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zine的诞生 | 访谈

不熟 BonJour不熟 2022-12-21

sonder (n.) the realization that each passerby 

has a life as vivid and complex as your own.

Sonder,表达“突然意识到每个人都与自己一样

拥有复杂而生动的人生”的体验。

新栏目「Sonder之间」将从这个独特的情感共鸣出发,

“在突然的觉察之间”通过访谈节目、主题讨论、专题研究等

建立我们与作者之间、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连接。



编辑语:

不熟自2021年开始设立Freezine®“自由之誌”奖项,今年该奖项在规则上进行了修改。在去年的几场书展中,每一站我们都根据观众投票评选前三名并给予奖金鼓励持续得创作。但是其间我们发现了问题,首先是观众作为唯一评选人的公正性。书展观众群体所代表的大众认知比较平实,所趋向喜欢的独立创作作品的品类也比较单一,导致其他内容优秀、题材小众的作品失去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也让我们反思,将选择权完全给予给观众是合适的吗?

另外,由于近几年创作者们奔赴于各种活动之中,而Zine的创作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我们在征集的过程中Zine的数量也有明显下降,质量大不如前。那么对于很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创作Zine的人来说,这样的评选机制也并不公平。鉴于以上几点考量,我们修改了规则,每一场书展依旧保留观众现场投票选择的权利。观众投票是能够有效地帮助创作者和我们了解市场反馈的较好途径,同时也是保持观众与创作者互动的一种方式。而所有参展的Zine将在每半年(根据实际情况时间会有所调整)进行统一的评选,届时我们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评委从多角度进行评选,并给予奖金。

2022年4月28日至5月1日的第三届成都艺术书展上,我们共收到了来自22个创作者30本zine作品,并在成都站Freezine的阅读单元中进行了展示。在三日时间内我们累计收集有效投票券1046张。其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前三名创作人及其作品为:109票,污物屋《恭喜!你中了大奖》;80票,又将山《梦园奇谭》;76票,风马Art Zine《<风马Art Zine>创刊号-诺亚方舱》。我们针对以上三位创作者/团体的Zine,从作品内容及主题、创作过程和未来期许等方向进行采访,希望能够给大家呈现一本Zine诞生背后的故事,了解创作的奥秘。


受访作者:污物屋,又将山,风马Art Zine




污物屋《恭喜!你中了大奖》作品照片

S:请你简单地叙述一下这本Zine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创作的初衷。

W: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登山比赛的故事,参赛者爬到山顶之后会有一个大奖等着他们。阅读顺序也是从下往上,呼应着登山的过程,主题是人类的自我驯化。

一开始其实是以老虎机和彩票作为出发点进行创作的,后来脑海中就出现了一个狗项圈的形象,于是就把它当作了奖品,整个故事的内核也就出来了。虽然我认为驯化是必不可少的过程,适应社会的实际上都经过了这个阶段,但是作品还是出现了对驯化的消极态度,潜意识依旧把它视为一个“敌”。

前期sketch  左右滑动查看
S:在《恭喜!你中了大奖》这个作品中,大面积的黑白灰场景里有一些彩色的元素,例如,彩虹、恐龙 (蛇)骨架、星星等,强烈的色彩对比在作品里的寓意是什么?

W:彩色的是线索,主角发现的第一个彩色的东西就是动物的脚印,也是这个脚印把它引向山顶。彩虹、蛇的骨架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剧情需求,设置情节的时候我参考了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里面归纳了神话故事的原型,于是我按照这些情节设计了相应的意象,很多意象都源于《圣经》。

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图源自网络

随着旅途的发展,陷阱和诱惑越来越多,主到达的地⽅也越来越危险,离奖励也越来越近,所以颜逐渐变成了彩当整个画都是彩的时候,主到达了顶,顶部分参考了“老虎机”的元素,也正是在那,主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奖励。


S:在制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内容、设计和印刷上,你遇到哪些难题? 解决的办法和经验有哪些?

W:我实际做的和一开始想的完全不同,但是因为这个不是商业创作,所以更改主题也无所谓。三角形的形状是想模仿的形状,一开始会担这种形式能不能做出来,会不会换一种式更适合翻但是后来觉得还是得重视一下视觉效果,试做了一本后发现其实还可以,就没有更换案。

制作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
S:今年你会有新书创作的安排吗?和之前相比,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提升?

