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部大发展抓手是深度融入主引擎,强力掰正大扭曲——白万纲博士青海十四五规划讲座

白万纲 华彩国资透视 2022-08-05


转载文章请联系:18221335680

核心观点


青海发展的五大尴尬:

一, 西宁发展空间挤迫,人口与消费动能不足,对全省引领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二, 丝绸之路通道穿过陕西、甘肃、新疆而去,青海可能被边缘化。(随着川藏铁路的贯通,丝绸之路南线红利将会迅速向成渝都市圈及川藏线聚拢,所谓青海的出路在丝绸之路南线的说法,可以告一段落了)。

三, 拿着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盐湖群,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产业界评价潜藏价值超百万亿,宝藏却没法转化为现实收益和产业。

四, 青海具有世界优势的生态资源,是事关中国发展安全的生态屏障和高地,但没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生态财富,也没能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五, 全省发展高度依赖国资国企,但对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的重视程度、资源投入强度以及重要性不匹配。 


核心建议

一, 西宁新城区向海东扩展,把平安、乐都打造为西宁更具发展优势和引领力的新城区。围绕国务院2018年关于兰州—西宁城市群的批复,积极建设更开阔,更具承载力的新城区——西宁2.0版。

二, 关天兰宁经济一体化-及成渝天兰宁经济一体化:在打造兰州——西宁都市圈的基础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新材料科技及产业集聚带)向西延伸,打造关天兰宁经济一体化。推动一带一路的融合区——成渝都市圈(一带一路贸易物流及服务业集聚带)与西北发展融合,打造成渝天兰—宁经济一体化。这在根本上可以解决青海的一个尴尬——被一带一路边缘化。

三, 做好盐湖综合开发利用。盐湖是个资源宝库,盐湖的各种丰沛的矿藏,是研发新材料和打造新材料航母的不二基础。建议驱动央企、有产业优势的地方国企、产业基础较好的民企、及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结合盐湖研究院,其他科研机构、大学、科创企业,科创领军人物等科创要素,把盐湖打造成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新材料开放实验室,积极培育科创板上市公司。通过用科创板企业培育培育产业信心,引导产业资本跟进和大装置、大项目的扎堆效应。中远期来看,围绕与各省、央企对青海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构建生态母基金,用生态母基金培育盐湖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也是青海发展的必然。

四, 把各个省对青海的生态补偿打造成全国性的一只生态母基金。现在各个省来支援青海,似乎是道义上的扶持,是青海弱才导致各个省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你的发展,青海是被扶持的欠发达省份。但未来按照生态补偿的理念理解,真相是青海为了保障长江黄河澜沧江全流域生态,牺牲了自己的发展利益,中下游各个省用财力物力人力来购买青海的生态保障,这是个平等的互惠互利行为。更进一步看,青海不要只是简单换来各项资源投入,而是要努力和各省,及诸多大型企业共同打造生态母基金,把各省的补偿行为升华为共同投资行为,围绕着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矿业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进行组合投资。通过生态母基金的运作,变各省单纯的购买生态保障为共同投资青海生态资源,共同谋划中国生态建设的大格局。

五, 青海的数字经济走其独有路径。服务于:第一,青海有机农产品的数字化背书。第二,青海的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的数字科技全覆盖。第三,围绕着平安西宁和智慧城市打造。第四,游客全程数字化服务。第五,数字化农产品交易平台。第六,青海政府背书的优势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

六, 青海农牧产业打造:第一,政府背书的电商平台。第二,数字化农产品交易平台。第三,面向产业和卖场,餐饮商家的通路品牌打造。第四,核心产业的产业重构和产业管理。

正文

尊敬的汪主任、陶主任,尊敬的诸位:

大家好!

很高兴回到青海,和深刻影响着青海发展的国资系统诸君交流十四五规划大视野。

卧虎图·白万纲作

第一部分


“十四五规划”的突破性、重构性、顶层设计特征

(一)时代大背景

1.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全中国范围里面来看,十四五这次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首先它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各位同志都应该知道,中央领导在开创开辟全新道路的构建上面,是花了很大功夫的,一些宏大的想法在十九大形成了全盘的展现,在此次十四五规划要进行系统的切换,从老路子彻底的要切换到中央领导所提倡的新路子上来。

2.是全面进入五位一体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所以这次十四五是一次系统大切换。同时是中国全面进入五位一体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青海的同志对此应该深有感触,不是经济挂帅,是五个方向同时并举。也因此在这种并举之下,像青海这样担负如此重的生态任务的资源大省,它该怎么发展应当是整个青海国资系统的第一大课题。

3.是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一段时间以来,落在生态区的很多大项目,停工项目等等,新闻不绝于耳,所以大家一定在思考,那到底高质量怎么回事?高质量要高到什么状态?怎么样的是高,怎么样的是低,从中央的角度来看的话,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大体上十八大之前的很多做法都可以归结到低质量,它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城乡两元化发展,剥削农村、补贴城市。第二,GDP挂帅。第三,先污染后治理。中央领导所提倡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针对这三个问题,其次是谋求在一张蓝图干到底,统筹兼顾,形成发展极,以发展极为轴心带动发展网络这样一个思想上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想。

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在青海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表达?有很多人说那就履行中央布置的责任,把生态保护好,然后生态保护带之外的产业我们积极发展。还有人说我们应积极的融入一带一路,在物流通道、贸易通道、信息通道、服务通道上大做文章。还有人说我们应该在开放上面,再引入社会资本和央企上面做文章,等等这些说法。我认为都得回到如何解决青海独有的高质量,独有的资本布局,独有的青海自己的十四五发展之路上来思考。

关键在于——青海高质量发展需要战略性顶层设计:

1)打造大西宁:青海一个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学习宁夏的宝贵经验,把青海的绝大部分人口集中到西宁来,这是青海的一个重大课题。但西宁两山夹持的狭长城市格局是目前最大的障碍,所以西宁急待加快城市化2.0版建设。西宁向东发展,使得海东市成为西宁的新城区,海东区(尤其平安和乐都)如此好的区位优势,高标准基建投入和禀赋需要激活。高带动力首位城市。西宁城市化2.0版本,使得平安,乐都成为承载力更大更具发展前景的新城区,这就不是简单的解决西宁发展问题,而是打造更具引领力的首位城市来拉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解决方案,总之所有的问题的解决都得回到高质量上。

2)发展兰州—西宁城市群是西部建设的大突破。

整个西部地区最大的一盘棋,其实就在于西部的两个地区:甘肃和青海是否可以真正携起手来从改革发展,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引领区域产业重构等多个方面来看,青海和甘肃都有抱团取暖的需要。打造兰州-西宁城市圈是两省携手的关键。

2018年2月国务院关于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8〕38号)把这个都市群的发展上升成为了国家战略。兰州-西宁城市圈里面刚好把西宁东部的海东地区,兰州西北方向的兰州新区完美的融入,形成一个真正的西部地区可作为一极的都市圈。

3)西部地区目前最大的引擎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或扩展后加入天水地区的成渝天经济区)。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穿陕西、甘肃、新疆而过,西部的两个省很尬的,被边缘了,一个是青海,一个是宁夏。

我昨天上午在宁夏跟国资委同志交流,宁夏该怎么融入一带一路,结果发现宁夏的同志对陕(西)甘(肃)宁(夏)一体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你们都知道原先是关(中地区)天(水)经济一体化,以西安,咸阳)为中心城市,宝鸡为副中心,天水、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庆阳、平凉、陇南等为次核心城市。宁夏推动在“关天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再往上就走到银川去,从而实现陕甘宁一体化。

当然天水市的一些领导对“关天经济一体化”的效果不太认可。提出来加入成渝都市圈,往成都发展,从而构建成渝天都市圈一体化。

关天经济一体化也好,成渝天经济一体化也好,都在呼唤一件事,贯通,贯通,再贯通。看地图就知道天水往过来200公里是兰州,兰州再过来200公里是西宁。

也就是说兰州—西宁城市群放在大西部仍然太逼仄,团队取暖有余,突破发展不足。同样,关天经济区一体化,成渝天都市圈一体化也是个局部作为,仍需要再扩展,扩展到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共振。

4)跨出兰州—西宁城市群,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引擎——关天经济一体化(中国新材料科技及产业集聚带),及一带一路融合区——成渝天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贸易物流及服务业集聚带)才能够把兰州-西宁都市圈带动起来。真正发展成深融入了一带一路,可以分享一带一路红利的关天兰宁经济一体化,及成渝天兰宁经济一体化。

5)高质量融合一带一路,不仅要避免被边缘化,还要谋求主场化、主角化、大战场化。

如果没有以关天兰宁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陕甘宁青经济一体化,或以成渝天兰宁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川渝甘青经济一体化,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是缺乏通道的。

4.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新常态,美好生活,强起来

再往后来看,是迈入新时代的第一个发展布局、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国迈入新常态,人民群众要追求美好生活,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要强起来。这些事儿怎么凸显?怎么体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建设当中?怎么体现在政府的治理当中?怎么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有为当中?十四五要做出回答。

5.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按照十九大的说法,我们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所以时间敏感。今年中国人均GDP会过1万美元,按年均6%增速,十四五末人均GDP大概率突破12,000美元。按联合国的提法就是高收入经济体。问题是贫富差距怎么办?东西差距怎么办?农村问题怎么办?生态问题怎么办?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怎么办?

