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个月“抢”了1000亿项目!北方最强新区,到底有多牛?

中允 正和岛 2023-05-25
作 者:中允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日前,李强总理到山东调研,其中一站就是位于青岛胶州的上合示范区。李强总理听取了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并强调,要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合作领域,加强资源对接、优势互补,共同锻造长板,实现互利共赢。


当下,全国各地想方设法拼经济。


今年第一季度,上合示范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投资662.13亿元的36个项目集中签约。


5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投资说明会”上,上合示范区发布了“1+N”招商政策,当场又签约了总投资271亿元的8个项目。


短短几个月,可见的项目就有近千亿落地。


不仅如此,还有一组数据,让人很兴奋。大家都知道,去年受疫情影响,各地的外贸数据都不是很好。但是,2022年,上合示范区对外贸易额达360亿元,同比增长了35.8%。


可谓是,一枝独秀。


上合示范区是什么?为什么领导人如此关注,发展势头如此强劲?


上合示范区为什么这么重要?


坊间一直有一个说法,上合示范区是中国北方最具投资价值的地区。


我做了很多调查,发现此言不虚。


上合示范区,位于青岛胶州湾北岸。2018年6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山东青岛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现场讲话中表示:


“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还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为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支持。”


也就是说,上合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的“国之大者”,全国唯一一个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新平台。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定位很高,又关系到“一带一路”国家。


有这样一组数据:
1. 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34亿,占世界人口的近一半;2. 上合组织成员国总面积378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面积的25%;3. 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约为23.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约25%;

4. 2022年,中国与各成员国贸易额4118亿美元,是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之初的34倍。



这样一组数据,足见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中央为什么要把上合示范区放在青岛,而不是放在其他地方?那既然叫“示范区”,示范的是什么呢?


我们在与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新竹采访交流中,他是这样回答的:


2019年7月24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时,其中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这就成了日后建设上合示范区的依据。简单地说就是“四个中心”,即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这是近期目标。


2021年9月17日,总书记宣布“中方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上合示范区的工作目标就变成了“4+1”,也就是“四个中心”加一个经贸学院。


既然叫“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就应该是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之内,开展地方间的经贸合作,是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合作。而且,这不是一个“实验基地”,而是要做示范、做表率,为其他城市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双边、多边合作打个样,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出去。也就是说,“四个中心”是手段,示范是目的,通过“四个中心”的建设来实现示范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不是政府,而应该是企业。”张新竹说,尤其应该重点研究产业集群,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思路去看“四个中心”的建设。


中国那么大,为什么选在青岛,而不是其他城市呢?


首先是地理因素,要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贸易,一定是要选一个开放程度高、且拥有便利物流条件的地方。青岛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城市,有海港、空港、陆港、铁路,是一个超级枢纽。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中国的贸易城市中,自古以来有一个规律。凡是繁华的商贸重镇,往往都是自发因素形成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贸易港口,也是东方丝绸之路唯一的大港口,当时的商税总额位居天下诸州之首。


而如今,从这里发出的30条国内国际班列,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近3000列,跻身全国中欧班列第九大枢纽、中亚班列第三大枢纽,构建起东接日韩、北通蒙俄、南连东盟、西达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当前,正依托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规划建设99平方公里的上合国际枢纽港,发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独特优势,以数字孪生赋能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口岸,一体推进国际铁路、国际物流、航贸金服、统仓共配、智慧公路五大工程,加快实现“海陆空铁”深度融合、高效运转。


在全世界,有一个规律叫“湾区经济”,就是经济的核心和超级城市群,往往处在一些湾区中。比如,美国旧金山湾区,是世界科技中心,著名的硅谷就在那里;纽约湾区是著名的华尔街所在地;东京湾区几乎贡献了日本1/3的经济……


青岛胶州湾,与这些湾区同处在“神奇的北纬36度线”,也是中国联通世界的一个超级枢纽。


跨海大桥上合连接线

在张新竹看来,这还涉及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门类领域,整个山东省有41个,青岛有39个,而胶州有31个。


胶州可谓是“卧虎藏龙”,低调又很有实力。其中有很多个“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比如:

世界最大的冷藏集装箱生产基地;

亚洲最大的船用锅炉生产基地;

国内最大的辣椒出口加工贸易基地;

