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望这道菜,真香!

王永霞 望天门 2024-04-11

过了立冬,马鞍山博望老街又飘起了诱人的香味:这是一种白菜腌制后的微酸,混杂着芝麻、辣椒油的奇妙嗅觉反应,是妥妥的舌尖美味。

同一时间,位于老街口的“林春和”香菜老店,刚做好的“舌尖乡愁”已打了七八个包裹,准备寄往全国各地,满足他乡博望人的味蕾。

这缕“舌尖乡愁”便是博望香菜。

在很多博望人心中,这香气、这脆爽早已融入血脉,无论离家多远、身处何方,最是这一道“家乡味”,让人念念不忘、牵绊一生。



一碟有故事的咸菜


初冬时节,房前屋后的高杆白菜到了口感最佳期,博望人便开始忙着做香菜了。

走到博望镇老街,巷口的“二胖”香菜和“林春和”香菜制作工坊门口,一摞摞高杆白菜码得一米多高,工人手持菜刀,砍去顶端的叶子,只留下雪白的菜帮待用。

▲ “林春和”香菜制作工坊(涂慧民 摄)


做香菜,几乎是博望镇家家户户必备的制作技艺。据当地人介绍,香菜制作技艺是伴着博望打铁业的兴盛而兴起,已流传数百年。

博望自古就以打铁出名,早在北宋时,博望铁艺就已崭露头角。到明朝洪武年间,随着手工业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手工打铁更加红火,当时的博望“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手工作坊鳞次栉比。

一门手艺走天下。明朝开始,掌握打铁技艺的博望人就三人一组、四人一伙,到临近的江苏、浙江一带打铁。当时有歌谣称:“博望打铁匠,挑担闯四方。制下刀和剪,刃口泛青光”。

▲ “林春和”香菜(涂慧民 摄)


在江浙一带打铁时,博望手艺人经常买一些当地的腌菜吃。这种菜便宜、味道好,还下饭,并且走街串巷时间再久,也不用担心菜会坏掉。有一些博望手艺人为了省钱,尝试自己腌菜。在腌制过程中,他们把博望人“嗜辣”的特性融入进去,在菜里加入辣椒粉,于是 “辣得过瘾”的博望香菜雏形出现了。

而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博望人根据自己对食物的理解,再借鉴其他地方腌菜的精华,不断提升香菜的口感,形成了如今让无数人心心念念的博望香菜。



一碟有讲究的咸菜


汪曾祺曾在《咸菜与文化》中写道:“中国不出咸菜的地方大概不多。”每到秋冬时节,各地的人似乎都达成一种默契:腌咸菜,过寒冬。

自古以来,这种餐桌上的小菜,不知道打开了多少中国人的味蕾。到了如今,榨菜、酸菜、泡菜、酱菜等,其实都算是一种“咸菜”。

与很多地方的咸菜制作手法不同的是,博望香菜在用料、工艺上更为讲究。

▲ 晾晒切成条状的菜杆(涂慧民 摄)





首先,博望香菜选用当地独有的高杆白菜。


这种白菜杆长叶少,纤维含量低,容易咀嚼,最符合博望香菜的“气质”。收割回的白菜,晒半天太阳,洗净晾干,去根去叶,只保留最嫩的茎和菜心。



其次,博望香菜注重大小形状。


“噔噔噔……”这个时节,几乎每走进一家香菜加工坊,人未走近,切菜声就传来了。工人们围着长桌,熟练地切着菜杆,切好的菜大小均匀,每一条长约一寸半,宽约半公分,这样便于腌制时均匀入味。

再次,博望香菜注重晾晒过程。


切成条状的菜杆,控去水分,摊在竹排上晾晒。“一个太阳晒干最好。”对于晾晒的时间长短,当地人喜欢用“晒几个太阳”来表达。为了确保一天就能晒干,他们一般选择在晴天做香菜。

最后,博望香菜拌味工序复杂。


菜杆晒好后,用粗盐腌制后放十几个小时,再用纱布包好拧干水分。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拌味环节:博望香菜重油重辣,熬油过程中,将芹菜、芫荽和切块的洋葱倒入热腾腾的油中熬香,然后将其捞出倒掉,熬制成特有的香油。再用蒜泥、白糖、粗辣椒、细辣椒、芝麻、五香粉作为拌料,慢慢揉搓。最后再淋上微热的香油拌匀,色泽鲜亮、香味扑鼻的博望香菜就做好了。

▲ 切割的菜杆摊在竹排上晾晒(唐焱 摄)

