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靠谱星光 | 同济医院的他,从军营“岗位标兵”成长为医院“护理尖兵”

上海普陀 2024-05-23


走进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抢救室,高大的刘建在人群中尤为显眼。询问夜班情况、查看特殊病人和重点患者、部署大家工作任务……灯光下的他身上散发出暖阳般的光。


领奖现场


2024年“上海好护士”评选中,刘建是为数不多的男护士参选者之一。从军营到医院,刘建凭着对梦想的执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钻研,从“岗位标兵”成长为“护理尖兵”。


军营是儿时梦想 苦练才能成“标兵”


当兵,是刘建从小的梦想。在学业有成之际,他毅然决定投身军营。“刚进部队,我在班里的体能训练里,算是‘垫底’的。”回忆起那时满腔热情却一次次在体能训练“遇冷”的自己,刘建的言语间毫无气馁之意,而是越挫越勇。“哪里不行就练哪里!”他告诉记者,无数个夜晚,他都在训练场上勤加苦练。“不仅是体能,通过训练,我在内务、射击等各方面都是班里最优秀的。”刘建自豪地说,那个曾经不懈努力的自己,让他没有辜负班长的期望,配得上“岗位标兵”的称号,这一个称号也伴随着他后来的军旅生涯。


在军营里锤炼的同时,刘建也不忘自己的专业,“我是护理专业的,是要拿到护士资格证才能上岗的。”刘建一手抓科目训练进“前三”,一手抓专业考试一次过。这种对专业技能的追求和执着,无疑会使他成为更优秀的护理人。护理专业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刘建在军营中锤炼身心,并将这些宝贵的品质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同时,刘建的经历也表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应放弃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和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护理是心之所向 勤学才能出“尖兵”


从事护理工作是刘建心之所向。“退伍之后我只想成为一名护士!”当他听到同济医院正在招护士的消息,立即带着简历,直奔医院。当天晚上,刘建就接到了电话。“‘你想到我们医院来吗?想的话就去急诊上班’我听到之后,非常高兴,因为那里处理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工作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能够满足我对于实现个人价值、展示专业能力的追求,同时作为男护士、退役军人,我具备较强的体力和抗压能力,这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尤为重要,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我来说太合适了。”


抢救现场


“急诊护士要求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和安全的护理,我去到急诊的第一天就发觉老师们都很负责,每个人都会很认真严格地指导我的工作。”那天回家,刘建再次接到医院电话,内心十分忐忑,“我怕他们会回绝我,但我真的觉得我很喜欢那里的氛围。”刘建坦言,当听到同济医院录用他时,内心激动不已。


“我要在这里扎根,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急诊护理人!”刘建暗暗下定决心。从急诊病房到急诊观察室、从输液室到抢救室,每一项操作,每一个急救仪器都在他勤奋学习中,一一上手。“装呼吸机、监护仪这些设备,老师只教一次,我要练无数次。”刘建常常对照着装好的机器,一遍又一遍拆装另一台。


不仅是学会,刘建还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比如输液扎针,或许是天赋加勤练,我一直都是团队中扎得比较好的代表。”刘建说,其他科室需要支援的时候,首先就找他。


温暖是给予和传递 成长更是为了超越


刘建说,勤学努力的初衷是不辜负医院和老师给的机会和指导,这份诚心的热爱,也换来了患者的认可和信任。


“我记得第一次去输液室的时候,推着小推车给患者扎针。第一位老先生一看我是个男护士当即开口说想换人打。”刘建还记着老伯提出请求时的为难神情,和当时自己的失落。第二、第三……整个输液室的患者都不好意思地看看他,随即要求换女护士来扎针。


“小伙子,你过来,你替我扎针。”最靠窗一排,一位阿姨突然高声招呼刘建,让他惊讶,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熟练精准扎下针的那一刻,阿姨又高声说到,“真的一点也不疼诶,你技术真好。我后面三天的吊针都要你来打。”


抢救现场


一次无条件的信任,成就了以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份温暖的感觉一直萦绕在刘建心头,也激励他成为更好的护士。


刘建也把这份温暖通过工作传递给患者。“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抢救,是一名11岁孩子,因车祸导致了颅脑重伤,送进抢救室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刘建告诉记者,当时他是值班护士,带领团队配合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当他看到孩子的父母在抢救室外,在悲伤、恐惧交织中迟迟不敢签署手术同意书时,刘建内心十万火急,但他冷静且诚恳地与孩子父亲沟通。“我拍了拍他的背说,你是一个父亲,这时候你不振作,什么时候振作,我们的脑外科主任都到了,孩子不能等。我至今还记得孩子父亲抬头看我的眼神,是一种信任。”不久前,刘建在医院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输液,“我认不出孩子,但是我认出了那个妈妈。我很庆幸自己当时说了这一句。”


“不放弃、不抛弃”对刘建来说,以前当兵时是战友情,现在是医院里的医患情。工作中,刘建还常常和患者拉家长里短,与患者打成一片,不少患者都喜欢亲切地喊他“大长脚”。“那种感觉就像家人朋友之间的叫唤。”刘建说自己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深耕临床一线,刘建还在专业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团队。他带领团队持续优化救治流程,改善急救护理质量,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包括ECMO、骨髓腔穿刺、血浆置换等,并两次荣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二等奖及两次市级医院品管圈大赛奖项,申请、获批国家专利16项。他还担任了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青委副组长、上海男护士委员会委员。


刘建还长期聚焦老年人和青少年急救知识技能的科普工作,成立彩虹树志愿服务队,定期下社区、养老机构、学校,惠及人数超过5000人次,为促进全民健康做出努力。


“我很欣喜看到,现在护理工作中,男护士的身影越来越多。我希望未来,自己能把护理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带出更多的护理人才。”刘建说。


记者:易雯

编辑:姜天澍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继金标路跑赛事后,半马苏河赛道又迎来城市定向脚步

 这条道路整洁的背后离不开普陀的他们→

 黎明前的战斗:大隆机器厂的护厂故事

 “红十字博爱周”宣传氛围浓!最近,爱心在长征传递

 青年助力“加速度”,普陀这个小区6台“高龄”电梯一次性更新换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