12月16号,中央领导在《求是》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中国未来发展之路,指出东北黑吉辽三省应当以区域深度合作,开放共建和构建都市圈,推进一体化来谋发展。文章指出发展都市圈和中心城市是承载城市化和人口的主路径,发展一体化是带动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

都市圈的民众大部分资产是房产。4亿中产靠房产。较少有从期市、股市、汇市、债市、票市获利,导致中产阶级财富增长主要靠区域不平衡和都市之间发展差距的级差地租,也导致财富差距越拉越大,阶级的流动不畅和板结化,所以中央出台文件,300万以下的人口的城市是全面放开落户,把大量的人口往中小城市聚集,就是想促进人口流动和中心城市打造,及普遍都市圈化。

6.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开局第一个五年规划

这是我们中央的一个大政方针,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局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央意识到区块链对于我们这么复杂的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是个好东西,为下一步我们要把退伍军人、网约车、快递小哥、送餐的那些快递员和大量的社会事物,都用大数据区块链管理起来。

成都正在尝试用人体识别,人脸识别只要400个数据,而人体识别要12,000个数据,过去人体识别是不可以实现的,现在我们有了以5G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优势后,这么宽的信息通道,这么多的数据资源,给人体识别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中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人体识别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么肯投入能投入,会以形成人体识别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和精准服务。

未来区块链还会用于科研管理、社会慈善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等,你们会看到我们在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上还会下大量的功夫,实现整个社会的治病于未病。

7.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一个五年规划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走得更近,中俄天然气管道的畅通,进一步把中俄从全天候战略伙伴推向到近乎于结盟状态的超级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构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全球治理。

嘉兴已成为全球政党大会永久会址。正如我们的金砖会议和亚信会议,是这种可以和世界银行,可以和联合国相比的全球治理组织一样,我们进一步在全球治理上强化话语权。全球治理上的更大的话语权,目前正在以上海的进博会,进一步开放,与多国推进自贸协定等事项为核心在展开,我们通过命运共同体和引领生态责任来展现道义高度。青海的同志也特别关注,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对欧合作,生态环保等方面做些什么事。

8.深度内需的一个五年规划,中美贸易冲突为背景,全面深化做好自己的事

同时十四五规划也是深度内需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以中美贸易冲突为背景,全面做好自己的事,全面深化内需已成为党、国家、地区的一个重要的追求。

如何深化内需?江苏已出台文件,有条件的地市实行4天半工作制,而这股风潮我预计将在十四五末席卷大半个中国。有人说是要体现道路自信。有人说要由此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4天半工作制留出来的很多空间,一方面固然有中美贸易冲突,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下我们需要一个宽口径就业的社会机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给机器人进入社会作出系统安排。

9.全球科创格局突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全球科技格局突破背景下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国科技已进入到系统演进及个别领域无人区开拓阶段,到底中国科技该往哪里去?中国用烧钱、烧资源、烧投入、烧规划、烧产业的高密度靶向投资的方法烧出来的材料、芯片、尖端装备等产业靠不靠谱,我们是不是能独立的烧出一个与全球同步或者落后幅度在可接受范围里面的尖端科技,卡脖子科技,关键科技。

能不能把这些科技用短时间内要素高密度集聚的方式烧出来,这是十四五最大的悬念。目前来看我们的进展还是在我们的把握之内。

10.是产业与金融关系重构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多层次金融市场与实体的关系得到重塑

产业与金融关系重构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央很不满意金融坐在龙座上,产业跪拜在它脚下,产业大亏损、金融大盈利的这种局面。因为金融业的财富是瘦尖尖金字塔形分配,造成财富加速的向少数人集中,不像制造业“胖金字塔”形的分配,造成大量的财富的广泛分配。这也是全球各个国家如此注重制造业的一个关键,一个国家只要产业空心化,国家立即会财富迅速向少数人积累,立即社会矛盾到不可解决的高度。

金融要深入实体,为实体经济服务。但是具体到青海金融怎么为实体服务?很多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生态链金融几乎就不会做。

就连政府自身的财政资金怎么最大化发挥作用,怎么把区域的各种资源深度盘活等核心问题,都缺乏严肃和认真的探讨——很多中西部省份把本省公共预算支出有各种平台和方式再落实到省属企业里面来,尤其把本省基建支出通过投建一体化再兜回本省的基建平台里面来,这都是欠发达省份把自己本省的消费和财力用足用好的一些看得见的做法。

青海的国资国企改革,还是要认真研究发展思考的误区和盲区在哪里,需要突破和颠覆的发展思考或路径是什么,可以依靠的资源是什么,可遵循的发展规律是什么,被忽视被低估没有用足用好的潜力是什么,问题到底在哪里,走的路到底是哪几条,如何选择?

(二)三级国资规划

何谓三级国资规划?

第一级规划是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简称“全国国资规划”作为指导全国国企工作的顶层规划,由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各地国资委共同编制,对全国国有资本布局统筹设计,明确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引领各地国资委、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级规划是在全国国资规划下,分别编制中央企业和各地国资“十四五”规划。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编制《中央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央企业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家专项规划和全国国资规划作出总体部署,作为指导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时期开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国资委根据国家规划、本地区规划、全国国资规划的精神,结合地方实际,编制本地区国有资本“十四五”规划,作为指导本地区国资国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级规划是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根据国家规划、全国国资规划以及区域规划、地方规划、地方国有资本规划等,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各自“十四五”规划。


国资系统三级规划的重大意义

1. 历史性的开创了全国国资一盘棋的规划,国企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和实施平台,作为党和国家高质量施政的六个力量,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有了通盘规划。

2. 国务院国资委所引领的全国国资规划超越了省,区域整合,站在国家战略,参与全球治理的高度,把国企这个未来中国社会的“承力结构”,“脊梁”或“骨干网”的顶层设计夯实在国家和未来高度上。

3. 全国国资引领着国有资本的流动配置,引领着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各区域的有序协作,产业的大范围流动与结构调整,区域改革与发展,与国家,产业,区域,各省规划共振,谐振。从而呈现国务院国资委为国家发展发展添亮点,国家力量推国务院国资系统上台阶的良性循环。

4. 各省国资系统第一次有机会,有充足的空间来和国务院国资委及所引领央企进行总—总对接,把本省的资源与机遇亮出来,把本省的改革与发展空间亮出来,把本省的可能性与战略价值揭示出来,也把短板,新旧动能转换渴求,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摊开来,大家商量,互动,对话,寻找共振区域,探索合作面和模式,深化项目与工程点。从而呈现全省国资系统为全省发展添亮点,全省推国资系统上台阶的良性循环。

5. 各省国资系统第一次可以站在全省高度、系统的、一揽子的和国务院国资委探索改革,推动、升级本省发展的若干大项目,大合作,尤其是一些之前被认为很重要,很具战略性,可惜因本省财力不足,企业能力不足放弃,推迟或降级降格的大项目,可以在十四五期间,围绕本省伟大的梦想,发起和拓展一些伟大的事业,展开和推进一些伟大的工程,面对一些伟大的抗争,省国资系统全力以赴的拿着本省家底争取最大化与央企层面共振的努力,围绕所有困难和竞争,压力所推进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就是伟大的抗争。

6. 各地市国资系统第一次可以把本市(含区县)对区域规划落实与支撑的谋划,资源与禀赋的思考,对本市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统筹,以及国企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推进,系统的拿到省级层面,谋求全省层面的理解和重视,谋求在未来的中—省—市三级共振中,嵌入本市的追求与谋划。从而呈现地市国资系统为全市发展添亮点,全市发展推国资系统上台阶的良性循环。

7. 各地市国资系统第一次有机会在本市乃至本省十四五规划出来之前,提前有机会把本级的诉求与思考,嵌入到本市乃至本省的十四五规划中去,而不是规划出来后被动的去应对规划。

8. 中—省—市国资系统,第一次可以整体,主动,开放,从容,顶层的来设计本级国资如何作为,给下属国有企业的发展引出足够的空间,时间,资源和改革动能。

9. 中—省—市三级国有企业,第一次可以有机会在五年发展规划中彼此嵌入,第一次可以跨层次协作,第一次可以出现自己做主角+自己与合作伙伴大协作+自己做配角为视角的开放规划。

10. 多个央企会出现大规划+多省省别发展战略+国别战略+中—省—市跨层合作企业战略+生态圈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

11. 多个省属集团会出现大规划+几个省省别战略+本省多个地市市别战略+中—省—市跨层合作企业战略+生态圈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

12. 多个市属国企会出现大规划+本省几个市市别战略+中—省—市跨层合作企业战略+生态圈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

用足用好三级规划红利

国务院国资委这是历史以来第一次搞三级国资规划。国务院国资委第一级规划是叫全国国资规划,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资委,一起做一个国资系统布局规划。

这是历史第一次全国国资统一规划,青海的同志一定要知道,这几乎是青海第一次能够系统的与国务院国资委总—总对接。

首先是规划编制内容要有高度、深度和远度。要把握全域,底线、创新和风险4个思维;在全局上有把握,在目标定位上有方向,在措施文化上有想法、在规划落实上有实招。

具体而言就是在对标引领基础产业发展,丰富国有资本形态和瞄准产业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技术前沿方面,以关键技术型产业为依托,突破卡脖子和短板技术,特别是要把全省的产业优势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一句话就是,要把青海的清单拉好(工作清单、课题清单、底数清单、重大问题清单、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清单、产业调整的重大政策清单),数据库打开。

