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 | 《我和我的父辈》——从过去到未来: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青春川大 2022-10-07

2021年国庆期间,新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喜,既有欢笑与快乐,也有感动和泪水。


该片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组成,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 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该片一经上映,立即成为国庆黄金周的爆款,截止11月8日,《我和我的父辈》累计票房已突破14.54亿。




《乘风》







影片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铁骑队伍——冀中骑兵团,他们为保护群众撤离,拼死抵抗日军,电影描绘了一组骑兵团与冀中人民共同抗击日寇侵略的军民群像。


影片中,由马仁兴率领的冀中骑兵团在路经一个山村时遇到躲避鬼子村民,马仁兴毅然决然地决定不丢下任何一个村民,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一路上有不少同伴为了保护百姓而牺牲,这也在百姓心中埋下了信任共产党军队的种子。这个片段只是军民关系的一个缩影,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一向拥有“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也正是这一传统才能让人民军队稳固存在并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9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能为国防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能在基础设施建设,强险救灾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为人民的幸福生活筑起一道稳固的城墙。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需要深刻学习并领会“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尽自己所能为军民团结做贡献,主动抵制不利于军民团结的行为,传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





《诗》







电影的第二部分讲述了第一代航天人面对技术封锁艰难起步,面对艰苦环境挥洒热血汗水,终于让中国手握国防利器,摆脱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困境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推动“东方红一号”的技术、工艺早已更迭换代,但以此为起点,航天事业步履不停,他们的精神一代代传承,正如颗冉冉上升的孔明灯,助推那些探索太空的梦想飞向更远更高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首个航天日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如今我们的航天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我们还需正视与航天技术更为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学习并深刻理解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结合新时代的需要,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再创辉煌。





《鸭先知》







谁也没有想过,中国的第一部广告竟是一个住在小巷子里的市井“小人物”拍出来的


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对改革开放年代那些思想活跃、站在时代前沿,并做出贡献的“小人物”刻画的恰如其分。是谁激荡了改革开放的一池春水,是谁开辟了市场经济?正是无数个像“鸭先知”一样屡战屡败又创造奇迹的人。


“鸭先知“赵平洋,是深得儿子尊重信任的好爸爸,是为家庭努力奋斗的好丈夫,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贡献的一份子。可以看到,赵平洋对儿子的言传身教,看似只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诙谐的诗句,其实更是一种动人的时代精神


回忆起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我们总会想到蓬勃的生命力、无限的机遇、梦想和未知,无数的勇者踏上未知的征途,他们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面前,成为“弄潮之人”,引领了整个中国的时代风向。在赵平洋身上,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也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去挑战风险,去走那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正是有他们改革创新的革新精神,才迎来了我国经济的腾飞。期待一代又一代的“鸭先知”为祖国抒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少年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部奇幻的作品融合了机器人、科幻、未来等元素,讲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意外来到2021年的有着大肚腩、双下巴的未来机器人“邢一浩”邂逅对科学有着狂热痴迷的少年小小,两“人”互相鼓励勇敢追梦的故事


剧中男孩小小的亲生父亲为科技献出了生命,小小也遗传到了优秀的基因,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埋下了梦想的种子;而在机器人“老爸”的影响下,少年小小更坚定了追求科学梦想的决心,树立远大梦想、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精神在“父”与“子”之间传承。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我和我的父辈,是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四个故事,《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分别讲述了中国在军事、航天、经济、科技四个领域的发展,展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再到走向未来。这是一段又苦又笑的历史,但是有痛苦更有希望,有挫折更有新生,有对过去的传承更有未来的光明。


疫情当前,我们更应携手同行,共克时艰,我们要时刻铭记党的教导,不忘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希望,牢记初心,砥砺前行!


By/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张恩浩 李佳文 赵天浪

编辑|黄晶

责编|李韵佳 林子涵


热文速递|
志愿者:为川大,我可以!
正在进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
成绩单 | 青年大学习第十二季第六期成绩单新鲜出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