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了安徽大有可为的时候了!”

王运宝 纪海涛 决策杂志 2023-08-26

长三角,“合”聚变!


6月2日-6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政商学研各界齐聚安徽合肥,成为全国瞩目的“长三角周”。


在今年的长三角地区系列会议中,来安徽的不仅有党政领导和智库专家,企业家和投资人也是主角之一。率先揭幕的,是6月2日举办的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主席会议。


6月2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在合肥与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代表举行工作会谈。韩俊指出,安徽借上了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了一体化的“快车”,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形象显著提升,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安徽将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通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大文章。会谈中,韩俊强调,安徽将当好科学家、人才和企业家的服务员,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让安徽成为创新创业的高地、人才集聚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发现,包括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会议在内,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及其系列会议,是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第2次在安徽召开。


5年来,在推动一体化的路上,包括各界企业家在内的所有“长三角人”都在向着一体化的路上努力奔跑。


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位“长三角人”会放弃机遇,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盘发展大棋局。今天,我们先从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串数字说起。


1+3>4


3年,5年,15年,20年。


从字面上看,这单纯就是一串数字;但如果跟长三角一体化相结合,每个数字都带有深刻涵义。


在全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中,长三角地区是启动时间最早、合作体制最完善、运作机制最成熟的区域。早在2003年,长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启动,这一年也被称为“长三角元年”,至今已整整20年。


2008年初,中央领导提出“泛长三角”概念。当年8月,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强烈表达了推进长三角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意愿,得到两省一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12月,安徽参加了在浙江宁波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


这是安徽首次出席。长三角合作形成沪苏浙皖“1+3”的局面,至今已有15年。


从2005年开始,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每年一次,轮值召开。


当时间推进到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进博会上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紧接着在2019年5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召开,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首次会议。


一年后的2020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湖州召开,长三角企业参与一体化战略的服务平台——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应运而生。联盟理事会首批成员有96名,沪苏浙皖各有一位企业家当选联盟联席主席,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是联席主席之一。


更大的推动来自2个月后的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此为新起点,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朋友圈”,频繁互访“走亲戚”,进入多层次合作的新时期。


6月2日,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主席会议在合肥召开,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接棒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出任新一届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轮值主席。


3年后,2023年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高层会议,再次来到安徽召开。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会议也同步在安徽召开,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接棒”联盟轮值主席。

而在前不久的5月6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也在合肥重磅发布,揭开了星火“燎原”长三角的大幕。


“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在合肥发布


纵向梳理20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程能清晰地看到,与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同步的,是安徽始终不渝在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最终形成了今天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整体格局。


特别是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长三角地区充分发挥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所长,整体经济实力实现共同跃升: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22.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9万亿元,已连续多年占比全国的1/4,是中国经济的强引擎,实现了一体化合作的放大效应。


那么在1+3>4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区域经济格局?


当安徽成为战略链接


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正扬皖所长努力做“上进生”。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这背后,是长三角乃至中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刻改变。


首先从区域战略格局来看。


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前期,经过10多年发展,沪苏浙本地市场空间日益饱和,面临着土地、能源、劳动力等多方面制约,再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沪苏浙需要扩展内需市场。而长三角向西扩展,首先必须经过的就是安徽。安徽东部有22个县(市、区)与苏浙两省在行政边界上毗邻,具有无缝衔接的天然联系。


因此,长三角向西扩展,安徽是最优先的广阔腹地,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2021年12月发布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重要方面就是发挥安徽腹地广阔的优势。



其次从中西部要素流向来看。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句“孔雀东南飞”描述出了中西部地区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向,仅以劳动力为例,在上海,就有近400万安徽人活跃在各行各业。


如果站在全国要素流动的布局图前看,广大中西部地区要东向联系长三角,安徽就是进入长三角的前沿,也是经济开放的前沿。这不仅是中西部省份希望的,也是沪苏浙需要的。正如商合杭高铁开通时,杭州一家媒体评论说:“这条高铁的开通,结束了百年来,杭州西进河南、陕西等广大中西部省份必须绕道的历史,杭州从此可以直接联通中西部多个省份。”喜悦言辞的背后,实际上更看重的是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


“左右逢源”的地理优势,不仅让安徽成为链接东西的通道,也是要素流动的集聚地。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作为正在崛起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形成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地标性产业集群,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分工协作中,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也在引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


长三角向西与中西部向东,在安徽实现了无缝对接。


再从国家战略链接来看。


长三角向西与中西部向东,在安徽实现了无缝对接,安徽的战略地位在区域经济格局中显著提升。这也是安徽价值的最好体现,即链接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枢纽,安徽是唯一两大国家战略的交集省份。


扩大视角从全国格局来看,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的区域。


在这个“组局”中,不仅仅是省会合肥承担着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枢纽的功能,安徽成为经济地理的几何中心,“到了安徽大有可为的时候了!”一位上海的智库专家分析说。


“融长入圈”


