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发布,“‘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图书展(2014—2023)”同步展出

近年来,深圳图书馆开创性地设立了多个新型文化空间,以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文化需求。2013年11月,为倡导经典阅读,弘扬优秀文化,深圳图书馆创设了“南书房”服务区,致力将其打造为集阅读、活动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经典阅读空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鼓励家庭阅读、共同培育“读书种子”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内容。2014年初,深圳图书馆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启动“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推广十年计划,旨在向广大读者推荐适合当今中国家庭阅读与收藏的经典著作。该书目注重人文性、经典性和可读性,计划用10年时间,每年推荐30种经典图书,从而形成一般家庭经典书架的基本容量。



在2014至2022年的“4·23世界读书日”,该书目已连续发布9期,共推荐270种古今中外经典图书。截至2022年底,前9期书目在“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累计外借量达141.8万册次,累计借阅人数达124.6万,在指导家庭经典阅读、培育城市人文精神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


2023“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是“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推广十年计划的最后一期书目。该年度书目推荐评选活动于2022年2月启动,由深圳图书馆邀请中国图书馆学会监事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余光提供书目初选稿,经深圳图书馆馆员讨论、投票与补充推荐,于2023年3月2日在深圳召开专家评审会审议确定。参加本年度评审会的专家有: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焕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陈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三夕,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东莞图书馆原馆长李东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雁,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世伟,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首席研究馆员刘洪辉,浙江图书馆原馆长、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褚树青,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宁波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徐益波,河北省沧州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宋兆凯,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尹昌龙,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景海峰,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建,深圳文化学者、阅读推广人王绍培,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岩等。

评审会后,深圳图书馆对书目进行提要撰写、版本挑选、专家意见征询、图书采购编目等工作,于2023年“4·23世界读书日”正式发布2023“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围绕该书目,深圳图书馆将继续依托《行走南书房》公益阅读杂志开展经典品读,邀请专家学者就书目所荐图书开展主题讲座,举办书目展、图书展、征文比赛、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为读者创造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体验。


古今经典图书灿若繁星,一份年度30种的书目自难穷尽。本书目依照推荐宗旨,所持选书原则如下:


一、推荐图书是中国大陆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出版物。

二、立足“家庭”亲子阅读需求,关注读物的可读性,部分入选典籍为选本或译注本。

三、经典图书需要时间淘洗和沉淀,入选图书侧重于历久弥新之作。

四、以文、史、哲经典图书为主,兼顾社会科学、科学普及读物。

五、为便阅读,推荐版本多为目前通行的较好版本。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不管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中国家庭藏书、读书的传统还应持续下去。愿这份书目能为家庭经典阅读提供参考。


2023年是“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推广十年计划收官之年,我馆在二楼银树展厅重磅打造“‘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图书展(2014—2023)”。图书展以区域重塑的方式营造家庭经典阅读空间,包含书目发布区、家庭书房区和休闲阅读区,向市民读者展示完整的“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0种),推荐适合当今中国家庭阅读与收藏的经典著作。


书目发布区通过展板向市民读者展示 “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0种)的全貌,并重点展出2023年发布的30种推荐图书;家庭书房区打造了三个家庭书房,其中“达观斋”展出历史、哲学类经典图书,“妙笔堂”展出文学类经典图书,“学海苑展出社会科学、科学普及读物,以此向市民读者展现家庭阅读场景,鼓励家庭阅读,培育城市人文精神。除此之外,本次图书展还设置了休闲阅读区,方便读者一站式阅读经典图书。


▲书目发布区

▲达观斋

▲妙笔堂

▲学海苑


2023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1、公孙龙子
(战国)公孙龙(约前320—约前250)
推荐版本:黄克剑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10月版
公孙龙,字子秉,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家”得以在诸子中独立成家,是因其把言谈或辩难所涉及的思维形式及“名”“言”性状问题拓辟为一个有着特殊探讨价值的领域,是中国严谨逻辑思想之开创者。《汉书·艺文志》曾载录名家文献七家共36篇,后大部分遗佚,其中《公孙龙子》14篇如今只残留6篇。除第一篇《迹府》为后人记述的有关公孙龙的事迹生平外,其余5篇被公认为公孙龙的作品。其中,《白马论》所提出的“白马非马”、《坚白论》所提出的“离坚白”两个命题,是公孙龙诡辩思想的精华;而《指物论》论述“指”与“物”,讲的是公孙龙的世界观;《名实论》讨论“名”与“实”,讲的是公孙龙的认识论;《通变论》则论述了对运动变化的看法。这5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说体系。《公孙龙子》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其特点就是夸大这种矛盾,并否认两者的统一,最后得出违背常理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古代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发展。
名家推介:《公孙龙子》哲学的主体是分析的语言哲学和逻辑学。可以说它独步先秦哲学,致力于语言分析来突破常识,由此建立起发达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进而构造了一个相当丰富的关于语言本身的哲学理论。——周昌忠《公孙龙子新论》公孙龙四篇是一义。其中精义大有与《老》《庄》合者。——(明末清初)傅山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2、论衡校释
(汉)王充(27—约97)
推荐版本:黄晖(1907—1974)撰,中华书局2018年8月版
王充,字仲任,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其代表作《论衡》约成书于公元86年,现存85篇(其中《招致篇》为存目佚文),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著作。书名中的“衡”字本义是天平,意在“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以“实”为根据,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全书内容繁富,大致可分为六方面:论述人性与命运,论述天人关系,讨论人鬼关系及当时禁忌,评论经籍中各种虚妄之言,论述人物贤佞和用人制度,自序和自传。该书猛烈抨击了当时以神秘主义为特征的汉儒思想体系,批判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进行了系统的评述,被后人称为“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它虽无法摆脱时代局限性,但敢于宣布世界是物质的,敢于否认鬼神的存在,敢于挑战孔孟权威,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其勇于质疑和据理据事进行思辨的方法在任何时代都弥足珍贵。
名家推介:作为《论衡》,趣以正虚妄,审乡背,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擿,不避上圣。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至于今亦鲜有能逮者也。——章太炎《学变》王充的哲学是中古思想的一大转机。他不但在破坏的方面打倒迷信的儒教,扫除西汉的乌烟瘴气,替东汉以后的思想打开一条大路,并且在建设的方面,提倡自然主义,恢复西汉初期的道家哲学,替后来魏、晋的自然派哲学打下一个伟大的新基础。——胡适《王充的论衡》

