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组织难获“小微企业”同等待遇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 2023-03-15




小艾供职于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基金会中心网),5月里,她接到了一个任务——尝试去申请机构办公场所的房租减免。据说,机构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但还是想让小艾去试一试。


想去试,是因为有优惠政策;不抱太大希望,是因为社会组织可能享受不到这项优惠政策。


今年4月,北京市国资委等 7 部门印发《关于减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京国资发﹝2022﹞5 号),根据这份文件的说法,为减轻疫情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的影响,促进服务业行业恢复发展,在北京承租国有房屋的小微企业可以享受阶段性的房租减免待遇,今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可以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也可享受3个月的租金减免。


3个月租金减免也不少了,小艾盘算着,如果申请成功,机构可以省下十余万元的办公经费,这在疫情反复,各类活动开展不畅的当下,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现金流。


恩玖中心的办公场所租在一家国企的园区里,属于“国有房屋的承租方”,机构目前有16名受薪员工,在交增值税时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自证“小微机构”的身份也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文件明文写着优惠政策针对“小微企业”,像恩玖中心这种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民非)的社会组织,能否享受到“小微企业”的待遇?


5月里,小艾先是咨询了园区的物业管理,回说:“要等国家政策”,物业工作人员让小艾找一些能证明自己是“小微企业”的材料,他们统一上交,报国资委,“最后能不能成,得看政策。”


事实上,社会组织参照中小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也是有依据的。


6月下旬,民政部印发《关于引导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及,要“积极协调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为社会组织争取与中小企业以及同行业公办机构的同等待遇”。


但是,目前中小微企业的优惠待遇大多能落到实处,至少有操作细则,而社会组织还在“争取”的过程中。


小艾发觉,想要争取到国有房屋的租金减免,必须提交“小微企业认定资料”,而认定资料里有一条:“提供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网(小微企业名录)查询结果页的截图”,但社会组织并不在已有的小微企业名录里,无法自证为小微企业。


小艾尝试绕过“小微企业名录”,组织了其他相关材料并提交了租金减免的申请,但在近日被告知,房租减免的申请没有通过,因为“自证小微企业没有通过”。


某园区房租减免证明材料


这意味着,社会组织不仅无法享受房租减免的待遇,也没有办法享受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政府均推出多项助中小微企业纾困的政策措施,可分为“减、降、退、返”几大类。


“减”: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阶段性减免房租

“降”: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降低用水用电用网成本

“退”:退还增值税(先进制造业)

“返”: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当然,社会组织也不是完全没有优惠政策。“京人社就发〔2021〕23号”文件就特别注明: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适用于失业保险费返还的优惠政策。


此外,根据上文提及的《关于引导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可以推知,在“保就业”的大方向下,一些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将社会组织纳入了适用范围。


据小艾介绍,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恩玖中心一共收到两方面的补贴:一是2020年湖北籍员工临时岗位补贴;二是2020年的失业稳岗补贴。但补贴的额度并不太高,湖北籍临时员工的岗位补贴约有3000元,失业稳岗补贴一年约有8000元。


“目前最有用的还是阶段性减免房租,因为资金额度比较大。” 小艾说。


恩玖中心常务副主任吕全斌认为,因社会组织无法自证为小微企业而未能享受国企减免租金的阳光政策,这是一种“歧视性对待”。吕全斌观察到,目前,受经济下行与疫情反复的影响,部分社会组织经营困难,有的机构已裁员至保底人数,亟待相关政策的扶持。


其实,社会组织的房租减免也不是完全没得商量。京国资发〔2022〕5号文留了个口子:


来源:京国资发〔2022〕5号文


也就是说,减免房租这个事情,还是有争取的空间的。


小艾还没有放弃。她在被拒之后依然努力地跟园区工作人员掰扯,让工作人员帮忙向上反映情况。同时,小艾近日通过“北京12345”的便民服务平台向当地政府提出诉求、反映困难,请求上面将“社会组织纳入国有房屋承租方租金减免对象”。


我们都知道,如果光靠一家机构去争取,想要改变政策是很难的,好比蚍蜉撼树。但这个事情影响的,不止是一家机构。


根据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8000万元服务业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按这个标准,绝大多数社会组织属于“小微”组织,不应该因为姓“社”,不姓“企”,就被排除在优惠政策之外。


如果长期被排除在外,以后一些主要以服务收入为主的民非,转型成公司好了。


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家都希望新兴的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就需要帮助社会组织减负纾困,改善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


截至2021年1月,我国社会组织登记总数已经突破90万家,据学者黄浩明的研究,2020年社会组织就业人数为1062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1.4%。


1062万人的社会组织就业人数,这个绝对值不低,与美国相当;但社会组织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中美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在美国,2020年非营利部门就业人数占总量的7.86%。


可以说,我国社会组织就业市场可开拓的空间仍然很大。


社会组织就业市场的冷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方向,政策要是进一步往“加强社会建设”的方向发展,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就不会是个问题;反之,就困难。其中,又以民非的增长速度、经营环境最为关键,民非活了,社会组织的就业市场才能活。







关联阅读


凛冬将至!全国社会组织增速创15年新低发展月捐吧,在艰难十年的开端青年的力量:十年回望草根公益组织的自由生长

▼ 解困式报道 
NCP生命支援@上海:志愿者最艰难的一仗发展月捐吧,在艰难十年的开端阿里“XIN益佰计划”:公益行业又一个风口?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