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怀吴尊友:他生前的一句话,令全网泪目

微澜 正和岛 2023-11-11
作 者:微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那个为抗疫白了头的人,在第一个没有疫情的冬天,离开了我们。

         

 

10月27日,知名流行病学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享年60岁。

         

 

   

                  

疫情前,吴尊友这个名字默默扎根在流行病学领域,不为大众所知;而三年疫情,让吴尊友家喻户晓,随着疫情的结束,他的名字“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直至昨日,他去世的消息上了热搜,人们才恍然发现——“我们都大步向前了,都没有注意到您(吴尊友)掉队了,在角落不舒服”。

         

 

         

 

有人惋惜,他熬过了最难的三个冬天,却还没来得及在有暖阳的第一个冬天好好休息就走了。

         

 

也有人说,有些人来世上走一遭注定是带着使命的,吴尊友先生完成了他的使命,从这点看,他没有留下遗憾。

         

 

回眸吴尊友先生的一生,我们知道:

         

 

有的人尽管远去,但他会变成天上的白云,化为细雨滋润山野与平原,悠悠地守护着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


     

 

三载白头救苍生,

谁人敢笑不丈夫?

         

 

如果你有所关注,那么你一定看过下面这张动图——疫情爆发三年,吴尊友先生满头的黑发也变成了白发。

         

 

         

 

今年3月份,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吴尊友接受了《面对面》的专访,提到了自己“三年白头”的始末。

         

 

记者问到,回过头来看,你这三年的头发这个白跟压力大有没有关系?

         

 

吴尊友却回应不算什么,有人付出了生命,这句话令人泪目。他说:“应该说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们在一线工作,有些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的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经历。实际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压力更大,他们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贡献得更多。”

         

 

尽管说着自己的投入算不了什么,但疫情三年,除去做手术,吴尊友时刻待命,基本没有休息过:

2020年2月下旬,疫情刚爆发不久,吴尊友就陪同WHO专家组长艾尔沃德博士先后到广州、武汉等地现场考察新冠病人的救治。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出现,吴尊友又与北京疾控专家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新发地市场的病毒传播机制与溯源工作。

         

 

2020年10月,喀什发生新冠疫情,疫情出现的第二天吴尊友就赶往喀什开展疫情溯源调查。

         

 

    

2021年1月11日,吴尊友赴黑龙江绥化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疫情溯源工作,在现场经过1个月辛勤工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



“说两个小时让你到机场,就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要求马上到那里,就一定要赶到。” 2022年2月,吴尊友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过去2年多的情况,他说:“我们(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都没有双休日,因为随时都会有任务。我们现在还有一群专家,就在西直门宾馆住着,24小时没日没夜地统计分析全国各地的疫情情况,及时向上汇报。”

         

 

其实,在2021年1月,吴尊友就感到身体不适,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看病,直到2月份从黑龙江回来后,吴尊友才最终确诊为胰腺癌。


虽然做了手术,但在2022年的夏天,吴尊友癌症愈发严重,已经转移到了肺部,二次手术做完后,他从135斤掉到了80斤。

         

 

   

         

 

胰腺癌可以说是治疗最困难的癌症之一,被称为“癌症之王”,五年存活率只有5%左右,一旦发病,半年左右就可能会死亡。   

         

 

当时,吴尊友教授黑发变白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他炒作,为了流量故意把头发染白。殊不知,他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每天忙碌到凌晨。仔细想想,作为首席专家,吴尊友一年上热搜的次数屈指可数。令人意外的是,哪怕被“网暴”后关闭了评论区,哪怕有人对他恶意满满,哪怕他已身患绝症,吴尊友仍然坚持做科普。

         

 

一位网友评价道:

         

 

“吴尊友最令人敬佩的,还不是他在疫情这几年不舍昼夜的工作,毕竟当时像他这样辛劳的人还有很多。他最可贵的,是在明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以后,没有躺下来等待着生命的终结,而是在死神的脚步逼近自己时仍旧做着从死神手上抢人的事情。”

         

 

一朝青丝换白发,三载劳神无休时。

         

 

寂寂无名不求利,不为肉身为苍生。

         

 

又怎能不称一声大丈夫?


从艾滋、非典到新冠——

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如果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大家知道了吴尊友,但其实在新冠之前,吴尊友就做了大量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1963年6月,吴尊友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小村庄。

         

 

尽管家境算不上好,但吴尊友学习认真刻苦,1980年,18岁的吴尊友参加了高考。

         

 

那时,中国恢复高考还不足5年,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史数据,当年本专科招生总人数为2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16%,竞争非常激烈。最终,吴尊友顺利考上安徽医科大学,选择了公共卫生专业。

         

 

经过了五年的学习和实习,吴尊友被分配到安徽巢湖地区医院实习临床实践,在上海市闸北区卫生防疫站实习公共卫生。

         

 

大学毕业后,他又考取了母校的流行病学硕士,并在1988年顺利毕业,进入了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第二年,吴尊友通过层层选拔,取得了公费前往美国读博的机会,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博士学位。

         

 

在那个留在国外就等同于飞黄腾达的时代,1995年博士毕业后,吴尊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归祖国。

         

 

   

在他看来,“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既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实践经验的。做这个工作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

         

 

在加州大学时,吴尊友导师的研究方向是艾滋病防治,回国后,他又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曾毅,由此开启了他在流行病学的第一个方向——预防艾滋病。

         

 

当时,正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基础时期,吴尊友从零开始推动了中国艾滋病防控事业的发展。

         

 