然后,打开铺子,来和国务院国资委商量,看哪些央企能来投资,哪些资源央企中意,哪些资产能流动起来,哪些政策央企参与进来能利用的更好,保护生态这么大的政治课题,央企怎么更好的参与。

青海要把全省藏宝图整理好以后来和央企做总——总资源对接、机会对接,政策对接,产业对接,五位一体建设对接。而且这一次,如果青海的总—总对接,在中——省——市州互动上面能做出一些较大亮点,让三级规划能够得以较好地落实的话,这也是青海国资委第一次全域国资经营价值发挥,与各市州和省里面做好互动的重要作用体现。

各市州也要带着各种谋划——想怎么发展,有哪些资源,想怎么样获得社会资本和央企进入——来和省国资委交流,省国资委带着市州的想法和省本级的想法,去和国务院国资委总—总对接合作,我个人认为能够带出较大的火花,也能够让地方国资委和省国资委的谋划第一次历史性的实现上下联动,全局视角,整体布局,优先规划,引领发展。

(三)省—市州国资共振,驾驭好国资系统三级规划体系红利

青海省做全省整体规划的时候,务必记得把市州叫上。思考省和市州如何形成一盘棋互动。当然再往下,市州回去以后和下面的区县如何做好市州本级的规划是再往下的一件事情,最后是企业本级做自己的规划,用这张图来展现一下,就是全国一盘棋,全省一盘棋和地市一盘棋、三盘棋,所以此次国务院国资委的大谋划不可为不牛,而且是系统的在提振国资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资委怎么把规划走到前面去,怎么给地方谋发展,做好执政抓手,做好发展主题引导,就像刚才我说的兰州-西宁都市圈如果要谋划的话,一定来自于甘肃省和青海省若干省属企业的联合和协作。

比如说可以是甘肃公航旅和青海旅投的合作,同样也可以是甘肃的航空,环保、能源,化工,农业等产业和青海的相关产业的协作。青海如果高速形成大交投的格局,和甘肃能够进行跨省的对接的话,就获得甘肃和青海之间的基建红利,能够使得兰州、西宁一体化能够更好的实现。

国资监管大格局,大交通统筹一加强,省国资委要跟青海的几个市州国资委再形成更密切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关系。但是这次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概念是九统筹一加强,事实上就是要求省国资委要更好的、更直接的、更具有统筹性的领导全省市州国资系统,实现国资一盘棋。

(四)全国省级国资系统的普遍问题(仅就其核心几条展开)

1. 国资系统地位不高,话语权不足,手上没有太多资源。

2. 省属企业的越级获取资源和省委省政府的越级指挥问题,被越顶现象普遍。

3. 对于如何上接央企,下联地市国企,没有余力,没有权力,没有空间。

4. 其他厅委办所属国有资产不愿实施统一监管,即使硬推统一监管,之后的管理协调及资源配置上难度更大。

5. 规划引领管理不足,难以驱动省企打造创新板块——规划引领管理不足,难以驱动省属企业打造创新板块。我们现在很多省的国资委出现了怎么样的一种工作状况呢?出一个十三五规划纲要,然后各省属企业按照纲要去做规划,要的东西多不出一分钱,紧紧的扣着你要我研究的这些数据,填空的方式把规划做出来,完美的完成规划任务,但是规划其实主要是企业在用,国资委得到一个向上的申报版,等于是一个备案的概念,所以对于省国企来讲的话,你在规划上面要研究的课题不是那么准确,也影响后面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的达成。这绝对不是我们省国资委真实意愿要做的事儿,下属企业这样一来,国资委也难以驱动省属企业打造创新板块。

青海与央企的合资合作里,没有这么大块头的企业。比之宁夏国资委监管的六家在宁央带给宁夏的效益,青海与央企的合资合作上面,还应进行更长远更大幅度的谋划。

6. 同质化竞争难消除,盘根错节原因太多,手上可使用的资源不足——同质化竞争难消除,全省就那几件事儿,大家都扑上去干,矿产、能源、房地产、农业、旅游、金融等等能看得上的,本省能赚钱的那几样全部都上,盘根错节原因太多,国资委手上可使用的资源不足,所以想让一个企业一企一业一个核心主业,最终做不到,靠核心主业它转不动,最后在这种形势下被迫很多省属企业又进入到了同质化经营。

7. 治理促进,企业家培育,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方面手段与创新不足。

8. 难以领导全省国资一盘棋,对地市国资国企指挥无据,协同无法,整合无门。

9. 产融结合管理意识与管理不到位,管理省属企业基金问题引领与统筹不足。

10. 智能监管,风险管理,控债务能力遇到挑战。

同志们这是我讲全国国资委的普遍问题,未必精准的跟青海省国资委对号入座,但是我想应该有一个就是给我们敲个警钟,提个醒。哪些省的国资委在全省地位高、资源多,省里给的重视大,就是在国资国企改革上,在培育强势企业上,大块头企业上面,干得好的一些省,国资能够在全省获得更高的地位。像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等省国资委之所以地位这么高,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和这几个省国资委几年里面干了一些很牛的事是分不开的。

你比如说山东省这次新旧动能转换,一共跟央企签订两万多亿的合作意向。广东省与中央、部委、各省对接,历史以来建立的课题将近一万六千亿。这些数据我想从一个侧面还是在说明地方国资委所做的一些较大的事儿,这也是当地省委书记省长看中的事儿。


卧虎图·白万纲作

第二部分


驾驭“十四五”规划的重大趋势

(一)一带一路进入成形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重大合作的涌现期

十四五期间是一带一路进入成型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重大合作的涌现期。比如中央财政把580亿元的资金一次性全额拨到新疆财政厅,支持新疆乌鲁木齐地窝埔机场的三期扩建,同时乌鲁木齐内陆港开始运转起来。沿着一带一路看,从新疆到甘肃到陕西,内蒙,宁夏和青海,再往后则到河南,再往下到成都,包括成都的简阳三岔湖机场立即要启动,未来简阳机场专门飞国际,现在你们知道的双流机场专门分飞国内,成都也进入到双机场时代。再到重庆的所有的近期正在推动的一带一路相关的一些工程和项目,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视角或数据,就是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正在加速上涨和加速成型。

我去格尔木的时候,格尔木也在争取能把一些国际航空公司引到格尔木做一个中转,因为格尔木航油便宜,所以很多国际航班有意向到格尔木飞来加一个油再中转。

青海在一带一路的大项目上要争取,在互联互通上争取有自己的平台,由此把握好发展的大机遇。

(二)全球化进入分化期,进入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革时期

全球化进入到分化期,如何在全球治理上我们能有重大变革?贵州争取亚布力全球生态高峰论坛,陕西即将要出手做秦岭论坛、争做亚洲版达沃斯。青海在一带一路国际治理上到目前为止的话题切入点到底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青海至少在建立世界生物原种库等等方面应有重大作为,由此把基因科技往西往青海吸引来。

但目前来看的话,青海在面向一带一路、面向科创、面向全球治理的这种重点项目,通道性项目大装置的争取上面,目前是缺少的。

现在看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都应是有利的争取对象。但是青海给全国生态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能不能在跨世纪大科学装置上争取到中央的关爱,我建议青海的同志工作要做到前面去,最终项目放到哪里,其实还有很大努力的成分。

大科学装置,是青海一定要争取的,建议主要在人造太阳——可控聚变反应装置,大型高能粒子对撞机等项目上做好争取。

贵州把fast射电望远镜争取到贵州了以后,现在全中国的5G量子通讯、航天产业、北斗正在加速向贵州集聚,这恐怕是贵州的同志当初也没想到的。这其实就是大科学装置的窗口效应的展现。

(三)国际防务局势的复杂化使得军民融合进入新的深化期

国际防务局势骤然复杂,军民融合该怎么做?如何追求军民融合新的2.0版本,青海的军民融合该往哪里去?青海有比较干净的电子环境,使得它在演练电子对抗、做仿真军演等等方面具有卓越的地位,海西州、海北州的能不能同志把这当成探索一个方向。

(四)工业化进入后期,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制造时期,城市化进入中后期,进入到城市建设多级化时期

工业化进入到后期是人工智能的展现,城市化进入中后期是进入到城市建设多级化时期。

宁夏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把宁夏的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银川,从而可以平地起高楼,把银川高标准建设成全国智慧城市典范。贵州也是把较多人口集中到贵阳发展,一下子把省会城市的发展带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上,很多年轻人要买房,很多商流、物流、客流,所以贵阳做大数据的就有了支撑。

(五)资产定义变迁与资产重估,资产再组合进入新阶段

资产定义与资产重估,资产重新要定义。过去你有的资产未必是未来的资产,青海的很多省属企业,你如何定义你的资产?是手上拥有很多矿产?还是拥有很多物业?还是拥有金融牌照?还真拥有什么?未来青海的一批企业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个人认为从现在来看,买矿、买地、购置物业仍然是青海省属企业发家的重要途径。同时,青海省属企业如果介入到科创板的投资,资本市场人才这条路不能绕路,不能忽略。

