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

刘润 刘润 2024-02-05

观点 / 刘润    主笔 / 由之    责编 / 黄静   


本文首发于2020年7



经常有同学问我:润总,我正在做的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途?我怎么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未来什么样的行业更有前景?在选择行业的时候,大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选择,是人生的第一智慧。选择一个上升的行业,作为个体才有可能顺势而上,获得巨大的成功。而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下沉的行业,即便你的个人能力再强,都抵御不了时代的汹涌波涛。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再去全力以赴,你才能事半功倍。所以今天,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怎么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我想跟你聊聊怎么选择行业。到底怎么来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

商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个大方向的。顺应商业发展方向的行业,就是有前途的行业。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我遇到的几乎一半的问题都是:润总,我做的这件事,有前途吗?我经常说,其实你问错了。你应该问的是:在那个注定辉煌的前途里,有我吗?什么意思?商业毫不关心你的方向。而你,必须关心商业的方向。
那到底什么是商业的方向?商业,有两个方向性的指标。一个叫做交易成本,一个叫做网络密度。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我们来说交易成本。什么是交易成本?商业,不是一门关于生产的学问,而是一门关于交换的学问。有了交换才会有商业。而只要有交换,就必须要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交易成本,就是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所花费的代价。什么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就是我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我老家的大米特别好吃,你来我家做客,尝过之后也想要买?好呀,那我20块钱一斤卖给你。而我的进货价呢?5块钱一斤。你不知道别的地方哪里有卖,你只能从我这里买。所以,即便20块钱一斤挺贵的,你也只能接受。这个时候,其实我帮你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了我,你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大米啊!所以,我赚到的这15块钱差价,就是帮你克服“信息不对称”所花费的交易成本。后来有了互联网,“信息对称”就容易多了。你在网上一搜,同样的大米,原产地直供,一斤只要10块钱。你再也不需要从我这里买了。通过互联网,你可以直接从我老家买。这个时候,互联网更进一步帮你克服了“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就降低到了5块。那什么是信用不传递?信用不传递,就是离我越远的人我越不信任。你从我这里买大米,一斤20块。你在互联网上一搜,同样的大米,一斤只要10块钱。可是,你开始犹豫了。“虽然互联网上更便宜,但是卖大米的人我不认识啊,万一我付了钱卖家不发货怎么办?”“算了算了,我还是在朋友这买吧,贵就贵点了,总比被骗好。”于是,因为“信用不传递”,你还是只能在我这儿买。这个时候,交易成本是15块。后来,有了支付宝。你付了款,钱先放在支付宝那里,等你收到货之后,支付宝再打款给卖家。这个时候,你就敢在互联网上买东西了。交易成本变成了5块。支付宝,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用不传递的问题,所以降低了交易成本。所以你看,所谓商业的进步,其实就是在不断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然后,我们来说商业的另一个方向性的指标:网络密度。 什么是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 = 交易节点的实际连接数 / 可能连接数。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 如果我生活在原始社会,我爸爸是猎人,我是猎人,我儿子还是猎人。 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猎人,靠山吃山,和外面的世界“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户人家,世世代代都是渔夫,靠水吃水。 他们永远吃不到我们家打的野兔子,我们也永远吃不到他们家捕的鱼。 我们都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与外界没有任何连接的“交易节点”。 如图所示,假如一共有17个交易节点。 
