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生计算机】教育新基建行业深度

吕伟/胡又文团队 计算机司令部 2023-01-03

摘要

央行&财政部携手,助力教育新基建。2022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教育信息化贴息贷款的支持政策,央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等投放,额度在2000亿元以上;财政部、国发委等五部门对包括教育、卫生健康在内的10个领域提供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在央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中央财政“贷款贴息”双重共振下,实际贷款利率低于0.7%,组合政策的推出带来智慧教育需求的增长,教育信息化或将再次迎来建设高峰。


教育IT迎来拐点,行业景气度有望加速上升。此次贴息贷款政策在教育领域重点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等重大设备更新改造,明确支持范围包括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及仪器设备更新升级、学校数字化建设,包括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据教育局统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自从2012年首次达到4%后,连续多年一直维持在4%以上,教育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支撑我国的庞大教育体系。


教育IT产业链梳理:基本面触底,反转在即。我们梳理了市场中参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供应商,能够看到在疫情反复和预算紧张的背景下,多数公司经营层面面临较大压力。但结合近期的政策,我们认为教育IT产业链基本面拐点有望到来:一方面教育贴息贷款政策落地有望显著刺激被压抑的职教信息化投入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教育行业改革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有望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而高校教育投入保持有利的支撑,中考、高考改革带来相应的新场景需求,教育信息化投入方兴未艾。


投资建议:在教育贴息贷款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叠加防疫政策的积极变化,教育IT有望迎来基本面的触底反弹;而展望2023年,在教育贴息贷款落地的刺激下,受制于紧张的预算而压制的教育信息化需求有望充分释放,产业链中的领军公司有望迎来明确的拐点。建议关注:教育IT核心龙头科大讯飞、教考信息化领军佳发教育、铁路仿真实训设备核心供应商捷安高科和运达科技、智慧教室解决方案供应商金桥信息;另外,建议关注教育IT产业链中的新开普、正元智慧、鸿合科技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反复导致项目实施受阻。




1 贴息政策发布,引领教育基建新周期


1.1定向支持教育领域,贴息政策涵盖超2000亿贷款

央行&财政部携手,助力教育新基建。今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教育信息化贴息贷款的支持政策,央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放,额度在2000亿元以上;财政部、国发委等五部门对包括教育、卫生健康在内的10个领域提供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在央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中央财政“贷款贴息”双重共振下,实际贷款利率低于0.7%,组合政策的推出带来智慧教育需求的增长,教育信息化或将再次迎来建设高峰。


贴息政策外,万亿中长期贷款投放蓄势待发。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外,由国家发改委主导,2022年7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国务院、监管部门等陆续推出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政策,明确由21家银行共同实施,各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从备选项目清单当中自主选择项目对接,主要投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和教育领域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16类领域、128个细分领域。截至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审定通过各地申报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第一批项目5838个,项目贷款总需求2万亿,目前第一批项目已推送给21家经办银行,要求各机构尽快对接,第二批和第三批项目正在评审和陆续申报。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共同支持多个方向。中长期贷款的主导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以制造业为主,偏向于供给侧的生产领域;央行主导的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偏向于需求侧的消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提出16个鼓励类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提出10个鼓励类领域,两者存在重合领域,比如教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但两项政策并不矛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同时申请两项贷款。两项政策共同助力扩大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拉动主力,增强发展后劲。


本次教育贴息政策主要面向数字校园、实训设备、科学仪器。教育部发布《关于教育领域扩大投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表明此次贴息贷款政策在教育领域重点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等重大设备更新改造,明确支持范围包括: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及仪器设备更新升级、学校数字化建设,包括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数字校园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服务校园生活、教育、教学管理等多场景,实现后勤服务、能源管控、教学管理、缴费管理等功能。实训设备包含实训基地、实训室的信息化和模拟仿真设备;科学仪器包括实验室的测量、检测和分析仪器等基础设施。

