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学重点:分级诊疗

2017-01-04 钟君

君哥说

  各位小闹钟,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那么家庭医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习近平主席这么重视这个问题,请看君哥为大家收集的资料。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第八章 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二节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基层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完善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加快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积极发挥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更好为人民服务。

参考资料医改一年:分级诊疗成第一要务

  2016年,分级诊疗被确定为“十三五”时期医改五大项任务的首要任务,随之配套的诸多改革也在积极推进。

  医改走过7年,无疑路子越走越清晰,方向越明确。这当中不仅因为改革路径从试点探索到单项突破,再到全面有的放矢。也因为医改中暴露的问题、隐藏的障碍为医改的推进提供了一面镜子,甚至开出了“处方”。

  两大关乎“十三五”健康中国的方向和医改任务的文件近期陆续出台,2017年的医改路径和成效也更加可期。

分级诊疗成第一要务

  新医改从2009年启动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2009~2011年,改革重点是基本医保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十二五”期间,可以说为深化医改阶段,由试点探索、单向突破,逐步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改革重点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等相关领域的改革。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2016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医改重点在五项制度,即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

  这其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分级诊疗”定位为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要求“取得突破”。8月19日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划出270个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并给出了分级诊疗试点推进过程中的六大重点任务。这270个城市,包括北京等4个直辖市和266个地级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88.1%,已经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定目标。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求,要在70%左右的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分级诊疗模式也就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之所以被重点关注,业界认为这是解决目前医疗资源短缺和结构合不合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数据显示,2002至2013年的10年间,基层卫生机构数量下降6%;而二级医院数量上升29%,三级医院数量上升了82%,上升幅度在2011年后尤为明显。现实的景象是,大城市的大医院人满为患,甚至“一号难求”。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客观上仍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投入薄弱导致的“倒金字塔”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看来,目前现有的医疗模式需要调整,分级诊疗则是可以在几乎没有增量情况下,对这种结构调整的最好模式,将大医院的门诊部分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而基层医疗机构则成了分级诊疗的关键。

  实际上,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就规划了详细的时间表: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等;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强基层,加快基层医疗系统的建立,在新医改启动以来被决策层置于医疗改革非常突出的位置。而在国家卫计委等医改决策者的眼中,分级诊疗对于医改工作的重要甚至关乎医改成败: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之时或成中国医改成功之日。

医联体与家庭医生两手抓

  而分级诊疗不仅是2016年医改的重头戏,也是“十三五”期间改革的首要任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十三五”的“5+1”的重点任务时,首先提到的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其他四项任务分别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

  王贺胜表示,分级诊疗是优化就医秩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然而,分级诊疗并非一蹴而就,改变不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格局以及引导人民群众合理就医,还需要围绕分级诊疗做更多工作。

  王贺胜表示,将通过医联体、医共体、专科医院联盟等形式,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愿望是好的,但问题也来了:基层能否接得住?大医院怎么转下来?上下联动中上面有没有动力和下面联动?

  按照前述《通知》要求,二三级公立医院的定位是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所以,真正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它是“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落实分级诊疗,国家卫计委已着力在医联体的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两个方面做文章。

  王贺胜表示,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落实基层首诊;畅通机制,完善医保、价格等配套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参与分级诊疗。

  在决策者看来,分级诊疗和上下联动是医改的核心问题。目前,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医联体这一路径。

  医联体包括两种主要方式,松散型和紧密型。其中,松散型医联体是以管理和技术合作为主,通过签订协议,来强化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而紧密型医联体是以所有权为基础,进行内部资产整合,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据了解,目前地方已陆续出台更加细化的分级诊疗的相关文件,而组建医联体成为大多数省份的必选动作。

  早在2014年,北京就明确提出“区域医联体”模式将在北京全面探索推进。而江苏、安徽等省份,目前都已经大范围探索医联体模式,如江苏全省已建立医联体177个。

  2016年6月,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而就在近几日,各地方也陆续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实际上,自国务院2011年推出《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层面和各地就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试点。

  简单说,家庭医生签约就是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目前家庭医生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提供签约服务。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计划,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可以说,单从分级诊疗目标来说,“十三五”期间的医改工作任重而时间紧迫。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孟庆伟   以上内容为原文节选)

钟爱范文


打造健康中国,医改须啃硬骨头

白剑峰


  医改进入深水区,处处激流险滩,充满挑战,“摸着石头过河”越来越难。有人甚至质疑,医改能成功吗?

  这种论调显然过于悲观。医改如登山,跨过道路崎岖的关键区段,才有可能走到风光旖旎的山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实践证明,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当前,医改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必须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上有新突破。

  “全国人民上协和”,这是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真实写照。眼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刚性需求快速释放,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超过77亿,相当于人均看病超过5次。同时,我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基层、边远地区相对匮乏,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去了城市三级医院,造成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萎缩,既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最佳效益,也影响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推高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负担。

  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世界上任何医疗卫生制度,如果没有分级诊疗的支撑,都会不堪重负,甚至无法运转。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也是一条重要国际经验。这项制度是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核心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和医生签了约,患病后就有了“靠山”,第一时间求助自己的“健康管家”,而不是“有病乱投医”,盲目扑奔大医院。随着“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医院告别“战时状态”,合理的就医秩序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有了制度安排,看病难、看病贵就有望妥善解决。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广大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只有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医务人员“有里有面”,医改才能成功。医务人员是生命的“守护神”,其培养周期长、执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应该得到合理的薪酬。如果一味要求医务人员付出,而缺乏对他们的关怀,必然使其士气受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尊重医生,就是要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和辛苦付出,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医务人员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给医务人员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必须严厉打击涉医犯罪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打造健康中国,医改是一场“重头戏”。眼下,大幕已经开启,好戏还在后头。面对这道世界性难题,信心比黄金更可贵。医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惟有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不畏艰险,触碰难点,医改才能乘风破浪驶向彼岸,人民群众才会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剑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