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T120,禾赛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的第二块拼图

波波 42号车库 2022-12-08

今年 9 月是理想 L9 自交付以来的首个完整月,理想 L9 单月破万,一方面是订单、产能够给力,另一方面也证明,L9 的核心供应商也没拖后腿。这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就是禾赛。

而就在昨天,禾赛发布了以 FT 为序号的全新系列产品,产品全名为 FT120。

在介绍这款激光雷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禾赛现有的产品阵列。

创立于 2014 年的禾赛,起步阶段主要研销的产品是以 HS4000 为首的用于气体检测的遥测仪,这样的设备与激光雷达在相关核心技术上有着共通之处。

2017 年开始,禾赛推出了用于无人驾驶的机械式激光雷达,首个产品为 Pandar40,2020 年,具备 128 线的激光雷达 Pandar128 正式推出,这款产品大家在众多 L4 级 Robotaxi 上都能见到,主要的客户有百度 Aollo、AutoX、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等,另外北美 L4 客户包括了 Uber、ZOOX 等等。

而量产车上的产品,像理想 L9、高合 HiPhi Z 这些车型搭载的就是 AT 系列产品——AT128。

在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目前车载激光雷达大多数都是半固态激光雷达,严格地说,只要内部有运动部件,都不能算是固态激光雷达。而市面上常见的主供应商的主要产品,例如禾赛 AT128、速腾聚创 M1 以及图达通猎鹰,都属于这一范畴。

但是今天禾赛发布的新产品,内部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它算是纯正的固态激光雷达

01新产品解读

FT120

全新产品名为 FT120,是一款定位于近距离补盲激光雷达,参数方面如下:

  • FOV 视场角为 100° x 75°

  • 最远量程 100 米,10% 反射率下探测距离为 30 米

  • 单回波模式下的点频为 192,000 点/秒(AT128 点频为 1,536,000 points/s),全局分辨率 160 (H) x 120 (V)

  • 芯片化设计,采用第三代自研芯片

  • 最小外露视窗 70 * 50 mm,可安装于车辆前后保险杠与侧面翼子板处

在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领域,半固态的激光雷达往往具备较好的测距能力,例如我们提到的蔚小理所搭载的三款激光雷达图达通猎鹰、速腾聚创 M1 与禾赛 AT128,它们的垂直视场角分别是 25°、25° 与 25.4°,由于垂直市场角不大,用于车辆两侧(前后翼子板)进行补盲时,对近距离低矮物体的检测是存在缺失的。

而 FT120 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近距离的感知。我们都知道,想要让车辆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就必须要让车辆具备 360° 周身环境感知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智能汽车的摄像头在变得越来越多。

根据禾赛官方的演示来看,他们认为 FT 系列的补盲激光雷达能够给车辆提供高质量的近身感知能力,配合远距离感测能力见长的 AT128,能够让车辆获得更准确、更详细的环境感知信息。

另外,禾赛的推文中还特别提到,补盲激光雷达通常要布置多颗,使用半固态激光雷达成本上并不划算。所以,成本要低很多的 FT120 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而想要实现车辆周身的感知,最理想的搭配就是 1 颗 AT128 + 多颗 FT120

摄像头 vs 激光雷达,老生常谈的问题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想让车辆具备更高质量的周身感知能力,到底是用摄像头还是装配更多激光雷达?

这个话题很宏大,我们需要从成本、硬件属性和软件能力以及关联到的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展开讨论。

成本自然不用多说,禾赛 CEO 李一帆坦言,即便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比 AT128 便宜很多了,但是相比摄像头,还是要贵的。

摄像头,尤其是大多数车企对于侧向感知要求没那么高,从而采用较低像素摄像头的背景下,其与激光雷达的成本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贵有贵的道理,相比之下,激光雷达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感知数据,能够直接得到障碍物的轮廓、位置等信息,摄像头要做到类似的能力则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进行大量的数据训练,系统「看到」后,方能认识,进而决策。

弊端在于现实生活中 Corner case 过多,对所有道路上可能出现的物体(尤其是近距离小物体)进行训练不太现实。二是基于立体视觉,或多个摄像头进行的拼接重构,输出能让车辆通行的 space。

简单地说,硬件属于不同,带来的信息数据自然是不同的,能够提供三维数据的激光雷达于汽车而言就像是一把尺子。而摄像头具备更高的能力上限,但同样也很考验车企的软件能力。

到底用不用激光雷达,国际上一直都是两种路线,特斯拉代表了视觉路线,国内车企供应商则是多种传感器融合的路线。

今年特斯拉 AI DAY 向我们了展示了基于纯视觉的 FSD Beta 功能,在大多数场景下,它的表现都让人啧啧称道。

在此之后,关于自动驾驶到底应该走纯视觉路线还是视觉 + LiDar 的路线的讨论又变得热烈起来。而我也把「部分自动驾驶研发人员认为激光雷达是过渡方案」这一稍显尖锐的话题丢给了禾赛 CEO 李一帆。

Q:今年特斯拉 AI DAY 之后,很多车企研发高管都表示纯视觉才是真正的破局方法,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