3、曹操集
(三国)曹操(155—220)
推荐版本:徐炼注译,岳麓书社2021年3月版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精兵法,善诗文,其作品文笔苍劲有力,气势雄伟宏阔,感情浓烈纯厚。曹操之诗,主题集中,不事雕琢章句,其魅力正所谓“根在性情”,全然来自其胸中过人的恢弘与沉雄。现存诗歌全为乐府歌辞,据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用乐府旧题书写现实内容,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而现存曹操之文,全为表章、教令、书信类的应用文体,补足了曹操于乐府歌辞之外的历史形象。他是“命世之才,超世之杰”,也滥杀无辜、清除异己;“揽申、韩之术”,也崇尚经传儒学;重构“汉官威仪”,也权欲膨胀,阴怀“不逊之志”。他的诗歌、文章,浪漫与理性、温情与残酷、坦率与阴鸷,错综交织,立体地勾勒出这位历史人物多元复杂的思想与性格。《曹操集》收录曹操现存20余首诗歌及100余篇文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曹操的文学才华与政治、军事才能,从中可以窥见一代枭雄戎马倥偬、雄奇瑰丽的人生。
名家推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宋)苏轼《赤壁赋》虽篇章无多,而情韵弥厚。悲而能壮,质而不野。无意于工,而自然谐美,犹有汉人遗风。——刘永济《十四朝文学要略》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4、史通

(唐)刘知幾(661—721)

推荐版本:白云译注,中华书局2014年7月版

刘知幾,字子玄,唐朝大臣、史学家,曾参与撰修起居注及唐史,《史通》为其私撰作品。他修史30余年,主张秉笔直书,首次提出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史通》共20卷,原为52篇,今存49篇,分为内、外篇。全书内容基本可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其中,“内篇”39篇(《体统》《纰缪》《弛张》3篇已亡佚),为全书的主体,着重阐述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外篇”13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史学史,对初唐以前的中国史学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总结和批评,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史学批评理论体系,代表了先秦至唐代中国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峰,在当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撰《文史通义》便深受其影响,二者合称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双璧”。
名家推介:观其议论,如老吏断狱,难更平反;如夷人嗅金,暗识高下;如神医眼,照垣一方,洞见五藏症结。……然其荟萃搜择,钩釽排击,上下数千年,贯穿数万卷,心细而眼明,舌长而笔辣,虽马、班亦有不能自解免者,何况其余。书在“文史”类中,允与刘彦和之《雕龙》相匹。——(清)黄叔琳《〈史通训故补〉序》刘勰《文心雕龙》、刘子玄《史通》,此两书曾读否?所论虽未极高,然讥弹古人,大中文病,不可不知也。——(宋)黄庭坚《与王立之》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5、文房四谱
(宋)苏易简(958—约996)
推荐版本:王刚编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版
苏易简,字太简,北宋大臣。他以状元入仕,长于文辞,主要作品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等。《文房四谱》记载了大量北宋之前文房用品的源流、工艺和掌故,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笔墨纸砚的谱录类著作。全书共5卷,其中《笔谱》2卷,《墨谱》《纸谱》《砚谱》各1卷,并附笔格(笔架)、水滴(贮水供磨墨用的文具)。各谱的体例基本相同,首先“叙事”,次讲“造”,三是“杂说”,四为“辞赋”(《笔谱》多出“笔势”一节)。“叙事”重在考述源流,说明定义、沿革及产地;“造”偏重介绍制造工艺,时有大段细致的工艺流程记述;“杂说”重趣味性,多为历代名人与文房四宝的典故和轶闻;“辞赋”汇集了历代赞咏文房四宝的诗词。其先分门隶事、后附诗文的体例在谱录类著作中可谓开创先声,古代专举一器一物辑成一谱自此书始。今人再读此书,既可将其作为笔墨纸砚的辨识与应用指南,了解古代文房技艺,亦可体味古代文人诗意优雅的案头清趣。
名家推介:退食之室,图书在焉,笔砚纸墨,余无长物。以为此四者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者也。由是讨其根源,纪其故实,参以古今之变,继之赋颂之作,各从其类次而谱之,有条不紊,既精且博。——(宋)徐铉《〈文房四谱〉序》询书(指欧阳询《艺文类聚》)兼罗众目,其专举一器一物,辑成一谱,而用欧阳氏之例者,则始自易简。后来《砚笺》《蟹录》,皆沿用成规,则谓自易简创法可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6、营造法式
(宋)李诫(?—1110)
推荐版本:梁思成注释,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版


