共享文档的编辑缓慢展开。创作团队回响Echoing《禁闭所A Space For One Person》将身体投入一场实验,探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赖以生存的关系。林宏佳导演的数据可视化和机制剧场结合的新媒体戏剧《直到最后》将生活视作一个出问题的机器,在他的视阈下,人类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发明和改造生活。马璇导演的《白夜》灵感源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两位叙述者将通过ASMR直播及静态画面呈现他们各自平行或终将汇合、反复描摹又不断被校正的记忆。创作团队孩子马戏团《我们WOMEN》以生育中的女性身体为出发点,反思并重建女性形象。


“戏剧在读”单元邀请到榫卯剧团《当一颗牙爱上医生的大门牙》何睿《萍水相逢》贾鸿迦《新生》张倚铭《消失的游吟诗人》何秋怡《一粒蚕豆》,5组编剧,5个风格迥异的剧本,若干生活困境将以多重向度拨动时代之思。

过往“戏剧在读”单元现场

全新平台惊喜亮相 京沪双城联动

GOAT剧展发现青年戏剧演出新可能

青年是世界戏剧舞台未来的畅想者,探索前沿剧场新美学的中流砥柱。为启发新生代中国戏剧人的创新能量,促进青年戏剧与文化产业的广泛融合,搭建一方展示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的多元艺术平台。2022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将与上海YOUNG剧场,共同发起“GOAT青年剧展”。由青戏节平台培育或发掘的一批青年导演将携全新作品在YOUNG剧场首演,加速京沪双城乃至江浙地区新兴戏剧创作的交流。

GOAT青年剧展涵盖剧目展演、戏剧论坛、排演工作坊、学术研讨、等核心内容板块,致力于打造集孵化、展演、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展演平台。“剧展”将延续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理念和胸怀,持续融合当代性、艺术性、思考性,这一新的平台亦将彰显当代剧场的力量与价值。

 

YOUNG剧场前身为杨浦大剧院,改建后由上海大剧院运营管理,于2022年7月底全新开幕。YOUNG音同“杨”,旨在传递“寓兴、启迪、创新、包容” 的艺术与生活态度。YOUNG剧场包含一个1020座的主剧场和一个168座的小剧场,以戏剧为核心,跨界融合艺术为延展,集舞台表演、原创孵化、展览展映、公益教育、社区赋能为一体,呈现活力、前沿、多元的艺术作品,构筑新青年艺术家的引力域与实验场,打造没有边界的剧场,实现场域与社群的融通。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将与上海YOUNG剧场双城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聚力推动中国青年戏剧人才成长。迈向第十五年,青戏节将突破地缘边界,拓宽视野,未来还将与更多城市联动,让更多创作者来到青戏节,让更多作品去往各地,使青戏节进一步成为中国戏剧畅想的主舞台。

上海YOUNG剧场

戏剧是我们永恒的精神灯塔。走过15年,青戏节见证时代变迁,为一代又一代富有激情、活力、理想、热情的戏剧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又一年哨声响起,青年集结,朝向未来奔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