北京嘉里中心这样一个优质持有型物业,年收入70个亿,相当于市值2000多亿(按市盈率30倍算)。万科奋斗30年,市值也就3600亿不到。这样一看就知道一个嘉里中心有多好。这提醒我们如何购置能作为时间朋友的优质资产,矿业,优质物业,金融牌照,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优质股权,数字资产,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到底该用怎样的慧眼去识别和配置资产及其组合,这始终是个挑战。

青海的地矿资源的经营,我建议青海省属企业用股权投资和风险探矿的手法多进入,不一定最终要做实矿业,但不能够地方一勘探出来,随即被央企或社会资本都拿走,与你省属企业无关,这恐怕不是是省属的经营之道。 

四川大凉山扶贫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项课题。大凉山的很多群众没文化,没有劳动技能,还要精准脱贫怎么办?建议四川规划一个特色康养项目——把中高端老年消费者请进来,跟大凉山经过严格高频度检验身体健康的青年人对输血,一个月输上两次,青年人就初步脱贫并具备通过其他形式彻底脱贫的基础了,老同志也长寿了。光是这个项目,就能够帮助大凉山群众的精准脱贫。在美日等国此类服务已经合法展开。在硅谷这个疗法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血液伙伴。

未来如何定义资产,扩展资产概念,挖掘和经营资产,进行资产价值重估,都是个大课题。 

印度领导人说的好,印度2亿妇女的肚子不能闲着,要把国际代孕产业化国策化,把下一代西方人由印度妇女孕育出来,使得其对印度天然有好感,获取西方在立法、贸易、科技,文化交流的倾斜。

社会重构也会催生新时代的资产。例如数字资产。比如说未来一户人家可能会有1000T~10000T这么大的数据空间,家庭所有的资料都丢到数据空间去,比如你的重孙的重孙,想知道太太爷爷长得什么样子,可以看到你的音容笑貌,好家风代代传。

未来每户人家的数字资产也许会变成他们家最重要的资产,甚至一户人家病人怎么护理的,病人做了高难度的手术以后还活了很多年的全护理的数据,可以被医院作为很重要的科研素材买走。

一句话,资产重新被定义已经是不可被阻挡的一件事情。

(六)中产阶层大量形成,居民获得资产性收益的社会制度建设进入攻坚期,金融反腐与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外松内紧的重建的胶着期

另外中产阶级大量形成,居民获得资产性收益的社会制度进入到攻坚期,金融反腐与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外松内紧的重建进入到胶着期,如何让人民群众获得资产性收益?

十七大就提出来的课题,也是我们党一直在完成的一份答卷。但是到目前为止很遗憾,中国股市和我们的经济是背离的,楼市、票市、期市、汇市、债市,人民群众除了楼市以外很难获利。所以如何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如何金融反腐将是今年起的其中的一件大事。

(七)材料科技与生物科技进入引领世界周期

青海围绕着离子电池,做了很多工作,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到底往哪里走其实还在探索中。

未来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可能要在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石墨烯电池等多个方向复杂布局。

当然青海的丰沛的生态资源也呼唤着青海企业探索生物科技的全新应用。比如高原特色农业方面,如牦牛的育种改良,红景天,雪莲,虫草等资源的药用化等等。

(八)信息化进入新一轮革命期,云大物移智进入突破期

信息化进入到新一轮革命周期,云大智物移进入到突破期,其如何服务于青海?如何在生态保护等等方面让青海能够输出我们的智慧化管理方案,这也在呼唤青海的智慧。

例如流域生态修复管理会智能化管理,用传感器很多手法来调度,自动化的水闸,对污染的监控,对水质监测,对流域生态的监测,等等。

青海作为生态保护高地,如何创新整合出生态生态保护的系统解决方案,全世界都在关注。

(九)国资国企改革2020路线图——十三五收官之战

国资国企2020年是收官之战,监管要上台阶,国企理论要调整,从“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到把“国资做强、做优、做大”。

三年行动全覆盖,路线叠加十四五。三级规划大启动,国资监管促进,金融资本处置即将会有明确说法,混改大力谋上市。高质量绽放亮点,工资总额管理突进。

国发9号文规定两类公司可以自己可以直接决定下属公司的股权激励、工资总额和跟投方案,不用报国资委,国资委不要背这么重的包袱。

双百行动扩容,央企整合加速,省市国企数量缩减,网运分开再见成效等等,可以看出国资委的国企改革意图更加清晰明确。


卧虎图·白万纲作

第三部分


解构及重构青海大格局

(一)从中央视角看青海

8月9号人民日报给青海大篇幅报道,再加上之前省里领导到外交部宣传青海等等动作,可以看出是发力来向全世界全国推出青海。但青海的增长极不足,现在想办法用国家力量给青海找亮点,所以那次到外交部宣传大美青海,等于是国家用国家通道给青海造发展之势。但是客观上来讲的话,例如青海的旅游最大的障碍不在于青海旅游动能足不足,是青海旅游只能做一季的问题。青海发展冰雪旅游的空间其实是不足的,和我们的地形地貌、海拔有绝对的关系,大家也都知道所以青海真正的发展,旅游绝不是青海靠得住的发展主轴,建设经济社会,旅游可以撒点芝麻,但旅游不能当主食吃。

所以青海的主和次到底是什么?问题在拷问我们。中央说的三个最,甚至青海的生态变成一个具有全球的特殊地位,青海生态如何,它是气候的守护者,生态的守护者乃至于是中华民族种群的守护者,要中华民族的人种安全必须生态安全,这就上升到了新高度。

青海过去同志们政治意识过强,经济意识不足,把青海生态保护带,划的过大了,那青海生态保护带里面就不便发展经济。最近中央发布把长城、长征、运河打造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青海的大生态如何上升到国家生态公园的高度,就是大生态带,通过国家生态公园作为大量的获取生态补偿。现在我们青海有巨大的生态贡献,但是没有生态补偿制度,所以下一步如何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就是就像碳税一样,青海可以考虑收各省的生态税,青海不发展了为国家生态建设做贡献,牺牲自身其他发展的机遇与动能。可以要求各省购买我的生态指数,补偿青海经济。所以,生态补偿制度的积极争取是青海的一件大事。

现在中央事实上有个谋划,就是要养老统筹、生态补偿、流域补偿。浙江新安江模式就是下游给上游补偿,上游积极治理,治理亏了下游买单。

所以在十四五期间青海财政和发改应该积极研究如何促进国家给青海进行生态补偿。青海这么大的地方围起来做生态以后,青海再想经济社会大建设、工业企业大发展是很难的,我们如何在生态建设上面,生态补偿上面、流域补偿方面形成于全球全中国的交易制度,这是青海十四五的一个大谋划。

所以,现在各个省来支援青海,似乎是个道义上的扶持,是青海弱才导致各个省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你的发展,青海是被扶持的欠发达省份。

但是按照生态补偿的理念,是青海为了保障长江黄河澜沧江全流域生态,牺牲了自己的发展利益,中下游各个省用财力物力人力来购买青海的生态保障,是个平等的互惠互利行为。

只不过青海不要吃相难看的只是简单拿进来各项资源,而是要争气,和各省,及诸多大型企业共同打造生态母基金,把各省的补偿行为升华为共同投资行为,围绕着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矿业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进行组合投资,通过生态母基金的运作,变各省单纯的购买生态保障为共同投资青海生态资源,共同谋划中国生态建设的大格局。

(二)从一带一路大格局中看青海

从一带一路来看,物流通道、能源通道、信息通道、服务通道怎么构建?遗憾的是青海直接承接一带一路缺少接口,那青海怎么办?就是我们怎么努力往一带一路里扎进去?青海过去想通过西宁、格尔木发展一带一路南线,目前来看的话,川藏铁路建好,一带一路南线把青海绕过去了。

所以青海下一步还得一门心思要如何融入到以成都和西安为引擎的大蓉欧通道、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大通道里去,这恐怕是青海必须的一个选择。

下一步青海如何争取,我个人认为青海和甘肃的合作是绕不过去的一件事情。我去格尔木的时候,有同志在向我讲一件事情,来想和嘉峪关、和敦煌形成一个旅游通道,想把旅游对接起来,当然想法很宏大,估计要投入的基建等等资源是不少,但不管怎么样,我个人认为你最宝贵的地方就是在思考建设,西北五省构成了一个大能量场,西北五省之间的大整合,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一带一路的效益。

(三)从经济发展状态看青海

近些年青海的经济发展状态是比2017年的有所回升,但是在全国仍属于较低水平。

(四)从青海省委的视角看青海

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来了几个最,也找着了青海的发展的一些短板。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有实施五四战略,走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的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之路。四个扎实、四个转变、四化同步、四个更加、四种本领,这是五四战略的核心。

(五)从青海国资发展看青海

青海国资系统做了很多的改革、落实清单、推行法人治理,加强国资监督等等,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改革成效也是斐然的。但是不得不说,青海的国资的监管,统一监管上还不够好。青海在围绕几大产业进行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批强势大集团等等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不管是什么原因,你看下来道路是有问题。

仔细看宁夏和我们的对比,九家宁夏国资委控股的省属企业:宁夏农垦集团公司,宁夏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宁夏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宁夏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宁夏农业投资集团公司,宁夏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宁夏西部创业实业股份公司,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公司,宁夏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等等一个个高度专业化。