李诫,字明仲,北宋建筑学家,曾主持修建诸多大型建筑。其代表作《营造法式》成书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峰时期的北宋,是中国官方颁布最早的建筑技术专书,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样本。全书有“总释”2卷、“制度”13卷、“功限”10卷、“料例”3卷、“图样”6卷、“目录”和“看详”(补遗卷)各1卷,共计36卷、357篇、3555条,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该书体系严谨,层次井然,包举无剩,几乎囊括当时建筑工程以及和建筑有关的各个方面,把宋代及宋以前的建筑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提出了一整套木构架建筑的模数制设计方法,并附有千余幅建筑、构件设计详图及装饰图样,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百科全书。该书融人文与技术为一体,其面世不仅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理论发展的重要界碑,建筑学家梁思成称赞其为“漂亮精美的巨著”。
名家推介:《营造法式》是北宋官订的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书。它的性质略似于今天的设计手册加上建筑规范。它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是研究宋代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序》考古证今,经营惨淡,自来政书考工之属,能参会众说,博洽详明,深悉夫饬材辨器之义者,皆莫能逾此;且图样界画,工细致密,非良工不易措手;尤推绝作。——朱启钤《哲匠录》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1866—1910)

推荐版本:张友鹤(1907—1971)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8月版

吴趼人,原名宝震,又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字趼人,别号我佛山人,清末小说家。他耿介自立,愤世嫉俗,有“救世”之志,其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108回,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线,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历记其二十年来“所遇所见所闻天地间惊听之事”。小说借主人公之口,描写了他周旋于官场、商场、洋场时耳闻目睹之家庭道德沦丧、官场龌龊腐败、商场尔虞我诈等诸多“怪现状”,所涉人物除官员、商人、士子外,兼及医卜星相,遍及三教九流,反映了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可谓晚清黑暗社会的“照妖镜”,也是清王朝崩溃前夕的世态人情画。该书辛辣讽刺,笔无藏锋,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堕落,读来引人入胜又令人心惊;而其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结构全篇的写作手法,不仅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更在中国小说史上开了先河。
名家推介:吴趼人写官僚,未必有超越《官场现形记》之成就,但在写当时的洋场才子上,确是成功。——阿英《晚清小说史》故鄙意以为吾国第一流小说,古惟《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今人惟李伯元、吴趼人两家,其他皆第二流以下耳。——胡适《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


在线阅读:

(上)(中)(下)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8、十力语要

熊十力(1885—1968)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月版

熊十力,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他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主要著作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读经示要》《佛教名相通释》《体用论》《乾坤衍》等。《十力语要》共4卷,收录熊十力于1924—1947年间“随机酬对”的信函、短论、讲词、语录,总计42篇,逾30万言。它成书于作者精力旺盛、哲思畅达之中前期,汇集其论学之精华,内容极为丰富:最主要的是阐释其“新维识论”哲学思想,因以信函或答疑的方式出现,故大多言简意赅、生动活泼,让读者更易理解其哲学的核心;其阐释又伴之以对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佛学的讨论和批评,足以呈现中国近现代哲学的一个侧面;此外,还指点历史、月旦人物、批评时风、训解典籍,涉及到广泛的文化问题。更有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在其中不仅指点学生如何成人、如何读书,处处显示出进德修业之道;且不惮解剖、批评自己,让今人得以窥见他纵横畅达、脱然神解的风格气度。
名家推介:我奉劝诸位如果要读熊先生的书,最好读其书札,其文化意识之真诚自肺腑流出,实有足以感人动人而觉醒人者。——牟宗三《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熊十力著作中除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外,尚有另一类著作,即《语要》系列,其中收录有先生与友人弟子随机应答的谈话或笔札,生动活泼,更能体现其真实的生命体验,与他的理论体系相互发明。——郭齐勇《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9、中国绘画史
潘天寿(1897—1971)
推荐版本:古吴轩出版社2022年6月版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别号阿寿、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除有丰富画作传世,还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画院考》《听天阁画谈随笔》等。《中国绘画史》初版于1926年,后经大幅修订,于1936年再版,是中国绘画专史研究的先驱性著作之一。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4编,介绍了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其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论及美术史上“南北宗论”“吴浙之争”等重大争议,并系统介绍了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该书将中国文化深远的哲学思想、灿烂的文学艺术、独特的性格风俗融入史中,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展,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画自成一第,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的双峰的说法,对建构中国本土具有现代形态的美术史学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与价值。
名家推介:潘先生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哲学家。——王朝闻潘天寿出版过美术史著作《中国绘画史》《顾恺之》等,还写过很多美术史方面的论文。他首先是一个美术史家,他以史家的思维和眼光提出了“混交论”。——陈传席《强其骨,拉大中西距离——潘天寿》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0、诗词格律
王力(1900—1986)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2019年11月版


