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读书|资本市场如何促进居民财富增长

王毅 等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3-10-01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此以来,相关政策措施密集推出,其中市场期待已久的印花税下调也于今日落地,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自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长期来看,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个关键仍在于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居民财富增长的作用。

近期出版的CF40书系新书《共富时代的大国金融: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与实践》在其中一章指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跻身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的效能逐步显现,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证券类金融资产的占比日益提升,但也存在财富效应偏弱、投机氛围较浓等问题,资本市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功能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居民财富增长的作用,本书建议突出“六化”努力方向:

1.坚持理念与政策“中性化”,夯实股市内生稳定性;

2.强化上市公司“公众化”,奠定价值投资基石;

3.促进中介机构“中立化”,营造价值投资环境;

4.倡导投资者“机构化”,践行价值投资理念;

5.推进债券市场改革“纵深化”,提高违约处置效率;

6.加速资本市场“一体化”,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本书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的《径山报告》项目2022年的研究成果,由综合报告和六个分报告组成。写作成员主要包括:肖钢、张晓慧、张斌、王胜邦、王毅、金李、殷兴山等。

共富时代的大国金融: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与实践》《径山报告》课题组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8月

*本文节选自《共富时代的大国金融: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与实践》第五章“健全资本市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第四节“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本章课题负责人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王毅,课题组成员包括郭永强、石春华、沈妍。
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文 | 王毅 等

我国资本市场已跻身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形成、实现价格发现、管理对冲风险、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的效能逐步显现,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证券类金融资产的占比日益提升。但我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偏弱,投机氛围较浓,资本市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功能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建议畅通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循环,夯实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改进行业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培育长期、价值型、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强化投资者回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更好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增长。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资本市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末,沪深股市市值达91.6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托管面值达18.7万亿元,商品期货交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资本市场总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充分显现,直接融资存量规模98.8万亿元,约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31.5%。
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日益完善,先后设立新三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注册制架构基本建立并得到市场检验,注册制在科创板、创业板相继落地并成功实施。截至2021年末,科创板上市公司达377家,市值共计5.6万亿元;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下新上市企业262家,一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市场主体质量和竞争力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质量稳步提升。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优先股、创新创业债、绿色债、可续期债、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跨市场和跨境ETF等创新产品相继推出。
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广度深度日益扩大,先后开通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境外投资者已经成为境内市场的重要投资者(持仓占比5.0%)。
投资者权益保护不断加强,先后成立投资者保护局、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大投保”组织架构逐步健全。法治建设和监管效能持续增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相继出台。

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制约了资本市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功能的发挥。

股票市场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股票市场融资功能与投资功能不平衡。A股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但投资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投资回报偏低,“低分红、高波动、低收益、高风险”的现象仍然突出。
二是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一股独大”现象较为普遍,机构投资者难以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难以通过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管理层监督、绩效改善等方式践行股东权益,导致市场短期炒作之风较盛。同时,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特别是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经营风险的揭示不充分。
三是投资者持股期限较短,部分机构投资者行为散户化,持股期限短期化。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期限为84天,约为境外主要市场专业机构平均水平的23%;境内公募基金的平均持股期限为88天,明显短于境外公募基金220天的平均持股期限。
四是场内权益类衍生品发展有限,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场内权益类衍生品包括股指期货、股指期权、ETF期权等共计10个品种,但多数品种上市时间较短,发展程度与成熟市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债券市场的不足之处也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债券市场品种不够丰富,缺少高收益债板块,无法满足追求高收益、有较高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二是投资者投资偏好同质化,采取相似策略压缩了获利空间,且可能给债市带来风险。多数机构投资者采取拉长久期、下沉资质和加杠杆等方式增厚收益,可能会压缩获利空间,并放大债市运行风险。
三是债券交易市场分割,互相不连通,规则不一,标准不一,导致债券市场流动性低,存在非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对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
四是地方债管理机制不健全,为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融资平台应运而生,“隐性债务”快速扩张,通过债务置换不断开展债务延期,风险隐患较大。

政策建议:突出“六化”努力方向

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来自资本市场的收入占比已经有所上升,2021年达到9%,但相比欧美等发达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突出“六化”努力方向,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居民财富增长的作用。


1. 坚持理念与政策“中性化”,夯实股市内生稳定性

一是转变投融资功能不均衡的现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层面做出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安排,平衡好股票发行节奏与市场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二是扭转“宽多严空”的政策导向,推动融资融券业务均衡发展,稳步增加资本市场期货、期权以及相关衍生品等交易工具供给,通过完善避险工具和做空工具,推动市场多空平衡机制的建立,增强市场内生稳定性。

三是提升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合理区分市场的正常调整和异常波动,对正常调整坚持不干预,对异常波动要“双防”,既要防止市场大幅下跌影响市场功能的发挥,也要防止市场过快上涨引发风险积聚,同时研究探索建立资本市场重大风险应急响应机制。


2. 强化上市公司“公众化”,奠定价值投资基石

一是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股权制衡约束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支持和鼓励专业机构通过股东大会提案和表决等方式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持续完善。

二是强化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加大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力度,增强披露内容的针对性、可读性和有效性,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三是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注重投资者回报,加大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力度,规范开展市值管理。

四是完善退市相关制度和标准,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形成进退有序的良性市场生态。


3. 促进中介机构“中立化”,营造价值投资环境

一是细化对资本市场各类中介机构的服务定位和行为规范要求,强化投行、会计师、律师服务的“入口”把关责任,加强对交易服务环节中介机构的合规性监管,提高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

