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1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社会

1.5元蛋炒饭吃10年,他欠200多万起家,如今干到100亿

十一 正和岛 2023-11-09 16:47 Posted on 北京

安徽巢湖市,一家负债274万、员工仅10个人的小作坊,用32年的时间干成了一家百亿级的产业集团。

这个像爽文一样的逆袭故事背后,站着一位低调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掌舵者——杨俊斌。高中毕业的他,因为“不服”,一气之下接手了当地最差的乡镇企业,誓要做出一番成绩。


为了把企业干好,一块五的蛋炒饭,他连续吃了10年,把艰苦创业的那股劲,从自己身上原原本本地移植到了企业中。如今在富煌集团的文化墙上,你还能看到“走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跑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的标语。


他在某次饭局上看中了一位人才,便紧追不舍地跟了12年,就像狮子紧盯猎物一样,不松懈不放弃,把现代式的三顾茅庐精神贯彻始终。


这位最“实诚”的企业家,还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今天学会为别人倒茶,换来明天别人为你倒茶。而他本人,也真正在日常做到了为员工倒茶、真心实意地为员工服务。


在杨俊斌的带领下,富煌集团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企业,旗下坐拥一家A股上市公司、四家拟上市公司,一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及10家高新技术企业。


近日,正和岛”案例探访“走进富煌集团,董事长杨俊斌和我们分享了他朴素而又强大的经营之道,揭开了这家老牌企业30多年一路狂飙、高速成长的底层逻辑。


细细品读,其中的一些认知和思考定会对您有所启发。


作 者:十一‍‍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一块五的蛋炒饭吃10年,

他创业只为争一口气‍‍‍‍‍‍‍


巢湖市,是合肥下辖的县级市。生在巢湖、长在巢湖的杨俊斌,一开始是打算从政。


1976年,他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干过不少公职,从小学老师、乡里团委书记到供销社干部。到了90年代初期,他已经是分管乡镇企业的黄麓区经委副主任。


这一边,杨俊斌的仕途一路顺畅无阻,而另一边,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改革开放开始了。


黄麓区当时有32家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这些企业一个接一个地倒闭。


其中最差的一家叫菱镁制品厂,它开业已经5年,但生产出来的3万张菱镁瓦一张也卖不出去。整个厂子资产不到两万块,负债却有274万。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按理来说,这么难搞的企业大家都避之不及,可杨俊斌偏要下海去救起这个小作坊。


这个决定吓得他的领导不轻,还以为杨俊斌发“神经病”,在哪里受到了什么挫折刺激。


只有杨俊斌自己心里清楚,这么做只是因为心中的“两个不服”。当时杨俊斌带着区里的乡镇企业去学习江浙等发达地区的经验,他们和杨俊斌说了两句话:


“你带我们来干什么呢?我们和人家差了三五十年,来是白来了”;


“杨主任,你讲的容易,你自己干干看”。


杨俊斌不服,凭什么巢湖人就比不过江浙人,凭什么我杨俊斌就干不好企业。


就这样,杨俊斌特意进了最差的菱镁制品厂,一干就是32年。


这32年,杨俊斌自己总结说是一部艰难创业史。难到什么程度?由于地方又穷路又偏,一坐上去工厂的车,就害怕车子会随时翻掉,有客户甚至怀疑杨俊斌是骗子、黑社会。



在工厂每打一次电话就需要镇上的总机转接,负责转接的人一高兴就转,不高兴就不转,有时候两天才能打出去一个电话。


接手工厂后,杨俊斌每天要工作20个小时,一日三餐都是吃碗1.5元的蛋炒饭,就这样吃了十年。


在当年的艰苦日子里,他觉得蛋炒饭就是一道很丰盛的正餐了。因为吃蛋炒饭可以不要菜,能省点钱。


在杨俊斌怀里,除了揣着厂长的名片,他还给自己印了一张销售员的名片,这样就算被客户骂、受了委屈,心里也能好过一点。


很多人不明白,杨俊斌经委副主任当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自讨苦吃去当这个厂长?用他自己的话说:

