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资改革大版图——从22号文说起

华彩咨询白万纲 华彩国资透视 2023-10-24



透过国资国企改革大版图,可以把握整个国资国企改革的脉络在哪里,政策制定的出处在哪里。原先预告的“1+15”已经沸沸扬扬的掀动了全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大版图。事实上,“1+15”的后续推进,是先出了一个22号文,22号文之后,又陆续出台了15个文件,加上8月份新出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员工持股规定》,《干部罪责规定》。目前还有7个文件有待出台,尤其是非常重要的、归属于财政部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相关的文件。


有趣的是,很多国企首先等中央的“1+N”的推出,其次是等省里的“1+N”的配套,再次等市里的“1+N”的出台。国企总觉得制度、细则、措施、政策还没出到位,自身改革的法理和依据不足。

反之一些抢跑的省,像山东、重庆好像在改革里面攫取了较大的红利,但是习总又要求我们不要抢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一切都得回到习李新政对此次改革的核心把握,可以解读为三点:


第一,顶层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二,防止整个国家层面上的往复式前进、试错式前进、摇摆式前进,希望依据顶层设计,不要抢跑,避免政府的往复式、摇摆式、矫枉过正式发展;

第三,推动基层首创。核心就可以归结为这三点。

具体到地市国有企业,对这三点的解读就是一句话,别指望国家层面、省里层面、市里层面,细致到位的把所有你需要的改革文件制定出来,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大的改革方向与方针,围绕着22号文的解读,展开你的改革的争取,如果成为试点非常好,如果不能成为试点,只要你的改革符合22号文的精神,你积极由下而上。


如果本级发动不了,那么在子集团或分公司由下而上发动改革,最后,这个大的方向不取决于后面的“1+14”里面的14,而是取决于“1”,也就是22号文,所有后续出的文件里打摇摆的、不坚定的,都应该回到对22号文的解读上去,这是对整个体系的核心认知。

回到22号文,22号文只出来了8个要点,大家需要重点把握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分类推进国企改革,这是重中之重。


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福建干的这件事情在全国还是非常有影响,当然这件事情事实上是厦门先开了个头,进行国有独资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国有独资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和山东省正在推的把18户国有企业的30%划到社保基金,是一脉相承,都是要解决国有独资企业的治理不起来的问题。无论如何,当董事会引入了不同的声音,不管这个声音多么微弱,董事会都会思考这个声音的合理性并真正进入实质董事会,而非形式董事会。


同时,现代企业制度还指向外部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破除国有企业运行多年以来形成的体制依赖、路径依赖,国有企业各种体制的硬束缚、软束缚、隐性束缚都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涵盖进来。但是需要明确,此次改革最核心的恰恰是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度、治理结构、领导人管理、企业薪酬、内部用人制度等等。


比如领导管理,广州出台了国企领导人的退出制度,连续两年经营不善,整个任期内有重大失误,国企领导要解职。在过去,我们很难想象,喊了很长时间的所谓能上能下都是大忽悠,但是广州首先把这个事给落实下来了。还有薪酬管理,各地在薪酬管理问题上呈现风起云涌的变化,还是以上海的创新为例。


上海在薪酬管理方面的创新到了很高的程度,重大的海外并购、重大的研发、重大的投入,包含电商投入这一类的投入,视同为利润,只要你在海外并购,只要你在重大的经营行为、研发,重大的经营决策,包括电商投资上面,投下去钱,视同为当年拥有了利润。这样一来,在企业经营上面,企业家的胆子更大了,那么,围绕着习总所说的,培养一批企业家,培养一批强势企业,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如何做好保驾护航就越来越重要了。


三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如何表达党组织在治理里面的法定地位,转变过去党组会先开完会以后,事情决定以后再上董事会这种一明一暗的程序。过去党组会或党政联席会是暗的程序,是外人不知道的,下一步,需要把党的领导作为光明正大的程序表达在权利过程中,而不是内部的一个非正式流程。

另外,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何创造良好环境,这是22号文的全部。





把握22号文,需要把握分类监管、混合所有制、国资投资运营平台和优化国资布局四个要点。


一是关于分类监管。

上海市做得最有格调,叫“进大院、开小门”。这也能解决我们的公交的一个大麻烦,其实公交自己都知道,它不可能是商业类,单单是BRT这个沉重的包袱,铁定是公益类。那我们的公交为什么争取往商业类上靠一靠呢?答案很简单,公交怕公益类在薪酬、项目的改革方面束缚太多,但是下一步如果“进大院、开小门”,问题就能得到较好地解决。


举例来说,公交的充电桩、小众公交,面向开发区、面向企业、面向旅游景点的公交,可以利用公交自己的厂赞所开发的零售综合体、购物中心等板块成为商业类。换言之,公交本身是公益类的,他的子公司的一小部分又可能是商业类的。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这样的做法是高度吻合22号文精神,也吻合某些公益类企业里有商业、商业类企业里有公益的国企现状。


二是关于混合所有制,将另行讲述。


三是关于国资投资运营平台。

这次最大的创新和认知在于,原先国资委拿在手上的股份是没有用的,把国资委手中的股份放在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下面,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就拥有了很大的一块资产。


例如重庆渝富拥有另外的重庆八大投的50%以上的股份,但是黄奇帆同志给他们的概念是持有股份而不控制,拥有股份进行资本运作而不并表,持有股份运作而不去干预其他企业的经营,并且渝富不负债,即“三个不”。


这“三个不”显示,这八大投具体的经营管理,仍然是重庆国资委直接在过问,但是八大投的股份纯粹是股份,给了渝富公司,让渝富公司去高抛低吸,将这些股份证券化运作,就像把一座楼房、一块地给了你一样,纯粹就是把重庆高投或水投的股权给你。


请注意,只是把股权的收益权给了你,没有把相应的决策权、知情权给你,决策权、知情权在国资委手上,收益权、分红权给了你。这种对国资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弥足珍贵。各个省市下一步要改革,要有增量资源进来,现在除了发基金以外,增量资源到底在哪里,重庆这个答案探索的非常到位。


四是关于优化国资布局。

下阶段我们市的深圳化发展势在必举。很多人都了解,每当大城市出现中心城区因基础设施投入、民生投入过高引发的补涨效应集中爆发的时候,这个城市就到了加速扩容期。换个说法就是,我们的“大XX”建设已经被引爆了。如果再简单地将所有资源砸到区内130平方公里,就是我们的短视。


围绕怎样打造科创中心,促进“5+3+10”产业落地,应该朝着岛外走去。如何优化国资布局,有空间上的布局调整,有产业结构上的调整,我们市的国企下一步会分别围绕着“5+3+10”——不排除“5+3+10”这个提法会做一些微调——进行引导性投资,打造现代化服务体系,以及其他的相关发展,这是我们市优化国资布局的关键。


这是22号文带出来的四大共识,但是由此也带出三大难题:国企功能界定和分类、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如何推进。尤其是监管体制改革变成了一个大问题,现在只要是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第一难题就是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原则上,除宣传部管的广电传媒以外,其他团外办资产、党政机关和团体下的经营性资产应当统一纳入国资委监管,这项工作已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各地推进程度高低不一。


本文仅是专题研讨活动的部分内容

详细信息请您移步白万纲教授的博客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