二是强化分析师和投资顾问推介的审慎性与客观性,基于研究逻辑和判断得出专业结论,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对从业人员的评价作用,形成公正、客观的投研体系,回归投研本源。

三是逐步扩大做市商交易试点范围,通过做市商的双向报价,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增强市场流动性和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


4. 倡导投资者“机构化”,践行价值投资理念

一是推动投资者机构化。加强买方投顾建设,改变“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状,引导更多个人投资者通过专业机构参与资本市场。

二是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基金管理人的长期业绩导向,鼓励管理人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和持基计划,促使其交易行为长期化;协调相关部门适度降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要求中配置权益类资产对资本的消耗,促使险资加大对股市的投资力度;引导专业机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发行差异化的养老目标基金,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入市的步伐。

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舆论引导。倡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引导全市场树立理性的投资观念和合理的投资回报预期。

四是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优化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先行赔付制度等相关制度体系,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五是加强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推进个人养老金投资业务落地,充分发挥养老基金稳定资本市场、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5. 推进债券市场改革“纵深化”,提高违约处置效率

一是强化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互联互通,优化发行注册审核机制,建立标准统一、流程明确、规范透明的规则体系,完善债券监管机制,加强政策协调。

二是丰富债券品种,加大非金融债发行力度,持续推进ABS(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REITs等产品的创新,培育高收益债市场,引入长期资金提升市场流动性。

三是建立发行人分类监管制度,推动信息披露规则与国际接轨,强化对存续期债券发行人的财务信息披露要求,对于可能影响付息、兑付甚至导致债券违约的重大经营风险,应及时披露并向交易所及监管当局报告。

四是建立多方协同的债券违约风险预防、预警、处置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广引入战略投资人、组建债权人委员会等方法化解风险,在打破刚性兑付和维持金融相对稳定之间寻求平衡,平衡好债券市场发展和去杠杆的关系。


6. 加速资本市场“一体化”,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一是着力完善转板上市规则制度,打通中小企业成长通道,打通优秀“中概股”以及港股上市企业回“A”通道,提高各层次市场的活跃度、流动性和价值创造能力。

二是加快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创业板突出支持“三创四新”,支持优质上市公司整合上下游产业和科技资源。

三是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再融资及并购重组等发展壮大,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碳信息披露,推动市场主体践行绿色投资理念。

《共富时代的大国金融:

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与实践》

《径山报告》课题组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8月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书分析了中国特色共同富裕与西方福利社会的本质差异,梳理了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阐释了金融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研究提出了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与实施路径。

本书认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助力缩小收入和财富差距方面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首先对金融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四个挑战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随后构建了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框架,包含一条主线、三大原则及六个方面的建议,最后聚焦到“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金融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框架与路径”“健全资本市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财富管理和信托在支持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和实践”“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六个领域的议题。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的《径山报告》项目2022年的研究成果,由综合报告和六个分报告组成。写作成员主要包括:肖钢、张晓慧、张斌、王胜邦、王毅、金李、殷兴山等(按章节顺序)。

肖钢,CF40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2004-2013年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2016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2018年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张晓慧,CF40资深研究员。1999-2000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金融市场司司长,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执行董事高级顾问,中国人民银行驻美洲代表处首席代表等。长期从事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利率、汇率等问题的研究。

张斌,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研究领域是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重点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汇率和外汇管理政策、全球宏观经济等。

王胜邦,经济学博士,供职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历任中国银监会国际部副主任、审慎规制局副局长,中国银保监会大连监管局局长、辽宁监管局局长,农村中小银行监管部主任。曾参与《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等银行监管国际规则制定,主持起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等国内银行监管规章,出版《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与信贷扩张》《全球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改革》《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理论、制度和技术》《后危机时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债务与魔鬼》等多本专著和译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王毅,CF40成员、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曾先后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财政部金融司。

金李,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十三届和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历任哈佛商学院副教授、牛津大学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包括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家族企业等。

殷兴山,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浙江省政府参事,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具有丰厚的货币金融理论知识和金融管理及改革实践经验,先后出版多部专著及主编著作,多篇文章被《金融研究》《中国金融》等权威期刊刊用。

推荐语

融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搞得好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但如把握不好信用、杠杆、风险这三个环节和尺度,金融反而会成为贫富分化的加速器。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是一个新命题、新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金融要发挥其作为经济血脉的作用,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要发挥其滴灌效应,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改善收入分配、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本书意在研究中国特色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对多个相关问题给出回答,具有重要价值。

——黄奇帆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

至少有三条理由,使我向读者推荐这本书。第一,金融如何协力促进共同富裕这个命题,在实践中取得更多进展之前,亟待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本书回应了这种知识需求。第二,肖钢先生领衔的作者团队,从实际经验、理论素养、学科互补等诸多方面都堪称梦幻组合。第三,这本书是《径山报告》系列的最新作品,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自身质量。阅读这本书可以使读者保持知识上的连续性,得以全面、系统了解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最新进展。

——蔡昉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当前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共同富裕这个话题顺理成章地凸显出来。近年来讨论共同富裕的声音很多,但是似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不少人把目光过多地聚集到“分配”上,而对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基础提及较少;二是没有把金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而金融在资源配置以及财富增殖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两个方面的缺陷,是有分量、有质量的研究成果。

——杨凯生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版面编辑:鲁西|责任编辑:鲁西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李俊虎 潘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