六家宁夏国资委监管参股的中央企业:国药控股宁夏公司,宁夏国大药房连锁公司,中铝宁夏能源集团公司,中色(宁夏)东方集团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宁夏能源铝业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1月,宁夏自治区国资委监管和统计资产的21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3.69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利润81.38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11.01亿元),同比增长51.1%;参股央企效益个个好,宁夏得以聚精会神从容发展省属的九个集团,这个结构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所以青海我感觉,一方面的确有很多历史性的原因,但是客观上来看的话,青海国企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把青海国企做强做优的一种理念和愿景充斥于整个青海国资系统,缺乏系统的思考、谋划、布局。省属企业缺少明确的主战场和阵地。对比宁夏的做法,我再看青海做法,我发现我得提醒家乡的同志们,我说你大产业集团全省构成支柱的几个大产业没有强力打造,你通往未来的路是不通畅的。

(六)全省省级国资监管现状

宁夏基本上实现了全自治区资产的统一监管,他们现在正在谋着要把教育类资产和医疗类资产都划到统一监管去。前天西安市发布了非常牛的一个国资监管大方案。把财政的、行政的全西安市所有的资产全部划到西安市国资委,甚至把西安的经开区、高新区乃至国家级新区的资产都划到西安市国资委。这是西安历史第一次,西安市国资委本级管的资产非常少,只占西安市国有资产的1/4强,这次一整合西安市国资委一次性把国资委推到一个很高的高度,那就是地方经济建设我市里面要找一个主抓手,西安市国资委就是我的主抓手。

青海国资这个总盘现状,国资分布在不同的行业里,国资营业收入中工业收入占695亿,占到一半,剩下的社会服务327亿,当然整体是亏损。国资投向,工业、金融,我们一共投了将近大数是85亿,绝大多部分就是全市国资的投向。全省省级国资省属21户,其中一户在国投下面另外两户新设,原先是18户,你们都知道,省其他部门42户,经开区是4户,这是省本级的情况。

(七)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实况概览

省属企业的盈利情况,资产总额减少74亿,所有者权益减少161亿,负债增加87亿。情况客观上是有点糟糕的。省国资委新增的两户还没有数据,国头下面一户还没有数据,我先说原先18户,原先18户2018年总的增亏是98.89亿,营业收入是1159亿。2019年的数据还没出来。2019年从全国来看的话不会太好,全国都不太好,青海你说独善其身比全国好,有可能性,不是特别大。但是总体而言的话,我们到时候再看数据。

(八)从国资委监管18家省属企业看青海

1、目前国资监管的企业

从18户监管企业来看,青海大多数企业对区域生产业发展的带动力不足,发展粗放,金融协同能力与配套服务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承接国家与区域战略缺少抓手,国资系统里面培育上市公司尚未形成普遍的行动等等。这是一件让人比较着急的事。另外大多数企业的综合实力不足,主业不突出,产业发展模式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存在融资难、偿债难、市场化难,制造企业两头在外,产品在外,市场在外等情况。

纯粹赶时髦的产业是不是青海应该干?例如青海搞光伏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来到青海来组装,不得不说选择本身它就有问题,你没有任何竞争力。那到底是征人头税,还是最后三点两减半,以及其他优惠政策,只能在消耗青海本来就不多的一些补贴资源,转移支付资源。实在是让人是有点揪心的。

比如说青海有几G瓦风电装机,上不了网。上不了网没有用,和没有是一个道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讨论纯粹的装机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看看新疆怎么做,用光电、用风电,结合地热做现代化农业,光和风本来就是分布式能源,用分布式能源做分布式使用,做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一下用活了。地热+风电+光电做现代农业,这才是应走的正途。

2.部分未纳入统一监管的省级国企

青海省还有这么多企业没纳入到实质性统一监管(注意,很多省自治区的统一监管都不是实质性的监管,不过是名义上进入统一监管,实质上还是由原厅委办操持)里的,最大一块是交通板块,国资系统规划必须在“铁公基”基础之上做规划。甚至是铁(高铁、普通铁路、货专、轨交)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基(基建)航(航空、机场、通航)港(内陆港),国资系统的产业分布,产业园格局、招商布局,城市化布局,能源格局,物流通道、生态环保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等多项课题,都必须和交通规划高度统一,共振互动。

把交通基础设施,这一构成全省经济社会运作的轨道和动脉的板块,和国资委所辖其他资产分割两块,规划上难以互动,投资上难以互惠,运作上难以协同,发展上难以共振,这一定会导致两张皮。

所以为什么发达省份都有一个特点,都做大交投,不是简单的高速,是高速、铁路、航空、内河、航运,沿海省份的话还加上近海运输,整合成大交投,比如说山东高速浙江交投,都是把高速与铁投和在一起,为什么?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投资构成全省国资委做好产业的一个骨架和基石。没有产业与基建的互动,协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比如全省要争取哪几个产业集聚区,哪几个物流园区,哪几个都市圈,哪几个产业承接区,哪几个产城一体化,哪几个文旅产业带,哪几个资源富集区,如何进行更好的产能布局,它不能和几纵几横几环的高速公路的规划,几纵几横的铁路的规划,和几干几支航空站点的规划脱节。地域越广袤越需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


卧虎图·白万纲作

第四部分


青海发展大文章,国资国企篇章该咋书写

青海有人说了,白老师,那你就说点实话吧,给我们青海支点实招吧,我们支几个实招:

(一)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上,推动关天兰宁一体化,渝成天兰宁一体化,区位重构优势,深化物流,能源,信息,服务通道效应

青海如何融入一带一路?青海在一带一路上,被重视的程度亟待提升,存在感较弱也,青海的同志在上面不知道有没有感受?要想尽办法去融合。具体怎么融呢?抢项目、抢滩头阵地、要大装置、抢大科技课题。比如说一个内陆港,不管是曹家堡、格尔木、还是德令哈,这条线上能不能走出一个国际物流机场。青海做国际物流机场是最适宜的,客观上青海要想办法在一带一路上拿大项目、拿大资源,做大平台。

青海现在一带一路上没有什么存在感,这个比较尴尬。青海的同志还跑到中亚五国去,想融入一带一路。这是舍近求远,青海必须把家门口的买卖先做大,然后创造机会借力切到一带一路里去。最好切的是关天兰宁经济一体化、渝成天兰宁经济一体化。

(二)尽快推动省国资委独立运行,强化职能,促进国企责任与担当,资源配置等方面地位与权力

    如何尽快推动省国资委独立运行?以及如何强化其在政府序列当中的位置,在领导国资系统改革发展,促进国企责任与担当、资源配置等方面,如何给国资委一个合理的位置和相应的权利?同志们,全国国资委没有独立运行的就只有青海省。而且青海省国资委的人员配置跟全中国省一级国资委比,中位数是70人,青海是中位数的一半。就是平均下来省一级国资的编制是70,青海国资委是编制的一半,当然也证明我们的人高效,一个人顶两个人用。

(三)尽快推进国资监管实质性一体化,推动国资重组整合

尽快推动国资监管实质一体化,这么多厅委办的资产孤悬海外,这实在是很难全面系统布局。陕西省把陕西后勤集团整合起来,省委省政府、各厅委办的后勤资产全部一集中,账面资产是100个亿,公允评估资产1100个亿,就直接出来一块陕勤集团。全国第一个整合的是辽勤集团。全部后勤资产整合,后勤资产整合不光是说多了一块资产,事实上也把政府相关行为阳光化、透明化,把国宾、接待、宾馆、车队、后勤、机关事务管理局全部整合,变成一大块资产。现在我们事实上所谓的国资管理,很多资产没有进,也没管好。

青海现在的二十一家集团其中大多数的历史形成的产物,但青海还有很多应该做却没有做的产业板块,比如建工集团,交通全域投资集团(高速公路+铁路+通航+机场),数字经济或大数据集团,文化旅游集团、内陆港集团,生态产业集团,生态补偿基金管理公司,环保产业集团、航空产业集团、体育产业集团、产权交易集团,科技服务集团。这些产业板块可以新设,也可以放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旗下,关键的是,这些产业板块的缺失,使得国资的很多功能缺项,很多领域没有领军企业,很多领域的发展没有定海神针。

青海全省旅游资源分散现象非常严重。青海在旅游旺季又有极强的拉动力,但是多头分置,资源分散。导致青海除了青海湖以外,连一个全中国人都知道都认可的旅游线路都没有。更不要说全国公认的经典一日游、两日游、乃至一周游路线了。青海就是宣传大美青海,但缺少支撑,重点要做几大旅游线不清晰。可能的话,建议全省整合形成一个大旅投,一个大旅投其实是个投控型企业,给各个具体的旅游项目和景点注资,推动他们上市,甚至可以看成一个旅游投行、旅游资本、旅游基金。省旅投不是具体做项目,它就是个旅游基金,推动各个景点、实体项目上市,这样才能把旅投做好。农业亦是如此。

(四)尽快推动全省国资整体规划实现中—省—市州共振

推动国资重组,打造一批支柱企业。如何打造起全省大交投、大建投、大能投等等如何得以实现,这是青海应有之义。如何尽快推动全省国资整体规划,实现中-省-州共振,去和国务院国资委总总对接?省市一盘棋,如何共振起来?青海事实上除了西宁及周边,剩下的海西、海北等州市到底怎么带动?恐怕也是十四五期间一件很大的事。我去了德令哈、格尔木,跟他们的市委市政府都交流一下。交流完以后,我感觉任重而道远。问题很多,那下面怎么办?他们其实是非常着急。