教育信息化:迎政策利好,行业景气有望加速上升

2.1  职业教育:政策持续出台,有望迎来新机遇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可分为学历性的职业学校教育和非学历性的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包括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阶段,职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等类别。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迎“政策暖风”,持续释放利好信号。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逐渐重视职业人才教育,引导职业教育行业发展。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2020年9月教育部推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0项任务27条举措聚焦关键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体系效能。2021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占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比例不低于10%,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结构布局优化,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数据上来看,2012年以来,全国中职院校数量持续减少,2021年数量为7294所,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2602所,而高职院校数量稳步上升,其中职业本科院校上涨到32所,高职(专科)增加至1486所。此外,在学生数量上,2021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488.99万人,在校生1311.81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35.08%、33.49%;高职学校招生556.72万人,在校生1603.03万人,分别占全国本专科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5.60%、45.85%。职业院校不同层次数量的变化反映出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的优化,提质培优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日益受重视,经费支出稳健上升。随着职业教育的加速推进,行业需求不断上升,投入也在日益增长。从数据上来看,2008-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方面财政支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达到3402.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9%。将职业教育经费支出进行分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中专教育占比最大,2021年分别达到1632.62亿元和1356.62亿元,合计占全国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88%。从支出细分可以看出,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很大,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校企多方协作,探索职教发展新模式。职业教育市场生态链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多个参与主体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串联全部生态信息,保证产业运行流畅。整个价值链中,企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与校方协作构建“校内基础知识学习+校外直接参与工作”模式,校内提供师资力量、产业技术、实践案例等帮助学校共同开办建设专业学科,探索新技术、新职业专业;校外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训基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综合就业水平



2.2 高校教育:深耕高教信息化,助力教育新基建

财政教育投入保持强度,支持建设高质量高校教育体系。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渐完善,据教育局统计,2021年我国有本科院校1270所(包含3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较2010年增加了158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自从2012年首次达到4%后,连续多年一直维持在4%以上,教育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支撑我国的庞大教育体系。



高校经费来源:财政拨款是核心。据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5.30万亿元,同比增长5.69%,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4.29万亿元,2016-2020年占比均保持在81%左右。将教育经费按来源路径划分,可分为财政性教育支出、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社会捐赠、事业收入(学杂费等)以及其他教育经费,其中主要来源政府拨款。



高校信息化建设:头部高校投入占比最高。将高校划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其他普通高校,根据《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统计数据显示,三类高校2020年信息化经费分别为4036/2139/972万元,占学校总经费比重依次为1.2%/1.8%/3.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信息化投入远高于其他高校,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校信息化投入不同领域中,建设投入占比最高,运维其次,网络安全投入最低,高校信息化仍以建设为主。


信息化建设应用场景丰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从教学科研、校园管理以及校园服务三个方向展开,通过构建完整的网络设施,覆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与研究场所,实现智慧教学与科研;完善信息化体系,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实现校园智能管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拓展学生、教师和学工的服务类型与服务范围。实现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是底层技术的搭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


3.1 行业投资建议

在教育贴息贷款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叠加防疫政策的积极变化,教育IT有望迎来基本面的触底反弹;而展望2023年,在教育贴息贷款落地的刺激下,受制于紧张的预算而压制的教育信息化需求有望充分释放,产业链中的领军公司有望迎来明确的拐点。建议关注:教育IT核心龙头科大讯飞、教考信息化领军佳发教育、铁路仿真实训设备核心供应商捷安高科和运达科技、智慧教室解决方案供应商金桥信息;另外,建议关注教育IT产业链中的新开普、正元智慧、鸿合科技等。



3.2 科大讯飞:教育IT核心龙头


AI核心龙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双减”政策背景下仍然需要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体教育质量,以政府、师生和家长三方构建的G-B-C的闭环成为最优解。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理念指导下,面向国家重大教育命题,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加教育教学场景深度融合应用,为学生、教师以及各级教育管理者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实现教与学过程中的数据积累,帮助师生减负增效,促进教育进步。目前,讯飞智慧教育业务已形成G-B-C三者融合的业务体系,其产品已遍布全国32个省级行政单位以及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拓展教育业务布局,实现全方位覆盖。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业务,进一步从学科教育向五育并举发展,实现教育领域的全面覆盖。科大讯飞开发了全国首个具有全国样本代表性的儿童脑智发育测评平台,并在国内多所高校心理学研究、区域中小学年度综合评价中应用,累计测试超25万人次,聚焦于脑智发育中的注意力维度研制儿童注意力系列训练课程,已在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等地方上万学生中开展广泛应用,虽然目前体量比较小,但是国家对于素质教育均衡发展是非常看重,未来的发展可期。


