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鞍山的这碗面,李白也爱吃!

吴黎明 望天门 2024-04-11

每天清晨,古城当涂的清新空气中,总是飘荡起一种由麦香、肉香和蒜香组合成的独特鲜味,令人垂涎,催人早起。

这就是当地最有人气的招牌美食——当涂大肉面。

▲ 当涂大肉面 

一碗大肉面如此诱人,是因为味道的独特,还因为曾是诗仙李白钟爱的美食。在当涂县城,大肉面已成为市民的味觉记忆,每天,大约每12人中就有1个人选择吃一碗当涂大肉面。

钻出被窝,洗洗漱漱之后,清清爽爽地坐下来,要上一碗热腾腾的大肉面,看起来肥嘟嘟的大肉片一点也不腻,再喝一口汁浓味醇的面汤,那真叫一个酣畅。

▲ 歌曲《我爱当涂大肉面》 当涂县文化馆提供

毫不夸张地说,当涂大肉面是中国独特的一碗面,既有北方面的实惠,吃起来过瘾,又有南方面的精致,品起来有味。

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多种名面也进入过当涂市场,要么不温不火,要么偃旗息鼓,就是动摇不了当涂大肉面的统治地位。

▲ 食客点赞当涂大肉面
如今,吃一碗大肉面,也成为外地人来当涂的美食选择。精明的大肉面手艺人从赞誉中嗅到了商机,出城出县开起了大肉面馆,尤其是在长三角一带的城市,当涂大肉面的招牌越来越多。

当涂大肉面,到底是怎样一碗面?


一碗有故事的面


俗话说,北方的面,南方的米。

当涂是江南鱼米之乡,缘何能把一碗面做得这般美味,成为中国面的独特存在?这要从当涂的历史说起。

▲ 当涂县城
“当涂”地名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代表意义的一次“侨置郡县”。东晋以后大量的移民从北方到了南方,所谓“侨置郡县”,是指北方百姓与士族大量南迁,相聚而居,当朝政府为了缓和南北士族矛盾、巩固统治,保持北方士族特权,并以北方原有地名设立郡县。到了隋代,由于来自淮河以北的“当涂”移民越来越多,当朝政府就在这里设置了“当涂县”,自此,北方怀远境内的那个“当涂”,却慢慢地淡出了历史。

“侨置郡县”带来北方移民,也带来北方人喜爱面食的顽强基因。当北方人喜爱的面食和南方人钟情的大肉结合在一起,一款浸透着南北饮食文化的美食就这样代代相传、香飘千年。

▲ 当涂的地名源于历史上的“侨置郡县”
据说,当涂大肉面,还是诗仙李白钟爱的一碗面。

公元747年春,李白第四次游历当涂,结识青山脚下谷家族长谷兰馨。谷兰馨第一次邀请李白来家中做客,自然精心准备了美酒佳肴。待诗仙酒足之后,上了一碗主食大肉面。李白自小生活在四川,对大肉面的川味格外推崇,对面条“长(常)来长(常)往”的寓意更是明白,美味又醒酒,再加上美好的心情,让李白对谷兰馨更有好感,自此两人走得更近了,每次把酒言欢,都少不了一碗大肉面。

成为至交好友后,谷兰馨因了解李白“志在青山”的夙愿,在临终前留下遗愿:李白可葬青山谷家地,并嘱咐子孙守好李白墓。千年一诺,一代又一代的谷家人前赴后继。如今,李白守墓人是谷兰馨的第49代后人谷常新。

▲ 第49代李白墓守墓人谷常新在李白文化园内的李白雕像前驻足。新华社记者 张端 

想要抓住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

在李白与谷兰馨的友谊中,在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当涂并终老于此的选择中,当涂大肉面在关键场次都“出面”了。

公元761年秋,李白第七次来到当涂,拜望长一辈的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深知李白当时的处境,招待时除了美酒佳肴,还有李白念念不忘的大肉面。

从一碗面的寓意中,让李白有了回家的感觉,挥笔写就《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委婉地表达了留在当涂颐养天年的想法。李阳冰自然明白其中之意,最终选择在城南7里的龙山,安顿李白及其子伯禽长住。公元762年,62岁的李白终老于此,绝笔于此。

▲ 李白墓园 资料图

自此,“一碗大肉面留住诗仙李白”的故事流传至今。

后来,受到诗仙名气的加持,大肉面成为当地待客的首选美食,制作技艺也传承下来,并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今朝当涂的美食招牌——当涂大肉面。


一碗有品质的面


面条的故乡在中国,面条是中国人的“国食”。由于地理、气候及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面条的制作工艺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 市民正在面馆吃大肉面  
北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实惠,吃起来过瘾,主要以北京炸酱面、兰州拉面、陕西油泼面、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为代表。