李一帆:激光雷达一定能够让它(智能驾驶)变得更安全,那么基于这一论点,选择不用它(激光雷达)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它太安全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太会在安全性上讲究性价比,尤其是激光雷达现在并不是一个几万块的产品,而是一个几千块的传感器。那么它既不贵,又能够帮助系统提高安全性的前提下,车企还不采用的话,那么有一个充分必要条件,那就是这套系统太安全了。

所以,从「安全性」这一智能驾驶领域最敏感的角度来说,用不用更丰富的硬件,需要车企在成本/软件能力/安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平衡取舍。

而在昨天的发布会上,禾赛也公布,FT120 已经获得了多家主机厂超过 100 万台的量产定点,同时他们将于明年下半年量产交付。这一数据证明,虽然视觉潜力是无穷的,但是现实是骨感的,还是有很多车企需要前装激光雷达。

02月交付破万是如何做到的?

关注过激光雷达产业的朋友都知道,禾赛的整体节奏是非常快的,从产品的发布到交付,基本不会超过一年。另外,一旦交付,还能顺手创下个单月记录。

这其中一定是有商业「秘诀」的,或者在激光雷达这样的产业,技术壁垒是一定存在的。我们也尝试诸如「禾赛是如何成功的」这样的话题抛向李一帆。

他首先解释了「成功」的概念,在他看来,禾赛更关心用户使用禾赛产品的客户是否获得了成功,而非只关注产品本身成功与否

这一观点我们在许多 Tier 1/2 身上都能看到,与其围绕产品自身谈成功,不如看客户是否有收获,作为供应商,还是要关注给客户和用户带来了什么。

另外,在李一帆看来,如果硬要说禾赛有哪些技术壁垒让他们做到了快速量产上车的话,他认为最关键的在于两点。第一点,禾赛找到了一个系统化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方式,那就是芯片化,这是技术底座。第二点则是很多友商不愿意做的,甚至看起来有些 low 的事情,自建工厂。

芯片化是核心

关于芯片化这里需要进行简短的解释,我们还是拿友商主力产品进行对比。

目前速腾聚创的 M1、图达通的猎鹰采用的分别是 MEMS、二维转镜的扫描方式,理论上发射的都是单条或多条线束后,通过棱镜、转镜的运动,进行 FOV 内的全局扫描。

而禾赛 AT128 在运动器件上采用的则是一维转镜的方式,相比二维转镜,在可靠性上会更高一些。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传统旋转式机械雷达是 360° 旋转,想在固定角度内进行扫描,只要将光束打在一个在固定角度内旋转的镜面上即可但如果还采用传统的分立器件,就会带来体积过于庞大等问题,同时堆叠过多激光通道,准直的难度也很高

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芯片化

以 AT128 为例,禾赛将数百个元器件集成在芯片上,单个电路板嵌入 128 个激光器通道。这样的设计好处在于既能够保证性能,又能减小体积。这里多提一句,多通道装调工序是较为复杂的工程,芯片化能够简化生产工序,提高自动化产线的速度,同时也是降本的有效措施。

另外,李一帆还提出了一个概念,靠规模化降低成本确实有作用,但也有限。靠芯片化的工艺能力提升,才是一件牛逼的事儿。

如果一定要说「壁垒」,那么李一帆认为禾赛的壁垒是芯片化,在他看来,芯片化对于激光雷达的重要性是类比于发动机技术对于汽车的重要性的。

自建工厂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禾赛宣布将会在上海嘉定自建超级工厂,这座「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将于明年投产,规划年产能达到百万台。

为什么要自建工厂?其实在禾赛看来,这是一件不那么「性感」的事情,因为当投资人问起产线的事儿时,代工方的方案会更漂亮,更容易拿出来吹嘘一番。自建工厂不仅存在风险,也是件苦力活。但是李一帆认为,生产是研发的一部分,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工厂。

生产是研发的一部分,这句话怎么理解。举个例子,生产一个纸巾盒、手机壳,它就不是研发的一部分,因为它很简单,给到模具、生产图纸即可。哪怕数码产品的外壳、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外壳等等,也不是研发的一部分,因为一旦完成设计等流程,按照标准生产即可。

而激光雷达这种高精度精密仪器,生产和研发需要紧密结合,研发也要围绕着生产进行。在李一帆看来,对于激光雷达行业,他还没有看到清晰的代工机会。禾赛目前的路线是,研发工程师与生产紧密结合,甚至在工厂常驻。

03写在最后

禾赛有一个骄傲的成绩,他们的旋转式机械激光雷达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 60%,国内外许多知名 L4 级 Robotaxi 公司都在采购他们的雷达。而智能驾驶这一赛道,国内又是最广阔的。同时软硬件的迭代速率也是最「卷」的。基于这两大前提,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激光雷达也会成为国际标杆。

2014 年成立的禾赛,如今已经推出了多款激光雷达,FT 的发布让禾赛激光雷达拼图里空缺的一块得到补充。

同时通过与禾赛团队的沟通,我们也能感受到,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他们并没有太当回事。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竞争是残酷的。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也收到了禾赛最大竞争对手之一的速腾聚创发来邀请函,在本月,他们也将发布全新补盲激光雷达。

所以,谁敢说领先呢,谁又能开庆功宴呢。

撰文:波波
编辑:六三

这些也值得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