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书单|新学期拓展阅读——“见识与审美”主题书单

中国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 2024-01-26

读研不光有专业科研和学习,学科之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世界值得一看。
新学期伊始,《中国研究生》特别策划推出研究生拓展阅读书单,从开阔思想见识,提升综合素养的角度,分两期向研究生朋友推荐多元主题的优秀图书,或可作为研究生朋友专业科研学习之外的备选读物。
本期首先发布“见识与审美”主题书单,让我们从“文明与经典”“时代之思”“人与环境”“博物与新知”“艺术之美”等五个方面共同感受中外思想与审美的魅力。

【 文 明 与 经 典 】

《中西印哲学导论》

张祥龙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


张祥龙教授是国内和国际上多文明比较哲学的代表性学者,多年来在比较哲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为深化哲学的理解、建构各文明哲学之间的对话,带来了诸多启发。《中西印哲学导论》是一本带有普及性的哲学导论,按照哲学的定义、终极实在、真理和知识、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等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主题阐发了中国、西方和印度三种哲学的观点,在比照和互文中呈现不同文明的哲学特质。

参考阅读:豆瓣9.0分,北大哲学系的第一课,他用“缘”字贯通中西印

《中国文化丛谈》

钱穆  著

岳麓书社·博集天卷,2023年4月


本书为钱穆先生有关中国文化问题之讲演,经其整理、修整而成共计二十五篇。凡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之看法,大体完备于此,是一部全面探讨中国文化底色的大师之作。本书纵向剖开关于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系统解说中华文化的主要特质、中心思想、终极理想与信仰等关乎“文化”核心命题,详细描绘出了几千年来文化发展进退起落之进程。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葛兆光  著

商务印书馆,2022年9月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重订增补本)凡十三讲,涉及汉字、婚礼丧仪、家族和社会、儒佛道、阴阳五行、民间信仰、传统的世界观等,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导览图。本次重订,对内容进行了大量增补修订,增添相当数量的配图,还在每讲后面增加了阅读文献和参考论著,以供文史哲研究生延伸阅读。

参考阅读:葛兆光: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

《前四史解读》

王保顶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2023年6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被称为“二十四史”的纪传体史书最为重要,号称“正史”,而其中的前四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最受后人推崇,被称为“前四史”。“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卓越代表,也是史学家研究先秦、两汉至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依据。本书就是对“前四史”的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作者介绍、成书过程、体例特点、内容特征、注释评价、文献价值、流传过程等,为准确、全面研究前四史提供了帮助。

参考阅读:让厚重的历史变得亲切——《前四史解读》

《无为的能量——<老子>哲学40讲》

林光华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

本书将《老子》81章的思想分五个主要观念:常道、自然、无为、素朴、安乐加以理解与诠释,在解读《老子》文本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生存体验与问题进行新的阐发。全书以专业的学术研究为根基,以敏锐的触角为创新,以真切的关怀为切入点,以深入浅出的生活案例为辅助,为我们打开了一本有独特视角但人人都能读懂的《老子》。

参考阅读:林光华:“无为”是用“无心之心”去为

《思想照亮旅程》

刘苏里  编

上海三联书店·后浪,2022年10月

经典有难度,更需要名师点拨,《思想照亮旅程》一书中,刘苏里导读,中国38位知名学者讲读,共同解读上至公元前5世纪的修昔底德、柏拉图,下至20世纪的罗尔斯、亨廷顿,绵延2500年50位西方思想家的51部西方思想经典,帮助读者掌握政治、哲学、法学等西方思想菁华。


《幸福与德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十讲》

陈斯一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

本书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可伦理学》进行逐卷逐章的讲解,从古希腊文化重视自然和卓越、正义与友爱的幸福观念出发,阐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性和生活的哲学思考,力图呈现出这部哲学杰作经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挖掘它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以及对现代人的启发。本书既沿着《尼各马可伦理学》自身的思路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同时着意于中西文明比较,关注古希腊伦理学和中国伦理学的异同,提出自己的见解。

【 时 代 之 思 】


《一个或所有问题:一份哲学草稿》(修订本)

赵汀阳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5月 

本书是赵汀阳的原创哲学作品,提出“创世存在论”的形而上学论断,其核心观念,是创造者视域和动词哲学,这是传统哲学因文化或历史原因而错过的重要问题。作者认为,很久以来,创造者和创世论的问题“法定地”归属于神学,人的思想身份被设定为认识者,而认识者的视域落在了“名词哲学”上,研究如何知道“什么是什么”。追踪名词的视力看见了静态事物,但对于动态行为就视线模糊了。名词无法说明动词,而人类行为及其创作困境都是动词造成的,名词思维不足以穿透甚至错过了人类的存在何以存在的存在论问题。