多地域落地大型项目,教育信息化领先地位突出。讯飞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供应商,在G端、C端均有突出的地位,公司教育业务2021年实现营收62.32亿元,17-21年收入CAGR为43%。公司在G端的教育业务以大型项目订单为主,典型案例“区域因材施教”项目已打造成标杆案例。


风险提示:教育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带来交付不及预期风险,其他业务推进不及预期。


3.3 佳发教育:教考信息化龙头,迎新一轮政策红利


教育考试IT龙头,持续拓展教育信息化场景。佳发是智慧教育的龙头企业,起家于标准化考场建设,在网上巡查系统、身份认证系统、防作弊系统等领域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在标准化考场外持续拓展教育IT场景,包括智慧校园、智慧体育等方案。从业务实质角度,公司提供了包含软硬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毛利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



疫情叠加标准化考点建成,业绩进入周期性底部。佳发所属的教育信息化行业有一定的周期性,伴随着政策的出台,IT系统迎来高峰建设期,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网上巡查系统迎来高峰建设期,将公司业务按产品分类可分为标准化考点设备和智慧教育产品。公司营业收入从2017年1.92亿元增长至2020年5.90亿元。进入2021年由于疫情持续反复影响,部分项目招投标、订单的签订和执行进度延缓,业绩出现下滑。



保持投入力度,拓展教育新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下行期间公司并未在人员上进行缩减,同时保持了一定力度的费用投入,这也导致了公司利润端呈现一定的压力,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下滑61%。公司选择逆势进行研发投入和销售渠道的布局,有望在新一轮教育政策落地周期中占据先机,实现业绩层面的触底反弹。



新政策有望推广,防作弊迎来新一轮渗透。回顾公司过去5年的业绩表现,能够看到政策是公司业务推广的重要动力,2017、2018两年关于标准化考场平台建设的政策文件驱动了公司业绩层面的高增长。而站在当前时点展望,标准化考场建设仍在路上,尤其是防作弊领域的建设还处于早期阶段,在新技术不断更迭提升产品性能的背景下,以防作弊引领的新一轮建设有望加速。



防作弊系统具备较强技术含量,公司先发优势显著。公司防作弊系统的核心团队均来自原总参57所,采用“侦测引导阻断”体系,先侦测发现并确认作弊信号,再发射窄带精准干扰信号对作弊信号进行高效阻断,切断发射源与考场内部接收器的信号连接,达到防作弊目的。截至目前公司防作弊系统已在19个省部署,市占率达80%,可以服务全国各类考试。考虑到公司在在标准化考场建设的领先优势,若后续政策文件如期落地,预计佳发有望充分享受新一轮政策红利。



教育考试信息化外,拓展新兴场景。佳发在标准化考场建设中龙头地位突出,而公司也在持续拓展考场外的信息化场景,例如智慧体育解决方案、英语听说解决方案等,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持续改革(例如体育在中考比重不断提升等趋势),公司可以通过信息化赋能的场景也在持续增多。


盈利预测:根据公司年报披露的业务分拆,可以将佳发教育的业务分为标准化考点设备、智慧教育、运营服务和其他业务,其中:

1)标准化考点设备,主要包括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网上巡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作弊防控系统、身份认证系统、AI考试行为分析系统、考试报名和管理系统等信息化产品,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公司为龙头的少数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产品适用于高考、学考、中考、研究生考试等考试,客户对产品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得到市场充分验证的企业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标准化考点设备业务我们预计22-24年增速分别为40%/50%/30%,由于公司该业务市场占有率高,商业模式和客户渠道稳定,预计毛利率维持在60%左右。

2)智慧教育,包括教考统筹、智慧校园、智慧体育以及新高考一站式等,市场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低,随着教育信息化行业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教育信息化产品将与教学业务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产品应用,行业成长性良好,因此我们预计未来2022-2024年收入增速为40%/30%/30%,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

3)运营服务,核心服务包括标准化考点运营服务、无纸化体检、考试报名、中考体育评测、AI作弊分析、体质健康监测等,随着公司英语机考、智慧体育、生涯规划类新产品推广成果的呈现,公司产品线更加丰富,运营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因此我们预计未来22-24年收入增速为10%/10%/10%,毛利率稳定在50%。



