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书单丨哲学的风景——世界哲学日主题书单

中国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 2024-01-25


今天,是世界哲学日。

自200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设定为“世界哲学日”,以鼓励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他们的哲学遗产,使我们更加深地了解哲学知识、认识哲学学科,并使得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悟哲学的魅力和内涵,使得哲学真正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好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国研究生》特别策划推出“哲学”系列主题书单,推荐优秀哲学图书。
本周首先发布“哲学的风景”主题书单,从“哲学概观”“时代断章与主题研究”“当代哲学之思”等三方面呈现中外哲学魅力,以及当代哲人的思考与探索。

#哲学概观#

《哲学之旅:一种互动性探究》

[美]威廉•F. 劳海德  著

张祖辽、刘岱、杨东东、陈太明  译

东方出版中心

《哲学之旅》是哲学史家威廉·F. 劳海德的代表作,面世后反响极佳,目前已出到第7版。本书是一部富有趣味性、互动性,对读者,尤其是初学者非常友好的通俗哲学导论,始终围绕哲学上的大问题和关键概念展开,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的哲学概念“活”起来,引导读者充分理解概念在应用过程中的复杂性,并结合事实,不断启发读者走向系统性思考。作者激励读者沉思、探索并主动参与到哲学学习过程中,使哲学学习成为一种自我沉思之旅。

参考阅读:这套三卷本哲学书,可以轻松让你入门哲学!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

[美]罗伯特·所罗门、凯思林·希金斯  著,张卜天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参考阅读:逐渐迷失的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世界是如何思考的:一部哲学全球通史》

[英]朱利安·巴吉尼 著, 赖丹丹 译

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几乎在历史上的同一时期内,有着书面记录的哲学分别在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繁荣发展起来。这些早期哲学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以哲学中的主要话题为导向,以亲身游历多国文化的体验为题材,广泛挖掘与比较世界诸国各自的哲学思考,将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宗教、文学、艺术所展露出来的哲学思想一并加以讨论。由此写就从“轴心时代”到信息时代、从欧洲到东亚、从书写到口述,全景展现世界各地文化传统中的哲学积淀的环游世界哲学。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 赵复三  译

新星出版社·新经典文化

冯友兰先生所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横跨三千年的相关知识,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是“史”与“思”的完美结晶,被誉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最佳入门书之一

《中国哲学十五讲》

杨立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流派,在世界哲学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本书不过分纠结、拘泥于分析框架,而是遴选出中国哲学史上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
作者以建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为基本依归,以流畅、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梳理出问题线索,帮助读者尽快建立起关于中国哲学的知识地图,提供思想锚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极具启发。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

《认识你自己:近代哲学四百年》
[德]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 著
王俊、贺腾、孙纯、王匡嵘 等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美丽的小亚细亚海岸,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一代代著名哲学家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对世界、对自我、对生活进行着探寻与思考。《认识世界》再现时代现场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变革与新思考的持续互动,将一位位哲学家带到我们眼前,将贯通古代与当下的大问题融入故事之中,呈现“图景”而非专业知识,帮助我们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认识你自己》则讲述西方哲学的黄金年代,名家辈出的近代哲学四百年。读者会穿越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启蒙运动以及德国唯心论的思想世界。看见意大利商业市镇的繁荣、跨入工业时代早期的大不列颠和大革命前的法国,如何成为路德、伽利略、笛卡儿、霍布斯,乃至于伏尔泰、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交锋舞台,他们尝试破除教会的干涉,让自我成为万物的尺度,勾勒出国家的模型,酝酿出公民的社会,拥护降幅人间的市场经济。

普莱希特以激动人心的生动方式传达了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并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对其进行了阐释。

#时代断章与专题研究#

《身心修炼:儒家传统的功夫论》

彭国翔  著

上海三联书店

儒家传统的中心议题是“成人”和“如何成人”。“成人”,即成为具有高度智慧去面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生和宇宙的理想人格。“如何成人”,则是成为那种理想人格的种种方法。而对于“如何成人”的反省和思考所形成的理论,用儒学自身的术语来说,便是“功夫论”。“功夫论”是儒家传统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书即是在一个中西比较的广阔视野之中,通过对儒学历史不同时代最重要的人物、思潮和问题所各自彰显的功夫论的个案考察,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尽可能展示了作为身心修炼的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丰富内涵。