王力,字了一,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著《诗词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和写作的经典入门书,初衷是将诗词格律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故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关于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包括韵、四声、平仄、对仗等;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诗律,先大致说明了诗的种类,根据年代不同划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或根据诗句字数的不同划分为五言与七言,接着详细介绍了律诗的韵、平仄与对仗,再对绝句与古体诗两大门类展开叙述;第三部分讲词律,介绍了词的种类、词谱、词韵及词的平仄与对仗,其中词的种类根据格式与结构的不同,除词牌外,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第四部分叙述了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词与律诗的关系密切,故将诗与词结合起来论述。通过该书的讲解,即使没有格律知识基础的读者,也能建构起对诗词格律常识的基本了解,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名家推介:举凡语言学的各个门类,如音韵、训诂、词汇、语法、诗律,王力先生都曾涉猎,而且都有成系统的专著。先生之学,证古论今,融会贯通,博大与精微兼而有之,所以能够蔚为大家。——朱德熙《〈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序》《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和《诗词格律十讲》都是大学者为普及而写的小册子,是王力先生在他对诗词格律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精品。……阅读这三种读物中的任何一种,都能得到诗词格律的准确、基本的知识。——蒋绍愚《〈诗词格律概要 诗词格律十讲〉增订版前言》

11、香港方物志
叶灵凤(1904—1975)
推荐版本:余婉霖绘,商务印书馆2017年9月版
叶灵凤,原名叶蕴璞,笔名叶林丰、L·F、临风、亚灵、霜崖等,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以小说为主的写作,1938年南来香港,在此定居直至1975年逝世,期间著作转以随笔小品及翻译为主,并从事香港掌故、方物的开创性研究。其所著《香港方物志》初版于1958年,由作者1953年间发表在香港《大公报》(副刊)上的专栏辑集而成,是一部全面介绍香港方物的博物志,被誉为“香港学的开山之作”。全书共收录112篇千余字的博物小品,运用自然科学和历史的知识,从民俗学的观点,以素淡的文艺笔法,记述了香港的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民风市声,读来清新雅致、趣味盎然,堪称科学小品与文艺散文的完美结合。虽然书中所记的一些风物早已消失或被遗忘,但若想了解香港历史文化,此书仍甚具参考价值。所荐版本加入大量实拍图与手绘图,并补充了相关物种信息,让书中的描述更为立体、直观,便于读者理解。
名家推介:叶灵凤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有关香港历史掌故的工作。其有关著述为国家其后1997年收回香港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夏衍叶灵凤在港居住大半辈子,已经将这个南方蕞尔小岛视作其第二故乡,而且以独到的眼光对香港历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后人有称此一领域的研究为“香港学”,叶灵凤堪称是“香港学”筚路蓝缕的创始人。——叶中敏

12、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
钱存训(1910—2015)
推荐版本: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11月版
钱存训,字公垂,号宜叔,东亚研究图书馆学家,中国书籍史、印刷史专家,用中、英文发表专著、论文等170余种,确立了国际学界对中国印刷史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正确认识。《书于竹帛》之书名出自《墨子》:“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该书是对印刷术发明前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及其载体的系统性研究著作,以广征博引的资料、贯通中西的视野、精深通达的史识、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上溯殷商、下迄初唐,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包括甲骨、青铜、陶器、玉石、简牍、缣帛和纸卷,详述了其内容、发展、形制、特质及技术方法等。书中特别标举“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独具的特色”,令中华文化继继绳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更造成了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文化整体”,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该书初版于1962年,原以英文写就,之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并多次增订,在中外学界影响广泛。
名家推介:这书是英文中至今唯一有系统介绍印刷术发明前中国文字记载方式的书籍。……可说凡是中国先人曾经著过一笔一画的东西,莫不讨论到了。……以印刷术之发明为断代标准,这是一个极具真知灼见的决定。——许倬云可以说这是一部由殷墟到敦煌这重要时代,整个汉字书写的全部历史。……这是一部真正出发于重新观察汉字文化的著作。——(日)平冈武夫

13、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张舜徽(1911—1992)
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2019年11月版
张舜徽,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博通四部,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著述近千万字,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广校雠略》《清人笔记条辨》等。其中,《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是作者根据其多年研究中国古代史籍时所写的笔记条理化、系统化而成,主体部分共4编12章,介绍了现代校订、阅读古代史籍的方法;《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主体部分共14章,另有附录“研究中国历史的常用书参考书和工具书简目”,细致阐述了各类中国古代史籍的源流、体例、特点。两书虽名为“中国古代史籍”,所谈内容侧重于史学却不限于史学,而是以中国古代图书中复杂浩繁的“史部”为例,来阐述如何对待、阅读、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深入探讨了文献学最基本的目录、版本、校勘知识的实际应用。所荐版本将两书合并,使全书架构更加齐备,恰好构成内容完整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证。
名家推介:此人乃“百夫之特”!……凭着家学和自己努力,博通古典,学识宏富,颇类古人欧阳修、西哲赫胥黎、今贤钱穆,他们皆自学而成大才。——冯永轩其一,书中所举的例子,经史子集都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读来就有一种亲切感。其二,内容编排非常合理,先讨论校读古籍的基本条件,再分论校书和读书,然后讨论读书过程中辨伪和辑佚的问题,这是阅读古籍比较合理的进程,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林庆彰《我与〈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的四十年情缘》