(五)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统一规划,互动规划

如何形成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统一规划、互动规划?物理上首先应全部放到国资委。放进来以后,如何实现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干、为骨干的其他产业规划?我们认为这是十四五的应有之义。我的建议就是应该整理以后给省委省政府报一下,这真的是好建议。

(六)形成省属企业对全省核心产业的引领

如何形成省属企业对全省核心产业的引领?看全省交通、基建、矿产、有色黑色金属、能源、化工、机电、生态环保等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省属企业如何发挥引领、参与、服务、翻译、桥梁等作用?外地的企业、央企、社会资本来青海投资,两眼一抹黑,不敢投资。青海省属企业就肩负一个任务,把青海的商机翻译成一个个商业计划书、翻译成合作方案。不确定的事我给你兜着,你出钱你获利,有什么需要打杂、需要四处奔走以及不确定甚至可能有风险的事儿,我青海省属企业给你去做。我来做好你的地接,相当于来旅游了,我是你的地陪,我把你陪好,我懂当地,青海省属企业无力以自己的资产把青海构建好。不能说青海的事青海企业一定要自己办,有很多事办不来,你就做好翻译,你把社会资本、央企引来,你做好带路人,把他们引过去,合作起来,心安下来。如果说一个资产,他说我们先前期投资了,你最后证照没办下来怎么办?我来负责任,我负责办下来,办不下来,最后损失我担,青海省属企业得拍胸脯,否则外地企业搞不来。所以青海省属企业到底该肩负怎样的责任?我个人认为,翻译是青海省属企业其中一个重要功能。

比如说西钢走到今天,到底该怎么发展?我大致估计就是献给宝武,把宝武引到青海,用宝武的特钢技术带领西钢脱困,把西钢融入到宝武大家庭里,事实上是一次很好的翻译。

坚决不能说在省里面找个企业把它托起来,托不起,会把企业托坏,其他项目亦是如此。都应该由省属企业发挥好功能。所以你们想想看,宁夏可以把资产献给央企,把它引到宁夏来,合作获利甚丰。青海和宁夏一对比,我就觉得青海的同志应该到宁夏好好学习一下,6户省省属参股为主的央企带给宁夏较大的动能,而且其高质量发展也进一步带动宁夏的各级国资及社会企业的发展。

所以青海要研究这一类的事情。青海老有一个很有骨气的概念,青海事青海自己能办,青海困难青海企业来抗,青海发展青海智慧搞定,实际上青海事单靠青海力量很难办好。不是说我们能力不足,这是由历史、发展的积淀等等综合因素积累而成。 

(七)形成省属企业对全省优质资源开发的品质,责任与品牌的背书效应

更重要的是青海省属企业对全省优质资源如何开发,对优质资源开发的责任和品牌背书效应如何形成?青海省属企业到目前为止缺少想法。比如说青海的畜牧业,青海的牦牛肉,牦牛产业是可以做千亿的产业。牦牛是目前中国人能吃的红肉里营养最高最好的一种常用红肉,是可以产业化的。尤其是中国即将进入中老年社会,中老年同志吃牦牛肉,从营养结构,从预防三高角度来看,这是最合适的上帝赋予中国人的新富人群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的宝贵市场。但是为什么一直做不起来?从现在来看的话做的并不好,根源在于青海省属企业没有谋划成为背书品牌。

比如说,青海目前没有一个省委省政府背书的农业品牌。有人说三江源不是吗?不是。例如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养的虹鳟鱼,被全国各界口诛笔伐说可能有寄生虫什么的,在这个时刻青海没有专家、学者,科研机构或官员出来为青海的虹鳟鱼产业正名——青海冷水养殖,寄生虫的概率可能是非常低,很安全。但一个权威的解释都没有,本来青海虹鳟鱼可以做一个产业起来,占到全中国的一个很高的份额,现在被打冰了。青海的产业背后没有用全青海的政治资源去背书。

商家可能有很多,没有一个很负责任的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要具备可验证的管理组织,系统,运行,能力来保障在筛选商家,保障产品、验证品质,保障供应,仓储物流系统,问题与缺陷发现,危机管理,全链条可追溯等等方面的工作来证明或支撑一个公信力——平台推荐的企业有多靠谱,这就是背书的力量。

从虹鳟鱼事件就看得出来,青海省在发展省的优质资源及其产业化上,背书能力很不足。青海的农产品在淘宝,天猫,京东上面有很多很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导致很多消费者不敢买,连一个青海版政府背书的天猫或京东上面超大官方店都没有,更不要说用省属企业的筛选平台去发现,筛选、考察,认证,管理,评价供应商的可追溯供应链,也更谈不上由筛选平台去背书,去管理、供应、质量和理赔的运作。

旅游没有背书品牌,农业没有背书品牌,很多特色资源没有背书品牌,只有具体的一个个企业。青海热情洋溢的宣传牦牛、牛奶、酸奶、青稞、土豆、沙棘汁、桦树汁、藜麦、黑枸杞、湖盐。

但青海没有花全省之力去引导,培育,打造,推动,宣传,背书青海特色资源的优势,所以特色资源、优势资源的产业化只能靠民间零敲碎打,哪怕国有企业也是零敲碎打,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出海,没有优势产业,先进科技,强大供应链背书,没有原产地印象塑造及强化,没有背书平台及品牌。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依赖社会和市场的力量,为什么外地可以靠社会资本和开放的政策办好的事情,青海既要用全省之力,还要用国有企业去背书。

原因在于青海有两个积重难返,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原产地印象弱以及弱信赖基础。

第一,原产地印象弱。提起青海你第一个想到什么?顶多就是环湖自行车拉力赛,这还算信息比较灵通的,还能想到什么?估计想不到了,这就比较糟糕了,弱原产地印象。你说你想到上海想到什么?想到杭州想到什么?一下子很多词蜂拥而来,目不暇接。但问题是想青海就卡住了。

第二,缺少信赖基础。海的文化、旅游、农业、畜牧业、医药、体育、贸易、物流等都没背书品牌。有人说白老师,环湖自行车赛不是一个很好的背书品牌吗?请问产业化了吗?同志们,我们很多人事实上是对产业化概念理解比较弱,很多人告诉我,中央5台给我们几天的电视直播,这不就产业化吗?这其实是中央对我们的扶持。离产业化离得很远,这不是产业化。这些青海应能做起来的产业上面,省属企业确实发挥作用很弱。

比如,土豆主粮化中央喊了这么长时间,土豆主粮化最大的受益省应该是青海。可我们在土豆主粮化上做了些什么?到现在有多少人吃过土豆面粉及其制品,土豆方便面,土豆挂面、土豆馒头,土豆面包,土豆压缩饼干,土豆休闲食品吗?这就叫主粮化。土豆能不能作为畜牧业的饲料呢,土豆能不能做生物质能源(发酵做酒精)?

比如藜麦面条,藜麦休闲食品,藜麦八宝粥,藜麦酸奶,藜麦保健食品,速溶藜麦,藜麦膨化食品,藜麦饼干还没能成为农业化的一个方向。

比如枸杞最大的出路不是卖干果,不是做含枸杞饮料,而做成浓缩枸杞液以后卖给下游食品饮品企业,让下游企业把枸杞加到酸奶等等饮料中做枸杞各类时尚食品,比如我们把枸杞浓缩液卖给伊利、蒙牛,光明。现阶段不要苦于做消费终端品牌,中国此类品牌不是过少而是过多,我们按照老思路做品牌之路太远,市场化能力也很弱。现阶段的重点应该是做B2B通路品牌(面对下游厂商,卖场的高品质原料品牌),做好背书,让别人去做。等到市场最终接受了青海优质原料的概念,完成了消费者教育,我们才谋出海不迟。

比如青海化隆县的兰州拉面,中央都数次表扬,按常理青海应该重视并组织资本对化隆县的兰州拉面进行产业升级,发展出青海版的麦当劳、青海版的真功夫。青海化隆的兰州拉面,不光是化隆群众到全中国谋生计、谋发展,其实它可以作为青海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的其中一个坚实的线下店体系。

青海发展靠国企,这应该是共识。青海的国企要紧跟中央战略步调,做好国家战略工程。青海作为重要的生态大省,需要大旅游、大农业,要有全国叫的响的品牌。缺乏产业化落地,归根结底青海缺少几个大龙头。同志们,所以想来十四五我们要做的事还特别多。

同时还发现,很多省属企业就是个壳资源,实际的资源在地市手上,省和地市资源不打通,省属企业的利益也不在,它其实产业基础也没有,缺乏产业统筹与联动。地市自己做困难重重,看青海的牦牛产业,做得最好的是一个浙江企业做的品牌(不是我们青海企业做的),而且销售就几个亿,比起青海要打造的千亿牦牛产业的目标差的有点远。

青海的牦牛肉,电商店铺起码几百个,从每斤售价几千块钱到几十块钱,消费者越看越眼花越不敢买,越多的选择也越不信赖了。为什么售价从几千块钱到几十块钱?几十块钱是不是有病?几千块钱是不是就是几十块钱的东西换个包装?会不会是好多家电商背后就是同一家厂商?疑问丛生,完全没有信赖感。

