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雨山湖,何以“韧性”十足?

王永霞 望天门
2024-09-08

江南城市,不可无水。

如西湖之于杭州,玄武湖之于南京,南湖之于嘉兴,雨山湖在马鞍山人心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湖。
它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承载着马鞍山人的人生。第一次泛舟波上,第一次出门踏青,第一次玩摩天轮、滑滑梯……可能都发生在这里。

2024年,雨山湖东区排水韧性能力提升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时隔20年,雨山湖再次启动大治理。过不了多久,一个崭新的雨山湖又将呈现在所有市民眼前。

▲ 马鞍山雨山湖 资料图

这不是雨山湖第一次整治,几十年里,雨山湖几乎每20年就要经历一次大规模疏浚,如此才有了如今的风韵。

雨山湖的一泓碧水里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如今,当我们来到雨山湖时,除了眼前的风景,还能看见什么?


#01
从洼儿塘到“城市明珠”


一城山色半城湖,位于城市中心的雨山湖,水域面积71.9万平方米,东西两面与佳山和雨山遥遥相对。环湖烟柳拂波,亭台楼阁错落,湖畔的公园内花繁树茂、曲径通幽,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雨山湖形成于何时无法考证,但在叫“雨山湖”这个名字前,她还有一个名字叫洼儿塘,又称娃娃塘。

1979年《雨山湖公园介绍》里,专门有一段关于雨山湖来历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对恋人,男的叫雨郎,女的叫佳娃,两人十分相爱。有一天,封建恶霸要强行拆散他们,他们拼死抵抗时,突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一对情人化为巍然屹立的青山,就是现在的雨山和佳山。当时,山上暴发出万丈怒涛,把恶霸冲得无影无踪,在两山之间留下了一湾碧水,就是现在的雨山湖。

▲美丽的雨山湖 童祖鸣摄

作为马鞍山“九山环一湖”的“湖”,雨山湖绝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她还与这座城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关联的表现之一,就是马鞍山人对雨山湖的治理。


1959年

雨山湖公园建于1959年,仅比马鞍山建市时间晚了3年,并且公园因湖得名。


1986年4月

雨山湖西岸绿化会战工程全线开工。


1988年

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发动数万名干部职工参加雨山湖清淤会战。


2004年

马鞍山启动了雨山湖环境综治工程,这项工程被列入当年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 2004年雨山湖环境综治工程 图源马鞍山档案

2004年雨山湖环境综治工总造1.16亿元,主要包括截污、清淤、游道驳岸改造、引水、四涵四管改造、景点建设六大部分,从根本上改善雨山湖生态环境。

01截污

理顺雨污管道,扩建湖东路、湖北路、湖西路排水管道能力,扩建湖西路泵站,改造5座溢流口。

02清淤

清除湖底35万立方米淤泥。

03游道驳岸改造

建环湖游道,全面改造驳岸形式,建设4座园林景观桥和一座止水闸。

04引水

增设一座泵站。

05四涵四管改造

改造雨山河道的四涵四管。

06景点建设

建园造景。

“在我记忆中,那是第一次见到雨山湖被抽干。”市民徐先生说,当年全市人民都在关注雨山湖治理,许多市民搬个小板凳,坐在岸边看,看现场施工,还有的人跟着运淤泥的车,看到底把淤泥运到哪里了。

▲ 2004年雨山湖环境综治工程 徐守云供图

市民胡女士也是当年雨山湖清淤的见证者,她还特地拍了几张照片留存。照片中,曾经碧波荡漾的湖面被裸露的泥土取代,靠南侧岸边,露出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时光流转,在一次次疏浚中,雨山湖的轮廓日益清晰,风景日渐秀丽。



#02
从治理水环境到“全龄友好”


2004年治理结束,一晃又是20年过去,雨山湖淤泥再次沉积严重,南面的南湖更是几十年未进行过清淤,汛期调蓄排涝能力持续减弱。



排口污水入湖,地表径流面源污染,对雨山湖、南湖水质造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和微生物超标;
内部水系不通,水动力不足,出现多处黑臭水体,雨山湖的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公园里的建筑设施相对陈旧,部分功能闲置”“园内局部植被生长不佳,土表裸露”“沿湖局部交通无序,空间使用低效,缺乏特色街景”……在结构式、开放式的调查问卷中,这些问题屡屡被调查对象提及,环雨山湖地区的改造提升成为民之所盼。

▲ 雨山湖东区排水韧性能力提升工程 胡乾亮摄
于是,2024年年初,马鞍山启动了雨山湖东区排水韧性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环湖范围北至湖北路,西达湖西路,东至湖东路,南到花雨路,约2.6平方千米,包括雨山湖、南湖整个湖体水面及周边至市政路的区域范围。