就算是浙江这些发达省份的民营企业,虽然我们看到的多,但“死”的也多。我们民营企业的每一分钱是用命换来的,我们拥有这些钱无所谓,但失去就意味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当年在巢湖有一些兄弟企业家,有的搭上了命,有的进了监狱,有的负债累累,子子孙孙都受到牵连。本来当个普通人过普通日子也挺好的,结果却没干出幸福,没干出个味道。



杨俊斌的创业初衷或许很朴素,就是为了争那一口气,这口气叫“志气”,也是“心气”。毋庸置疑,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靠着这口气才获得成功,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任正非、曹德旺都是如此。


卓越之人,往往都是靠着这口气,跨过逆境,越过周期,穿过无数的风险和失败,才能走向不平庸。


杨俊斌的这口气也可以理解为不甘心,不甘心家乡落后,不甘心自己落后,不甘心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掉队,所以他想把“死”的变成“活”的,把落后的变成先进的。


终于,数十年过去了,当年半死不活的小作坊,成为了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杨俊斌终于证明了自己,也为家乡狠狠地争一口气。


从负债274万干到百亿集团,

他的成功就靠一个字‍‍‍‍‍‍


人才对于企业和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海尔创始人张瑞敏说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富煌集团的一路高速成长,可以说就是靠着一个“人”字。


落实到杨俊斌在富煌集团的经营中,无非就是三点:筑好“人才巢”、学会用好人、真心善待人。



1、筑好“人才巢”


一家公司如何才能让源源不断的人才,紧紧地聚集在它的周围?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又或者是简单粗暴直接给钱?对于这一点,杨俊斌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栽下梧桐树,得先筑好“凤凰巢”。如果没有凤凰来,那就去外边想尽一切办法引来凤凰。


有一个小故事,在一次酒席上,杨俊斌看中了前来公司协助的合肥工业大学完海鹰教授一起带来的在读博士生曹靖,觉得他的潜力无限,于是便和其导师商量,想要挖走这个年轻人。毫无疑问,他被拒绝了。


但是在往后的12年里,杨俊斌一直紧追着曹靖不放,在他面前“刷足”了存在感。终于12年后,曹靖最终选择加入富煌,现如今成为了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问题是人才来了,那又该如何让他留在“凤凰巢”呢?


在最初组建CMOS传感芯片团队时,杨俊斌一直邀请上海复旦大学目前最知名的芯片教授加入,但这位教授怎么都不肯过来。


后来深挖背后的原因,才发现教授在家庭方面有很大的顾虑,妻子、孩子都在上海,他不想离开。杨俊斌索性承诺他,要为他在上海量身打造了一个实验室,教授一听立马就痛快地辞职,专职负责杨俊斌的芯片团队。


杨俊斌始终秉持着一种“保姆式”的人才观,为了把人才拉拢过来,你孩子就算没人带,我都可以给你请保姆,所有东西都服务到位。


但有一点,你要把你的研发计划告诉我,什么节点完成什么科研课题,什么节点产出什么产品,我就以这个为考核标准。你只要完成了,其他什么都不用考虑。


在杨俊斌的“保姆式管理”下,他团队的CMOS传感芯片已经量产,而且跃居世界的行业第一。


2、学会用好人


在杨俊斌看来,管理者的强项是盈利赚钱,却不懂发明创造;科学家的强项是发明,却不懂经营管理。所以按照这个逻辑,企业找到了非常厉害的科学家之后,怎么用是个问题?


有一个北京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20年前自己创办了企业,发展智慧交通,作为家乡人,他当时找到杨俊斌希望借点款,杨俊斌力排众议支持300万元,并做好了白送的准备,几年后这个企业干的资不抵债,甚至还把自己和儿子的房子抵押了出去。把自己搞得无家可归,总是想自杀。


杨俊斌看中了他的科研能力,就控股了这家企业,当年就把企业扭亏为盈赚了176万,现更名为交欣科技,成为富煌集团重要的科技板块,已进入新三板,正在择机进入主板市场。


高速相机也是一个类似的案例,科大一个博士自己花了几十万,搞研发搞得津津有味,但却顾不上企业的管理。杨俊斌花了一个亿把企业并购过去,博士却坚持要保留自己的管理权,最后亏得一塌糊涂,只能主动退出。