现在的长三角“很忙”,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一方面是整体上忙着向西“扩容”,安徽实现全省域融入。另一方面,是各个中心城市都在忙着“画圈”,构建辐射周边的都市圈。


由此,“融长入圈”成为形容安徽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在中央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中,规划了包括合肥都市圈在内的5个都市圈,经由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发展轴串联成一体。


图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19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举办地发现,包括龙头上海在内,先后在杭州、苏州、南京、合肥、宁波、无锡、扬州、湖州、芜湖等10座城市举办。其中,在合肥已举办了3次。


在这10座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合肥从2003年首次递交“入长”申请书开始,一直到2010年3月,历经7年努力后,合肥才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正式成员。


加入长三角后的合肥,真正是搭上了发展的“快车”。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时,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排名全国第46名,到2021年排名第19位,10年间前移了27位。2010年,合肥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5位,2022年排名省会城市第9位。合肥也由此被称为全国经济进位最大的“黑马”城市。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安徽处在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链接枢纽上,安徽的经济地理优势更加凸显。


以省会合肥为中心,以5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这个范围内集聚了全国30%的人口、35%的经济总量和40%的消费市场,可谓是全国贸易和消费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而500公里,乘坐高铁只是2个多小时的车程,这在长三角地区已成为生动现实,每天都在流动着。


在这样一个经济地理坐标系上,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不可分割的腹地;同时,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等高对接沪苏浙,也是扩大开放能级、提升开放外向度的战略方向。比如,滁州市抢抓南京大江北战略机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经济总量进位到安徽“第三城”,跻身全国城市百强之列。


在内陆腹地广阔优势之外,安徽还有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等多重优势加持,这些共同托起一个“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安徽。


正因如此,安徽成为苏沪浙企业不得不重视的战略腹地,特别是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日益加密,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逐步建成,安徽通江达海,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乘势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沪苏浙皖企业家一起成立产业链联盟,就是顺势而为。


工业互联网平台


“链”上发力


14个!


自2020年6月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至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以市场化、轮值制为原则,已先后成立了长三角人工智能、数字健康、超导、绿色交通、智慧零售和数字创意等14个产业链联盟,推动产业一体化迈上新台阶。


“以产业为核心,是最直接、最容易达成的合作方式。”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产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链点”,产业链联盟的成立,能有效促成产业合作,降低沟通成本。


从本质上说,这是合作空间的延展。作为浙商企业家的代表,南存辉以浙江企业为例分析说,通过产业链联盟,让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从省内合作跳到长三角合作,在更长的产业链中找到新定位,让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性企业组合起来,形成同领域、跨领域的双重协同,以创新的思路共同推动长三角产业链的组链、补链、固链、强链。


经过3年运作,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已成为推动一体化的重要力量。6月3日,在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产业数字化峰会上,第三批长三角产业链联盟授牌成立。



在14个产业链联盟中,安徽省牵头成立其中的2个: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和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联盟,科大讯飞、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担任理事长单位。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之一,科大讯飞将发展深度融入苏沪浙地区,创新出多个成功案例,从科大讯飞“跑出的一只羚羊”,塑造出了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


作为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基于AI和大数据实现海量供需深度对接,助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截至2023年5月,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已入驻总用户数超32万,平台服务企业次数71.5万。


6月2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在安徽合肥举办,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荣膺理事长单位。


面向全新的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机遇,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也站在了产业的新风口上。今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5月5日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也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


5月6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在合肥正式发布,认知大模型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科大讯飞表示有信心实现“智能涌现”,并号召广大合作伙伴共建生态,燎原产业变革。



如何以“讯飞星火”燎原长三角产业生态?接任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轮值主席的刘庆峰表示,长三角要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建设中有更大作为,包括源头技术创新、建设自主可控的安全平台等方面。对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而言,则可以从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安全、产业生态打造、应用场景及投资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


长三角企业家联手,不仅能让产业链生态借势而为,更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从6月3日举办的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产业数字化峰会上看到,安徽四地市(蚌埠、阜阳、 马鞍山、淮北)市长、副市长现场推介,邀请长三角企业家们考察、投资、共赢发展。


当2023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合肥再次启幕后,随着一系列高质量一体化举措的深入推进,安徽必将充分发挥作为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战略链接的优势,借上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成为安徽最大的发展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


两个“最大”,凸显出安徽乘势而上,在国家战略的“链”接上奋进。企业,则在长三角产业集群的“链”上起舞。


这,就是“链”的张力!


今天,进入通用人工智能曙光初现的新时代,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将如何承担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重任?如何在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上更有作为?如何聚集合力创新产业生态?


从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从长三角各产业链联盟的积极行动来看,答卷正在书写。


风起长三角,让我们一起期待,“星火”从这里开始燎原!



新闻链接:长三角很忙

-- END --


作者系决策杂志融媒体记者

编辑:陈可儿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省长的推介致辞,诗意满满,壮阔雄浑!(全文)2、大手笔!这个省面向全国公开选调6名厅级干部3、汪莹纯被查!4、刚刚通报:涉事局长已被免职!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