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 | 别再让“网络暴力”伤害你身边的人!

拒绝网络暴力的 青春川大 2024-04-29

“就你这小学生的游戏水平也好意思出来秀?快点回家写作业去吧!”


“既没颜值又没实力,除了整天买热搜蹭热度还能换个方式博眼球吗?”


“光看这人的长相就知道是会做出那种事的人,活该被骂被讨厌!”


……


当这些话出现在你的评论区,你会有什么感想?


是一眼而过,还是理性发声,抑或是一顿狂喷?


01


近日,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句“当你开始死去,全世界突然爱你”刷屏,韩星崔雪莉的离世再次引起了民众对于“网络暴力”的思考与抗议。


现实世界层次分明,每个人都行驶在自己的轨道上。


但是,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无差别”的平行世界。


在这里,没有职业与地位的衡量,没有学历与财富的比较,隐去所有信息,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网友。


然而,身处光纤与电流交织的虚拟次元,有些人却以言论自由为借口,发表不实评价,对受害者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这场“私刑”不是个例,也不是短暂的现象,它普遍存在于网络甚至现实世界,离你我并不遥远。



02


网络暴力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先让小川来带你看几个真实事例吧。


2013年12月,女高中生琪琪被服装店店主怀疑偷衣服,其监控视频被传至网上求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个人信息被曝光,网络暴力席卷而来,琪琪最终因无法承受巨大压力,选择了跳河自杀。


在事件没有被证实前,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凋零在了众人面前。


结束了琪琪生命的是网友的嘲讽、谩骂,是看不见的凶器——网络暴力。


2018年8月,德阳一女医生与丈夫在游泳时被两个小孩骚扰,小孩不听其劝阻甚至变本加厉,丈夫因生气动手教训了两个小孩。然而小孩父母知道后颠倒黑白,并利用媒体炒作“女医生暴打小孩”话题,最终使得女医生走上绝路,吞药自杀。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每一片雪花都不觉得自己有罪。


但是,这一场场惨剧的发生,都和键盘侠口无遮拦的网络暴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03


而近来,网络暴力现象在娱乐圈则更为严重。


乔任梁事件、袁姗姗事件、崔雪莉事件……网络暴力事件数不胜数。


微博话题#键证你的善意#、#请对ta好一点#、#那英抵制网络暴力#等热度也居高不下。



那么网络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施暴者呢?


一方面是由于当今网络的快速传播以及用户的低龄化趋势,之前所发生的“儿童网络暴力事件”正是这种现象的警示。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生活中的不如意,如今不少人通过在虚拟的网络上发泄不满来减轻现实生活的压力。


他们不在乎真相,一吐为快,只是通过语言攻击他人来满足自我虚假的正义感。


网络暴力大多利用道德绑架人心,用一面之词混淆真相,它会在精神上给人以重创,甚至导致其身亡。



04


虽然当今社会有很多可怕的网络暴力事件,但在我们身边还是存在着善意的留言,比如小川就在学校里发现了不少温暖。


江安最近多了一栋网红楼——综合楼,多了一张网红墙——涂鸦墙。


在这座新晋网红楼中,一至四层的墙壁上写满了川大学子的心里话,有对老师的感谢,也有对同学的鼓励。


“山高路远,总有人为你而来”;



“我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



“像包藏春天生命的秋风,为你吹开所有不开心的”;


“祝愿每一位川大小可爱:永远在爱,永远被爱。”



这些正能量的话语虽短小,却给每个看见它的人带去了温暖和感动。


05


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先贤智慧仍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面对如今泥沙俱下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也对中国网民寄寓了殷切的期望,接下来就让小川带你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提出


新媒体创造了快捷的“发声”条件,使人人都有了“麦克风”,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言论的“主角”、舆论的“中央”。


但身为网民的我们必须要明白: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


当表达的自由失去底线,当评价不分善恶、全凭喜好,当一个人仅仅用情绪来思考和表达问题而不是用理智和理性去分析和判断问题时,言论可能就会变成伤害人的工具。



06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亦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


那么作为川大学子,我们应该如何拒绝网络暴力呢?


在面对实时热点,疯狂吃瓜时,我们应学会走出片面断言。


不论是重庆公交坠江案件,还是刘鑫遇害案件,都告诉我们网络热点具有“反转性”,我们不应草率轻易定下结论,而应全面多角度地去思考。


而当遭遇网络暴力时,我们则需要及时向外界寻求帮助,采取合理合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应以最大的善意来包容“网络之友”,以最多的勇气来反击“键盘侠”,以最坚定的决心来守护真相,捍卫原则和底线。



现如今,Scuers也在各大平台上以合理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


军训期间,我们通过广播站对教官表达感谢,对班上同学进行鼓励(以及疯狂撒狗粮);


无论何时,学校表白墙上的求助总是会在评论下方收获一大片真诚的安慰与鼓励;


在每年的迎新季与毕业季,学校公众号、微博等各大平台则会推出一系列原创内容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为学长学姐送上毕业祝福。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一点点火花可以温暖他人,进而温暖更多的人;


一点点黑暗也会侵蚀善良,迅速吞噬这个浮躁的社会。


我们可能无法做三九天里的烈烈暖阳,去温暖人世间的刺骨寒凉。


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个红泥小火炉,和小川一起拒绝网络暴力,保护善良,去温暖身边需要温度的人。




by/

文案 | 傅晨霞 李姿星 李芷琪 周逸航

编辑 | 龙佳琦

责编 | 边子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