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天里,志愿者都在干什么?

姚冰然 复旦人周报 2023-02-16


这些天里,复旦校园里的志愿者都在干什么?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复旦大学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封控管理期间,生活园区的师生足不出户,保证每一位师生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成为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团委青志统计,截至4月27日,全校数千名各类志愿者的服务总时长已超过36000小时。一日三餐、核酸抗原、物资发放、交流对接,对志愿者们来说,每天都是一场接力长跑。




编辑 | 金雨丰 冯俊婷
主笔 | 姚冰然
记者 | 李嘉睿 李蔚怡 邹佳祎 宋可欣 姚冰然



 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疫情防控中,网格长、楼长、楼层长、寝室长、个人各尽其责。信息的双向传递需要“中转站”,也需要“加工厂”。

沈子月是2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的本科生,担任北区30号楼的楼长。在及时转达学校下发的通知之外,她也负责统计整栋楼里78位同学的三餐需求、生活物资需求、饮用水需求等,并及时整合数据上报学校。大信息量的接收和统计给沈子月开始的楼长工作带来了挑战。因为害怕错过通知,她从起床到睡觉基本一直在看消息。
现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制度化,沈子月也逐渐适应了信息的大量涌入。“信息还是会不停地发,但我不会经常去看,在冗杂的信息流中知道怎么让自己静下来”。作为学校与同学之间信息交换的“中转站”,难点在于如何协调“时间差”。有时统计物资需求,因为汇总表格到点锁定,如果有同学在规定时间后上报的话,就需要楼长与负责老师再去沟通。“负责物资管理的老师很辛苦,他们每天要面对100多栋楼的信息。”

 

沈子月在分发物资 沈子月供图

 

本科生辅导员杨晓蕾是东区19号楼的楼长。这里有172间宿舍,住着来自不同学院和年级的同学,加上阿姨和辅导员,一共469人。 杨晓蕾觉得,第一天的工作是最困难的,要进行近500人的数据统计,多一个少一个都不易察觉。4月4日上午,她几乎一直在做各种表格和数据统计的工作。和楼内学生的熟悉和磨合是需要克服的困难。
当时,楼内上报了30名网格化志愿者,杨晓蕾大多不认识,与她们建立联系也很不易。4月4日当天,她新建了一个在校学生群,通过开会给所有志愿者明确了具体工作,楼寝慢慢从混乱走向了条理清晰。

 

 | 史亚弘(中)和志愿者们 史亚弘供图


杨晓蕾在分发苹果 杨晓蕾供图


几百份饭的搬运、饮水桶的运输都是不轻的任务。杨晓蕾感慨,很多志愿者都是刚成年的大学生,她们的付出和坚强让人感动。虽然难免有质疑和不理解,但有更多同学理解了基层人员的辛苦。“不应该让他们又流汗又流泪。”这让杨晓蕾很欣慰。



 玻璃晴朗 橘子辉煌 
4月1日,枫林校区学生公寓西楼宣布转入封控管理模式。当天早上,学工部紧急组建“西楼楼层志愿群”,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晓鹂也在其中。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她立刻“认领”了一个楼层,成为了西楼5楼楼层长。
王晓鹂分享了志愿经历中的“晴朗瞬间”。封控第一周,盒饭主要由她负责发放,每次开始工作前,她都会仔细消毒,戴好N95口罩和医用手套,同时在楼层群内提醒大家即将送餐,暂时不要开门。虽然准备工作有点繁琐,但每当想到这样做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保护,她便觉得一切都值得。有同学们贴的便签让她倍感暖心:“辛苦姐妹!”“麻烦志愿者小姐姐啦!”......盒饭发好后,她在群内告知同学们戴好口罩、错峰拿取、记得用酒精湿巾擦拭表面,看到大家回复了许多“谢谢”“辛苦了”的可爱表情包,她也会小小地快乐起来。
除送餐之外,统计物资需求并有序发放是另一项重点工作。对于同学们的防疫类物资和必需类生活物资需求,王晓鹂分类统计并向学校申请,尽可能第一时间就满足同学们;对于个性化但比较必需的需求,她也一一记录并上报,让大家得到及时的补充;对于改善型物资需求,她和其他负责人一起积极反馈,在“枫林云超市”上线之后为同学们提供相关信息。目前,5楼同学已经收到了在“云超市”购买的第一批商品。
现在,5楼的楼层志愿者储备队伍已经有了50余人的规模,大家按照排班工作,三餐、核酸、抗原、物资、垃圾清运,事情井井有条。
4月9日晚九点左右,北区30号楼内。“哇——”有几声零星的惊呼传出。几分钟后,“哇——”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从依次打开的宿舍门后传出,楼内瞬间热闹起来。宿舍门前的橘子和苹果给封校以来冷清清的楼道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
当晚把300多个水果分发到每个宿舍后,沈子月和两名志愿者特地站在楼梯间,期待着同学们拿到水果时的惊喜和兴奋。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沈子月说:“真的很累,但是听到同学们的欢呼之后,就感觉好像都值得。”这段经历也被录成了视频,留存在了志愿者群里。

 

同学们收到的苹果和橘子 姚冰然供图

 


 “我们的心思很简单” 


