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月CPI同比转负,是否见底并非主要矛盾

CF40综合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3-08-19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增速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为2021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0.2%,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1.0和0.6个百分点。

分析总体认为,CPI和PPI同比读数年内或均已见底,但未来价格修复进程与绝对价格水平走势仍然承压,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应警惕经济增速和通胀在较低的增速水平相互强化,对低通胀环境下的潜在风险给予充分重视。

通胀数据呈现积极迹象

7月CPI同比虽然进一步下滑至负增长,但通胀数据整体却呈现出一些积极迹象。一方面,CPI同比降幅小于市场预期的0.5%。如果从环比来看,7月CPI环比上涨0.2%,为6个月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同时,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PPI同比和环比降幅均有所收窄。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分项来看,CPI同比由平转降,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3%转为下降1.7%,影响CPI下降约0.31个百分点,是主要拖累项。特别是猪肉价格下降26.0%,降幅比上月扩大18.8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其中,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40个百分点,是主要拉动项。

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主要受出行类服务价格上涨带动,其中暑期出游大幅增加,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6.0%、10.1%和6.5%。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3%,其中受国际油价上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上涨1.9%;“618”促销活动结束,大型家用器具、家庭日用杂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价格有所回升,涨幅在0.7%—1.2%之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PPI方面,同比和环比降幅较上月收窄,主要受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环比来看,7月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至0.4%,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3%。国内煤炭、钢材供应充足,需求有所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2.0%、0.1%,降幅分别收窄4.4、2.1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原油、有色金属等价格上行影响,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4.2%、0.4%。

另外,计算机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价格均上涨0.4%,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上涨0.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0.7%,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上涨0.6%;水泥制造价格下降6.5%,玻璃制造价格下降2.9%。

CPI和PPI同比年内或已见底

分析认为,CPI和PPI同比读数年内或均已见底,其中7月可能成为CPI同比增速的底部,而PPI的底部大概率已经在6月出现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7月CPI同比下降0.3%,尽管落入负值区间,但整体物价形势并不悲观,后续CPI与PPI增速双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本轮物价走势底部已基本可以确认。

从支撑因素来看,主要有三点一是美国经济“软着陆”和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升,叠加包括产油国坚持减产等因素综合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二是7月下旬以来国内猪肉价格出现反弹,主要因为养殖户在持续亏损后、在价格短期上涨预期下压栏惜售所致。进入四季度后,随着肉类季节性需求回升,以及前期产能去化效应开始逐步显现,猪肉价格或在底部企稳待涨。三是随着一系列逆周期政策“组合拳”的落地实施,核心通胀有望逐步回暖。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总体看,CPI同比回落是阶段性的。下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扩大,供求关系持续改善,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逐步消除,CPI有望逐步回升。

在7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也曾表示,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震荡回落,7月可能还会下行,主要是需求恢复时滞和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

刘国强指出,我国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随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8月份后CPI有望开始逐步上行。预计全年CPI总体走势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年底有望向1%靠拢。

关注绝对价格水平

避免进入“低通胀陷阱”

下一步,价格的修复速度与绝对价格水平走势值得关注。2020年以来,中国核心CPI已经连续三年多低于1%;7月PPI同比尽管降幅收窄,但仍然处于负增长区间,为连续10个月负增长。

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预计,从绝对值看,短期CPI、PPI大概率仍将偏低,换言之,短期低物价环境应会持续。鉴于年初以来物价持续低于预期,全年通胀中枢可能需要进一步下修,按照测算,2023全年CPI中枢可能下修至0.6%左右(此前预期0.7%左右),PPI中枢可能下修至-2.9%左右(此前预期-2.8%左右)。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7月23日召开的宏观政策季度报告会“低通胀时期的经济表现”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应警惕经济增速和通胀在较低的增速水平相互强化,避免进入“低通胀陷阱”(详见《总需求不足的最新表现与政策选择》)。

所谓“低通胀陷阱”,一方面可能体现为经济增速和通胀在较低的增速水平上相互强化和自我循环;另一方面,若物价负增长侵蚀企业利润并加重实际负债,有可能引发通缩-衰退螺旋。

有观点提到,治理低通胀可能比治理高通胀更加困难,应该对低通胀环境下的潜在风险给予充分重视

对于当前宏观政策的选择,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对摆脱需求不足和低通胀局面至关重要,通过明确具体的通货膨胀目标、充分压降真实利率,可以重建储蓄和投资平衡;也有观点认为,财政政策扩张可以直接增加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资产,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财政政策接下来的着力点可考虑从收入端转向支出端。政府性投资应坚持投向私人部门参与度不高的准公共领域。多尝试直接促进消费的政策,加强相关政策实施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凯此前在演讲中表示,如果想象我们现在的通胀不是在零附近,而是在2.5%或者3%附近,仍然在政府工作报告设定范围之内,但持续的温和通胀将有利于拉动内需,改善企业盈利,增强政府支出能力,提高居民名义收入,改善资产负债表。在这个意义上,政策需要锚定一个相对偏高的通胀目标,避免我们国家的通胀陷入一个偏低的水平。(详见《郭凯:思考宏观经济和政策的温度》

本文参考来源:

1、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sj/

2、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990911/index.html

3、民生银行宏观研究团队,《【数据点评】外贸增速触底了吗?——7月进出口数据点评》,2023年8月9日

4、国盛证券研究所,《底部确认—兼评7月物价的三大变化》,2023年8月9日

5、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总需求不足的最新表现与政策选择》,2023年8月3日

6、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郭凯:思考宏观经济和政策的温度》,2023年7月28日

版面编辑:李嘉宇责任编辑:潘潘视觉:李盼 东子监制李俊虎 潘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