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潮汐丨何必心为物役

青春川大 2022-10-07


潮 汐



“很久以前,有人认为,地球和海洋是有生命的存在。有人认为,潮汐完全由月亮引起,它通过呼吸而导致潮汐的涨落。它有神秘的力量,这是一种共鸣。”


潮汐栏目收录反映青年别样思维的文章,题材丰富,内容多样。作者们或通过自己的专业视角对传统事物进行全新解读,或对经典影视作品或文章从新视野进行评论,或取材于现实生活,撰写短篇小说………青年创作如微浪翻滚,潮起涌动,小浪花亦有大见地。


小川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喜欢~欢迎投稿,详情请参看青春川大公众号菜单栏[小川助手]→[小川约稿]



王阳明是一位在世时就被当作圣贤的传奇人物。他倡导“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了儒学新局面的心学。王阳明生于书香门第,其父王华曾是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的状元,他作为历史上罕见的“立功”、“立德”、“立言”,能文能武的“三不朽”之人,王阳明先生及其思想可谓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我看来,王阳明少有大志,能文能武,一生传奇。他执着追求,志向远大,至死方休,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知行合一”。幼年王阳明十一岁在京师读书时,曾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而幼年王阳明的一句“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如晨钟暮鼓,令我印象深刻。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青年时,阳明便已显露才气,参加科举却三次不第。第三次又未考中时,当时跟王阳明同舍的一位考生也落第了,感到无脸见人,王阳明安慰他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


正所谓王阳明自言曰:“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论王阳明的一生,他少有大志,目标坚定,自小便视“读书学圣贤”为“第一等事”,直至他“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离去,一生的志向几乎未改。如此坚定地去追求一生所求,矢志不移,至死方休,叫人如何不喜爱?


他虽天资聪慧,生而不凡,但在做事情时却依旧认真投入。结婚时与道士坐而论道以至“忘归”;下决心穷竹之理,便“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直至病倒。在当下看来有一些“憨”的行为,又何尝不是王阳明的一份专注和执着。如此保持专注力,认真投入的性格,叫人如何不赞佩?


他在低谷也毫不气馁,落第被贬他仍能做到“静处体悟,事上磨炼”,在极为不利的生存环境里,依然能秉持“心法”路数,从未放弃成“第一等事”的机会。如此格局宽广、眼界高远的境界,叫人们如何不敬重?


揆诸当下,流行一词——“内卷”。


内卷其实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现在很多高校学生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通俗地说,内卷就是内部竞争。在当下喧嚣的文化场域之中,人们总是心为物役,“不得不”被迫卷入社会的“大形势”、“大趋势”的沼泽中,我们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改变这个现状的有效办法,就是掌握自己内心的“定盘针”,了解自己的真正优势,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进入差异化竞争的模式,唯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无意义努力中。


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是,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我们的心并非如此的脆弱,只不过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内心真正所追求的东西。在我看来,王阳明无愧于当代很多人的“偶像”。参考对王阳明的事迹——或许可以启迪我们做到在奋斗拼搏时不忘“致良知”,问求本心;在失败低谷时明白“静处体悟,事上磨炼”;在浮躁与喧哗中“格局宽广、眼界高远”,以淬炼平和的心性,不断“知行合一”,力争不失本心。


 

 by/

文字 | 徐忱卓

审核 |容东霞 伊靳涛

编辑 | 侯岩峰

责编 | 马语涵 贺睿欣


热文速递 |

听说这是只有本专业才懂的梗!

全年阅读量75W+!感谢每一位读者的陪伴,2021继续前行!

青年 | 交叉学科两开花,创新创业多面手

这朵小红花,奖励给每个SCU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