全国四大假发制造基地之一,最大的高端真人发制品生产基地;

北方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基地;

……



当前,正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壮大实体经济,依托海尔、中集、益海嘉里等头部企业,确定“5-2-1”矩阵式发展路径,推进五大工程,创新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等“十链合一”模式,规划建设二十大专业园区,全力申建上合工业互联网国际化特色先导区,为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从产品到企业、到园区、再到城市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些要素集中在一起,就让青岛胶州,成为独一无二的选择。


可以理解为,上合示范区是国家重点战略支持、高举高打,联动世界的综合枢纽,未来的前景无限。

上合示范区有哪些机会和挑战?


如前所述,上合组织成员国占了全世界一半人口、四分之一面积和GDP,自然机会很多。


但是,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物流不通畅;第二,贸易规则不一样;第三,投资环境千差万别。这就导致很多企业不敢出去,之前出去的企业单打独斗,遇到问题也解决不了。


但是为什么还要跟上合组织国家加大贸易往来呢?


在张新竹看来,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辩证地去看待,一面是挑战,另一面是机会。


上合组织国家有很多优势:

第一,上合组织国家年轻人较多,劳动力丰富,而且也普遍受过教育;

第二,上合组织国家物产丰富,能源、矿产、粮食,都是他们具备的优势;

第三,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的产业正在向上崛起,拥有了智能制造、综合加工的能力,而这也是上合组织国家所急需的能力。



其实双方都是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问题,中国的生产加工建设、综合配套能力他们十分期待,而上合组织国家的能源、粮食、矿产、坚果等,在中国市场也十分受欢迎。


那么,怎么打通这其中的关键节点呢?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创新之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


说起来有点复杂,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在线版的“超级母港”,旨在打造一个“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母港、中国企业进入上合组织国家的平台”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链条”服务。


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于2022年11月上线,1.0版本重点解决信息对称、贸易撮合、物流衔接、海关通关、贸易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三大专区”之一。目前已吸引4700余家企业上线入驻,涵盖电子科技、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绿色化工等27个行业。


目前该平台正在向2.0版本迭代升级,进一步破解个别国家跨境结算制裁、AEO标准不一的难题,把堵住双方贸易的痛点,全都给疏通掉。


解决了这些问题,企业就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出海,一切变得透明化。而且面对不同国家,不同的法律规则、贸易规则等,不需要自己去“摸着石头过河”,路都铺好了,风险都会提示,而且还是用上合示范区来背书,帮助企业开拓上合组织国家市场。


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多上合组织国家的认可,很多上合组织国家政府要员来考察学习的时候,都希望能把这种先进的模式复制过去。


企业的感受很明显,以前需要办签证、见面谈,现在网上不见面就能清晰地展示自己的产品,而且还有配套的金融服务。


上合组织国家最喜欢的海尔卡奥斯,就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的代表,已经在这一平台上接到了大量订单,对卡奥斯的宣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然,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只是上合示范区服务企业,对接上合组织国家的手段之一。


上合示范区更重要的是其整体的战略布局与落地。


中央出题!上合示范区解题


怎么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其实是一个出题、破题、解题的逻辑。


国家给的题目是——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省提出“做实、做好、做美、做响”,青岛市提出“一核引领,全域联动”。


上合示范区如何破题、答题呢?


在张新竹看来,干任何工作都要有依据,既要充分理解战略目标,又要有战术打法。


比如说“做实、做好、做美、做响”其实是一个逻辑问题,不“做实”怎么能“做好”,不“做好”怎么能“做美”,不“做美”怎么敢“做响”?如果不“做美”就“做响”,那就是言过其实、自吹自擂,就成为形式主义了。


对于上级的部署要求,上合示范区的回答是——“1+2+3+N”。


张新竹说,胶州1324平方公里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青岛市的一个拼图,“1+2+3+N”就是体现“四个中心”的发展需求,立足于城市整体的一个逻辑。


“1”是上合示范区的核心区,其中有“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有如意湖上合国际城。


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 

“2”是上合大道、融合大道。


“3”是卡奥斯新城、上合国际枢纽港以及空港南部商务区。


“N”是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等头部产业项目。


在张新竹看来,这几个区域都是重大牵引项目,就像下围棋一样,金角银边,先用战略定住框架,再去丰富和完善具体细节。


有了这个规划,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格局就出来了。这其中,很多布局环环相扣。比如,融合大道牵引着卡奥斯,牵引着乡村振兴。


