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赚钱的逻辑,变了

刘润 刘润 2024-04-13

观点 / 刘润  主笔 / 蕉皮  责编 / 黄静

本文首发于2023年01



今天,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创业赚钱的逻辑,变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


前段时间,有个人给我发了套PPT,说他想创业,要做一件大事。
但做大事吧,需要钱。
这个项目,他自己估值6个亿,想融资10%,拿6000万。
问我有什么建议。
他说得义正词严,我惊讶得目瞪口呆。
能有什么建议?
凭什么?
凭什么一个想法,就值6个亿呢?
凭什么别人要拿出6000万,帮你创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业呢?    
因为只有融资,才能做大,最后才能上市啊。
经济好的时候,很多头脑发热的人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是不是对的。
业不是这么创的。创业的赚钱逻辑,变了。
不是靠“吹”,更不能靠“骗”。
融资、做大、上市,都要重新理解。
不能在天上飘太久了,都忘了地面长什么样了。
以后,我们要更务实去赚钱了。

融资,是为了做事还是为了时髦?

在我的印象里,08年之前,还没有太多的风险投资。
08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数人开始创业。
那个时候,拿着一个想法,一套PPT,靠着一腔热血,一张嘴皮,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百万千万的融资。
钱拿少了,更是有种抬不起头的感觉。
奇怪得很。
这真是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上天。
但是,如果你真的去问这些飞上天的人,为什么拿那么多钱,拿了这些钱准备干什么,又没几个能真正答得上来。
说白了,有相当一部分人,融资不是为了做事,只是为了赶时髦。
而且,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需要融资的。
最需要融资的,一般是互联网行业。融资的目的,是拿钱换速度。
互联网背后的竞争逻辑,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会带来赢家通吃。
在这个行业,基本的打法,就是烧钱。
烧出用户,烧出规模,烧出口碑。
最快烧过临界点的人,就算赢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拼命加班。烧钱的速度不够,那就“烧人”,大家一起996。007。
少睡一点,像人肉电池一样拼命干。
但是,假如你开的是一家餐厅,开的是一家零售店,开的是一家工厂,也许就不用融资,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慢慢发展。
往往以劳动和服务为核心的行业,是不太需要融资的。
而且,融资不一定是好事。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拿了别人的钱,要付出代价的。
最大的代价,就是丢失公司一定的控制权。公司不是你的了。
拿了钱,投资人就会对你有要求。
你跑的速度足够快,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那就会非常舒服。
但是,只要速度慢了一点,可能马上换另一副嘴脸,开始指手画脚,逼你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我看过不少创业者,从淡定,到慌张,到扭曲。
淡定,是一开始拿了钱,从来没这么有钱过。这辈子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很有信心。
可当钱花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慌了。
如果在明确的时间点,拿不到下一轮融资,就要断粮了。
所以,为了完成那个数字,也会拼命努力,甚至行为都开始扭曲。
产品价值?不重要了。
用户体验?滚一边去。
他们的眼里,只剩下钱。
其实看到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创业者,我都会觉得可惜,也会心疼。
但没办法。你自己把孩子卖掉了。
所以,我也经常说,是不是真的要拿融资?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拿融资?
拿了融资,公司可能就再也不是你的了。
不要因为钱,最后把初心丢了。
创业很累,何必再当别人的傀儡。

做大,是为了成长还是为了虚荣?


这些年下来,我也接触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司。
和他们开战略会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基本逻辑:做大。
今年增长50%!明年增长100%!后年就要增长300%!
每次喊出来的口号,都有些“赶英超美”的意思。
其实,想要做大的心情,可以理解。
毕竟增长治愈一切。
只要公司还在变大,那些团队的问题,协作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倒更像是成长的烦恼。
只要还在增长,就可以“粉饰太平”。
增长,也确实有真切的好处。上游的议价能力更强,品牌的价值更突出,这些都是好处。
但是,做大也是有代价的。
做大的代价,是管理的成本极高,把自己搞成大公司病,搞成办公室政治,最后把自己搞死了。
10个人创业,理论上不用专职的财务,找个外包的财务公司帮忙就行。公司也不用前台,有个共享空间,也就够了。
团队的10个人,每个人都想着怎么把事儿干好。
很轻。很快。很灵活。也很有战斗力。
但是,公司到了100个人,就需要层级了。你没办法直接管100个人,你需要提拔10个领导,让他们去管下面的人。
也就是说,有10%的人,都在管理,没有直接产出。
10%的人,是不直接干活的。
再大一点,公司到了10000个人,那可能30%-40%的人都在做管理。
30%-40%的人,不干活。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做沟通,定规则,划边界。
你也会发现,很多公司在进行变革时,第一件事往往也是精简组织。
砍掉30%的人之后,也还是可以运转的。
这就是做大的问题。组织越大,效率天然就越低。
然后,当管理成本的增长,超过公司收入增长的时候,灾难就要发生了。
大家开始抢夺资源,开始阳奉阴违,开始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始互相捅刀子。
开会成了表演,汇报成了艺术。
PPT变多。每天Review的人变多。说自己很忙的人变多。
这就是“大公司病”,也是“官僚主义”。
位置比逻辑重要,争斗比协作重要。
很多企业,就是这么死的。
我们做一个“小而美”的企业,不好吗?
在一个市场里,找到自己的生态位,用合适的节奏发展,控制企业的规模,也可以过得很舒服。
钱,也可以赚得很多。
不要被社会的评价体系影响。把公司大不大,变成了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志。
1亿的看不起1000万的。10亿的看不起1亿的。100亿看不起10亿的。
比较让人永不满足。
优秀的创业者,还是要有点“反人性的能力”,知足常乐。已经拥有的,大于想要的,就能幸福。

上市,是为了圈钱还是为了目标?


很多人创业的终点,就是上市。
上市,意味着名利双收。
名,我是上市公司老总了,大小是个人物。厉害吧。
利,我的股票可以公开交易了,可以有钱了,终于自由了。太好了。
但是,上市根本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是我一定有个更大的目标要解决,需要用到更多的钱,所以上市融资。
是为了做事,而不是为了圈钱。
其实,很多公司准备上市的时候,都要写方案,我准备融多少钱,为了干什么。
但真写的时候,很多都是乱写的。
需要我写,我就写。
为了要30亿,就随便写个理由。
要干什么吧,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要钱。等有钱了,再想着怎么花。
再说。
但再说,也就不说了。
最后,也就是买个豪车,租个更大更漂亮的办公室,随便招几个人,去更高档的会所,见其他更有钱的人。
然后,上市公司该披露的信息,也会披露。该董事会和独立董事投票决策的,也会决策。
很多不认识他们的人,会买他们的股票,会真的投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真的为自己的投资人全心全意负责。
这样的情况,我想你是能看懂的。也许,你还会想起某些人,某些公司,就是这么做的。
很多人觉得上市很好,很风光,干脆就动了歪心思,路走着走着就偏了。不要这样。
上市,是要融更多的钱,去解决更大的问题,实现更大的目标。
而不是圈更多的钱,去假装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不是蠢,就是坏。

创业赚钱的逻辑,变了。
天上飞的猪,要落地了。
不是靠吹,不是靠骗。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
企业和公司存在的价值,都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顺便赚到了钱。
钱,都是“顺便”赚到了。冲着钱去的,往往也很难真正赚到大钱。
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融资,做大,上市,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目的,只有一个,把事情做好。
以后,要更加认真做事。
以后,要从天上,回到地面。
以后,我们要更加靠务实去赚钱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企业即人:人盘活了,事就对了》

《真正职业的人,要如何思考工作?》

《人人都可以成为有运营思维的操盘手》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