所以说青海省非常需要建立本级的信赖平台,全省的大电商平台没有,公信力背书品牌没有,这个对于推动省属企业产业化是缺少推力的。

建议以后全省统一的所有农产品都有一个品牌,但是品牌是我们要认证的,每年要重新评,就好像青海省特优或驰名商标一样,就是它自己有个品牌,再补充一个认证品牌,一旦出现非认证品牌,他就不能进入到我推荐的商品当中去,青海省的相当于省公信力、政府的公信力推荐的产品,这么做法虽然不够市场化,但却是青海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康庄大道的必须。

(八)盐湖的综合利用

盐湖对于青海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认真思考。中央都说盐湖是一个聚宝盆,巨大的一个资源宝库。

任何一个大企业来到盐湖有两种做法:1、本着抢占优势资源和做出壁垒的信心和资本优势,高举高打做大产能大项目大装置,比如几十万吨钾肥甚至更大的装置,大型绿色石化零排放循环系统等等,这需要大规模投资,坚韧的耐心,强大的市场拓展,庞大的产业链跟随者,巨大的产业组织资源,可惜这种太高大上的故事往往不好搞,也搞不好;2、在盐湖确定丰富的资源品种清单里面,找到几个可以迅速打造新产品,培育小亮点,锁定产业空白和创新的突破点,拿着一个或几个小品种资源,一开始就冲着打造科创板上市公司来运作,在科技高度,突破性,产业引领,未来市场想象力方面大做文章,直到上市获利后,拿着资本回过头再投中期可回报的项目,直到获得足够产业信心,再笃定的去投长期重资产大项目。

全中国这么多资源富集区和高地,但真正能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制造工厂,航母,基地,平台,一个资源富集区能孵化出十几二十个甚至上百个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这种核心王炸,全国看下来青海盐湖可以排在前三位,甚至可以排在第一位。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聚宝盆。人人都说值多少万亿,人人都寄予了厚望,青海的同志就负责一代又一代的守好这个聚宝盆,可聚宝盆里的宝拿不出来。

青海国投要作为高公信力、高翻译能力、高地接能力的平台,一定要努力把大量央企、社会资本、科研机构、投行、中介服务机构邀请和集聚到盐湖来,跟大家讲清楚,盐湖别的没有,盐湖就是丰富的多样化的材料资源天堂,未来中国新材料的半壁江山将会在盐湖。在盐湖培育出几十上百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不是梦,盐湖科创板公司总市值中期超越茅台是盐湖应有之意,远期比肩沙特阿美不是神话。

但盐湖不走传统资源开发及产业化之路——通过采选炼工艺提纯原料,逐步形成产品和市场,逐步推动产业化。要知道盐湖周边举凡装置购置,产业工人配置,产业配套,产业服务业跟进、产业园运作都困难重重。于是把盐湖做成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新材料新工艺的开放实验室,配置少量科学家和装置,专做基础研究及小试——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盐湖生态,大生产装置放在盐湖周边会对生态造成影响乃至损害,所以之前盐湖相关资源的开发一直很缓慢,乃至顾虑重重,如果盐湖周边只做小试,则生态问题迎刃而解。把小试做好了以后,把提炼资源、物流运输,先进装置,科学生产,先进管理等等环节,放到西宁及周边的产业园里来,是生态保护+产业集聚+产城一体+生产要素高效配套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把盐湖作为全省培育科创板的一个高地和平台,把经营盐湖研究几十年的青海盐湖研究院之前的N多研究和科技成果,资料有偿乃至无偿向N多央企,有实力的地方国企,科研机构及民企公开,请企业做好前期研究后,向负责全省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青海国资委及国投集团报课题和产业方向,经过论证和筛选后,确定每家企业或机构可以获得的资源,场地,产业方向,优惠政策和扶持。中远期来看,在引导央企,有产业优势的地方国企,产业基础较好的民企,及各类社会资产积极参与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外,围绕与各省,央企对青海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构建生态母基金,用生态母基金培育盐湖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也是青海发展的必然。

通过众人拾柴,来把盐湖这个火盆烧热,青海乃至西部地区的科创经济大引擎到底在哪里?盐湖至少是一个重要力量!

青海一定要在全国要有个标签,就像贵州是大数据,陕西是军民融合,四川是生态和城市化高地,新疆是一带一路,宁夏是智慧城市,甘肃是经济走廊,青海需要插一面旗帜。

(九)青海的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全国各省的数字化是不一样的,青海的数字化我建议大家把握几个东西:

第一,青海的农产品、尤其有机农产品和生态资源,必须建立数字化可追溯机制。青海本身资源上,禀赋上、地理位置上就吃亏。青海的农产品要卖出合理价格才能支撑产业走下去,问题建立怎么信赖?用数字化来背书是青海必须走出去的一条路。牦牛也好、藜麦、枸杞、马铃薯、青稞等等青海农产品价值背书、品牌依托、科技依托主要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科技。

第二,是青海的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含资源开发、矿产交易,应该由数字经济全覆盖。

第三,围绕着平安西宁打造,为市民建设精致的一个城市。所以我们把各种各样的这个数字化技术拿来以后,打造社会治理的滩头阵地、前沿阵地,可以做出智慧城市的样板。

第四,打造青海游客全程数字化服务平台。

青海在这方面好一点,但青海是弱存在,大家一提起青海没感觉。但是糟糕就糟糕在一个事件一个舆情就有可能先入为主,所以青海围绕着平安西宁和青海旅游生态,打造整个旅游的数字科技全覆盖:一个游客旅游全过程品质管理、旅游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景点、门票、线路、租车、购物、餐饮,安全管理各种信息服务到位,更要实现全程各环节评价和管理,实现人人处处都是旅游环境。

第五,青海务必要沿着目前的青海优势产业打造、青海优质农产品打造、青海优质农产品的培育,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和数字技术,把这个基因检测、原种保护、产品分级定价等这个数字环境建设好,如果这样形成以后,构建多个农产品交易平台、交易中心,就有希望。

第六,建议形成一个青海优势产品,包含农产品,不仅于农产品的一个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背书的一个天猫或京东版官方店。这是把青海产品源源不绝送出去的关键。这也是数字经济普惠于青海的关键,具体怎么落实和惠民于青海,怎么让青海同志感受到数字经济的魅力,这个平台很重要。

(十)作为农牧产业龙头,三江集团应如何带动青海农牧产业发展

青海农牧业发展需要几个支点:1、一个全省级别的青海省优质农产品这个青海版淘宝或青海版这个天猫抓在手上;2、整个青海省对几个核心产业的背书(牦牛、土豆等几个产业的背书和打造);3、几个能抓眼球的产品(比如说黑枸杞、藜麦、冬虫夏草等产品)重量级的运作;4、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领导:互联网平台+科研+产业集团+产业化运作+品牌运作+公司加农户合作+线下营销+金融投资+服务保障。

比如青海要做千亿牦牛产业,那么作为龙头企业,三江集团如何与海底捞、小肥羊等全中国前二十大火锅品牌实现定制化供应三江集团的牦牛肉,与全国前三十位餐饮企业构建合作关系,把牦牛肉推送进高星级酒店也是应有之义。

哪怕拿着牦牛肉这么好的东西,这种合租的构建会非常难,可能需要进行各种突破,比如和这些企业做混改的合资企业;吸引餐饮创客合作——用牦牛肉做创新菜式料理;举办牦牛肉料理厨王争霸赛;对使用牦牛肉比较多的一些企业,新菜品推广成功的企业需要进行奖励,逐渐把牦牛肉的消费浪潮推动起来。

三江集团需要引领农产品交易平台(农产品,畜牧产品,中草药)生物评级,基因评级,区块链或大数据源种可追溯、种植环境可追溯、科学评价、科学分级、科学引导、定价机制等等这么一些功能。 

建议三江用农业金融、农业贸易、农业科技,给实业插上翅膀。不要只在实业一条路上狂奔,最后资产全沉淀在长而沉重的产业链里,每年就在周期里痛苦的活着。要做好新型产业组织者,在服务,科技,产业组织,市场打造,产品定价,引导农户生产,供应链优化等环节下更多功夫。

归纳一下,青海农牧产业应做好以下事项:

第一,政府背书的电商平台。第二,数字化农产品交易平台。第三,面向产业和卖场,餐饮商家的通路品牌打造。第四,核心产业的产业重构和产业管理。 

(十一)青海需着力优化资本布局

同时青海还应努力处理好青海的资本布局问题。

1. 资本布局要研究进入哪些产业和领域的问题。当然也会研究退出和缩小哪些产业的参与度和领域的作用的问题。

2. 资本布局要研究在我们选择的产业和领域中,国有资本到底以何种身份和角色存在,其个性化的持股比例和股东利益,治理重点为何?