最终杨俊斌请来了另一个管理者,今年投资估值突破30亿、利润近亿元,正在谋划进入科创板市场。


无论是高科技还是其他产业,企业的使命就是把产品进行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一个科学家就算科研能力再强,如果不懂得管理和经营,那对于企业也是弊大于利。


所以说,合适的人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一点很重要。同样的,必要时,要把不合适的人从不合适的位置上拿掉,这一点也很重要。


3、真心善待人


对于很多经营者来说,人才更像是实现公司目标的工具。设立业务目标,设置奖惩机制,用模式化和流程化的条例来管理人才。


杨俊斌并不认同这样的观念,人才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人才。对待人才,如何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尊重、宽容、感激,才是经营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在富煌集团,有95%的人是杨俊斌一眼看中的,还有95%以上高管人员一直跟在杨俊斌身边。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凝聚力,从几个故事中可以找到其中的原因。


集团有两位老总,一位因为项目失败给企业带来几千万的损失,如果按照常规方式处理,他可能要被判十年刑。还有一位则是因为出现重大问题,给企业造成一千万的负债。


杨俊斌是怎么做的?第一位老总造成的几千万损失,杨俊斌自己主动担下,还第一时间去安抚老总的家属。对第二位老总,杨俊斌则是重新给他新的工程项目,让老总自己把一千万的负债还掉,如今这位老总还是富煌集团的高管。


事后,这两位老总不约而同地都对杨俊斌说了一句话:董事长,从此以后,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信任和爱护,这就是善待人的力量。管理者能做到为部下担当,比什么激励都重要。人在一个岗位一辈子,哪有不犯错的。如果因为犯一次错就把他全盘否定,那会变成毁灭性的打击。


企业的一把手,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一句话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乃至毁掉一个家庭。哪怕平时交流沟通讲话重一点无所谓,但是到了决策的时候,千万要从“善”出发,从“良”出发。因为你的一句话能改“生”,一句话也能改“死”。


我们常说真心换真心,但是一个企业经营者真能设身处地站在员工的角度上,为员工着想吗?杨俊斌做到了。



以前公司行政岗位的人有一次抱怨说:为什么市场部门的人一回来就像大爷一样,要给他们端茶倒水、空调吹着、好吃好喝的供着?

杨俊斌说,你只看到他回来有多么舒服,你有看到他们在寒风凛冽中、炎热酷暑中的苦吗?你有看到他们独自行走在漆黑马路上那种孤独吗?你没看到,你没看到人家为了拿一份订单回来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我们为什么要把市场人才看的那么特殊?因为在企业永恒不变的,就是市场管理引领一切管理,因为这个时代叫市场经济的时代。



感同身受,去感受员工的苦,感受员工的乐,把员工真正刻在心底里,已经成为杨俊斌最底层的思考方式。正如32年前,杨俊斌刚刚来到富煌的那一天晚上,他父亲把他叫到床前,跟他说:


我当了一辈子的干部,当了一辈子的小乡长,我啥都不能送给你。只送你一句话,听懂了享受一辈子,听不懂就当老子没说——学会今天为别人倒茶,换来明天别人为你倒茶。


农民可以办企业,

但农民意识永远做不好企业


走进富煌的每一个人,很容易看到文化墙上这句醒目的话。



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是杨俊斌在经营企业的30多年里,有27年都在上EMBA课程。不停学习,就是为了摆脱办企业时可能产生的“农民意识”。


有一次上课时,大家讨论什么是商业模式,在场的企业家都觉得赚钱就是商业模式。只有杨俊斌跳出来反对,他说,持续赚钱才是商业模式。


一家企业要想持续赚钱,就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商业意识,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之道,做高科技企业更是如此。


在企业经营中与“农民意识”做博弈,杨俊斌具体是如何做的?他对民营企业持续赚钱是如何思考的,其中三个关键点值得深思。


1、准确的产业定位


中国人喜欢跳槽,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也很少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一个人一生跳槽3次就差不多了。


一家企业就和一个人一样,必须要知道自己一辈子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能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不能这个不想做了就换另一个,而是要思考未来。


富煌集团早在1997年的时候,就把企业的产业做了三十年的规划定位。那到底做什么?该如何做?