《再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

葛兆光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叙述西元6-10世纪中国禅思想史的脉络与演变。作者综合禅门史料、石刻文献、传世文集和敦煌文书,从历史、思想、文化意义及影响三个维度,考证、叙述禅史最关键的四个世纪中,禅宗及其思想的历史变化过程。在20世纪以来禅宗史研究的基础上,不仅修正了此前禅史研究的若干结论,而且对禅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若干与前人不同的新看法。作者首要关注的,是思想之流变,而非宗派法门之兴衰,由此对于禅的流变,得出了独到精深的见解。

《宋明理学》

陈来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明理学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本书围绕二十五位理学思想家,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揭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作者视理学为一股前后相继又相互激发的思潮,对于理学发展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对于理学发展的关键枢纽点,对于颇具特色的知识点等,着重拈出。

《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

〔英〕大卫·塞德利  著,许瑞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古希腊,从赫西俄徳追溯神的谱系起,人们就开始追问世界与人如何产生与持存的问题,并据此判断世界的性质与人的位置,为衡量善好与追求幸福提供基础。本书是一部专注梳理西方古代“创世论”思想发展与争论史的著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作为西方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世论并不是古人无益的玄想,而是当时人们对生命意义与宇宙秩序的普遍理解,这些对世界与人的构想暗中铺就了西方文明后来的道路。

参考阅读:大卫·塞德利《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

《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与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修订版)》

[美国]玛莎·C.纳斯鲍姆  著

徐向东、陆萌  译    徐向东、陈玮 修订

译林出版社

善,为什么不能保护我们,免遭恶的侵袭?善的脆弱性到底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黄金般的品质?正义之士一心追求善和公正,却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需要在个人的繁盛上做出妥协,甚至彻底否定自我。《善的脆弱性》直面这一道德困境,通过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文本的探讨,最终拒斥了柏拉图关于善能够保护人类免受恶之侵袭的观念,站在了古希腊悲剧家和亚里士多德一边,认为善的脆弱性正是实现善的关键所在。本书令纳斯鲍姆一举成名,不仅为她在学术界获得无数称誉,也将她的影响力拓展到公共领域。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

[英] 莎拉·贝克韦尔  著,  沈敏一  译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阅读: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在思想中的时代:二十世纪德国哲学》

汝伦  著

东方出版中心

在本书中,张汝伦教授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入的研究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狄尔泰、胡塞尔、马克斯·舍勒、海德格尔等九位德国哲学家,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但每一位人物又以其独特的思想贡献和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洞察力而著称。除了深入剖析了每位哲学家的思想,本书还探讨了他们之间的思想交锋和争论。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了解到现代德国哲学是如何在二十世纪的思潮中迈进的。每位哲学家都承载着对时代的独特回应和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他们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德国哲学界,也对世界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阅读: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如何引领思潮

#当代哲学之思#


《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
陈先达 著

商务印书馆

本书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在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新现象发出的时代强音。本书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辨析,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之外,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对当前学术界和社会上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作出回应。

《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

孙正聿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活动方式,并通过具体论证哲学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 基本逻辑、基本方式、基本观念、哲学理念的前提批判,展现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本书为理解哲学提供新的解释原则,并以这种解释原则展开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推进哲学在当代的发展。

《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陈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世界历史中的民族更替、大国兴衰与文明升降等时代主题为背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视野下,阐发并建构文明论的历史哲学,以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者对西方近代以来的“普遍历史”理念进行解构,揭示其构造“普遍性”的方式,指出西方近代历史哲学的文明论背景。通过儒家思想中的天经—地义—人情的思想传统,重建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统摄西方以自由为理念的历史进程论,以历史生生论克服历史终结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以终极无为的演化论转化西方近代的目的论与末世论历史思辨,以多元一体的共生意识替代文明冲突理论。对于世界历史秩序及其未来,本书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文明的视野与思路,在世俗化时代,它提出一种在历史内部把握历史意义、建立历史性生存的开放历史观,这是一种与历史终结论截然不同的“历史生生论”。