张漪作为本部一号楼住楼辅导员,负责起学校和同学的沟通。她倾听同学们的需求和建议,并将建议汇总到学校,避免误会,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她觉得,在抗疫工作中达成的工作默契与情感交流是微妙且感人的。


“ 之前我只是‘住在这个宿舍楼的辅导员‘,对楼里面的小朋友不是特别熟悉,现在我们逐步熟悉起来了,有了一些情感上的连接,很好。”她说。最近,她收到了同学在深夜发给她的鼓劲推送,一声“张导辛苦了”让她觉得格外感动。


来自基础医学院的沙一鸥负责枫林校区宿舍楼宇的整体统筹和志愿者管理,牵头搭建了枫林志愿者库,并参与建立了学生向医学学工部反馈的便捷通道“医问医答”,同时负责了核酸检测异常人群、密接和次密接人群的隔离、管理和转运等工作。在他看来,作为学生的他在完成部门工作时会从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来完善方案,让学校的工作变得更接地气。


沙一鸥在核酸检测现场控场 沙一鸥供图


Jalyn觉得,同学们对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与积极参与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南区的志愿者是不愁招募不到的,名额甚至会在通知发布几秒后就被抢完。Jalyn通过志愿服务结识了许多经常报名做志愿者的朋友。

 

| Jalyn在协助核酸检测工作 Jalyn供图


肖淑方是团委青志在本部志愿服务工作的负责人之一,负责送餐、物资搬运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面对“为什么做这些事情”的问题,她给出了回答:“作为志愿者,我们的心思很简单,这个学校和这个城市都是我们所爱的,那么就尽最大力量去守护一方安宁。”


这是肖淑方在工作日的一日时间表:6:30赶到本超给美团小黄车开机;等结束早班送餐工作后,回到寝室已经八点多。10:30,准备午班送餐、带志愿者穿防护服、送餐、给志愿者们消杀、发志愿者物资、准备好下一班的志愿者防护物资、跟负责老师对接工作,将近下午一点回到宿舍,简单吃饭休息。16:30,晚餐送餐开始。18:30,招募物资搬运志愿者,物资搬完往往已是晚上21:00之后,最晚的一次,到了22:30。汇总、填表、筹备第二天工作,干到深夜也是常态。


肖淑方有早睡的习惯,不过,现在的她适应了新的作息,也慢慢习惯错过饭点。她说自己的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同学们按时吃上热饭。志愿者们做到了,即使是之前下暴雨的那天,饭菜也没有凉掉。肖淑方希望“能够在温热的一餐一饭之间,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是稳定的,可以继续的,它没有很糟糕。”


 | 肖淑方在宿舍楼外卸餐。朱怡辰供图



 出楼活动时,他们也在 
经历了长期的“足不出楼”,4月25日,学校实施网格化分类管理,同学们可以分批、错时在规定的网格范围内活动。当天,邯郸、江湾校区网格化分类管理正式实施,枫林校区处于试运行阶段。26日,张江校区也进入了试运行阶段。


 | 南区一角 杜明远供图

 

Jalyn报名了南区出楼活动志愿者,负责南区第一天下午13:30-15:00的服务。在维持秩序方面,志愿者们需要注意同学们在区域内的活动,确保大家佩戴好口罩,提醒同学们注意防护并保持防疫距离。在区域与区域交界处的围栏附近点位有志愿者站岗,同时也有志愿者在本区域内巡逻。Jalyn看到,同学们大多在单纯地闲逛,也有同学打羽毛球、竞走,还有同学用相机记录下阔别已久的春日。

 

Celine负责23日晚间南区的服务。“23号晚上下楼的人很多,大家都很有序。”同学们都能遵守防疫规定带好口罩,在寝室门口也有志愿者拿消毒剂为回寝室的同学进行鞋底消毒。有女生在踢毽子,玩123木头人的游戏;也有男生制作了简易球门,踢简易的足球。

 

枫林校区的志愿者岗位有两种,一种是电梯的驾驶岗位,负责控制电梯人数,确保一间电梯只进入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另外一种是外部的引导岗位,负责提醒同学们做好防护,保持间距。

 

四个校区的网格化分类管理正在有序推进,出门活动的同学们或散步,或运动,或拍照,抓住春天的尾巴,珍惜这久违的放松一刻。

 
 疫情之后,敬请期待 
疫情总会带来变数和遗憾,它“对于亲情,友情,爱情都是莫大的考验”。杨晓蕾本来计划4月9日拍摄婚纱照,但因为疫情无法实现。她希望生活秩序能够早日恢复,自己可以好好陪伴家人。疫情让她感受到,每个人只是沧海一粟,要让自己在自己的人生里发出光亮来,有什么遗憾就马上去行动,有喜欢的人就抓紧时间在一起,有喜欢的事就抓紧去做。

 

陆子琪在做志愿者 陆子琪供图


党员服务队的志愿者陆子琪目前正在申报西部计划,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建设。在疫情期间,他参加了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协调搬运等志愿工作。他认为本次大规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是为支援上海的抗疫事业做贡献,也为他后续的西部计划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

文中Jalyn、Celine均为化名

微信编辑 | 冯俊婷

审核 | 孙晓雷 郑屿



 往期精彩  


漂流的信靠岸之后


封闭管理期间,他们在微信开农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