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穿衣、隔离服、酒精棉片......个人消杀,志愿者们的特殊防线

张卓然 复旦人周报 2023-02-16


个人消杀作为疫情防控最后一环,在能“物传人”的具有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爆发的当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采访了几位在封校期间担任过志愿者的同学,了解他们做志愿服务时、寝室日常生活中、入住隔离酒店后的个人消杀故事。


编辑 | 金雨丰 郁淳言主笔 | 张卓然记者 | 丁俏力 张卓然 戴淇烨



 “把全身都喷个遍” 

反穿衣,又称隔离衣,是4月13日复旦大学南区志愿者在配送时新使用的一种防护装备。反穿衣的下摆类似围裙将裤子包裹,搭配鞋套后,能有效将志愿者保护在内。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标准,隔离衣是一级防护的组成部分,适用于包括外部岗位社区志愿者在内的人员;而“大白”防护服属于二级防护装备,适用于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和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等。


学生志愿者身着反穿衣,姚冰然供图

据了解,南区采取的政策是对于封控楼栋使用防护服进行配送,其余楼栋则使用反穿衣。虽然防护等级不同,但是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消杀工作却一点没少。


19级生命科学学院的马泽源曾在封校期间担任过理发志愿者,参与过核酸检测上门服务,也负责过南区三餐及物资发放的指挥和志愿者工作。志愿服务前,马泽源会在微信群中强调志愿工作注意事项,如穿防护服时不得聚集,需保持间距;配送餐食时不得与楼内人员接触,除餐食外不得遗留任何物品;熟悉南区楼宇分布图等。此外,还有关于反穿衣的穿脱方法和穿脱前后消杀方法的教学视频。


集合后,马泽源会花20分钟领志愿者们穿戴好防护装备,讲解志愿工作中的消毒流程及注意事项——使用酒精进行手部消毒,再将口罩更换为N95,佩戴手套,穿好反穿衣,戴鞋套与面屏,还要将面屏上的塑料膜撕下包裹自己的手机,以备配送途中便于寻找目的楼栋。


志愿者们身着防护服,谢鑫供图


当配送结束,志愿者们回到29号楼前的半污染区,他们首先要进行一次手部消毒,再依次脱去面屏、反穿衣、鞋套。脱手套时最为关键,脱去一只手套后,需立即进行手消,再脱去另一只,之后还要再进行一次消毒。最后才是摘下N95,换成普通外科口罩后离开。所有使用过的装备都会被装入黄色垃圾袋,在不满其容量2/3时打包,由专业人员集中收运,处理消杀。


马泽源所在的南区对疫情防控的卫生安全管理十分严格。除封控区的同学不能参与志愿者活动外,学校会要求参与志愿活动的同学上报体温报告和抗原检测结果。服务前检查同学们穿衣情况,脱衣时组织集体消毒。每次配送结束后,当日的指挥负责人都会对使用的小推车、三轮车、保温箱等设备集中用84消毒液进行消杀。


而对于南区的管控楼栋,学校则会安排固定的同学穿防护服进行配送,使用的送餐工具也不会流通到普通楼栋——这实现了封控区与非封控区之间的阻断配送结束后,志愿者也会对送餐工具直接进行消毒,回收至食堂后再进行一次消毒。


志愿者在扫描同学手机中的二维码,李欣然供图


更换N95防护口罩,穿戴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戴双层手套、防护面屏与鞋套,用胶带将手套、鞋套与衣服的接口处封牢。这是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欣然作为志愿者上门为同学做核酸的必经流程。“上门扫楼做核酸的工作风险和强度更大,因都是去发现阳性或密接等情况而封闭管理的楼栋,对志愿者的防护相关要求会更高。”李欣然说。


结束采样下楼后,她会和医务人员马上用装有含氯消毒液的喷壶“把全身正面背面四肢鞋底都喷个遍”,所有经手的材料,采样的试管等等都用消毒液进行喷洒。回到29号楼脱防护服的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缓冲间等),李欣然会用消毒药水再把身上无死角地全部喷淋一遍,行手部消毒后,脱下面屏;再次手消后,解开密封胶条拉下拉链,从上到下脱去防护服,边脱边卷,将内面翻出裹住污染面,投入专门的黄色垃圾袋进行回收。


 “ 通通擦一道 ” 


4月16日,复旦大学发布《校园清零行动个人消杀防护指南》,旨在指导同学们更好地完成个人消杀,守好疫情防控安全线。除了《指南》本身,学校还通过海报、视频、讲座等形式,面向所有师生科普相关知识。


4月17日,王雪所在的东区18号楼召开了面向全体宿舍代表的消杀知识学习会议。面对学校中零星散发的疫情和能“物传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学校为寝室中的同学们分发了酒精凝胶、84消毒液、含氯消毒泡腾片、含75%酒精湿巾、手套等消毒物资,也加强了对同学们个人消杀的要求。


学校为寝室中的同学们分发的消杀物资,王雪供图

 

作为网格联络员以及楼层负责人的王雪有很明显的感受:“原来送饭时的箱子是可以搬进来的,现在不能了。”按学校要求,各楼栋在接收物资前需对地面消毒,楼长对接收到的物资需进行简单的消杀。物资的外包装不能带上楼,楼层长需自带包装袋装运。


根据《校园清零行动个人消杀防护指南》对环境消杀的要求,同学们需对地面,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等进行日常消杀。王雪和室友们在寝室中进行了具有消杀性质的大扫除——用喷壶把调配好的药水成“Z”字形拖三遍,再用酒精湿巾把门把手、阳台、扶手通通擦一道,每次出门回来都会用喷壶消毒鞋底,酒精凝胶洗手。据了解,部分寝室会对公共区域的消杀工作进行排班,对走廊、盥洗室、客厅等区域的地面进行一天一次或一天两次的消毒液喷洒工作。

 

| 东区18号楼通知群中分享的个人消杀防护指南,王雪供图

 

20级微电子学院的王彬因曾与一例阳性患者同住一楼,被界定为密接,转运至位于无锡的隔离酒店中。酒店提供的防护物品,既有黄色废物垃圾袋,整包整包的酒精消毒棉,还有隔离期间的消杀指引。门外走廊上,有专门用于消杀的紫外线消毒仪。


单独隔离在酒店的日子里,王彬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之一便是开门取饭。送饭的人会把饭盒放在门外的凳子上。取饭时,王彬需要戴着口罩,将手伸出门把饭盒拿进屋内,同时注意脸不能朝外。虽然饭盒是经过统一消杀的,但王彬还是会用酒精棉进行一次消毒。


| 无锡集中隔离酒店提供的防护物品一览,王彬供图

《校园清零行动个人消杀防护指南》中同样有提到,取用餐盒前,同学们需先洗手和戴口罩,餐盒取入寝室后,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或酒精棉片擦拭,打开餐盒盖后先洗手、再食用。王雪每天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因此她认为,做好个人消杀工作就不会有太大的感染风险。“而且学校对于楼层及整个东区的消杀工作都在进行,已经为我们筑起一道保护壁垒。这让我很有安全感。”王雪说。



文中王雪为化名

微信编辑 | 丁俏力

审核 | 孙晓雷 郑屿



 往期精彩  


封闭管理期间,他们在微信开农场?


漂流的信靠岸之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