项目计划分为理水系统、兴园系统、营城系统三大部分。


理水系统
理水系统剑指生态韧性,将通过湖体清淤、排口控污、湖体生态修复、活水循环工程,实施雨山湖、南湖约30万方底泥清淤,建设4座补水泵站进行补水活水等,实现“源头过程末端,多尺度雨洪管理;点源面源内源,多维护净化处理;水下岸上公园,多样化生态修复”,全面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 工作人员对湖底淤泥进行多次过滤和沉淀 胡乾亮摄


兴园系统
治水先行,却又不能局限在治水上。
兴园系统则围绕打造“全龄友好”人文城区,以海绵打底,重塑人文空间;植入业态,再生风土建筑;水系为脉,串联文化节点;数字活化,升级文旅体验,实施园路提升、广场入口改造、园区提升、园区地被修复、建筑加固出新及功能提升等工程。




包括改造水泥路、石板路,采用彩色混凝土和沥青,打造总长7.9公里雨山湖“1+3”环湖健身慢跑环



增添花式鹅卵石、小料石、透水砖,构建“U+”沉浸式海绵科普线



改造南、北广场,重塑北门中轴,打造湖滨广场,增设非机动车位;



桃花岛中新建海绵科普馆,梅花溪谷“一线串六珠”,水保园、林下空间也将迎来全面升级。


设施升级
设施升级则将按照“修旧如旧、变与不变、活化再生”的总体原则,保持景观风貌的统一、地方文化的转译、传统技艺的传承,对损坏部分进行修缮,完善休憩功能,增加无障碍设施,重塑游船码头、芬香苑、百燕亭等22个具有归属感、经典、原真性、充满回忆的建筑。

春暖花开时节,走在雨山湖边,“隆隆”响声不时从湖面传来,那是环保绞吸船在清淤,计划于4月中旬在清淤区域栽植水生植物。
沿着公园外走一圈,会发现环湖园路正在进行修整,预计6月底,湖北路、湖南路、红旗路、滨湖游园就能焕然一新。


#03
从城市记忆到城市文化


湖,是一座城市的眼睛。有了湖的城市,往往会多几分清秀,多几分灵气,也多一些深沉的文化底蕴。

西湖之于杭州,大明湖之于济南,瘦西湖之于扬州,莫愁湖、玄武湖之于南京,可以说莫不如此。

以雨山湖为主角的“湖城共生”生态体系,更是马鞍山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山湖,承载着城市的记忆。

高高的摩天轮,慢悠悠地转着,转到最高处,就能俯瞰整个雨山湖周边地区。大象滑滑梯,造型独特,憨态可掬,是孩子们的乐园。

去年雨山湖游乐园项目改造,“大象”滑滑梯等老游乐设施何去何从,成为众多市民关注的热点。
“一定要把‘大象’滑梯留下来。”“‘大象’滑滑梯,一定要有啊!”“小火车,‘大象’滑梯……拜托,满满的回忆。”“我的‘大象’滑滑梯一定要回来啊!”多位读者在平台留言,分享童年故事,希望能留住“大象”,保留城市记忆。让读者高兴的是,投资方也回应“所有涉及童年记忆的物品都会保留。”

▲ 雨山湖公园大象滑滑梯 资料图


雨山湖,改善着城市的生态。

城中湖一般都在净化环境、美化市容、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以雨山湖为名的雨山湖公园,总面积36.97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7.65万平方米,树木品种50多种8500多棵

雨山湖公园分为北园、南园、西园、动物园和湖心岛5个游览景区。
又根据花木品种,分为梅花园、海棠园、樱花园、法梧林、玉兰园、枫香林、香樟园。
雨山湖公园,是马鞍山人逛得最多的公园,春来赏樱,夏来纳凉,秋来观枫,冬来听雪,几乎每个季节,都能找到可赏之景。

▲ 春意盎然的雨山湖公园 资料图


雨山湖,传承着城市的文脉。

来过雨山湖的人都注意到,湖边雕塑颇多。雨山湖公园南门附近有七仙女与董永及“打水浒”两组雕塑。

▲ 非遗雕塑:七仙女与董永(左)、非遗雕塑:“打水浒”(右) 储灿林摄

七仙女与董永

七仙女与董永传说的发源地就在马鞍山。据说,董永的故乡位于马鞍山博望区丹阳镇的董山里村,全村都姓董,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在村子里代代相传。

“打水浒”

“打水浒”是当涂县湖阳地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作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打水浒”,实际上是一种既是武术又是舞蹈、集健身和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民间表演形式。

身在诗歌之城,雨山湖岂能无诗。雨山湖月亮门处,门墙正面刻有“举杯邀明月”诗句及李白飘逸的画像,门墙反面刻有李白《月下独酌》的完整诗篇。

▲ 雨山湖月亮门 储灿林摄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雨山湖的未来,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把城市融入自然,用雨山湖的秀丽渲染城市的底色,让市民游客在幽幽清水中感受美好生态,畅享绿色品质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 马鞍山雨山湖 资料图
不久的将来,雨山湖将重焕生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   辑 / 史芳俊      校   对 / 戴国文

审   核 / 秦   俊      审   签 / 陈 峰

总监制 / 杜维斌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望天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