投资建议:佳发教育是智慧教育的龙头企业,在网上巡查系统、身份认证系统、防作弊系统等领域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在标准化考场外持续拓展教育IT场景,包括智慧校园、智慧体育等方案。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收分别为5.08、7.19、9.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2.06、2.7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PE分别为29、20、15倍。考虑到佳发在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扎根深入和创新业务的发展,公司22-24年增长速度值得期待,当前估值较低,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疫情反复影响项目交付;毛利率随业务结构波动等风险。


3.4 捷安高科:轨交职教实训设备龙头

深耕轨交仿真实训,拓展应急、传播等领域。捷安专注于高端复杂行业以及中、高职业教育仿真培训解决方案,以自主研发的VR、AR、和系统仿真技术应用平台为核心,为我国的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应急安全等领域提供专业化的虚拟仿真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业务轨道交通领域已开发出涵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务(客运、货运)、机务、供电、电务、工务、车辆系统的专用实训系统500余套。



深耕职教院校,政策最直接受益。捷安已连续多年布局职教院校市场,拥有完整的销售渠道体系和客户资源,同时公司连续多年每年举办行业性赛事,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公司自身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收入体量有望实现突破,预算充足助力下游客户需求充分释放。2020年以来的疫情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项目实施交付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下游客户的预算支出也面临压力。体现在业绩上,公司2020、2021两年收入端承压明显,同比均出现下滑,而进入2022年公司业绩触底回升。若后续教育贴息贷款持续落地,有望推动公司迎来业绩向上的拐点。


盈利预测: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的业务分拆,可以将捷安高科的业务分为轨道交通仿真实训系统、安全作业仿真实训系统和其他业务,其中:

1)轨道交通仿真实训系统,公司针对国内轨道交通实际运行情况开发铁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两大系列实训产品。在铁路方面,2022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53亿元,投产新线2043.5公里,其中高铁995.9公里;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2022年上半年累计有41个城市投运轨交通线路9573.65公里,其中地铁7592.02公里,占比78.64%,新增城轨运营线路366.87公里。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已开发涵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系统500多套,市场已覆盖国内29个省份,服务国铁、城轨行业及院校客户1000余家。

因此,轨道交通仿真实训系统业务我们预计22-24年增速分别为10%/60%/50%,由于公司积极开拓业务市场,商业模式和客户渠道稳定,预计毛利率维持在55%左右。

2)安全作业仿真实训系统,公司应急安全作业实训系统由最初的虚拟焊接仿真实训系统逐步扩展至安监考培仿真实训系统和应急安全教育考培综合系统两大系列,位于国内厂商前列,随着教育贴息政策的推出,实训仿真设备需求增长,因此我们预计未来2022-2024年收入增速为5%/20%/30%,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

3)技术服务及其他业务,包括技术服务和其他领域仿真产品等,随着公司在虚拟仿真培训教育领域的发展,公司产品已经开始布局其他领域,比如航海领域,业务需求加速增长,因此我们预计未来22-24年收入增速为5%/5%/5%,毛利率保持在50%左右。


投资建议:捷安高科专注于高端复杂行业以及中、高职业教育仿真培训解决方案,以自主研发的VR、AR、和系统仿真单打技术应用平台为核心,为我国的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应急安全等领域提供专业化的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收分别为2.91、4.23、6.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2、0.59、0.8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PE分别为50、35、24倍。考虑到捷安在轨交仿真实训行业的扎根深入和创新业务的发展,公司22-24年增长速度值得期待,当前估值较低,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疫情反复影响项目交付;人力成本上升风险;技术研发与创新风险。


3.5 运达科技:高端铁路仿真实训设备核心供应商

铁路信息化领军企业,确立“3351”战略版图。公司自成立后专注于铁路、轨交领域的客户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自研及收并购的方式不断拓展业务版图,触及范围覆盖至机车车辆、牵引供电、货运物流三大板块。目前运达科技通过一系列收购和业务拓展,已经形成体系化的战略布局,包括:1)“3”个板块,即机车车辆、牵引供电、货运物流;2)“3”大客户群,包括国铁、城轨、院校;3)“5”个解决方案,即智慧培训、智慧运维、智慧车辆段、智慧牵引供电、智慧物流;4)“1”个重点业务,即维保服务。