14、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饶宗颐(1917—2018)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2015年8月版
饶宗颐,字选堂,又字伯子、伯濂,号固庵,在文、史、哲、艺术领域均成就非凡,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汉学家、书画家。他著作等身,《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是其深入研究历史观念史的力作。“正统论”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秦汉到明清,朝代更替,谁是正统?究竟有否天命?历朝历代对此讨论热烈。作者费时5年,究其原委,成就鸿篇。全书分为通论、资料两大部分。通论13篇,在细致梳理相关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首次详尽考辨“正统论”的各种概念及起源,纵论“正统论”的提出、演变和论争的史实,探赜索隐,归类去纷,辨析入微,尽显作者文献目录学上的功力。资料3大篇,按时间顺序罗列历代有关“正统论”的史料原文,末附出处,间附以按语,或考证史料,或补充作者生平,或驳正观点等,取材博赡。该书既是史学专著,又是史料汇编,实现了史与论的有机融合,造就了主观与客观的奇特统一,自1977年于香港问世以来,学界讨论“正统论”,批评弹赞,无不以其为重要参考。
名家推介:就寡闻所及,国内近数十年专究历史观念史的论著本就稀见,而以正统论为题进行全面系统考察的专著更未发现。我所见而又是同行公认的力作者,唯饶先生这一部。——朱维铮《读〈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郑欣淼

15、中华元典精神
冯天瑜(1942—2023)
推荐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冯天瑜,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札记》等。《中华元典精神》全书共12章,首次界说“元典”,从文化学和文化史学角度对《诗经》《易经》《尚书》《春秋》《仪礼》《周礼》《礼记》以及诸子书等凝聚着中国人灵魂、堪称中华文化标志的中华元典作了扼要的文本考察,进而用现代诠释学方法观照中华元典包藏的基本精神怎样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阐扬、重新刻勒,尤其考究中华元典精神遵循“文化重演律”实现近代转换的辩证历程,以及这种转换着的元典精神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所发挥的功能。元典联结古今,其精义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生命过程,回溯元典,不仅是“返本”,也是“开新”。该书别开生面,立意高远,慧解迭出,注目于中华元典精神的近代转换和现世启迪,揭示了中华文化精神内核,为探讨中华文化的原创性精神及其现代转型问题作出了独到的贡献。
名家推介:冯天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有较深的研究,出版了《中华文化史》及《中华元典精神》等专著,……提出“元典精神”的概念,确有非常深刻的含义,是对于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贡献。——张岱年社会大转型中的文化现代化问题,与历史学和文化史研究命题息息相关,在这一过程中,冯天瑜体现出作为一个学者的理论自觉,既援引时代入学术,又以学术呼应时代急需。——傅才武

16、三体
刘慈欣(1963— )
推荐版本:重庆出版社2022年4月版
刘慈欣,科幻作家,亚洲首位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其长篇代表作《三体》三部曲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讲述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和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20世纪70年代,天文学家叶文洁向宇宙发出人类文明的第一个信号,人类开始面临三体文明的入侵危机。三体人向地球投放“智子”,锁死人类科技发展,并出动舰队直扑太阳系。执剑人罗辑推演出宇宙黑暗森林法则,以向宇宙暴露坐标的方式成功威慑了三体人。罗辑的继任者程心相信爱与人性的力量,却被深谙人性阴暗面的三体人抓住机会打破平衡,侵占了地球。更高级的文明——“歌者”文明摧毁了三体星球,同时用“二向箔”对太阳系发起降维打击。程心乘飞船离开太阳系,作为幸存者给人类文明留下了星星之火。小说以宏大的宇宙视角呈现了多维的文明形态,涉及宇宙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的概念和理论,饱含瑰丽万方的科学幻想和对人类道德与命运的深刻哲思,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名家推介:刘慈欣的小说,有非常深厚的修养和准备。他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莫言刘慈欣在《三体》中完成了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梦想。他近乎完美地把中国5000年历史与宇宙150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挑战令一代人困惑的道德律令与自然法则冲突互存的极限。——韩松

