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EAP 四月新刊|谁的世界?

2017-04-08 LEAP 艺术界LEAP


LEAP 四月新刊

  谁的世界?

BEYOND  

THE ANTHROPOCENE



古斯芒与帕伊瓦 

(João Maria Gusmao+Pedro Paiva)

《早安》(Glossolalia), 2014年


这是一只在赛璐珞合成树脂胶片上朝“我们”观看的鹦鹉。缓慢的镜头使得它正振动着的翅膀覆盖了大半个屏幕,羽毛纤维细部的色彩和光泽暴露在画面颗粒与胶片投影机转动的噪声之中。但这一切不过是几分之一秒的事情罢了。在一帧犹如弗朗西斯卡的《乌尔比诺公爵夫人肖像》的脸部侧面特写之后,这只彩色鹦鹉转身背对着“我们”,向镜头深处飞去。——这是葡萄牙艺术家组合古斯芒与帕伊瓦(João Maria Gusmao+Pedro Paiva)的录像作品《早安》(Glossolalia, 2014)中的一组镜头。它们在被放缓的时间细节与被放大的动物形象的共同作用下,向能够看到、并且正在观看这组画面的观众呈现了这样一种视角:这并不是由“人”而更可能是由摄影机本身所“观看”到的画面。在这组通过屏幕连接了鹦鹉和观众的观看关系里,主角和施动者都未必一定是人类。如果说“我们”实际上是生活在万物相关联的网络之中,那么这个网络必然混杂了诸多“非人”(nonhuman)的现实,比如,一段被赛璐珞胶片记录下的时间,或者,一只“大写”出镜的鹦鹉。

 

而在现代主义的历史情境与进化思路之中,“非人”之物从来没能获得过被赐予“大写”身份的特权。相反的,“人”始终是我们的世界观与认识论中的核心角色,所谓笛卡尔之后的“现代世界”,无非是人本主义一路加速和不断开拓其疆界的升级空间。时至今日,肆无忌惮的主体膨胀与欲望的过速侵领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而这种遮挡的可怕之处正在于,它同时也屏蔽了人类对自己认知之狭隘的认知。那些被我们所忽略的“动因”(agency),正在以人类难以感知和控制的情势作用于我们周遭的世界。

 

由此连通起这期《艺术界》四月刊所关注的议题——“谁的世界?”,恰恰是一个集结起自然、科技、媒介、认识论、生态政治、灾难美学以及行动主义的发问。从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对于现代性的质疑观点,到让-吕克•南希关于后福岛时代的灾难哲思,从蒂莫西•莫顿的“庞大之物”与“灭绝”理论到思辨实在论的生态学思索,从对于“后人类世”状况提出诘问的创作案例到基于“泡沫”理论的媒体现象分析,本期专题邀请了包括哲学家、艺术家、策展人、科幻小说作家以及插画师在内的思考和创作者,以他们所擅长的方式给出了关于“谁的世界?”这一议题之千千万万答案中的一隅可能。


文|贺婧



中版专题版














1971年在伊朗出生,在柏林成长和工作的艺术家奈瑞‧巴格勒米安将雕塑视为信息,同时也是信息的载体。她的作品往往无缝地融入到多种话语之中:当代雕塑史的后极简、后关系传承,作为历史叙事的现代主义,策展、体制批判、画廊建筑的衰退和流动。


科技对我们感知物质文化的影响是53岁的英国艺术家马克·莱基在创作中持续考虑的问题。在英国,偶像和偶像崇拜有着明确的历史,与宗教、政治和消费主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偶像的建构和恋物癖,以及它们所引发的各种崇拜形式,透过科技和数码文化的棱镜折射出来——这或许便是莱基作品的根基。





因与其哥哥朴赞郁的合作而被熟知的韩国艺术家朴赞景,在影像、装置和基于研究的创作中反复探讨韩国的历史、传统、殖民地经历、冷战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之后在朝鲜半岛上幽灵般的延续。


以童义欣的创作中关于谋杀的叙事线索为出发点,展开了对这位神秘的年轻艺术家的“刑侦调查”。


这是一项关于人类的定义的演变和未来的开放性研究,艺术家泰勒·科本与古人类学家、人体工程师、进化生物学家以及基因工程师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展开了合作,探索未来人类的身体样貌。在此次专门为《艺术界》设计的视觉呈现中,艺术家将杂志的纸质页面变成了与电子屏幕平行的滚动条。


杨俊的短片《罪恶与宽恕的年代》(2016)延续了他一直以来的创作母题:通俗历史与个人历史的融合与分裂,集体记忆形成的过程。


作为一种空间实践,建筑师李兴钢的临时装置“瞬时桃花源”实际上是一次中国园林进行政治参与的批判性行动,表达了对于当前主导中国城市空间改造的权力结构的焦虑。


面对未来的绝对不可知性,人类分析师的任务变成了寻找隐喻来理解那些没有隐喻的事物,为此我们只能求助于动物。只有通过动物隐喻的方式,人类才能驯化这个狂野世界里不可知的野兽。


点击图片先睹文章

《爱乐之城》里有非常多自我指涉的部分。这些时刻为影片整体增添了梦幻和怀旧之感,仿佛给影片裹了一层糖霜。


新加坡双年展今年年初的研讨会就双年展作为一种理念,也作为一种展示世界各地当代艺术的形式的作用、意义和潜力进行了思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坏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艺术家是不是可以被认为是“新生态学家”?文章讲述了从英国艺术小组“烹饪组”(Cooking Sections)到芝加哥艺术家塞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等为改变资本主义城市士绅化生态的实践。


当今的互联网用户处在便利性、意外事件与监视之间的不断协商中。“过滤泡沫”展示了40多位国际艺术家作家和技术专家的作品,他们对长期以来极具诱惑力的无知做出了一系列尖锐的反应,揭示了在我们与知识之间建立关系的新方法。


点击图片先睹文章

网络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和描述,更通过描述来制造现实,甚至通过不断的重复的行为来创建作为系统构件的点与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建立起足够容纳对于身份认同至关重要的流动性的新系统?批判理论会带给网络科学什么新的动力?




年轻的摩洛哥艺术家玛利亚姆·本纳尼娴熟地运用当下图像传播与循环的语境,激活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民族志”形式及其观看方式。


马克·莱基(Mark Leckey),《绿幕冰箱行动》,2010年

表演现场,Gavin Brown画廊,纽约,2010年

Courtesy Gavin Brown’s enterprise and the artist 

© Mark Leckey



 独家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请联系 leap@modernmedia.com.cn 







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艺术界》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