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腾讯CXO网大为:无需更多基础设施,新技术将解决交通问题

网大为 腾云 2021-05-19


11月3日,2019腾讯WE大会在北京举行。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分享了“科技向善”的最新实践,提出利用新型交通技术应对地球级挑战。他表示,“新型交通技术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更便利,不需要建设那么多基础设施,就能实现用车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以下为演讲全文,经腾云编辑整理:


点击视频观看网大为演讲


下面我讲的话题影响到所有人,我们怎么样在2050年前保证100亿人能够在世界上可持续地生活?我们需要了解和应对气侯变化,这就需要重塑地球的基础架构。我们还要做得更加智能。


我们不能毁灭地球,而是要满足基本需求,能够延绵千年。准确来说,不只是人类,还要让其他生物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食物、能源、水至关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过去这一年当中,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阐述,发表了很多文章,讲到食物、能源、水如何重要,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的先进技术来实现(改变)。比如怎样做好农业、满足能源需求,以及关照好我们的水资源。


而且这些领域相互勾连,我们在一个方面取得进展,可以有助于解决其他方面的需求。关于危机,大家可以关注腾讯对于应对地球挑战所做出的努力。


今天我想讲的是一些新事情,地球要想满足人类的交通需求所面临的挑战。不只关注今天,而且关注未来30年将去向何处——我们怎么满足交通需求。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回想过去的人类怎么出行。


大家可以想一想,百年之前人类的生活怎么样,你从A点到达B点,想更快一点怎么办呢?你会想,买一匹马吧。


但是在那个时候出了一个新生事物——福特T型车,这是第一个大规模生产出来的汽车,也是当时市场的领先产品。于是你就会算一下,我是买一个“酷酷的”福特T型车,还是买一匹马。


当时福特T型车的价格是265美元,现在值3400美元。如果在那个时候买一匹马,要花150美元。马要吃饲料,车也要加汽油,我们要考虑一下性价比——汽油的价格百年下来没有什么变化,有一些人家里有车,一箱油能跑20英里,好像和百年前差不多,摩尔定律没能在油耗上面起作用


此外,两种交通方式都有废物排放。福特T型车解决了当时的一种排放:粪便排放。一匹马一年的粪便排放是9.1吨。固体废物是解决了,但是气体废物又出来了。一辆车一年的排放是4.6吨二氧化碳,加剧了气侯变化。


汽车的出现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是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而现在的新生问题成为了全球一大挑战:加剧气侯变化。



我们想一想现在的汽车经济。2018年全球汽车总销量达到9500万辆。虽然车厂在设计和大规模制造电动车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电动车在整个汽车销量当中的占比还是不到1%,


全球一年要卖出将近1亿辆车,它们虽然不吃草,但是它们吃汽油。这些汽车一年的汽油消耗量达到7000亿加仑,把汽油吃进去以后就会排放温室气体。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我很难类比这是多大的数字。每年汽车碳排放总量是370亿吨,而且年增长率将近3%。


虽然我们在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我们的碳排放还在增长,其中16%的碳排放来自汽车排放,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改变。


我们再看一下未来的预测。


国际能源署是一个国际性的权威机构,它会进行能源需求的预测,2050年的预测和现在差不多,也就是说,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在今后30年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所谓发展中国家、非西方国家只会有很小一部分的汽车是电动车。车越来越多,耗油越来越多,排放也越来越多,这样的局面是没有前途的。


这还不只是车和油的问题,我们再想想整个道路基础设施。汽车还需要路,路也有成本,比如水泥占到成本的8%。我们现在有6400万公里的道路,在过去10年当中增长了39%的长度。


在全球来看,今后30年里最大的一类基础设施投资是什么?就是道路建设投资。



如果一个外星人俯视地球,他们会说人类最爱的是道路——比电力、水、电信投资都要大。道路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地球的重中之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球90%的新建道路都在发展中国家。