《非物:生活世界的变革》

〔德〕韩炳哲  著,谢晓川  译

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5月

今天,我们不停地搜索,却没获得真正的知识;我们不断地获得粉丝,却难以建立持久的友谊;我们留下大量数据,却形成不了稳固的回忆……韩炳哲在新作《非物》中认为:今天,我们正处在从物时代向非物时代的过渡!作者以干净利落的文风,对当下信息时代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哲学批判。从智能手机的全球流行到人工智能的崛起,通过分析数字社会“非物化”趋势所带来的焦躁、短视与孤独,这本书不仅诊断出我们时代的症候,还将激发读者反省自身的处境。

《别再想歪了》

日本信息文化研究所  著,鞠阿莲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12月

认知偏差是影响人类判断的一大障碍。不管是在家庭、职场还是社会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选择错误信息、做出错误决定。即便是成功的学者、受欢迎的公众人物,有时也会放出离谱言论。本书聚焦于日常问题,从逻辑学、认知科学、社会心理学3个角度出发,剖析了60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并给出解决之道。对于在读研究生而言,筛选正确的信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阅读:

《别再想歪了》:这些“认知偏差”,你遇到过吗?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

〔美〕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  著,许蔚翰、吴礼敬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6月

本书是批判性思维入门经典,将帮助读者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批判性问题,对问题深思熟虑,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德〕伊丽莎白·冯·塔登  著,顾牧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3年3月

人在生理上渴望与他人接触,抚摸、拥抱、握手……但我们的世界始终存在暴力的威胁,保护人不受伤害的制度和社会共识又姗姗来迟;城市在发展中不断压缩着个体的边界,作为资源的身体在市场上被最大化地利用,这一切都将我们推向了亲密关系的反面。本书试图告诉我们,孤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它不窥视人心,不要求个人的自省,而是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普遍的孤独感做出诊断。
参考阅读:当身体不被触碰,孤独老去是我们逃不过的未来吗?

【 人 与 环 境 】


《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修订本)

马俊亚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工作室,2023年2月

治河和漕运两件涉及民生的大事为何也会招致一方百姓数百年无法自拔的贫困,唐以前生态良好的鱼米之乡为何在明清至民国前期沦为“被牺牲的局部”?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绵密的证据揭露了这一时期淮北地区从沃土沦为瘠壤的重要原因。本书为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经典著作,修订本经过作者全面修订,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多加考证、爬疏,使所用材料更加准确与丰富。

参考阅读:马俊亚 | 明清以后淮北社会民性的衰变

《龙王之怒:1931年长江水灾》

〔英〕陈学仁  著,耿金  译

光启书局,2023年4月

1931年洪水波及范围广,受灾人数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灾害之一,而关于这场灾害的研究并不多,可能是过往的历史书写多聚焦政治和军事等事件,导致这场灾害的叙事被掩盖。《龙王之怒》一书作者利用广泛的文字和图像史料,从地处灾害中心的近代武汉出发,再现了1931年江城被淹的历史。本书再现这场不应被遗忘的灾害,尤其提出“致灾机制”理念,指向更全面的灾害认知——构成灾害的,不仅仅是洪水等自然风险,还包括洪水前后人类的认知与应对;“致灾机制”不会消失,而是随时代变化而重新调整,如同龙王喜怒的交替再现。

参考阅读:当近代城市陷入洪水之围,天灾如何成为人祸?


【 博 物 与 新 知 】


《现代科学的诞生》

〔意〕保罗·罗西  著,张卜天  译

商务印书馆,2023年4月

现代科学从何而来?对思考这个问题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学史入门读物。本书广泛考察了现代科学诞生的背景,为我们呈现了各种传统思潮及价值体系间的复杂互动,如何在17世纪孕育出现代科学。书中描述了现代科学的种种特征,呈现了这种独有的知识究竟“新”在何处。讨论的主题既有常规的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宇宙论、机械论、生物学、医学等科学内容,也有不太常见的“技艺与自然”、赫尔墨斯主义、化学论哲学、磁哲学、时间的发现、地质学、“自然之书与圣经之书”等更深层的内容,将使读者洞悉科学与哲学复杂交织的关系。

参考阅读:想了解欧洲科学革命的历史,看它

《隐蔽的宇宙: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巴西〕亚历山大·安东内利  著,喻柏雅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微库,2023年5月