从选材到装瓶,中间要经过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必不可少,需要用心对待,彰显了地方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3月,积淀了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博望香菜制作技艺”入选马鞍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碟有情怀的咸菜


博望人有多爱香菜?通过下面的几个例子,一看便知。

博望人出门上学、工作,行囊中必然少不了妈妈准备的几瓶香菜。博望人喜欢“献宝”,有朋自远方来,招待的宴席不管有多豪奢,饭桌上总少不了一道博望香菜。客人临走时,总要捎上几瓶用泡沫纸层层包裹的香菜。

▲ 博望香菜(图源:马鞍山文旅)

最近几天,博望镇山宁村两委成员、槎陂自然村包保干部武晴的微信提示音响得更频繁。“小晴,我订的香菜别忘了帮我寄。”“小晴,香菜已经收到了,还是记忆中的味道。”……一半信息提醒早点发货,一半则是品尝后的感慨。

槎陂自然村是山宁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香菜项目所在地,11月上旬,香菜厂刚开工,外乡博望人的订单就源源不断进来了。

▲ 拌香菜(图源:马鞍山文旅)

吴红兵一家在广东做了多年的生意,也在当地安了家。多年来,吴红兵的妈妈留在村里,每年香菜一上市,老母亲就会亲手做好给儿子寄过去。今年老母亲也去了广东,家乡的香菜厂算是解了一家人的“香菜馋”。

“离开博望30多年,还是忘不了香菜的味。”30多年前,陈道娥和丈夫一起到江苏张家港卖博望机床,之后就一直定居在那。每年香菜制作时节,陈道娥总要回博望一趟,行囊中少不了十几斤香菜,“不仅我们一家爱吃,张家港这边的朋友也爱上了博望香菜,每次我们带回去都会分一半给他们。”

每年这个时节,远在大洋彼岸加拿大求学的博望女孩陶佳慧,只能在朋友圈中寻找家的味道。“家家户户门口竹排上晒着菜杆,外婆坐在院子里洗、切、晒、腌,那场景就像一幅画,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 “林春和”香菜(涂慧民 摄)

一种风味,情系隔海相望的亲人。正如金华火腿之于金华,武汉热干面之于武汉,在博望人心中,香菜永远占据着C位。

人在他乡,胃在故乡。无论哪儿的游子,吃饭图的并不是汁肥肉厚、大快朵颐,在乎的只是记忆中的味道,那是时间的味道,田园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乡愁的味道。



一碟有前景的咸菜


一碟香菜,端上自家餐桌,它可能只是一道小菜,但它被端上千千万万个家庭餐桌时,就变成了一个产业。

今年是山宁供销合作社香菜项目投产第二年。去年,山宁村将原护林闲置老村部进行装修,创办了蔬菜加工厂,考虑到本土特色结合市场需求,目前主营项目是香菜加工。2022年生产香菜2400盒,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20人,带来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

▲ 选用原料高杆白菜(唐焱  摄)

香菜厂不仅给村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其原料高杆白菜也来自当地农户。厂里提前下订单,农户按订单种植。收获期,香菜厂再按市场价进行收购,这又为很多家庭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今年计划生产3000盒,目前第一批已制作了2600盒,如果第一批卖得好,可能会增加产量。”武晴说,为了能把香菜这份产业做大做强,公司在去年仅香菜一个品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萝卜丝、瘦肉酱、豆腐乳等三个品种,主打的就是一个博望风味,销路也更广了。

10月底开始制作,一个月里,“林春和”已加工了10万斤高杆白菜,卖出了近5万瓶香菜。“几乎全国都有发货,长三角地区偏多,最远到海南、青海。”“林春和”总经理陶贤霞介绍。

▲ 陶贤霞制作香菜(涂慧民 摄)

前不久,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陶贤霞欣喜地发现,博望香菜馋的不只是博望人,爱吃甜食的上海当地人也架不住它的香,跑来争相购买,就连当地的商贸公司也诚意满满来谈合作。

“跳出博望看博望香菜,打破了原来思维界限,眼界更加开阔。”陶贤霞说,公司正在建200多亩的高杆白菜种植基地,明年计划建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把香菜真正做成一个地方产业。

传承数百年的制作技艺,厚重真切乡愁的“加持”,再佐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咸菜那么多,为什么偏爱博望香菜?”这一问,便有了答案。

也正因如此,这碟田园时蔬、家常小菜,成了能参与博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致富菜”。

一碟小咸菜,越来越出息。




编 辑 / 朱小曼

校 对 / 戴国文

审 核 / 江   勇

审 签 / 陈 峰

总监制 / 杜维斌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码关注,设为星标
记得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