业绩阶段性承压,智慧培训业务率先迎来拐点。疫情的反复对于运达本身的业务以及铁路轨交行业都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公司在业绩层面也相对承压,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从业务拆分角度,公司的智慧培训业务在2022年率先实现反转,上半年智慧培训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87%,而教育贴息政策持续落地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在职教领域的市场。



智慧培训解决方案覆盖全场景,有望受益于职教“新基建”。运达的智慧培训解决方案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依托真实情景数据包,通过机理建模、计算机仿真等方式,以模拟列车、模拟调度中心、模拟车站、模拟场段等形式,从视觉、触觉、听觉、操控作业等方面,高度还原了轨道交通车辆驾驶、调度、乘务、维修等各类实操环节和真实运营环境。公司的仿真培训业务有望深度受益于教育贴息政策,过去职业院校受到疫情压制预算紧张,而随着贴息贷款拨付需求有望充分释放。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铁路、轨交建设力度不及预期;电气化项目投资力度不及预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3.6 金桥信息:深耕智慧校园,核心主业迎来春天

智慧空间解决方案领军,在智慧校园领域深度参与。金桥信息成立于1994年,在当时肩负建设国家“三金工程”而设立,早年间承担了上海多家重点单位(宝钢、上海图书馆等)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公司此后扎根于政务、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聚焦会议室、展厅、指挥室等空间的智慧化建设。目前金桥信息已经形成智慧场景+智慧建筑+创新业务三大板块,智慧场景与智慧建筑更多的是依托公司传统的会议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向各个领域的延伸;创新业务主要为大数据及云平台业务,典型代表为法院移动执行平台。


疫情冲击致业绩短期承压,利润端受制于地产行业变化。2017-2021年以来,公司在收入端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速,内生增长动力强劲,而进入2022年由于上海疫情的封控及下游客户(尤其是地产领域)情况下行,公司在收入端呈现一定的压力,公司在2022年11月26日发布的公告中也显示与某地产客户之间的诉讼,也预示着公司2022全年在利润端的压力。而展望明年,随着经济逐步从疫情中恢复,公司的业务有望重回正轨,经营层面拐点有望确立。

智慧教室业务在头部高校优势地位显著,政策带来职教领域的机会。金桥在智慧教育领域主要依托主业,对教室、会议室、会堂等学校场景提供智慧化改造,从而提升学校对于办公空间的使用效率。公司过去教育业务主要以预算充足的头部高校为主,而随着政策落地,广大受制于预算的职教院校有望迎来需求端的释放,公司教育业务有望显著受益。从数据上看,公司智慧教育业务收入近两年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收入体量达到1.60亿元,同比增长48%。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冲击导致项目实施受阻;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


 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教育新基建的建设进程与政策的落地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以教育贴息政策为代表的政策落地有望对相关领域的公司带来催化,若后续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可能会对公司的下游需求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行业竞争加剧。本轮教育行业信息化刺激政策力度较大,带来的商机有望显著增加,对于IT厂商来说是快速发展的良机。若后续各家IT厂商为扩大份额采用降低价格等方式加剧市场竞争,可能会对公司的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3)疫情反复导致项目实施受阻。教育IT的大部分项目需要去客户现场进行实施交付,若后续疫情持续反复、防疫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会阶段性影响行业的招投标节奏和公司项目实施节奏,进而对公司短期收入。





计算机团队介绍

吕伟: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理学硕士,2021年加入民生证券研究院


执业证书:S0100521110003


丁辰晖: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资产评估硕士,2020年加入民生证券研究院。


执业证书:S0100522090006


详见报告《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教育新基建:政策引领新周期,底部反转趋势确立》


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注册分析师,基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观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研究人员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免责声明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境内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客户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是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咨询服务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客户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发送本报告金融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从其他机构获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本公司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转载、发表、篡改或引用。所有在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除非另有说明,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民生证券研究院:

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浦明路8号财富金融广场1幢5F;200120

北京: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8号民生金融中心A座18层;100005

深圳:广东省深圳市深南东路5016号京基一百大厦A座6701-01单元;5180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