在企业比较强盛或极度强盛的情况下,可以适度的跨行业经营,这个适度必须吻合三条规则:


1、做自己身边熟悉的产业。2、附加值一定要很高。3、成功了对主业锦上添花,失败了对主业不构成任何威胁。这三条缺一条而不可。


而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有相对应的目标管理定位。也就是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大多是靠着低端制造业参与世界竞争,但随着美国对我们的打压,我们需要勇敢地、义无反顾地让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跨越一个新的时代,因此富煌集团提出了科技引领的口号。


2、保持舰队作战很重要


企业持续生存是持续发展和持续赚钱的前提。


如何才能让一家企业持续生存、尽最大可能维持其生命力,有个关键的问题是企业不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年平安证券希望富煌集团打包上市,但被杨俊斌断然拒绝:


将来富煌可以有很多上市公司,哪个干得好就活着,哪个干得不好就死掉。富煌现在任何一个子公司死掉,我都不用考虑集团存不存在的问题。它会依然存在,依然活得很好。


再有几年,我就会从富煌退休,为什么我敢退?为什么任何时候我停下来富煌都没事?


因为富煌的各个分、子公司完全独立,所以要把企业打造成一支舰队,而不是一艘舰艇。


一艘舰艇再大,强大些的航母把你打沉掉了,你就是全军覆没。可是一支舰队,就算被打沉一艘两艘,你这个舰队依然存在。


3、产权制度改革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持续赚钱的重中之重,从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到产权制度改革等等,一整套的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都影响着企业的持续性。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便是要解决为谁干的问题。如果干事的人不和经营者同呼吸、共命运,那怎么能行。


杨俊斌举了个例子,当年他并购了一个企业,一次性连买带送带奖励带借给当时的老总49%的股权,所有人都觉得杨俊斌在“瞎搞”。


结果杨俊斌立马反驳:

老总一年不睡觉、累死累活的干,干好了的话他有他的49%,我有我的51%。


干不好的话,他直接亏掉49%,可是我集团还有51%,我无所谓。


但如果不给老总49%,我亏掉的就是那100%。我这不是傻吗。


所以说,没有老总的49%,会有我的51%吗?我才是最聪明的人,最明白的人。



还有一个股权激励的问题。


一家企业的股权激励不可能只激励一次,激励的也不可能是同一批人。如果没有一个强劲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及精密的筹划,一家企业很难做好这件事。


有人自己闭门造车搞股权激励,结果把企业都搞倒闭了。所以股权激励一定要科学严谨,要多元化,要把进路和退路都要想好。


杨俊斌有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千万不要搞全员激励,激励永远激励少数人。


结语


一家伟大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一个领袖身上的气质,会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一家企业的气质。而要形成这种气质,认知和行动相辅相成,“想”和“做”缺一不可。


罗翔曾说过,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说话谁都会说,但是真正要做到却非常难,要持续做30年更难。


杨俊斌是如何做的?从32年前的那碗蛋炒饭,到如今亲自为员工倒茶,这种真正把艰苦创业的精神落地、把真心掏出来对待员工的理念落地,才有了如今富煌的成就。


除了实干精神,企业家的思考和认知对于企业发展也非常重要。具体落地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你又看不到杨俊斌一丝的“农民意识”,反而无处不在地体现出一种实事求是的现代化商业精神。


要做到这一点,杨俊斌总结出了一条底层逻辑,那就是牢牢地记住两句话: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否定自己的昨天。


唯有这样,一个人、一家企业才能迎接一个美好的明天。


好文推荐:


排版 | 十一‍‍‍

编辑 | 正风   主编 | 夏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电商的“掠夺性定价”,会损害实体经济吗?
废掉一个公司最快的方式:组织内耗
曾国藩:人生艰难,牢记这4句话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