17、政治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推荐版本:吴寿彭(1906—1987)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8月版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政治学》是亚氏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也是研究亚氏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该书是公元前325年亚氏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全书共8卷,系统阐述了人类社会中的基本政治问题,涉及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构建,公民的教育等,提出了关于政体、权利、法制等方面的理论。《政治学》将希腊城邦政治文化以理论的形态保存下来传予后世,对于了解古希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等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是无可争议的西方政治学开山之作。书中提出的著名命题“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至今仍启发着人们去思考和诠释。
名家推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既有趣又重要。说它有趣,是因为它表现了当时有教养的希腊人共同的偏见;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成了直迄中世纪末期一直有着重要影响的许多原则的根源。——(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8、君主论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
推荐版本:潘汉典(1920—2019)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11月版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家,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君主论》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的问题,是对意大利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变革”以及作者多年从政经验的理论性总结。全书共26章,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怎样统治和维持;12至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后12章全面论证作者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这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方面它首次明确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用工具理性来解剖政治,阐述了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另一方面,由于它提出了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的为君之道,而被斥为“恶棍的手册”。今日读之,该书关于人性本质、权力体系、国际关系等的阐述,仍有助于探查分析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而其中关于管理实践、领导力的论述,亦是一针见血、引人深思。
名家推介:马基雅维里将政治从道德中拯救了出来,揭露了政治的原始本质,而不再是中世纪以来笼罩着神学面纱、背负着道德枷锁、欲说还休的遮羞物。——(德)马克思马基雅维里自称是在给君主讲课,其实他是在给人民讲大课。——(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19、美学
(德)黑格尔(1770—1831)
推荐版本:朱光潜(1897—1986)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版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代表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美学》等。《美学》反映了他的主要美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全书共3卷:第一卷讲艺术美的基本原理,论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艺术家的想象、天才和灵感、风格等问题;第二卷论艺术发展的三种历史类型,区分和剖析了象征型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典型艺术(古希腊艺术)、浪漫型艺术(近代艺术);第三卷是艺术门类的具体划分,系统考察了绘画、建筑、雕刻、音乐、戏剧、诗歌等艺术形式的缘起和发展。作者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为目的,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详细论证了其核心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指出“艺术的真正职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该书论述严谨精密,说理精到透辟,既是西方美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艺术史大纲,被海德格尔誉为“西方历史上关于艺术之本质的最全面的沉思”。
名家推介:黑格尔的《美学》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这部著作不仅以其系统性和逻辑——历史性结构,而且还有对于细节(个别艺术作品、个别艺术家的全部作品、全部艺术种类)的丰富而贴切的分析,证实了作者渊博的知识,同时证实了他对艺术一往情深的热爱。——(苏联)阿尔森·古留加到了黑格尔,美学的天地开阔了。——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2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叔本华(1788—1860)
推荐版本:石冲白(1911—1970)译,杨一之(1912—1989)校,商务印书馆2018年11月版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非理性主义哲学先导,唯意志论创始人,代表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等。他于28岁写就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其哲学思想发展的顶点。全书共4篇,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是全书的导论,第二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讨论意志的客体化,第三篇“世界作为表象再论”关涉“美”的问题,第四篇“世界作为意志再论”是关于“善”和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在书中,作者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其思想熔炼东方西方,看破又说破——“世界的存在,并不独立于观察主体”,悲观又清醒——“欲望及其满足,是个无聊的轮回游戏”。该书出版后起初无人问津,遭冷遇30年后终成传世之作,其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读者,对哲学、文学、艺术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名家推介:你想知道叔本华对我的帮助吗?我只有这样来回答你:他让我有勇气并自由地面对人生,因为我的脚发现了结实的地盘。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面镜子,其中无与伦比地映现了世界、人生和我自己的心境。——(德)尼采其有绍述汗德(即康德)之说,而正其误谬,以组织完全之哲学系统者,叔本华一人而已矣。——王国维《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

21、雪莱抒情诗选
(英)雪莱(1792—1822)
推荐版本:查良铮(1918—1977)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1月版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同时他受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以诗为武器,在思想上向私有制和反动派宣战,代表作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歌《西风颂》《致云雀》《致大法官》等。雪莱的诗感情真挚热烈,语言灵动优美、气势磅礴,充盈着美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内容多为对大自然与崇高精神美的深情赞颂,以及对专制暴政的无比愤恨和对人类社会光明未来的憧憬与预言。在他的诗中,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村、田原,神秘幽寂的森林深处,星光下波涛翻滚的大海,也可以目睹那金鼓喧天的战场上,战士英勇卫国的悲壮情景。1905年,雪莱的诗歌被《新小说》杂志介绍进中国,他的启蒙和救亡的思想,以及作为诗人所具有的多样性,与20世纪初苦苦求索的中国知识分子正相契合,其中如《西风颂》中“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诗句给无数人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名家推介:他的小诗,很轻灵,很微妙,很真挚,很美丽,读的时候,心灵真是颤动起来,犹如看一块纯洁的水晶,真是内外通灵。————徐志摩《读雪莱诗后》他是自然的宠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雪莱的诗心如像一架钢琴,大扣之则大鸣,小扣之则小鸣。他有时雄浑倜傥,突兀排空;他有时幽抑清冲,如泣如诉。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郭沫若