W:一直有一个新的异形书灵感,之前给老师看后被说太复杂了,很难实现,但还是想试试,尤其是最近感觉脉络越来越清晰了。和之前相比,我希望能控制一下做书的时间成本,三角形绘本整个手工流程太磨人了,所以越做越不想做,没办法高效生产,下次希望能减少手工时间。







又将山《梦园奇谭》作品照片


S:请你简单地叙述一下这本Zine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创作的初衷。

Y:《梦园奇谭》描述的是一个梦境,梦境中事物和人都可以随意的变换样子,十二金钗在大观园这个空中楼阁里是男儿身的样子,而又将山的三个角色无意间闯入这个幻境之后,也变作了男儿身,落入园中。园中有各色草木,亭台水榭,十二钗所处的位置,神态预示着他们原胎的命运。

《梦园奇谭》分为夏冬两册。夏季,是夏末秋初,花草树木极盛之后才开始凋零,落日的余晖在建筑景物上美轮美奂,只是太阳很快就要落下,现在的景象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了。冬季篇中凌冬已至,把原本金色的部分都覆盖上了白雪。两季虽美,却也如镜花水月。

左右滑动查看图1.夏冬图2.贾探春图3.冬 麻累-软仔鸟-獾食图4.夏 王熙凤-贾元春-秦可卿

这本Zine的主要内容如下:贾迎春在红楼梦原本中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角色,不会事事出头,所以在水榭外石台作书养心,避开核心人物之间的纷乱。王熙凤和元春算是贾府中顶顶的位高权重之人,而秦可卿是贫女居富家,其人病逝就是因为心思细密、思虑过多,只能倚靠在屋檐下,将思绪变作这鱼食,投进湖水中。桥上奔跑的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开心地奔向王熙凤,王熙凤神情也显现出少见的和善温柔。而元春虽然地位崇高,坐在水榭的中心,因为晋升贵妃,贾家富贵兴盛到了顶点,元春不争不抢的性格却不得圣宠,在宫中的生活并不如意,所以此时虽然在品茗休憩,却满面愁容。

巧姐从小是由李纨陪侍长大的,李纨只识三从四德、恪守礼法,平日里只会教育亲子,对大观园里的一切事务也都不闻不问,所以她也一直紧跟巧姐身后。

亭子和山上是海棠诗社开办的景象。海棠诗社就是贾探春建立的。探春才智精明,既善诗书,又通治国经论,只因为是庶出,远大的志向无法实现,也没能挽救贾府走向衰落的现实。贾探春的清醒让她没有被贾家的富贵蒙蔽双眼,得以走出这个屋子里欣赏大观园真正的景象,吟诗作词。贾惜春、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则在亭子里坐观整个大观园。惜春生性孤僻,之后出家为尼,所以在亭子里,也是冷脸旁观。黛玉和宝钗在大观园是德才并列,现在两人才对弈过,宝钗在呼唤湖上的史湘云。

史湘云和妙玉是大观园里的两位洒脱人物,湘云豪爽也颇有才情,也是海棠诗社的一员。妙玉是佛家弟子,但却带发修行。满腹才华,心气也高,也是为了躲避世事纷扰,才出家为尼的。两人在湖上泛舟畅饮,也别有一番趣味。

《红楼梦》的原本故事之所以一直在被反复讨论,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记录奢靡世家的家长里短的世俗小说,还可以映衬现实世界、讽古喻今,贾家大家族的兴衰和大观园里每个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使我们被深深吸引。后来我们也还沉迷于看红楼梦各种版本和剖析解说之中,哈哈。


S:在《梦园奇谭》作品中,十二金钗以男子的形象出现故事画面中,其中想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Y:《梦园奇谭》中的大观园是座空中楼阁,十二钗在原文中的命运各自悲惨收场,比如,元春、迎春都被用作了家族利益的交换,探春、黛玉的干才与诗才也无法施展。我们都知道过去花旦青衣等女角通常由男人扮演,借用这种形式,十二钗以此扮作男子身,可以让她们的志向和抱负在这个世界里实现

 

S:在制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内容、设计和印刷上,你遇到哪些难题?解决的办法和经验有哪些?

Y:《梦园奇谭》绘画时间、技法,参考古画。创作《梦园奇谭》是又将山整个创作线索中很关键的一步,起意是整个建筑、花苑、角色,都位于一块想象的“岛屿”上,原始的土地要起建筑,参照沿着小径观园的路线,我们也以“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为灵感接壤花苑流水,取材现实中的古迹,我们去红楼梦在成都的取材地,崇州市罨画池拍摄研究,结合国画中常见元素的搭配,以速写手法过渡白描和水墨渲染氛围,一部分隐没在画面中不可见的“留白”处。


《梦园奇谭》是按照卷轴的形式画就的,但最后制作成书的时候,更想做成一种能够掌握的大小,可以拿在手上阅读,分页的尝试会破坏画面,所以就换成了中式的册页装裱。装裱需要用的宋锦和装裱喷印是不同的地方,因为那时候各地的疫情反复出现,材料无法到达装裱师傅手里,装裱师傅做好后邮寄困难。而且因为装裱需要用浆糊制作,封面容易留下浆糊痕迹,又返工了三次,从试做到最后拿到手上差不多是从穿毛裤到穿单衣的距离。


S:今年你会有新书创作的安排吗?和之前相比,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提升?

