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猫守护人——周应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Author 熊猫中心



为给黑白精灵撑起保护伞

他们带着爱与勇毅风雨兼程

“熊猫守护人”

周应敏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繁殖生理研究室研究人员


任职20年



走近“神秘”的大熊猫科研人员





公众都很好奇身穿白大褂的大熊猫科研人员,每天都在实验室研究什么呢?大熊猫科学研究的内容有很多,熊猫中心开展大熊猫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有细胞遗传、繁殖生理、野外生态、调查监测、疾病防控、野化放归等方面,它们各自独立,又联系紧密。每个领域的科研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大熊猫保护工作努力做出贡献。


周应敏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从事繁殖生理研究的正高级工程师,2003年入职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大熊猫人工辅助生殖以及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研究。20年来,周应敏不是在实验室与各种仪器设备打交道,就是在奔走各个基地间开展相关的大熊猫实验。


左右滑动

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日常


别人一听说我是做大熊猫科学研究工作的,就很羡慕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大熊猫,但其实我们一般不直接接触大熊猫,基本是和它们的尿液和粪便打交道,或者在手术室接触“睡着”的大熊猫。



科学研究成果

助力圈养种群健康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稀少,能发情配种的大熊猫更少。因为没有完全掌握大熊猫发情规律和受孕时间,大熊猫受孕成功的几率也不高,好不容易怀上了,生下来了,幼崽的存活率也是极低,这就是常说的大熊猫繁育三难问题——发情难、受孕难、存活难。“三难”问题解决后,大熊猫保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代熊猫人有一代熊猫人的使命。周应敏和她所在的团队致力于大熊猫人工辅助生殖领域中生殖内分泌激素的精准监测及精子库质量提升建设,他们将相应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帮助更多的大熊猫成功繁殖,扩大圈养种群,并逐步形成完整的技术和体系。他们还建立了大熊猫雌激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发情期雌激素到达峰值的时间预判方法,原本需要耗费四至五小时的检测过程,现在只需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解决了大熊猫发情交配期精准预测及激素快速检测技术开发和应用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该方法投入应用后可以在雌性大熊猫发情初期、中期就能预测其大概何时能达到峰值,为自然交配和人工辅助配种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前期预警,给饲养团队预留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大熊猫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在大熊猫繁殖方面,我们一直坚持以自然交配为主,人工授精为辅。我们与饲养管理及兽医团队紧密配合,在综合分析各项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大熊猫的自然交配及人工授精的黄金时间,大幅提高了大熊猫的受孕率。



物种生生不息

责任代代相传





每一个物种都需要繁衍生息,才能让这个种群持续生存。不孕不育是很多物种在繁衍的时候,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人类如此,大熊猫亦然。对于不能自然交配或者交配失败的大熊猫,为了保持这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我们就必须采取人工辅助生殖的手段来进行干预。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引入人工辅助生殖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精液的采集、处理和保存就是一项关键性难题。

因为研究的对象是大熊猫,科研人员在做研究时只能够采用无损伤或损伤较小的研究方案、谨慎地获取研究数据,这势必制约大熊猫基础研究的发展。在开展提高大熊猫冻精品质的研究时,为了尽可能减小麻醉对大熊猫的伤害,采集次数也会尽量减少,因此能够用于实验的样品就十分有限,极为珍稀。研究人员在做精液的自动化冷冻程序时,因为早期大熊猫种群小,种公兽少,精液样品十分稀少,这些都是制约早期冻精质量提升的因素之一。


中早期,大熊猫的精液是靠科研人员人工手动冷冻,批间差异可能会高达30%以上,减小批间差异的进展十分艰难,不断遇到的挫折尽管让她很沮丧,但坚持不懈的探索研究让她慢慢地向目标迈进。当无数次改进后的程序终于使冷冻后的精子重新恢复活力,她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在其团队的苦心钻研下,大熊猫的精子自动化冷冻程序的精度有了很大提升。在采取新的统一处理方法后,将差异控制在15%以下,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对精子样品的利用率。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中心的圈养种群已经达到了一个健康稳定的状态,并且随着饲养管理技术的提升和疾病防控的保障,圈养大熊猫中能参与繁殖配种的雄性大熊猫越来越多,我们通过激素监测,判断发情雌性大熊猫的最佳配种时间,绝大部分个体都是采取自然交配的方式繁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改进,现在我们中心大熊猫自然交配受孕率可达90%以上。



不忘初心

始终坚守





为了实现并保持能自我维持的大熊猫种群规模,周应敏和她的同事们奋斗在研究一线上,这些研究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提高大熊猫繁殖的效率,还能为保持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供技术支撑,这对于保存大熊猫种源,实现大熊猫这一物种与人类共存蓝天下的保护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科研探索的路上,周应敏也曾彷徨过、困惑过,但当回过头再看来时路,那些曾经在实验室“黄卷青灯”般埋头苦干的日子,那些反反复复做实验又得不到结果的日子,那些想做实验却又没有样品的日子,那些绞尽脑汁只为了验证一个数据准确性而不停重复的日子,其实都不是在原地踏步,都是前进中的小碎步。而在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坎坷和不易,能让自己明白、理解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而这份初心最终转化为坚守这份事业的动力和力量。





推荐阅读

教师节,滚滚送祝福

复制粘贴的两只

在俄出生的首只大熊猫幼崽长出“黑眼圈”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