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 | 虽迟但到,“垃圾分类”终于上线!

庆幸没有干湿的 青春川大 2024-04-29

当你像往常提着一袋垃圾准备扔掉时,你会意外收获一句阿姨的亲切问候:“你是什么垃圾?”


自去年底,“垃圾分类热”从上海席卷至全国,央视段子手朱广权更是提出“垃圾是干是湿让猪试吃”,对此群众纷纷表示“养猪大业”刻不容缓。


面对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标准,人们调侃买炸鸡不要骨头;喝奶茶不要珍珠;瓜子壳和瓜子仁不能“混为一谈”;甚至衣服吊牌的塑料外套和棉线都要“各自为伍”……


尽管垃圾分类的复杂程度被疯狂吐槽,我们却实实在在看到了社会的变化:休息过的长椅不再有垃圾,家庭的垃圾得以分类清晰,电池等有毒污染物也终能“寿终正寝”……


而随着《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的公布,垃圾分类也离我们川大人越来越近。我们可以看到校园处处都有厨余、有害、回收以及不可回收的各色垃圾分类箱,可以看到led屏幕上的垃圾分类宣传内容在全天滚动播放,也可以看到有热心的同学主动清理身边和教室里的垃圾……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基教楼垃圾分类箱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垃圾分类宣传屏


那么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我们究竟为何要如此急迫地在全国开展垃圾分类呢?


其实,我们迫切推进垃圾分类,实在是因为当前垃圾处理问题的形势并不乐观。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约4亿吨(相当于一亿头亚洲象的重量),并正在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另一方面,我国的垃圾主要处理方式为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水资源、空气污染,这些名词虽然看似抽象,但实际上就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吃下的蔬菜中、以及所见的美景中,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垃圾分类还有利于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的效率,比如同学们平时用剩的废纸、拆下的快递包装等经过分类处理后都可以重新利用。


然而,如果我们不进行垃圾分类,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更有可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去不便,收取垃圾时被划伤手的阿姨,分类垃圾时被戳伤的老师傅,也都绝非个例。


自今年7月1日上海施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垃圾分类的话题便持续刷屏了上海市民的朋友圈。“你是个什么垃圾”的表情包,固然令人捧腹,但同时又反映了种种问题。


垃圾分类的推进仍然存在问题,居民们只看到了垃圾分类的麻烦,而没有看到其重要的意义。在校园里我们仍然会看到宿舍楼下的垃圾乱成一片,仍然会看到有同学在离开教室或单车时留下垃圾……



事实上,垃圾分类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


我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启迪我们让垃圾“有家可回”,让废品“各就其位”。“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的质朴自然观提醒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


因此,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这代人应该走好的长征路。如今正逢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寄寓了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勇于担当历史责任的重大期望。


接下来就让小川带你看看习总书记是如何看待新时期的环保问题吧。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由此可见,在这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垃圾分类无疑是整个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所捡回来的不止是一张张废纸,更是我们的子孙安身立命的森林和河流,我们所珍惜的不止是瓶瓶罐罐,更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碧水蓝天。


那么咱们川大学子,作为民间垃圾分类的小小的火种,该如何借此时代之东风,掀起一场关于环保的燎原之火呢?


一份食用完的外卖只需三步就能完成垃圾分类。


第一步,把餐盒里没吃完的汤汤水水倒进下水道;第二步,将食物残渣单独扔进湿垃圾;第三步,把外卖的餐盒、一次性餐具、包装袋扔进干垃圾。


用完的草稿纸折好压平,无用报纸杂志等用绳索捆牢收集。易拉罐、罐头盒等踩扁压实。


玻璃瓶要去掉瓶盖、撕掉瓶身标签,瓶内残留物用水洗净,破玻璃片用纸张包住并用胶纸缠好,玻璃应装入透明塑料袋。


其实垃圾分类很简单,很多时候不过是举手之劳,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一份细心和耐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我们就必须深化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合理地处理垃圾,并将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久久为功。

  

民之涓流,国之壮阔,国之梦想,民之光荣。


让我们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垃圾分类蔚然成风,这涓涓细流终会汇聚成海,为美丽中国建设凝聚起磅礴力量。




by/

文案 | 李芷琪 周逸航 包佳平 

编辑 | 龙佳琦

责编 | 边子捷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