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黄丝带协会:往事散于埃土,丹心缀之如歌

青春川大 2024-04-29



有人说,人是故事的载体,人生一世,便是一个不断“收集”故事的过程。于人而言,一个真正的故事,或许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来的,而是源于个体的主动探寻,从故事中汲取力量,从而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故事。在这座承载着满满当当“故事”的古老校园里,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立足于解剖学,着眼“大体老师”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通过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以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串起跨越生死的无疆大爱,表达对“无言良师”的感恩与纪念。协会积极开展科研、竞赛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其中,探寻着“讲故事”的更优方式。(“大体老师”,是人们对去世后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者的敬称。)


图为解剖开课仪式部分参与者合影



为你而生


黄丝带协会,成立于2018年4月24日,是四川大学2020-2021学年“十佳学生社团”之一。这个初创成员仅有6人的组织,起初针对医学生必修的解剖课而开展一系列活动,黄丝带协会在几任会长的带领下逐步丰富活动内容,建设自身,成立四年便取得如今的成果。但协会始终不忘“立足解剖学”的初心,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将“叙事”作为传播知识及大爱奉献精神的一种方式,直抵人心深处。


所谓“叙事”,即指“认识、吸收、解释并被故事所感动的能力”,而正因这根“黄丝带”在不同故事间“穿针引线”,娓娓道来,才有人们的情感共鸣。


“黄丝带的含义很丰富,但我更愿意将之解释为对亲近之人的纪念。”黄丝带协会第四任会长陈炜昌同学谈到:“大体老师是医学生的‘无言良师’,当学生们修习之后回过头来,会发现大体老师已经成为了他们工作生命中,甚至个体生命中的一部分。” 恩格斯曾言:“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在大体老师身上进行的实验,似乎是医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涯中唯一允许犯错的实操机会,同时,学习过程中,正因为有大体老师的付出,课本上生涩难懂的知识才有“活起来”的可能。


这种亲近感,能使初接触解剖的医学生实现从畏惧到敬畏,再到敬仰与感恩的思想转变,从而更好地开启职业生涯;对于非医科生而言,他们或许没有太多接触解剖学的机会,但通过“叙事”这一朴素而生动的方式去了解,比如采访一些已确定自己去世后将进行遗体捐献的志愿者,这似乎比生涩的知识传授,更能引起共鸣和理解。协会所做的一切,并不是要让更多人选择去捐献,而是尽可能地讲述这些厚重的故事,令更多的人通过倾听,了解捐赠者各异的初心、共同的选择;再者,能产生独一无二的自身感悟,成为新故事的诉说者——将这些共同的情感,譬如奉献,譬如大爱,融入自己的人生实践,去书写自己的故事。



替你诉说


图为解剖课开课仪式


解剖开课仪式是黄丝带协会主要活动之一,协会于每年秋季学期初,面向即将开展解剖学习的同学举办简单而不失庄重的开课仪式,通过前辈、老师分享讲解,献花致敬等极富有“仪式感”的活动,表达对大体老师的感恩与纪念。


但这类活动并不是为了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带入浓烈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体悟和责任感——大体老师存在的意义是为医学进步,为下一代更年轻的医学生能有试错、探索的机会,这是前辈的遗愿,也是其殷切的嘱托。他们捐献的目的或许并不是让更多人记住自己,同情自己,而是一份激励与教诲,大体老师不只是教师,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协会指导教师董立华老师曾告诉我们,用心地解剖,并且学到知识,这才是对大体老师最大的尊重。” 陈炜昌同学如是说,了解遗体捐献背后故事,并不是用来加重心理负担,而是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可以秉前人遗志,不负丹心,从而更加坚定。



听你细语


图为“光影华西”采访座谈


同时,协会也主动迈出脚步,去寻找故事,做一名“倾听者”。“光影华西”作为协会另一主线活动,通过采访学者教授,既能将优秀前辈的风采以光影形式记录下来,又能令参与同学各有启发。


时至今日,陈炜昌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参加访谈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们当时采访的是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齐建国教授,当我跟他面对面时,发现曾觉得高不可攀的学术大拿,其实和我们是一样的,都曾是个稚嫩的学生,对着记不住的知识烦闷不已,跟老师沟通过程中,就有一种‘踩在前人肩膀上’的力量感。”他们历经困难之后,有所感悟,最终有了今天的成就,而他们的故事,或许能为时而陷入迷茫的我们指点迷津,获取探索前路的内心定力。




与你共进


作为综合性大学中的学生社团,黄丝带协会努力将活动覆盖全体同学,在专业性与趣味性之间寻找平衡,将满腹的“故事”传得更远。协会面向全校开展的Hello paper趣味科研文章比赛,分设专业、趣味两个赛道,令拥有各类奇思妙想的同学都有展示才学的平台。


这项活动的由来也颇有趣味:疫情期间,一位社团成员的导师前往武汉支援抗疫,为方便穿戴防护用品,他剃去自己的须发,还用标准论文格式撰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剃发可行性的论文,并将自己的“大作”发表于朋友圈。这一有趣的故事及背后透出医务工作者“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引起了协会的注意,当即决定开展第一届Hello paper活动,联系十余位文、理、工、医、艺等不同学科教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评分细则,最后从同学们的参赛作品中选出优胜者登载。


同学们各展所长,天马行空的选题十分惊艳,如此思维碰撞,也让协会看到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在宗旨不变情况下不断开拓边界,或许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更好地了解“解剖”这门课程和它背后丰富的内涵。


图为“Hello paper”部分参赛论文




因你而变


协会走到今天,不断革新,开发出许多有新意的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其中。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为协会带来了医学逻辑之外的思维方式,使之能看得更远。在陈炜昌看来,身处综合性大学,这是黄丝带协会天生的优势。由于不同学科具有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强调“学科交叉、多元融合”的今天,若这些思维能互相启迪,互相完善,那么它们碰撞出的火花将具有惊人的能量,这一点,非常有利于协会的发展,乃至未来医学的发展。


黄丝带并不只是个按部就班“讲故事的人”,它能放开手,乘着浪潮奔涌向前。而这“浪潮”,便是时时刻刻抱有的创新思维,心中牢记“宣传解剖学”的宗旨,补齐协会在科研、竞赛领域相关活动,力求社团成员都能取得所需、各有收获,从而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协会也将继续优化主线活动,譬如将解剖开课仪式各项流程细节化,来提升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黄丝带开展的各项活动,为莘莘学子提供一种窥见生命意义的青春视角,其存在价值是深厚的,并且如是“厚重感”还在增加,逐成为“生命”这一宏大主题的一部分。待到那时,这条“黄丝带”的长度和宽度,定能使很多人明晰自己的目标,并能在这里找到实现的机会。


图为黄丝带协会部分成员合影





若向小处讲,黄丝带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洞见解剖学,倾听医学相关故事的平台,并从中获得感悟;从大处讲,黄丝带所做的一切,或许可以归为一场生命教育,这种教育的重点在“生”,但不可避免地,我们会谈及它的尽头。那就轻轻触碰它,因为或许见过终点之后,我们更能发现此行的意义,而这,便是大体老师给予的又一层教诲。


如是故事始终在发生,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愈发理解何谓“生命”。那就令这条黄丝带穿行其间,在今后岁月里,将之编缀成璀璨的歌谣。




by/

记者|杨修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鑫蓝

责编|戴融融 黄晶



热文速递|
社团风采 | 四川大学2021-2022十佳学生社团
社团风采 | 四川大学2021-2022优秀学生社团
嗨,好久不见!十月将尽,“定格”如期而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