所有的交易节点都两两相连,那么可能的连接数最多有136条。 但是,因为交易节点的实际连接数为0。 所以,我们的网络密度就为0。 慢慢地,人类开始聚集定居,一个个小村落开始形成。小村落里的几户人家开始有了连接。 连接带来了交易的可能性,于是,小村落里开始出现了分工。 男耕女织,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互相交易。 这就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网络密度是多少呢? 如图所示,交易节点的实际连接数为7。 那么图上的网络密度就是(7/136=)5.1%。 商业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了小农经济,网络密度变大了。 再然后,连接效率进一步提高,出现了长长的、首尾相连的线段。 远在天边的一户人家,想从千里之外的你手上买布,怎么办? 因为太远,你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这时,你们就需要一个或者多个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从你手上买布,并不是打算给自己做衣服,他们单纯地只是想用更高的价格卖掉。 因为他们的存在,一次交换就像接力跑一样,被拆分成很多次交易,首尾相连。 这就是“线段型商业”。 如图所示。 这张线段型商业文明的图,网络密度是(17/136=)12.5%,远大于小农经济的5.1%。 丝绸之路,就是最典型的线段型商业。 在现代社会,一件商品从品牌商到省级代理商,再从省级代理商到市级代理商,再从市级代理商到你家门口的小卖部,再从小卖部到你的手上,这也是典型的线段型商业。 线段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第一次真正的进化。 因为,从此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群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的人群:商人。 再往后,连接效率继续提高。当越来越多的“交易线段”纵横交错,一些交易节点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成为了“超级节点”。 比如,罗马。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 比如,武汉。你也一定听说过武汉“九省通衢”的美称。 这种不断增强的“超级节点”,把商业文明带到下一个时代:中心型商业文明。 如图所示,这张中心型商业文明图,它的网络密度是(24/136=)17.6%。 在现代社会,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就是最典型的超级节点。 有了它们,你就不用再从品牌商到省级代理、市级代理…一级一级来买东西了。 而是通过这些超级节点,直接从品牌商那里购买商品。 连接越进化,网络密度越高,商业文明越发达。 那么,中心型商业文明会是商业文明的终极形态吗? 不是。 只要网络密度还会继续提高,商业文明的进化就不会停止。 前几年,大家上网买东西,几乎都通过淘宝、京东这样的超级节点来买。 现在,有了直播带货,很多人开始通过李佳琦、薇娅、罗永浩、刘涛…等各种各样主播来买了。 因为有了这些主播的存在,网络密度进一步增加。 网络密度增加,带来了超级节点;网络密度的进一步增加,开始消灭超级节点。 这就像以前家家都没有电视,你家有,你就成了街坊邻居的超级节点。 后来每家都有电视了,大家开始回家看电视,超级节点被消灭。 于是,我们就会开始从“中心型商业文明”,慢慢进化到“去中心型商业文明”。 这张图里“去中心型商业文明”的网络密度是多少呢? 是(33/136=)24.3%。 如果因为科技的进步,连接效率持续增加,最终网络密度达到100%,也就是说所有的节点都两两相连,会发生什么呢? 这在理论上可能发生,但实际非常困难。 我们给这个也许永远无法到达的商业文明,起了个名字:全连接型商业文明。 什么样的科技能促使“全连接型商业文明”变成现实? 也许是万物互联,也许是区块链,也许是脑机互联,也许是生物科技、基因科技的重大进步。 全连接一旦实现,可能就会出现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所有人类共享一个大脑,我知道的你都知道,人们因为没有信息不对称,再也没有信用不传递的问题。 整个世界的交易成本,可能会接近理论最低。 这就是顺着“网络密度”这个线索,我们所看到的整个商业的进化史。而我们现在,正处于从“中心型商业”,走向“ 去中心型商业”的路上。


所以,商业发展的方向,就是网络密度越来越大,交易成本越来越低。网络密度越来越大,就是过去我只有一种办法找到他,而现在有一百种办法找到他。交易成本越来越低,就是过去我要花1000块钱找到他,而现在花100块钱就可以找到他。网络密度,交易成本。理解了这两个概念你就会发现,所有伟大的商业机会,其实都藏在这两条线索里。现在,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到底怎么来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就看这个行业,能不能增大网络密度?能不能降低交易成本?

商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个大方向的。顺应商业发展方向的行业,就是有前途的行业。那么,商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就是网络密度越来越大,交易成本越来越低。所有伟大的商业机会,其实都藏在这两条线索里。即便你很难发现伟大的商业机会,但是你至少可以用这两条线索,来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选择大于努力。并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努力是基本功。但是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更有前景的行业。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你要让你的选择,配得上你的努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To C很难理解的生意逻辑:关于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儿》

   《所有的合作,都应该创造全局增量: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商务?》《如何在年终考核时,分到更多的钱?》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怎么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

刘润 刘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