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答读者,我们是如何做海外相关课题研究的

徽剑 徽剑 2023-11-18

有多位网友挺好奇的,你怎么对海外的事情这么清楚,能不能讲讲?例如为什么对果敢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另外还有一些网友动不动要给我普及(来自微博、公众号、抖音、快手)信息,还特认真,你未必知道某某某。

其实这就是一个智库研究的方式问题,普通人了解海外的情况,通常是看看新闻、然后看看社交媒体之类。而我们是有专业模式的。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我们有专业的信息收集渠道,二是我们有专业的信息分析方式。



先说专业的信息收集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是技术手段,我们有两个技术平台:

1、面向国内互联网的舆情监测系统,工作语言为中文。

2、面向海外互联网的舆情监测系统,工作语言除了中文外,还有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等等二十余种语言。监测平台包括海外的(几万个)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如TW、FB、YT等等。

这两套系统是24*7在服务器上运行,只要在这些平台上,有我们关注的话题内容等出现,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和记录下来

光这两套系统的运行成本(服务器+托管+技术维护)每年都在数十万了(最少可以买近百部苹果或者华为手机了)。

当初我们就是通过对国内社交媒体的大数据分析,发现了李赛高事件,其实是果敢某组织在幕后推动的

往期推荐

从李赛高诈骗的这波大乌龙,看缅北势力对中国的渗透

所以那种自己拿个手机,看了国内短视频之类内容,就觉得了解世界的,你真的不够看。

一个非数学专业的人,跑去跟一个数学专业的大学生普及勾股定理,还神秘兮兮地“不知道你知道不”。

知道你妹!!!

至于线下部分就很简单了。就是人,拿果敢来说,我十多年前就去过果敢,见过彭家声和彭德仁(其实我跟彭德仁是握过手的,只不过人家贵人多忘事,不记得我这个小人物了。)

而且我在果敢、佤邦、甚至内比都、仰光还有一批线下的朋友(包括在同盟军内部和果敢特区内的)。所以我可以通过大家,随时打听果敢的各种消息。

比如白所成回到果敢,全网当中,我是第一个发出来的。不信可以去对比下发布时间。

这个比跑到缅北干了两月的电信诈骗,就回去当“缅甸专家”、“反诈专家”强得多吧?也难得多吧?

你们也能理解为啥我每次文章尾部,不断寻找人的原因吧?

给你们看看果敢人们的评价:


因为本来就是果敢人告诉我的信息,所以我说出来当然符合果敢本地人的认知啊!

这多简单的事啊?

要不符合那才真有问题。

所以很搞笑的事情是:果敢网友认可我,但是不少从来没来过果敢的内地网民,却觉得我在说假话!

这很滑稽!

我们的正常研究,都是先获取信息,然后加以分析。

普通人看问题,大多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然后选择性接受相关信息,不喜欢的,很容易被排斥在外。这在《认知心理学》属于认知偏差。

因为一个人长得漂亮,你就把这个人往好处想。

因为一个人说了让你感动的话,你就认为这个人是个好人。

还有更典型的:“我喜欢,所以我就觉得他好!没有理由!”

这是开启了典型的“恋爱脑”模式!

这都是不专业的表现。所以,专业的分析人员,都要求学习《认知心理学》的内容,学会如何纠正这种心理因素。


还有,你的相关知识储备,决定了你探讨问题的深度。

研究缅北作战,其实二战的战术就差不多了。读完这些,就同盟军作战发表下看法没问题吧?

这还不过是我自己在海边房子里临时小书架上的一小部分而已。

还批评过缅甸专著。

我写的关于缅甸政变分析的英文文章,都差不多100万阅读。


以上算是炫耀了一番,其实我真想低调的。

没办法,一堆连地图上找个腊戌、找个木姐都要折腾半天的人,非要说我写的不对!

我都不敢把自己当成专家,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业余的半专业人士”。即便这样,也不是这种人可以过来胡扯的!

我也会出错,比如我一直认为林道德是彭家声女儿所生,但是被佤邦网友指出是错的,林道德母亲另有其人错了就改呗


很多网友,基于知识的不足(不知道同盟军的黑暗历史和当下黑暗一幕),仅仅是因为所谓的“同根同源”的宣传,就出现了“认知偏差”。同时又缺少足够的信息来源。

1、缺乏相关知识储备

2、缺乏专业的分析方法

3、在信息上获取不足!

必然得出错误结论。

关键是他们还不明白自己哪里有问题。

“恋爱脑”的人,最后大抵都输的很难看!


不扯了!

附言一个广而告之:我们智库可以承接一带一路相关研究课题,特别是东南亚和非洲,欢迎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形式多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