22、猎人笔记
(俄)屠格涅夫(1818—1883)
推荐版本:丰子恺(1898—1975)译,译林出版社2017年8月版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之一,代表作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罗亭》《前夜》《父与子》等。他生于贵族之家,却一生反对农奴制,其成名作《猎人笔记》是一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短篇作品集。全书以一个猎人的行猎见闻为线索,串起25个凝练生动的故事,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人物形象,通过揭示各个人物的性格复杂性——吝啬和无私、卑鄙和高尚、欺骗和爱,探讨了社会与时代、地主与农民、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同时描绘了俄国农村原始迷人的自然之美。随着书中诗意盎然、简练优美的叙述,俄罗斯的自然风光、人民的风俗习惯、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农民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情歌曲缓缓流淌而出,汇成一部色彩斑斓、动人心魄的交响史诗。书中的风景描写尤为人称道,其优美、生动、凝练而富有音乐感的文字对俄罗斯语言规范乃至中国近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名家推介:这是他的拿手本领,以致在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两三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俄)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从来不堆涂浓重的颜料,从来不采用过分生硬的用语。相反地,他叙述得非常委婉,经常运用细腻的笔调,这种笔调大大地加强了这一富有诗意的反农奴制的控诉书所给人的印象。——(俄)赫尔岑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23、茶花女
(法)小仲马(1824—1895)
推荐版本:王振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6月版
亚历山大·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因与其父大仲马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茶花女》、戏剧《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等。其中,根据其亲身经历创作的《茶花女》,以自述的口吻,叙写了青年阿尔芒与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出身贫苦的玛格丽特16岁即沦落风尘,凭借娇美的容颜、不俗的谈吐成为贵族公子争相追捧的交际花。后来玛格丽特结识了税务官之子阿尔芒,并被他真挚的爱打动,决心远离名利场。但两人的爱情遭到阿尔芒父亲的反对,玛格丽特被迫离开阿尔芒,重操旧业。不明真相的阿尔芒因爱生恨,一再折磨羞辱她。玛格丽特在疾病和悲痛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逝。而阿尔芒直到读了玛格丽特的临终日记,方明原委,追悔莫及。小说充盈着炽烈的爱情和绝望的现实,洋溢着浓厚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1848年甫一出版即大获成功,之后作者将其改编成话剧上演,1853年作曲家威尔第又改编为歌剧,更使这部作品广为流传,成为令无数人感动落泪的经典爱情悲剧。
名家推介:小仲马先生给我们再现的不是日常生活的一角,而是富有哲理意味的狂欢节……只有《茶花女》是永存的。——(法)左拉《茶花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大部分篇幅让茶花女的情人阿尔芒复述她的遭遇,最后又以她本人的日记更深地展示她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袁行霈《我爱读的十部书》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24、木偶奇遇记
(意)卡洛·科洛迪(1826—1890)
推荐版本:(澳)罗伯特·英潘绘,王干卿译,接力出版社2015年1月版
卡洛·科洛迪,原名卡洛·洛伦齐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童话《木偶奇遇记》《小手杖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等,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木偶奇遇记》。它最初以《一个木偶的故事》为名在杂志连载,后于1883年结集出版,随即风靡全世界。老木匠杰佩托得到了一块会说话的木头,并把它雕刻成了一个小木偶,起名“匹诺曹”。匹诺曹一心想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但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和诚实的考验。起初,匹诺曹因贪玩而逃学,因说谎而鼻子越来越长,因贪心而受骗,后来还变成了驴子……好在有蓝发仙女始终帮助他、引导他,在经历重重波折和教训后,匹诺曹终于从一个贪玩、爱撒谎、到处闯祸的木偶,变成了一个诚实、勤劳、勇敢、善良的有血有肉的小小男子汉。这篇童话的文字单纯澄澈而又富有韵律,通过描绘一个木偶经历蜕变、最终成为人类的旅途,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与光芒,揭示了“生而为人”的真正含义。它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善良与真诚的力量,在故事中慢慢体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然后无所畏惧地长大。
名家推介:用来雕刻匹诺曹的那块木头,实际上就是人类本身。——(意)贝内戴托·克罗齐我费了几点钟功夫把《木偶奇遇记》读完之后,我虽然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然而我也像丰子恺先生家里的孩子们那样被这奇异的故事迷住了。——巴金《读〈木偶奇遇记〉》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25、月亮和六便士

(英)毛姆(1874—1965)

