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一起来读《国家与革命》

学习大国 2023-08-28
作为“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系列第八讲(总135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志明,以“建立保证亿万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为主题,对《国家与革命》进行导读。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刘志明

(点击图片或扫码观看)

奖参与:你有哪些学习心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获赞最多的5位网友将获得刘志明老师著《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图书一本。


本讲要点问答:
1.《国家与革命》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概述了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自19世纪以来,国家与革命这一重大问题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机会主义者搞得面目全非,混乱不堪。特别是以考茨基为首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极力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鼓吹“议会道路”,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美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思潮,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在国家问题上反对机会主义偏见,就无法使劳动群众摆脱资产阶级影响,走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国家与革命》的写作是恢复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
2.《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国家与革命》由两篇序言、一篇跋和正文六章组成。列宁原计划写七章,最后一章《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因十月革命迫近没有来得及写,只留下一个详细提纲。因此,准确地说,《国家与革命》这部伟大著作也是未全部完成的残篇。
3.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是什么?
答:列宁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学说,论述了剥削阶级国家必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工具。也就是说,国家的性质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哪个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它必然在政治上也占统治地位,并借助国家获得镇压和剥削被压迫者的新手段。
4.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科学依据有哪些?
答:首先,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建立在阶级斗争学说的基础上的;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是同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全部学说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5.如何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
答:第一,用人民的武装代替资产阶级常备军;第二,用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来代替资产阶级官吏;第三,用议行一致的工作机关代替资产阶级的议会制;第四,用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的统一的全国政权代替资产阶级官僚集中制的国家。
6.《国家与革命》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答:第一,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破除一切有关西方民主国家、西方民主制度的迷信,切实防止误入西方的民主化陷阱,正确认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把握无产阶级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更好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同当代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对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对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简介:
“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交通银行、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协办。自2009年创办以来,坚持每月一期,迄今读书活动已举办134期。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的指示要求,主办方对2020年读书活动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改版,以“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主题,立足于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打造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新课堂、组织生活新平台。读书活动通过在支部工作APP首播,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大国”“人民党建云”微信公众号,人民视频客户端、人民智云客户端等各平台上线,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扩大学习覆盖面和传播力,探索适合机关青年特点的学习方式方法,使更多党员干部从中受益。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本期编辑:周洪业

喜欢本文,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