本书是一本介绍全球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大众科普读物,系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科学部主任、哥德堡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心创办者亚历山大·安东内利代表作。全书以5大系统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内涵,通过3个角度论证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价值,从4个方向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呼吁大众从社会、工作及个人生活方面迅速行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岛上寻星》

〔美〕艾伦·莱特曼  著,李磊  译

贝页·文汇出版社,2023年7月

如果你是一位在读研究生,这本书的作者艾伦·莱特曼一定能给你的学术之路提供一些启发。本书作者艾伦·莱特曼被称为“科学家中的桂冠诗人”,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上午讲授物理知识,下午讲授写作课程,可谓是理科与文科的完美结合。作为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他以巧妙的、富有启发性且颇具质疑的笔触,融合其生动的切身体验,轻松传达出物理学和哲学中的复杂概念。《岛上寻星》是艾伦·莱特曼“宇宙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偶然的宇宙》和《宇宙的无限与虚无》同样凝结了莱特曼的思想精华。

参考阅读:科学&文学「双栖」科学家的宇宙之书!

《夏日木屋札记:一场跨越物种的生命对话》

〔瑞典〕 妮娜•波顿 著, 薛荷仙、刘羿、陈薇宇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雅,2023年7月

本书是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获得者妮娜•波顿全新力作,讲述了作者在母亲的乡间木屋度假时,与周围世界的小生物邂逅、互动的奇妙经历。在作者笔下,狐狸、蜜蜂、松鼠等动物是启发日常哲思的邻居与访客,植物和细菌也有着独特的生命语言和沟通方式。作者以诗意而洗练的文字,呈现了一位文学家兼生物学家眼中的生命百态和物种进化史,同时呼吁人们与不同物种平等对话,和谐共生。

参考阅读:“十页之内就完全被迷住了”

《穿越非洲两百年》

郭建龙  著  

天地出版社,2020年4月

过去两百年,非洲人民走过了被殖民、求独立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重新认识非洲、重估非洲的价值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更是时代的重要命题。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游走、观察和研究等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他以历史的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深入地讨论了非洲问题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揭示了非洲三代人和非洲人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对于研究生来说,这是一本观察世界,了解非洲历史,开拓眼界,启迪思维的优秀读物。


【 艺 术 之 美 】


《中国绘画史》

潘天寿  著

古吴轩出版社,2022年6月

潘天寿先生所著《中国绘画史》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期间24朝、1600余位画家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有论者认为,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展,迄今为止,潘天寿先生仍然是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最远的人之一。


《虢国夫人游春图:大唐丽人的生命瞬间》

黄小峰  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2023年4月

本书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传世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品读。本书分为十个章节,层层递进,从虢国夫人的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入手,借助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题的形成与画作递藏的梳理,带领读者逐一解读这件作品的视觉图像中所蕴含的历史细节。黄小峰教授通过对作品图像超乎以往的细致阅读,带领大家“重回艺术现场”,感受古代画作给予今人的历史感与审美体验。

参考阅读:一件消失的虢国夫人图


《汉字再发现:从旧识到新知》

葛亮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11月

这是一部用汉字说历史与文化的古汉字通识读本,全书用900多幅出土古文字例字,介绍200多个常用汉字的源流,旨在揭示关于汉字的“常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汉字源流的正确方法,介绍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及相关研究取得的新知,追寻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参考阅读:告别“常识”,再寻字理门道


《剑桥艺术史》(全彩升级版)

〔美〕苏珊·伍德福德 等  著, 钱乘旦  译

译林出版社,2023年1月

《剑桥艺术史》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倾力打造、欧美艺术史名家联袂撰写,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精心翻译,晓畅易读的西方艺术入门读物。本书上至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光荣与壮丽,下至20世纪层出不穷的变革与创新,萃集每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呈现每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带领读者在书页间穿越西方艺术几千年的绝美风景。


《图像与爱欲》

沈语冰  著

商务印书馆,2023年4月

《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是一部国内不可多得的马奈研究专著。本书围绕现代主义画家马奈的绘画创作,从图像学、艺术社会史和视觉考古学等研究视角,试图综合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跨学科视野,对马奈艺术生涯中几个重要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将中文领域欧洲现代艺术研究的现状,从通史和导读提升至专题研究的水平。本书文笔深入浅出,对专业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值得一读的艺术学佳作。

参考阅读:如何趋近绘画: 以《在花园温室里》为例

策划、编辑|康卫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书单|新学期拓展阅读——“见识与审美”主题书单

中国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