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邬惊雷的头痛病,张文宏的黑眼圈

孤云老爹 独角鲸工作坊 2022-05-18


撰文 | 魏英杰

今天早晨,有个群突然在说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好像病倒了。

 

随后,群里有人还发了一张就诊记录,显示邬惊雷是昨天(4月19日)下午前往医院就诊的,症状是“头部胀痛伴意识模糊感”,“头痛部位位于右侧额部”,但从上面看不出诊断结果。

 

这个消息,稍后得到媒体报道证实。经济观察网在今天13:06发布了一则消息称: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4月19日下午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入院,被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多个信源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年60岁的邬惊雷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我对邬惊雷这个人,其实没怎么关注。但我知道,他在上海也是一个大名人了。可能是经常出现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缘故,连抖音上都能经常刷到他的视频。还有不少视频拿他的头像善意恶搞,拿他疫情前后的照片进行对比,说“看把我们惊雷给瘦的”。

 

图/网络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说明很多人把邬惊雷当作“我们”的一份子。这对一个官居直辖市卫健委主任的人来说,应该是足够欣慰的了。何为“我们”,不就是普通百姓嘛。

 

我也问了下群里的上海朋友,对邬惊雷印象如何。有人说,印象挺好,有朋友认识他,说他温文尔雅,待人谦逊诚恳。这个说法,应当符合他在屏幕上给人的直观感觉。

 

一个分管卫生健康的官员,在上海疫情形势如此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挨骂,而且还有人“心疼”。这真心不容易。有人做官做了一辈子,大概也只有在想象或梦里,才能获得这样的好评吧。

 

从就诊记录,也可以看出邬惊雷的不易。

 

记录显示,邬惊雷现年60岁,2013年起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据其自述,“近几月睡眠明显减少(每日2-3小时)”、“近期右手写字不灵活”“近几日双侧小腿频繁抽筋”。

 

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别说老人吃不消,年轻人大多也是扛不住的。由此可见,近期以来,邬惊雷是如何在焦虑、失眠和压力下度过的。


上海的疫情,此前一直有惊无险。这背后,当然有邬惊雷的功劳。

 

而上海进入静态管理后,可谓惊涛骇浪,从日增到几百到日增上千,从日增上千到日增过万,一座2500万人口的城市,阴性的足不出户,阳性的要转运隔离,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其中许多事务,必然要牵涉到卫健系统。

 

身为卫健委主任,对于近期医院系统发生的忙乱,特别是有些突发疾病的病人未能及时得到医治,他应该也是知道的。那么,他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恐怕现在很难有答案。

 

说到底,邬惊雷是一个医学专业出身的技术官僚,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可能就是在这个平淡无奇的岗位上,平平庸庸地干到退休。但现在,他可能更希望的是,能够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吧。

 

说到这,不由想起上海医疗卫生领域的另一个人,张文宏。

 

上海进入静态管理后,好像就没看到有张文宏医生的什么消息。微博上,他最近一次发言是在3月24日。在这篇微博里,张医生坦言,“新冠没有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这几天,上海在打着抗疫以来最艰难的仗”。

 

在这之后,张文宏似乎突然从公众视野消失了。尤其是在上海宣布进入静态管理的关键节点,人们也没有看到张文宏对此发表什么意见。按照以往,这时候他是应该出来说几句的。

 

但是,并没有。

 

直到4月9日,澎湃新闻对他做了一个采访。在专访中,张文宏表示:

 

作为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在这波疫情中,我尤其关注对脆弱人群的保护。我们专家组专家和各个隔离救治点专家在每天的全市联合在线查房中,反复关注的重点就是对脆弱人群的保护。


从这里,人们可以得知,张文宏仍然是“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以及他仍然每天在进行“联合在线查房”,也就是正常履行他的医生职责。

 

这篇报道的留言中,有人跟帖:“看到张医生在我就放心了。”

 

这个留言,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位网友知道他在说什么,我们也知道他想说什么。

 

张文宏,没事就好。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张文宏应该也是很累了。与邬惊雷的头痛相比,张文宏的黑眼圈,已经是互联网上的“一景”。只要有张文宏出镜的视频,一眼都能看到他那厚厚的眼袋,以及像熊猫一样的黑眼圈。

 

张文宏的微博和文章,不少是在凌晨更新的,比如3月24日那期的更新时间是凌晨2:05,再早一篇的更新时间是凌晨1:39,可以想见,他是在忙碌完一天的繁重事务后,才坐下来写下他对疫情的看法和建议。

 

他的每一篇文章,也都会被无数人阅读、转发和解读。

 

但是,你说他有这个职责和义务吗?其实,并没有。身为医生、专家,他做好分内事是本分,而对公众发声,则是一种选择。

 

如今,回归医生和专家本分,对他也许是一件好事。他太累了,即便现在仍然不能得到很好地休息,少一些额外事务,也算是一种减负吧。何况,他说了那么多良心的话,结果反而招来那么多的骂名,何苦呢。

 

从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疫情以来,医护群体一直处在连轴转的高度紧张状态。这个群体被誉为“最美逆行者”,实至名归。不过,现在也应考虑到,每个人都是肉身凡胎,没有三头六臂,更没有钢筋铁骨。是人都会疲劳,总有扛不住的时候。

 

对于医护人员,不仅要从精神上鼓励,还要从工作节奏上加以关心,包括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也值得高度重视。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群里传来一个消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一名主任医师蒉纲,因在方舱医院连续加班,操劳过度,突发心血管疾病,于今天(4月20日)凌晨不幸离世。

 

图/网络


疫情防控这场仗,我们打了三年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可能都到了一个临界点,很多地方的百姓,恐怕也是吃了不少核酸检测、封控隔离的苦头。在不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抵抗新冠疫情的不断侵袭。

 

邬惊雷病倒了,张文宏不怎么发声了,还有些医护人员不幸倒在了岗位上。除了医护群体以外,我们还看到一些悲剧正在发生。这提醒我们,打赢这场与病毒的持久战,可能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如何合理调配人力,保护医护人员、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让百姓在防疫常态化下,过好日子,是不是到了应该好好梳理和总结的时候?


*题图为邬惊雷,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新生活,新思考

公号ID:dujiaojing2018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