他为最易感染艾滋病的人群制定了创新性循证方案措施,他也是设计、试点和扩大在性工作者中进行艾滋病防控行为干预的开创者,并且,他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针具交换项目、第一次大规模阿片类药物替代治疗等等。

         

 

20世纪8、90年代,我国首次在云南边境首次发现艾滋病流行疫情:

         

 

多名吸毒人员共用一个未消毒的针具,由血液传播造成的感染;这些吸毒人员又通过性行为把艾滋病传染给配偶或嫖客,链条中的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又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为了从源头遏制当地艾滋病的传播,吴尊友选择走到他们中间去,从吸毒人群开始找办法。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尊友就提到过,他曾当面请女性性工作者对艾防知识宣传画的草稿提些建议,但当对方得知他是疾控人员,就一直不予回应。

         

 

   

吴尊友就在屋里坐到中午,看到这些女生开始闷头吃饭,他表示自己也饿了,自然地拿过桌上的包子吃,并用她们的纸杯倒了水喝。吴尊友的这些举动,慢慢让她们放下了心里的防线,开始配合疾控人员的工作。

         

 

持续不断的努力换来了成效。截至目前,中国艾滋病新发感染者中,吸毒人员比例降至1%,母婴传播基本被阻断,占大头的是人员比例达98%的性传播途径。

         

 

自2005年,吴尊友就任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后,他一直着手解决艾滋病防控的大难题。

         

 

60年里,他发表了科学论文500多篇,包括《Science》《Lancet》《JAMA》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260多篇,还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进修生等艾滋病防治人才。

         

 

正是因为他在艾滋病防控做出了诸多贡献,2022年5月27日,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将“纳尔逊·曼德拉健康促进奖”授予了吴尊友,表彰他在艾滋病防控、健康促进等领域的杰出成就。

         

 

除了作为中国艾滋病防控的关键人物,吴尊友几乎未缺席过中国任何一场传染病防控战役:

2003年,非典在全国传播开来,当时成千上万人感染,却无药可医,压抑的氛围笼罩了整个社会,吴尊友成了逆行者,参与了非典的相关救治工作,同年,他获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非典“先进个人”。


2020年,其又作为中疾控的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参与到了新冠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扛起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

       



吴尊友认为,在公共卫生领域,你的工作做得越好,就越不被大家看到。而他期待着自己随同新冠疫情退出公众视线的一天。

         

 

“在临床医学的话,你治疗的病人越多,就越有成就感。但你看我们(疾控人员),工作做得越好的时候,病人就越少;病人越少的时候,你就越不被社会看见。”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纵使被网暴,他也不改其心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陈毅



疫情三年,除了让吴尊友家喻户晓,也为其带来了诸多争议,这点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否认的。   

         

 

不然也不会出现当其去世后,有人想要去他微博下面道一声感谢,却被提醒,他的微博账号因为网暴而关闭了留言功能。

         

 

自始至终,都有一批人,对吴尊友围攻、诋毁、抹黑,公然谩骂,甚至人身攻击,尤其是在疫情的最后一年,更加明显,这种人身攻击有多狠?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

         

 

2022年疫情期间网友的评论


“赶紧上路”,看到这个评论,还有右侧那数千的赞,你很难不能否认一个事实:

         

 

当自己的利益没有被侵犯的时候,大部分人乐意做盛世下的讴歌者;可一旦自己遭受到损失时,人性的阴暗面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灾难之下,向来是最见人性的。

         

 

有人趁着混乱,大赚横财。

         

 

有人为了保官,欺上瞒下。

         

 

有人惊慌失措,有人避之不及。

         

 

但是,也有像吴尊友、钟南山这样的人,于危难中挺身而出,迎着灾难,奋勇向前。

         

 

所以当骂声如潮水般涌向吴尊友时,他却依旧坚持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客观意见。

         

 

他的专业意见最终传到了最需要科学知识、最需要指导意见的“沉默的大多数”心里去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事实上,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它需要将病原体的严重程度、医疗处置能力、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及社会运行影响等多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他的职责是汇总相关的研究和统计数据,对病原体的危害和趋势做出判断,并且,针对预防重点和措施,提出专业意见,然后由决策者去做决定。

         

 

并且这个决定还不像数学问题一般,有一个准确又完美的答案,你只能在好与更好、差与更差之间做出抉择。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尚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更遑论一个更加巨大且复杂的混沌系统。

         

 

当我们只看到这个混沌系统在蝴蝶阶段时,我们可以不惮以最乐观的态度拥抱变化,但也努力以最大的包容去理解那些“执剑者”。

         

 

可以说,作为一个科学家、一个公共卫生专家、一个抱病坚守岗位的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当时已经做到了最好。

         

 

本可以置身事外,但吴尊友勇于发声,即便是确诊胰腺癌之际,也会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为大众做科普,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大众。不被理解、不被尊重也没有阻止他的脚步,难以想象,他经历过怎样的煎熬和痛苦。

         

 

      

斯人已逝,或许他离我们很远很远,但他陨落的时候我们听得见声响。我们为遥远的离别而觉痛心,生命揭过一页,终有了起止。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吴尊友先生,一路走好。


好文推荐:




排版 | 沈望望

编辑 | 星辰   轮值主编 | 孙玄

京东城市大师课 ·宁波站 来啦


特邀导师:施炜   华夏基石联合创始人 

时间:2023年11月3日

地点:浙江  宁波 ·京东MALL

活动亮点:

【沉浸式场景体验,京东mall亮相宁波,见证新消费载体的落地】

【专家名师做客,深度解析商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关联度】

【供需无缝链接,现场与专家导师、京东高层对话交流】

适合人群:3C数码、家电、新消费等相关领域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扫描二维码报名,报名需审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