不只是路,再想想停车场。


我们在地球上需要多大的停车面积呢?如果车一个一个排下来的话,我们看到停车的面积大概相当于重庆市的面积,或者是塞尔维亚整个国土面积。车要有路去跑、有地方去停,于是车一个个地摆下来需要这么大的面积。所以除了停车之外,我们不只要有更长的路,还要有更大的城市。


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大概是55%,还有很多的国家都在经历着城镇化,大家从农村进入城市居住。这个数字未来将增长到65%,到2050年的时候,世界总人口将达到100亿,城镇化水平会达到65%。


也就是说,城市人口将比目前增加20亿之多。


虽然城市只占地球面积的3%,但是要承载这么多的人口,就会有更长的路、更大的城、更堵的街,在城市变得更大以后拥堵会更严重。


我们有什么别的更好、更绿色的模式,不需要人类去走更荆棘丛生的道路?我们是不是可以住在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看电影、吃饭?我们不希望在摩天大楼居住,是不是可以在城外居住呢?


是的。


我们可以开发这样一种范式,现在还是一种可能,再过几年就可以推广,也就是用电和空气做基础设施。


“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 Aircraft)”是一种新型交通技术,以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动力飞行器取代汽车等交通工具,可以垂直起飞降落。


这很科幻,但其实现在已经实现了,正在测试、开发,为上市做准备,有了这样新的技术,我们就可以做新的事情。


大家看一看它飞行时候是什么样子。这是德国一家企业实际的原型机,他们也是我们在德国的合作伙伴。飞机使用电驱动,可以垂直起飞,不需要跑道。



就在这个公司的办公楼不远处,一共有36个电机。它非常的平衡,充满电后有300公里的航程,时速也是每小时300公里,可以坐5个人,就像一辆汽车,只是不叫汽车,叫电动直升机。


飞机垂直起飞,飞300公里后降落,在城市中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模拟了一下:一架飞机非常安静的飞过来,因为它在300米高的空中,所以你听不到噪音。从机场进城的高度是800米,我们基本看不到——它和城市的运行非常匹配。


这是飞机起飞的样子,也是安安静静的,和现在城市的运行能够非常顺利的衔接、过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接入这样新型的交通方式,我们就可以用电去飞行。



价格如何呢?价格下降了,比开车便宜。怎么会这样?说来话长。但它比像奔驰等等这样的汽车烧油要便宜(并不是特指奔驰,只是举个例子),而且电价可能越来越便宜。


传统的飞行器很贵,而且是耗油的,但飞行的模式在变化。飞行未必污染、未必耗能、未必噪音大,未必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可以成为大众的交通方式。这个技术就让局面为之一变,能够普惠大众。


从首都机场到我们这个会场(注:会场位于北展剧场),开车至少需要一个小时,飞行的话10分钟就够了。假设我们在承德避暑山庄居住,我们每天都可以回避暑山庄,不用开3小时的车堵在路上,不到一小时就飞过去了。


这真正实现了城乡融合、无缝切换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同时享受乡间和城市生活,相得益彰。


这是一种新的范式,它能够把社区联系起来。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多社区还没有连入基础设施,村子还没有通路。我们可以在这个地方落地,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在本地进行充电。


这样可以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更便利,是不需要那么多基础设施就可以实现的,我们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可以多快好省去做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拥抱、学习、开发和思考这样的技术,就不会把飞行交通否定掉,这是有可能的未来。当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一些可能性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它变为可能,每天为此奋斗。这是我想说的。


中国有很好的机会,能够成为这个技术的尝鲜者。我们的有这么多的基础设施的存量投资,在基础设施方面引领世界,我们可以引入新的技术,引领世界,成为世界上的先行者。


我们要不要试一试?我们很希望在这样的解决方案中和大家合作,有太多这样的点子。我们可以共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非常感谢大家参加WE大会,希望能够很快见到大家,谢谢!



丨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