上合示范区的布局是整体战略中最关键的“一核”,要先把这“一核”做好。去年是搭平台,依托上合经贸综服平台资源聚合优势,集聚供应链服务商,培育上合空港展示交易中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合坚果交易中心、传化合贸通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金控数码港等多个具体领域的专业化平台,构建发展生态。今年有了平台,播下种子之后要给他浇水、让他接触“阳光雨露”,才能够发芽成长。


也就是说,去年大量的工作在“一核引领”,先把上合示范区内部的问题解决掉,今年的目标是“全域联动”,联动省内、国内、国际三个圈层的市场资源,通过政策共享、资源互补、产业互联等方式,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


在山东省内,与16个地市全面加强沟通联系,与省内8家经济开发区共建联动创新区。

在国内,设立北京、上海联络中心,建立与国家部委、头部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与长三角、甘肃、陕西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在新疆建设山东高速新疆国际物流产业园暨上合经贸示范区新疆分园项目。

在国外,建立“友城合作+双园互动”地方经贸对话合作机制,与俄罗斯阿拉布加经济特区、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等40个园区和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园区合作联盟,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所以,今年是上合示范区的“项目落地年”,这也就有了我们前面看到的各地项目涌入上合示范区的现象。


这个目标,在官方的正式表述中是这样的:


瞄准中远期目标精准发力,高标准筹办上合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上合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积极争取20项需国家层面支持的政策落地;


加快推进南接西海岸、北接平度的上合大道建设,打造青岛西部城区交通主动脉;


全力建设以“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为核心的如意湖上合国际城和以上合大道为轴线的新兴产业带,打造“三区一高地”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区。


“政府也要有企业家精神”


都说企业家是最会“闻味儿”的一群人,投资发展是“用脚投票”。为什么这么多项目抢滩登陆上合示范区呢?


除了前面讲到的地域优势、工业门类优势、产业链优势等硬实力,上合示范区在软实力上也是不打折扣的。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好坏,要看是否把企业家放在“C位”。上合示范区就是始终把企业家放在“C位”。


比如,在召开的企业家大会上,上合示范区拿出7000万重奖企业和企业家;在实体经济、项目招引等领域,发布“1+2+N”政策体系,打出惠企助企“组合拳”。


甚至创造性开展了“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为600多家企业达成订单1200笔、金额30多亿元,实现地需地产、地产地用。


上合示范区的机会,其实也是企业发展的机会,真正的企业家都是看清大趋势、敢抓大机会的人。


有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全国很多城市人口下滑,纷纷开展了“抢人大战”。而去年青岛、胶州的人口都是净流入的,正是因为有上合示范区,对人才进行了强牵引。


好的政策是一方面,但张新竹认为,让企业到这里来,必须要让企业看得到未来。


上合示范区的工作人员,到企业去,必须先研究这个产业,研究企业的痛点、堵点,用这些痛点、堵点等问题来倒逼政府的改革。要说具体的话,做具体的事,而不是大而化之、笼而统之。


在熊彼特的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主体。这句话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中国城市经济排名前10的,没有一个不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而且都有知名的企业和品牌。


在采访中,张新竹的一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政府也要有企业家的思维,服务型政府要用企业家的理念来开展工作。”


这种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在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胶州作为唯一县级市发言,并获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去年,胶州的群众满意度指数也是青岛市最高的。


软硬实力兼具,又富有实干精神。投资上合示范区,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其实建设上合示范区,里面的工作千头万绪,又十分复杂。没有先例可参照,而标准又很高。


这篇文章最后,我想用采访过程中,张新竹最后一段话来结尾:


“原来的胶州,只是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中的一个。有了上合示范区,就成了全国唯一,就要说‘上合语言’,说国际化的语言,这也对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带动整体发展。


但这个过程很长,所以要耐得住寂寞,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说白了就是要栽树、栽树、再栽树;浇水、浇水、再浇水。摘果子的事情让后面的人去干。”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祝福上合示范区!



排版 | 武小周  

审校 | 正风   轮值主编 | 夏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