推荐版本:傅惟慈(1923—2014)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面纱》等。《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了整个故事。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本是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抛妻弃子,只身前往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他接受朋友斯特洛夫的资助与照顾,却因为想画一幅女性的裸体画而占有了斯特洛夫的妻子,最终导致其家破人亡。之后他远遁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全身心投入绘画,在贫病交加中完成了伟大的壁画作品,却又在临终前嘱咐土著伴侣阿塔将其付之一炬。小说完成于1919年,以“月亮”指代精神追求、“六便士”指代物质生活,通过描写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的选择对个人命运所造成的影响,揭示“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永恒的矛盾,以黑色幽默和辛辣讽刺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名家推介:读《月亮和六便士》就像一头撞上一座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解体。——(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如果说《月亮和六便士》发表后将近一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那不是由于毛姆采用的原型——高更如何伟大,而是由于毛姆的生花妙笔创作出一个不朽的画家。——傅惟慈《〈月亮和六便士〉译本序》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26、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美、瑞士)爱因斯坦(1879—1955)
推荐版本:杨润殷译,胡刚复(1892—1966)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和瑞士双国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重要的现代物理理论,因阐明光电效应原理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主要讨论了运动状态下的物理规律和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光速不变原理、同时性相对性原理、长度收缩效应、质量增加效应等。狭义相对论还提出了著名的E=mc2公式,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1915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主要研究引力和弯曲时空的规律,内容包括引力场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的修正、黑洞和奇点等。《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是爱因斯坦对相对论所做的大众化简单化的讲解,揭示了时间与空间、质量与能量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颠覆了牛顿力学中的许多经典物理概念,深刻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也为人类认识宇宙演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名家推介:广义相对论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最伟大的成果,它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它也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供人远远欣赏和赞美。——(德)马克斯·玻恩最家喻户晓而又最难以理解,最违反直觉和常识而又最符合观测和实验,这就是相对论,它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张双南
在线阅读: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27、西方的没落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
推荐版本:吴琼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版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德国历史哲学家、文化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者,早年任职中学教师,后辞职隐居,专事学术研究。其代表作《西方的没落》共2卷,第一卷初版于1918年,第二卷初版于1922年。该书以“文化形态学”为模型,参照有机体的生命节奏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8个完全发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毁灭的过程。作者认为,文化的这种有机性和宿命性是与生俱来的,任何文化都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针对西方文明,他认为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这一观点引起了极大争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该书进入中国后,刷新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并借以重新思考东方文明的意义和价值,其振聋发聩的声音至今仍鞭策着我们自省。
名家推介:斯宾格勒首次发现每一时代、每一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世界观,这对于那些不熟悉真正的思想与其丰富历史的群氓来说,是何等的启示!——(德)马丁·海德格尔马克思从技术生产关系的发展,解剖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必然的崩坏,斯宾格勒却是从文化心灵的诊断预知它的悲壮的命运。——宗白华《〈文艺倾向性〉等编辑后语》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28、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法)米歇尔·福柯(1926—1984)
推荐版本: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7月版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初版于1961年的人文科学史著作《疯癫与文明》是他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成名作。该书对“疯癫”的历史与起源开展考察,将疯癫与理性的关系追溯至中世纪对麻风病的排斥,但那时疯癫并非与理性处于截然对立的位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待疯癫的态度仍是模棱两可的,只是认为疯癫是人类最大的弱点;但到了古典时期,人们将疯癫看作一种外在的威胁,需要使用禁闭等手段加以规训;18世纪末,人们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对禁闭提出了批判,但批判反而使精神病院的禁闭进一步权威化。最后,该书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提出异议,认为精神分析“始终无缘进入非理性统治的领域”,只有艺术才能包容疯癫和非理性行为。全书讨论了“疯癫”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指出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遭受了制度化和道德化的双重束缚,疯癫与理性的对立和分裂是近代社会产生的特殊现象;同时展现了禁闭手段的阴郁与压抑,敲响了西方社会禁闭制度的丧钟。
名家推介: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法)罗兰·巴尔特60年代初,福柯以其《疯癫与文明》而突然跃上学术舞台。……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一个令人无从捉摸的人物:一个反历史的历史学家,一个反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家,一个反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者。——(美)克利福德·吉尔兹

2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法、捷克)米兰·昆德拉(1929— )
推荐版本: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4月版
米兰·昆德拉,法国和捷克双国籍的作家,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剧变为背景,讲述了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四人间的情感纠葛。但这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以四人的关系为线索,展开关于人类生活与存在方式的哲学思考。“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这一问题贯穿始终,四位主人公或是选择“重”——贴近大地,趋近真实,承认生命的绝对,却无可避免地媚俗;或是选择“轻”——飞离大地,没有负担,远离真实的生活,自由但无意义。小说没有对生命的“重”与“轻”做出绝对的定义,也没有对二者进行优劣对比,“重”与“轻”在其笔下具有多重性和动态性,和人物主体的存在紧密相连,是“永恒轮回”的主旨体现。除了对生命的哲学探讨,这部意象繁复的哲理小说还涵盖对政治化社会内涵的批判、对人性及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考察、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被誉为“一部隐秘而闪光的杰作”。
名家推介:我要对米兰·昆德拉感激不尽,他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法)路易·阿拉贡不仅在于它表现的历史和思想对中国人有一定的启发性,而且作者那种轻巧的“片断体”,夹叙夹议的手法,拓展了文学技巧的空间。——韩少功


在线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30、窗边的小豆豆
(日)黑柳彻子(1933— )
推荐版本:(日)岩崎千弘(1918—1974)图,赵玉皎译,南海出版公司2018年5月版
黑柳彻子,日本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代表作有《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丢三落四的小豆豆》等小豆豆系列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以作者童年的真实经历为蓝本,描绘了小学生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来到巴学园后发生的故事。小豆豆是众人眼中的怪孩子,但巴学园的小林校长每当看到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宝贵的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学园里,老师以尊重孩子的方式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孩子们纯真质朴的童心,将教育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在爱护和引导下,“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该书文笔清新明快,内容动人可爱,自1981年问世以来被译为30余种语言,带给无数读者欢笑和感动。它不仅是儿童文学的杰作,也是对伟大的教育实践的纪实,书中记录的亲切、随和的教育方式对现代教育依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名家推介:《窗边的小豆豆》令人惊讶地证明了童年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实际上,黑柳彻子对童年的发现与证明,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孙云晓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豆豆,也不是校长先生,主人公的名字叫“教育”。——曹文轩

(注:文中提供的部分在线阅读图书版本与推荐版本不同)


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 往期书目:
➥ 《2022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 《2021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 《2020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 《2019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2018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2017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 《2016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2015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
 《2014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点击下方阅读原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