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催更的《庆余年2》们,能否扛起前作口碑?

赖诗妮 传媒圈 2023-08-23
作者丨赖诗妮
来源丨传媒圈-传媒头条

从《庆余年》完结三年,其续作依旧登顶2023年待播剧期待榜来看,观众仍在期待国产剧佳作续集的露面。

2019年,《庆余年》一经播出便成为现象级国民IP,打破“男频IP不好改”的魔咒,播出期间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双平台总播放量突破130亿次。至今,《庆余年2》已让观众期待了三年。

虽说“好饭不怕晚”,但对于观众而言,三年的等待足够久了。因而,在发现《庆余年2》上榜鹅厂2023年片单后,观众很快心潮澎湃,催更声也更为热情了。除该剧外,《大宋少年志2》《赘婿2》《猎罪图鉴2》等大批续作也在观众的催更声中陆续筹备着。

不过,有着不少“剧N代”惨扑的前车之鉴,这些被催更的《庆余年2》们会是超越前作还是狗尾续貂?不免让人有些担心。

01
《庆余年2》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来自于观众

近些年,市面上的佳作续集在播出前后大多都遭受了截然不同的观众态度——播出前是花式催更,播出后是花式吐槽,“不尽如人意”五个字成为了观众最后的温柔。

这一极限反转能怪观众吗?当然不能。

但不可否认的是,《庆余年2》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期待飙高与审美更迭,的确来自于观众。

对于待播续作而言,观众的期待飙高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续作之所以能够诞生,说明前作必然大获成功。而这种成功的印记——前作的高品质、IP累积的号召力和金牌幕后团队的保驾护航,也必然会烙印在续作身上,在拉高观众期待值的同时,无形中降低其营销成本、增加其商业价值。简单来说,就是趁热打铁会轻松些。

但福祸相依,既有珠玉在前,观众必定会将续作不断与前作对比,那么这时,观众的期待飙高也会在无形中拉高作品及格线,原本60分便能及格的剧集得达到80分才能及格。

从1到“N”的日子里,除期待飙高外,观众的审美也发生了更迭。

拿《欢乐颂》来说,2016年时其能爆火,能卷起女性群像题材剧风潮,是因为在彼时许多影视剧还沉迷“雌竞”的大环境里,《欢乐颂》展现的是不同阶层女性互帮互助的故事。


但六年过去,市场上女性群像、女性叙事等同质化作品井喷,观众对于同类题材剧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选择,《欢乐颂3》却依然换汤不换药地讲述“新五美”的故事,自然会败给时间差,无法打动观众。

“时势造英雄”,这一句话放在国产剧集创作上,也是如此。几年前爆火的类型剧放到现在来看,难免失了唯一性。对于续作而言,如不考虑观众与市场的审美更迭,盲目地进行创作的话,要想延续前作的辉煌,恐怕力有不逮。

不过,能够明确的是,无论观众期待如何飙高,审美怎样更迭,内容为王的时代还未过去,品质仍旧是观众评判一部剧的第一标准。

因此,影视公司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过于依靠过去的功劳簿,而是要将期待前置,与时俱进,以足够优质的创作延续观众心中的“白月光”,成为观众心头的“朱砂痣”。


02
拥有长线思维才能延续IP价值

期待续作时,观众在期待什么?

其一,对原班人马再续前缘的念想;其二,对剧中人命运、情感“意难平”的修补。

了解了观众的期待后,在续作的创作过程中,影视公司自然要在集齐原班人马与延展故事情节上苦下功夫。

但有时,由于前作的口碑或热度是超乎预料外的,大多前作的导演、编剧、演员都没有相应的准备,就导致凑不齐原班人马,或更换了幕后团队,没能达到观众最理想的制作班底。

还未播出的《大宋少年志2》就是如此,从官宣消息来看,第一季中扮演韦衙内的禾浩辰没有出现在主演阵容里,第一季的导演伊峥也没能再参与第二季的拍摄,而导演这一灵魂人物的缺席,也让剧粉对于续作能否扛起前作的口碑有了短暂的怀疑。

