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F40观察|货币政策思辩:当外滩金融峰会遇见超级央行周

郭凯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3-10-01

过去的一周多时间,确实可以称作“超级央行周”——9月14日,欧央行鸽派加息25个基点,暗示加息进程可能到此为止;9月15日,人民银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9月20日,美联储鹰派暂停加息,散点图显示年内可能还会加息一次,明年则由此前的降息四次变为降息两次;9月21日,英格兰银行和瑞士央行在同一天暂停加息;9月22日,日本银行以保持政策不变继续放鸽结束了这一周。

如此纷繁的央行动作,会让仔细跟踪各央行政策的人觉得眼花缭乱。此时适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从远一点、高一点的视角观察央行行为。

我碰巧有幸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主持了“全球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这场外滩圆桌。参加这个环节的四位中美专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当过政府要员的学者,一位是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前主席,一位是美国财政部的前副部长和美联储的国际司司长,一位是印度央行的前行长,还有一位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因此,这场讨论的政策性和思辨性都很强。

考虑到整场讨论一个比较聚焦的点是美联储的政策和溢出效应,本文记录了我对讨论中涉及美联储部分的印象。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内容仅为个人印象,未必能够完整、客观和充分地反映专家的观点和现场的讨论。

——郭凯 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可阅读全文。

* 本文版权归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复制或引用。
当外滩金融峰会遇见超级央行周
——聊点货币政策
文 | 郭凯

美国经济软着陆已是基准情形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时候,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认为美国今年会陷入衰退,分歧只是衰退是深是浅的问题。金融市场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存在严重的倒挂,原因就是预期美联储面对衰退需要降息。

本场讨论中,美国专家描述的美国经济已经完全是一幅“软着陆”的情形:经济仍然保持按照美国的标准强劲增长;通胀水平虽然近期有所反弹,但整体下行的趋势比较明显;劳动力市场虽然仍然非常紧,但正在以空缺率下降和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方式来缓解供需压力,实际工资已经实现了正增长从而能够支撑消费,但增速又比较缓和从而不至于引发高通胀。美联储的政策已经处于限制性的水平,即使需要再加息,也就是一次或者两次加息就足够了。

尽管并没有任何一位美方专家说经济软着陆已经是最可能的情形,但他们的描述分明就是软着陆。而且如果知道他们担心的最大风险竟然是“不着陆”,那似乎对他们的基准情形的合理推测只能是软着陆。毕竟,如果基准情形是硬着陆的话,似乎不用太担心不着陆。

软着陆对美国国债利率的含义非常清晰,就是近期已经大幅上扬的长期利率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上扬。

最大的风险是“不着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异常吃惊,因为“不着陆”曾经是不少市场参与者期待的,认为是一种好的情形。

但很快美方专家就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不着陆”的结局就是通胀再次上行,因为劳动力市场仍然很紧,而且各种冲击仍然可能拉高通胀。按我的理解,这种情形意味着联储应对通胀的失败,需要更加激进的政策才能压住通胀。

“不着陆”大概率导致美联储只能用“硬着陆”的方式让通胀回到目标水平。毕竟,通胀“着陆”是美联储的目标。

中性利率r*可能更高

但未必是永久的高

两个美国专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在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决定中性利率r*的基本面因素在当下和2020年以前并无大的差别,美国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大致都回到2020年以前的趋势上了。当下和2020年以前最大的不同是,美国的债务水平比2020年以前又有了很大的增长。考虑这一关键的变化,r*应该会比2020年以前更高

第二种方法更加“中央银行”一点,这种方法认为,短期的r*很可能是上升了,因为现在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这么高了,经济还如此强劲,可以理解为短期的r*上升了。但长期的r*则未必升高,原因是各种影响r*的结构性因素加总看不出来明显的方向。有些因素也许是推高r*,也有些因素也许是拉低r*的。

联储犯错了

必然还是偶然分歧严重

有两位专家的观点是,美联储以及美国的宏观政策在过去三年确实犯了错,就是刺激过度,但这种错误本身是偶然的,毕竟政策的力度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特别地,要是和2008年以后的美国宏观政策相对比,那一次美国的宏观政策属于刺激不够,这一次也许有点矫枉过正,但两次错误本身都具有偶然性。

另一位专家的观点则要批判得多,他认为美联储和其它不少央行都犯了错误,而且错误并非偶然。这种错误根本的根本,是央行试图当孤胆英雄,过于试图挽狂澜于既倒,过于相信金融监管可以有效管理金融风险,但这个世界并非总按央行的设想发展,央行也未必真的能够及时认知到世界的不同。

2020年的冲击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已经变了,央行还生活在过去的模型和刚刚修改的货币政策框架中,面对已然上升的通胀固执地坚持落后于曲线。因此,联储错误的发生不是一个“会不会”的问题,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从这位专家的视角看,世界可能处于很多状态,当央行不知道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时候,还是保守一点好。这位专家的说法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国内讨论的“缩减原则”和“稳健直觉”。

想情形下3%的通胀目标更好

但现实情形下只能坚持2%

几位专家都同意,如果现在是一张白纸、可以从头设计联储的通胀目标,也许3%比2%更好。但他们也都同意,现实的情形下,目前不是调整通胀目标的好时机,还得坚持2%的目标,在通胀仍然高企的时候放弃原来的目标对央行的信誉损害太大。

今年4月,针对国内有的观点认为美联储坚持2%的通胀目标过于教条的看法,我写了一篇《为什么要坚持2%的通胀目标》,看来和几位专家是不谋而合了。

央行不能包打一切

几位美国专家惊人一致地同意,央行的工具非常有限,不能试图用有限的工具去解决一些“结构性”问题,央行还是干好自己管理通胀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本职工作比较好。

当被问及央行是否应该为实现“碳中和”发挥作用时,几位都认为,央行虽然可以有一些边际的作用,但“碳中和”本质上更适合让别的政府部门去应对,而不是央行的职责。央行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也不应该试图发挥太多的作用。

在“碳中和”问题上,中国专家并不完全认同美国专家的看法,认为央行还是可以发挥一些积极作用,比如说标准制定,一些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如果现场还有一位欧洲的专家,我估计欧洲的专家也未必完全认同美国专家的看法。

美联储并没有实行MMT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联储在过去几年实行的就是MMT(现代货币理论),所以我专门问了美国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得到的答案是非常确定的:美联储没有也不会实行MMT。美国专家的观点大致可以总结为:

......

(未完待续,扫码查看完整版)

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在知识星球开辟了新的成果集合地——CF40观察。星球每日更新,初期仅需50元/年(约0.14元/天)即可加入,扫码获取更多原创研究报告吧!


版面编辑:宥朗 马欣雨|责任编辑:宥朗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李俊虎 潘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