南方面的主要特点是精致,品起来有味,主要以上海阳春面、武汉热干面、广州云吞面、四川担担面为代表。

当涂大肉面,既有北方面的实惠,又有南方面的精致,说它是中国独特的一碗面,一点也不为过。

▲ 大肉面的制作要经过多道工序 
所谓大肉面,大肉自然是一碗面的精华。大肉制作要经过净、卤、炸、烩四道工序。



第一步净肉,头天要挑选上好的猪五花肉,整条放入大锅中焯水,祛除猪肉中的杂味。



第二步卤制,加入有甘草、桂皮等二十几味香料的秘制“卤料包”、食盐、生抽一同入锅卤制,直至入味上色。



第三步炸制,选用香喷喷的菜籽油将整条五花肉炸至金黄色。



第四步再次卤制,目的是软化口感。然后放入冰箱冷藏。次日凌晨,将五花肉切成薄片,加入佐料红烧,此时,掌握火候至关重要,火候不到位达不到效果,烧过了也不行,入口要软,咬起来还要带劲,让肉香在齿颊间充分生发。


▲ 大肉正在卤制中 

大肉面的最终落脚点,自然在筋道十足的小刀面上。

选择滑爽感好、面筋质含量适中、颜色淡且清的好面粉。面条要手工揉制,当天的面条当天制作,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床反复揉面,再用幹面杖幹成厚薄适中的面皮,用刀切成宽窄一致的面条。

保证筋道是小刀面的精华所在。

▲ 用于大肉面制作的小刀面 
备齐大肉、小刀面,并不等于一碗上好的大肉面就大功告成,烹调配制过程大有学问。

自制的面条下锅两分钟左右就能捞出,碗中的底汤用精选大骨熬制,汤头油而不腻,根据食客的喜好,即时加入辣油,有烈辣、中辣、微辣三种。

然后铺上刚做的大肉,放上一两勺剁碎的蒜末,一碗散发着麦香、肉香和蒜香的大肉面就可以上桌了。

当然,大肉也可以由排骨或干丝代替,以满足不同食客的需要。

▲ 一碗上好的大肉面上桌了 
当涂大肉面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一碗同样的大肉面,一百个人可以吃出一百种不同的味道。
这是因为所有的大肉面馆都要备上二三十种小菜供食客自选,尤其是江南独有的咸苦菜苔,闻起来有股暗香,嚼一口满口生津,与大肉形成绝妙的荤素搭配。

▲ 面馆自备的小菜 

一碗有价值的面


美食,承载的不仅是味道和技艺,还有文化和经济,一款美食成就一个产业的例子并不鲜见。

从千年传承到千里飘香,当涂大肉面演绎了一场价值转化的美食传奇,这从当涂大肉面的别称“205大肉面”就可见一斑。

▲ 205国道附近的胡氏面馆
传承千年的当涂大肉面发扬光大于改革开放后,叫响于205国道两侧。205国道起点为河北省山海关区,终点于深圳市,有15公里从当涂穿境而过。

改革开放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又带旺了路衍经济。205国道两侧,一家又一家当涂大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涂大肉面开始走上产业化。

起初,大肉面馆放大“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优势,主要的销售对象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和司机。渐渐地,又尽显“美味精致、添头丰富”的特点,以半自助的模式,征服了当地食客,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

▲ 205国道附近的六味居面馆

如今,当涂县域内大肉面馆已发展到360多家,从业人员逾千人。一碗大肉面不仅带动了就业、创业,还带起了一条涉及原辅材料的完整供应链,如面粉、猪肉、香料、小菜、调味品及餐具的销售。

随着品牌的叫响,当涂大肉面走向更大市场的时机日益成熟。自2022年以来,当涂县从传承大肉面制作技艺入手,将学员培训列入十大暖民心行动,共免费培养学员800多人次,已有不少学员开店创业。

▲ 当涂大肉面专项技能培训 图源当涂发布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当涂大肉面的规范发展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制订《当涂大肉面地方标准》,成立当涂大肉面饮食协会,做大做强大肉面产业被摆上议事日程。

面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寓意“长”(常)来“长”(常)往,一碗当涂大肉面所承载的,有绵绵的乡情,更有“聚山纳川”的豪情。

如今,在长三角多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当涂大肉面店铺陆续开张。

当涂大肉面,李白钟爱的一碗面,中国独特的一碗面。

文中部分图片由当涂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 辑 / 赵欣欣

校 对 / 戴国文

审 核 / 谷   雨

审 签 / 陈 峰

总监制 / 杜维斌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码关注,设为星标
记得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