《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

赵汀阳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有关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文章,集中呈现了其有关创世存在论、共在存在论、动词哲学、时间分叉、历史形而上学、问题的递归性等极富原创性的哲学论述;尤侧重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阐释“本源”问题,提出“历史形而上学”的理论,认为创世论、存在论和历史哲学三位一体,即创世论的起源问题、存在论的本源问题和历史哲学的溯源问题,三者存在一致性,彼此相关、互相解释。
参考阅读: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

《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

金观涛  著

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个后真相时代,我们对于何为真实的判断暧昧晦暗。现代社会庞大的信息数据网络,除了如同迷魂阵令人难辨真假,也如同牢笼将我们封锁其中。真实性哲学的探索来自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作者认为,真实性的丧失难以避免,其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坍塌。本书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哲学导言:交往理性五论》

[德] 尤尔根·哈贝马斯  著

童世骏、应奇、郑宁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尤尔根•哈贝马斯被誉为西方世界“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最重要的哲学理论大师。本书是哈贝马斯年届九十之际对自己哲学观的再阐述,对其哲学世界路径的反思和整理,并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全面观照而不失理论来源的自我总结,也可以视为一份难能可贵的学术自传。本书对作者庞大理论著述中的哲学部分进行概述,不仅介绍其观点内容,而且阐述其提出语境和相关争论,难得可贵,对入门级读者同样友好。前有自序一篇,可感受这位哲学家著作的初衷。
参考阅读:如果你想了解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哈贝马斯……

《知觉的世界》

[法] 莫里斯•梅洛-庞蒂  著

王士盛、周子悦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
本书中,梅洛-庞蒂围绕“知觉”这一主题,通过对科学、空间、感性之物、动物性、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艺术以及古典世界与现代世界这七个方面的精彩探讨,得出一个观点:知觉与我们的感觉是不可分离的,我们正是依赖于此来弄懂这个世界。他坚持认为,知觉从来不是某种学会了然后就能适用于这个世界的东西。他提醒我们,作为具有具身心智的生物,我们天生有知觉,并与其他动物以及婴儿一样,处于一种与这个世界产生持续、天然、不可预测的接触的状态。此书承前启后,提领着梅洛-庞蒂前期及后期哲思的关节点。

参考阅读:“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

《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

[美]玛莎·C. 努斯鲍姆  著

李怡霖、于世哲  译,范昀  审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纳斯鲍姆关于文学与哲学关系的文章。作者在该书中试图探讨以下问题:伦理议题中的风格与内容的关系、伦理关注点和伦理知识的本性以及二者与书写形式和风格的关系。她坚决主张:除非道德概念能常常转为文学性而非哲学性的书写形式,否则它将无法被完全而恰当地表述出来。作为哲学和文学内部关系最具现代性的优质讨论,该文集就文学与哲学的交叉互动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

《还原与无限——技术时代的哲学问题》

余明锋 著

上海三联书店

所谓“技术时代”,指的不只是技术发达的时代,而且是技术在根本上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方式、信念系统以及周遭世界的时代。本书对技术时代的内在系统及其运转逻辑做了结构性分析,揭示了技术工具论看似中立的欺骗性伪装;也对技术时代论的思想谱系做了简要梳理,对相关经典文本做了当下化解读,以期透过历史的纵深与当前的表象,剖析技术时代的生存实情和人性危机,回应一个时代的根本忧虑、困惑和希望。

《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电影中的哲学思辨》

郁喆隽  著

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是哲学、科幻和电影之间的对话,作者借电影内容,谈哲学命题,如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如《理想国》,如“中文屋”“钵中之脑”等思想实验。时而软科幻,时而硬哲学。“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注定是一场哲学与电影的邂逅。

策划 | 康卫国  陈哲泓(东方出版中心)

编辑 | 康卫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书单丨哲学的风景——世界哲学日主题书单

中国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