在续作创作上,集齐原班人马难度不小,而比其更难的则是进行故事情节的延展。

大部分国产剧创作者在进行剧本创作时,都倾向于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就导致前作大火后,影视公司在制作续作时,剧本的创作会面临一个难点——故事体量和结局既定,没有足够的留白。创作者再创作时就只能更换故事时间或空间,来延展故事或开启新故事,这时就容易导致故事变味或与前作相差甚远。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口碑、热度皆不如前作的续作,往往就是因为集不齐原班人马或是故事延展得不好,从而无法匹配观众的期待、达到观众的预期。

这样的续作多了后,也就形成了“剧N代必扑”的定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影视公司最初策划时,缺少长线思维。

国外影视剧在最开始筹划时,便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和架构,明确剧集要拍摄几季,因此主演一般不会更换,剧情也一般能够衔接紧密,所以能生产出12季的《生活大爆炸》、10季的《老友季》等季播剧标杆。

而国内虽然也有做好架构的季播剧,如腾讯影业曾表示,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五年三季”的长线开发模式来打造《庆余年》剧集,400万字超大体量的原作故事结构搭建清晰,规范了每一季的主要内容,但终究还是少数。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剧集续作大多都是因为观众高涨的追剧热情和第一部的高口碑顺势而为的产物。在IP有了被开发的可能后,这些剧集续作仓促上马,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品牌开发,最终只能逐渐消耗掉来之不易的IP价值。


03
集数向“短”
成剧N代创作趋势

长期以来,剧N代中最为吃香的类型,应当是喜剧。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农村题材的情景喜剧,《乡村爱情》目前几乎算是国产剧中最“长寿”的IP,从2006年第一季开播,到今年春节期间再度播出,已经陪伴观众走过15季。上述提到的季播剧标杆《生活大爆炸》与《老友记》也都为情景喜剧。

事实上,喜剧也着实适合进行季播剧的创作。因为喜剧一般有着一条或多条故事线,故事也多是围绕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景进行的,相较于其他题材剧,喜剧的创作制作难度必然会小些。更为重要的是,喜剧的魅力正是在于贯穿的人物和故事,能够长时间的陪伴观众。

近几年,政策对于短剧的提倡,隐隐让短剧也成为了剧N代的一种创作趋势。

此前,国产剧体量过于冗长,单季集数高达几十集甚是上百集,为规范整治部分国产剧“注水”严重的现象,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表示电视剧制作不得超过40集,鼓励创作30集以内的短剧。

当国产剧单季体量被缩水,有限的集数篇幅又难以把一个复杂恢弘的故事叙述完整,将内容切割为短剧再以季播形式进行组装就成为了影视公司的首选,而这一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碎片化时代观众观剧的新需求。


腾讯视频独播上线的微短轻喜剧《拜托了!别宠我》系列,正是喜剧+短剧创作中涌现的佼佼者。

从2022年1月第一季上线,到2023年1月最终篇上线,短短一年时间里该剧从第一季拍到了第五季,即便是整个影视领域,这样能持久延续IP价值、迅速推出续作、及时响应剧粉需求,让观众沉浸在创作者不断完善构建的虚拟世界里的剧集也是少之又少。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这一部剧,我们也能够观察到短剧这一新兴内容形式的市场成熟度、制作水准、商业化想象力正超乎想象地飞速进步,其能成为剧N代的创作趋势也正是大势所趋。

总而言之,市场上虽有新剧不断来袭,但佳作续集仍是观众刚需。无论是超越前作,还是狗尾续貂,都有一个最为鲜明的大前提:相较于新剧,《庆余年2》们始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

要如何凭风借力上青云,就看他们各自的发挥了。

推荐更多阅读:
“浙江宣传”和“深圳卫健委”,到底好在哪
入选长江韬奋奖的都是啥行政级别?
这家地市级“广电+报业”融合后,如何实现年营收4.04亿元
2022年的李易峰,不该出现的“回马枪”
微信重押视频号!
45岁知名男演员升为副厅级干部,背后更大的瓜藏不住了
中宣部向各地各新闻单位发出重要通知!
李佳琦越火,淘宝越焦虑!
从小甜甜到王冰冰,甜妹经济永不消亡甄嬛之后,再无出圈“大女主”
新任河北省委常委张政,任省委宣传部长
中文正在被谋杀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
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专为广电、视频、影视、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及融媒体业者服务,粉丝量和阅读量均领先同业。欢迎关注!欢迎合作!
如希望交流,请加微信:dianyingqu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