Y:今年我们会以条漫形式继续开拓又将山的创作,修葺主创山民们乘坐的这艘“又将山”,前往他者的ONE PIECE,《梦园奇谭》是这大陆基石的其中一块石头。相比之前希望我们作品更能与观者建立桥梁,对于创作内容和之后的系列,我们会用更有趣多元的面貌和大家见面,创作出更多治愈人心的国风漫画故事。






风马Art Zine《风马Art Zine》照片

S:请你简单地叙述一下这份Zine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创作的初衷。

F:风马Art zine的创刊号这次的主题是:诺亚方舱,灵感来自“诺亚方舟+方舱”是把过去、当下两个时空重叠的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的想象。起初是作为2020年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一个合作的跨界艺术项目而策划。疫情元年,我们想在那时语境下做点什么作为回应。后来因为资方的问题而没能最终落地。刚好我们也计划做一个独立出版的品牌,于是就选择了其中可以编辑成册的部分做为风马的创刊号。

建筑设计师李泳征为诺亚方舱设计的建筑(轴测图)



S:《<风马Art Zine创刊号>-诺亚方舟》集合了许多不同作者的作品,请你介绍一下它的总体逻辑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F:我们邀请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来对主题进行回应,这和策划展览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只是面对的空间从物理空间到了纸上。所以我们就试图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一些常规出版中没有的尝试,希望制造一种相对立体、区别于平时的阅读体验。我们的出版物都被打包在一个袋子里,背着这个袋子相当于携带着一个展览。至于和作品之间的联系买来看就知道了。

由不同部分组成的《风马artzine》


S:在制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内容、设计和印刷上,你遇到哪些难题?解决的办法和经验有哪些?

F:我们的制作工艺相对常规,所以并没有在制作上遇到很多难题。我们团队在青海西宁,这边的印刷制作和工艺相对滞后,多数只能依赖远程沟通,所以在设计上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选择相对保守的方案,一些想法只能被暂时放置。因为这次的zine不是一个整体,我们会刻意找不同的代工厂,最后由我们这边把不同部分集合在一起。但这个过程本身很有趣,由多个生产单位汇聚编织,这和“诺亚方舱”的主题颇为契合。同时不同产地的工艺、制作和印刷也会在最终产生有趣的差异,就像一个铅笔盒中放着各式的文具。

手工为每本杂志打上号码


S:今年你们会有新书创作的安排吗?和之前相比,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提升?

F:今年已经有新书了,线上还没有做正式的推广。这次是一本关于与西宁有关的摄影画册,和之前zine的出发点不同,这次也有一些新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面对不同出版物,激发出我们更多的视角和工作方法。


欢迎扫码进店购买书籍



感谢大家参与这次访谈
我们期待未来发现更多有趣的作品


「Sonder之间」栏目组

内容编辑:梨梨 Lily, 孙孙 SUN

视觉设计:孙孙 SUN

内容校对:梨梨 Lily




不熟独立出版机构始于2011年,一直致力于艺术书展、艺术书店、不熟杂志和文创产品的出品经营,同时积极引入全球优秀艺术家和机构建立多元对话。不熟杂志是国内起步较早,出版历史最悠久的独立文化杂志 ,为那些始终对世界和自己保持微妙分寸感的人创办。不熟期望全世界的艺术和书保持自由、保持独立、保持不熟。


不熟艺术书展工作组

出品人:臧恩千 Zang

策展人:孙孙 SUN

策展助理:大鱼 Sherry,梨梨 Lily,也鱼 Yang,芊芊Audrey

品牌负责:可可木子 Neyla

视觉设计:孙孙 SUN,冯酷酷 ZY,大鱼 Sherry

实习助理:川川 EROTOS,树理 Echo,什锦Tori,刘宁Rhea,派派Vanya,瓜瓜Tayen

技术指导:郭朝海 Sea

书店主理人:YAYA


网络平台

微信公众号:BonJour不熟

微信Wechat:Bonjourbushu

微博Weibo:Bonjour不熟

Instagram:Bonjourbushu

小红书:Bonjour不熟

B站:不熟艺术书展

抖音:BonJour不熟


媒体、品牌合作通道

书展邮箱:bonjourbushu@163.com

媒体合作:mediabonjourbushu@163.com

书店合作:17839229205(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