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 | 行路千里扶摇起,真心作伴荡平疆

青春川大 2022-10-07




转眼已是十月,寒意渐起,秋雨绵绵,此时,散布于校园各处的“馨心伞”便可派上用场,解决许多同学燃眉之急,各色伞面配上江安渐黄的银杏,就像秋天里的一杯热饮,馥郁芬芳,温暖你我心灵。


“共享雨伞”项目的组织者——四川大学馨心社,建立20余年来薪火相传,秉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始终立足现实,放眼远方,不断创新,带领同学走出“象牙塔”,走进“田垄”间,一代代“小馨心”接下爱的火种,开展了各类极富特色又寓意深远的志愿活动,他们正如馨心社歌所唱那般:用真心的一缕馨香,去打动每一个人。


馨心社成员“银杏行”合影留念



初心与坚守



四川大学馨心社是由受助于唐仲英基金会(中国)的川大学子于1999年自发成立的爱心社团,20年来,社团传承唐仲英先生精神,在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指导下,于校内外开展各类爱心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表达代代川大学子“以爱心服务社会,以所学关照现实”的青年立场。他们,始终站在爱与奉献的最前沿。


馨心社“把爱传承”之青春义卖


成为一名合格的“小馨心”,首先要有一颗“小”真心,所言之“小”,无非是指目标纯粹——愿意一心一意为公益付出,此心虽小却难守,故留此心者诚可贵。四川大学馨心社现任社长林芷妍同学谈到,不论是成为社团成员,还是成为一名志愿者,最重要的就是抱有真心,真诚对待每一次活动,真诚对待每一项工作,真诚对待每一位队友。馨心社的每一项活动,都是实实在在惠及一个群体,既然组织义卖,那就全校寝室挨个走访,收最真实的包裹;既然注重教育,那就将活动开展于现有的个学段。


义卖收集到的部分物资





守望与变革



如此真心,落于眼前。因“馨心伞”而为同学们所熟知的馨心社“把爱传承”系列活动,隶属社团三大系列活动之一,2017年至今,馨心社已在四川大学江安、望江校区布局共享雨伞超过400把,未来,还将继续扩大覆盖面,增加投放点数量,使“馨心伞”惠及更多同学。但“小馨心”们也想提醒:“共享”的果实来自于全体同学的自觉,请同学们注意用后归还,让这一朵朵凝聚爱心的“小花”都能尽情绽放,散发出最绵长的馨香。


馨心社在江安校区投放的共享雨伞


“馨心伞”创意的产生,得益于社团的“扶瑶”公益项目孵化计划,所谓“扶瑶”,即指通过社团成员自由报名组队,让新点子乘“头脑风暴”直上九万里,最终,小组在例会上进行路演展示,获得多数认可的草案,将有机会被雕琢为现实中的“美玉”。“那次会议的效率特别高,我们也是借鉴了当时流行的‘共享’理念,用义卖所得经费,投放了第一批共享雨伞。” “馨心伞”项目的诞生过程,在林芷妍看来,时至今日仍有指导意义,“未来,我们希望能通过‘扶瑶’计划,催生出更多新项目,促进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始终是社团组织发展的“催化剂”。馨心社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不断调研,改进项目,使之更适应环境,惠及更多人群。譬如,针对雨伞丢失较多的问题,馨心社有意寻找学生创业团队合作研发雨伞扫码解锁装置,以减少损耗。20年来,社团一方面开展活动,一方面优化活动,这是馨心社践行宗旨的一大法宝,真心不止要“有”,还有“守”,更要“优”,这是一切守望与变革的开端。





理想与远方



如此真心,志在四方。定期开展大邑支教,馨心社三大主线活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的一月份到五月份,馨心社对成都市的大邑县、浦江县以及邛崃市的马湖乡三地进行了一次大型调研活动,唐仲英基金会通过馨心社提供的资料,经过严格的审查,大邑县设立为唐仲英爱心基地。此后,馨心社又对大邑县的20余所中学分别展开了周密的调研活动,一边开展,一边对活动形式进行改进。


大邑项目负责人李楠同学介绍:“今天的大邑支教,主要是面向当地初中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结合讲座,帮助他们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认识世界的丰富繁杂,尽早树立远大理想。”馨心社举办的支教活动,都会开展后期跟进,队员在支教后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时常与小朋友们联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时,这些经历也为队员们提供了观察社会的新视角,社长林芷妍在谈起过往经历时说:“馨心社的支教对象多是初中生,那是一个很微妙的年纪,幼稚与成熟在他们身上交织,成长的矛盾,或许是只有我们自己经历再回头去看,才能理解他们,我们希望自己可以带着来自远方的关切,将世界向着他们的方向推进一点,希望他们能因为我们的到来而不弃锋芒,志在鸿鹄。


馨心社大邑支教活动





“庙堂”与“田垄”



馨心社的另一个特色项目,是着眼于幼儿教育的“爸爸乐园”活动,鼓励男同学报名参加。社团长期以来的调研显示,幼教中男教师相对缺失,再加上馨心社有意将活动开展至幼儿教育领域,“爸爸乐园”项目应运而生。馨心社鼓励男生参加活动,并在每个参加活动小组中设置一名男队员,意在尽其所能改变现状。


馨心社“爸爸乐园”活动现场


同时,在支教过程中,队员们也真切体会到农村“空心化”和留守儿童失学等社会问题的严峻,经过实地探访,这些名词不再是课本上生涩的知识点,而是曾经掩映在繁华绚丽外衣下的切肤伤痛,走出去,走出“庙堂之高”,走向“深田沃土”,走向远方去,去关照现实,去关怀社会,这是作为大学生的使命所在,馨心社则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此真心,终将馈于足下。行了半圈,馨心社从校园走出,也始终挂记这里的一切。谈起馨心社的未来发展,林芷妍认为社团一直践行唐仲英老先生的理念,目前开展的活动多与教育有关,但校园始终是学生社团的大本营,馨心社如能带着20载行路远方积累下的经验,多开展校内活动,那将会开启学生爱心活动新的篇章,未来,定有大光。


行路20载,四川大学馨心社始终怀抱赤子之心,从自身做起,从校园出发,一步步将爱与温暖送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行路归来,“小馨心”仍是少年,源于坚守真心仍不忘革新,以青年视角观察社会,放眼时间长河,跟上时代浪潮;行路千里,公益活动是一个“获取-内化-反哺”的深刻过程,在此大循环中不断改革优化,使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是馨心的未来,也是公益的未来。



唯有真心,得以使馨香远播。



by/

撰稿 | 杨修齐

审稿 | 徐宇航 陈勃源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王慈骏

责编 | 李岚晰 林子涵


热文速递|

不忘初心 情洒彝乡——支教团九月工作简报

榜单 | 9月川大微信公众平台排名大放送!

学党史跟党走 | 红旗飘扬庆华诞,青春唱响最强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