3. 如何形成三层次管资本布局:1)国资委管资本:核心是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更多关注国有资本整体的功能和效率;2)两类公司管资本:作为国有资本配置者、布局促进者、功能发挥者,负责国有资本的经营、配置、流动、价值和功能;3)下属国企管资产:作为国有资本运营的具体承担和执行者,主要承担国有资产的经营与保值增值等职责。

4. 如何管理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国有资本形态丰富多样,包括:政府服务、要素服务平台、规划与招商机制、论坛峰会、孵化器园区、科技情报平台、中介服务,引导及产业基金、惠普金融、研究院所、股权债权、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各种不同形态分布及其组合,决定者国资能量和作用,及价值,国资委和两类公司一起努力,围绕区域战略的实现做好国有资本形态转换的管理。

5. 不断定义,挖掘,激活国有资本,再把国有资本进行配置,将国有资本的确认,配置,作用,流动作为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引导,前瞻,补偿,战略等功能的提供者。 

我和我的同事们服务了厦门市国资系统6年时间,期间厦门市三家市属企业进入了三家世界500强,关键在于这三家市属企业都在运作全球性的供应链。其中一家企业叫厦门象屿集团,运作五条世界级产业链,其木材链,资源在南美,砍伐运到亚洲,然后在中国等地做原木交易、木材加工和木材贸易,这就是它的木材链,全球木材;农业链的构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其他的链条亦是如此。

仔细深入的考察这三家厦门市属企业,他们有三个特点看明显:1、通过资本层面的混改,改造了体制,激活了机制。2、通过联盟,协作,构筑互惠关系等广义混改的方式,把国企改造为一条或几条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3、全球布局,全球运作,全球获取优势资源,全球视野,全球整合。

青海省要在一带一路机遇中融入物流、能源、信息、服务4个通道效应,而青海省属企业都缩在青海做发展,这显然不吻合青海的区位禀赋和时代责任。比如说青海连一个覆盖西部地区的可比照浙江物产,真正意义上的青海物产都没有。我讲这些的意图其实是我想深入的讨论一下青海省级国资到底应该怎样做优资本布局?

细化到青海的国有企业如何混改,除了狭义的出资层面的多元化,如何看待省属国有企业提供广泛和合作、联盟、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构筑从而和社会资本及企业构筑的广义混改,尤其如何把国企改造为一个乃至多个产业链。尤其是这些链条大概率会全国分布,我们怎么去解放思想,容许青海资本走出去,鼓励大进大出的新型开放格局,这对青海国资现状绝对是个考验。

卧虎图·白万纲作

第五部分


面向未来做好三件事

同志们,无论怎么看,青海这轮的发展过程当中,我感觉我们要处理好:1、青海被一带一路边缘化的大问题,我们今天已经较好的探讨了整个问题。2、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当头炮问题。这是整个十四五要解决的一个和青海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政府作为、企业能力紧紧缠绕在一起的一个大问题。今天我们也着力探讨了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

这些问题我觉得将长久的激荡在青海国资系统的发展当中。以上我今天所有讲的东西,可以总结为三件事:  

第一,抢位、占位、要位、卡位而不是被定位。不能说十四五期间全国都会被国运和国家力量带到天上去。我青海就等在这,全国腾飞了肯定能帮我青海飞升,不存在这样的美事。

从2012年到201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发展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大了以后,叫撑死改革破关者、饿死因循守旧者,迎难而上的噌噌噌起来了,这是我们看得见的。所以十四五期间,这种差距应还会进一步放大。中央拿出来了一些再分配方案,像生态补偿,养老金跨省统筹等等。但是等二次分配,还是通过大力度改革发展,在一次分配上就获得一些斩获,哪一种作为更具未来,更是时代所需要的,我觉在座同志都应该有个思考。比之于宁夏的发展成绩,青海应该反思,宁夏做到的事青海没做到,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你比如说青海大量的高品质地热资源,如果让国家能源来投资,这是多大的一个买卖,多大的一个生态文章,估计这是把中央的生态文章做的最好的投资之一。像这一类的资源青海还有很多,关键还是要行动起来。十四五期间,各省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比如说青海和甘肃、和陕西、和宁夏、和四川,和重庆,有人说毗邻的省之间应该同步往前走吧,未必。十四五将会造就怎样的几家欢乐几家愁局面,一切都在主动的谋划和改革勇气的射程之内。

第二,青海国资国企应走出自己独有的一条路。这条路中央不可能帮你指出来,也指不出来,必须青海的同志自己觉醒了,自己做出来。我个人今天讲了很多我观察到的、我研究出来的、我认为要去纠正的、去调整的地方,供大家参考。

第三,青海的很多大谋划,应该是政府和企业分头走,两条腿走路。青海的很多大谋划,包括在一带一路里面占一些大项目大装置,不能等省里统筹好了以后省属企业再去做。

而是应该:1)由省属企业、州市企业先一步动起来。2)做起来有了局部成绩后向政府进行优势面、利好面的展现。3)政府接收到良性反馈政策信号,做出一定的引领。4)企业收到政策信号和引领再把它干上一个台阶。5)企业进一步向政府展现成绩。6)政府持续支持,并向中央展现利好面,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关注该课题,争取成为更高级别规划乃至国家战略。就是这样的一个学中干、干中学、改革当中求发展、发展当中求改革的一个互动的过程。这其实要求省属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在动能、在激励、在评价上面必须要有更新的一些谋划。

结语:

各位青海国资系统的战友们、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培训就到这里了。

我期待通过这样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能够把我多年来对这片沃土感谢、思考、疑惑、讨论、判断、建议贡献到大家面前。

如果今天我们这样一个交流,能够对青海一域乃至更大一点范围的发展有一点助益,那将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我们今天种下思想的种子,未来会在这高原上生根发芽,真的能使青海摆脱被一带一路边缘化的尴尬,从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主引擎,强力掰正多年来层层积累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中被错构的一些扭曲,那将是我作为一个战略和发展的耕耘者最大的幸福!

  说明:针对以上主题的活动,有个性化需求以及需单独深入沟通的,

敬请致电:18221335680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华彩咨询公众号

欢迎合法转发本文,白名单授权请联系大白:18221335680

-END-


好看你就点在看





一、白万纲博士国资委讲座全文:

(腾天换日五年期,换来大计千年长)

1.十四五规划:白万纲博士在国务院国资委讲座全文(上)

2.下篇来了!十四五规划:白万纲博士国务院国资委讲座全文

3.白万纲博士:陕西省国资系统十四五规划专题讲座(上)

4.下篇到了!陕西国资系统十四五规划专题讲座全文(下)

5.白万纲博士:黑龙江省国资系统十四五规划专题讲座(上) ——引入百万中产消费劲旅,布局世界长寿产业领军

6.下篇到了!白万纲博士:黑龙江省国资系统十四五规划专题讲座(下)

7.西安可打造为中国副都及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中心——白万纲谈西安十四五大格局!
8.贵州可以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中心与军民融合产业——白万纲博士在贵州省国资系统“十四五”规划讲座
9.下篇来了!贵州国企十四五规划该怎么落地——白万纲博士在贵州国资系统十四五规划讲座
10.终于发出来了!四川何以担当新时代引擎:一带一路大枢纽+西南七省大龙头(完整版)

二、十四五规划系列

1.五年规划本质透析,布局十四五抢占先机

2.收下两把做战略的利刃,从容驾驭十四五
3.华彩倾力奉献|手把手教你展开十四五规划
4.集团总部和子公司战略思考全在这里了!
5.应对十四五潜在变数,用情景战略
6.十四五规划与国资国企改革6大结合点
7.风险管理:十四五规划不可或缺的护航保障
8.高度动态化的机会管理,十四五期间的GPS
9.十四五规划的集团交易体系革新
10.不再纸上谈兵,十四五规划落地指南
11.做好十四五规划,这十篇文章必看!(值得收藏)
12.一文速览|中国战略家年会第一天的亮点

三、十四五规划:国资国企改革系列

1.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往何处去?

2.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将往何处去?

3.博鳌开放精神照耀下的国资国企改革

4.国资委管资本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5.各省的国资国企改革逻辑到底是什么?

6.地市国资国企改革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7.地市国资改革路在何方?

8.国资国企改革“1+N”相关政策梳理

9.全新解读国资国企改革2.0版发展指引


四、十四五规划:其他重要专题

1.千年大计的超循环结构

2.收藏版 | 《千年大计》哲学学习指导手册

3.重组世界的新方案
4.十四五规划最惊艳的十大猜想之大西南命运共同体 ——千年大计之川渝滇黔桂藏湘需尽快一体化整合

5.长三角深度一体化将走向何方?
6.十四五最惊艳的十大猜想之中国会构建起世界重组方案吗?——中国新政治经济学探索将走向何方!!

7.文化斩首魔爪直奔中华大脑而来


五、政策解读:

1.华彩深度解读央企混改指引

2.华彩独家深度解读:央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

3.落实《方案》的二十五个疑问及解答

4.华彩解读: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

5.收藏版 | 国资国企改革“1+N”相关政策梳理

6.深度解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事项
7.华彩深度解读:郝鹏书记
8.华彩独家解读: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六:十四五规划专题: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

1.热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趋势

2.一文看懂:集团型企业数字化战略构建

3.集团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化茧成蝶的第一步

4.深入企业数字化转型,洞察互联网趋势

七: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1.高质量发展和中国方案的胜利离不开新持久战 ——新持久战总论
2.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复兴的关键一跳
3.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一定要具备什么?
4.三大车企合并导致中国超神车出现,如何冲破世界500强的魔咒——一千万台噩梦
5.中兴,华为,阿里们需要补上的一堂课——王道与霸术
6.中国资产估值体系应尽快颠覆性重塑——中国金融改革将往何处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